抛却一切军政,每日就在府中读书、练字、习武、充实自己,如当初在晋阳那般,每日早晚进宫给母后李氏请安,回府便如往常,偶尔与耿氏调调情,还在府内的园圃中垦出了一片地,捣毁了原本的花花草草,种了点小菜。很闲适,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的。
然而在暗地里,刘承祐对朝政、对国事、对京畿乃至天下局势,没有放松过片刻关注。
清晨,晨色尚且朦胧,雾气尚未彻底散去,刘承祐便已身在仁明殿中,给李氏请安。殿中,则是日常的母慈子孝的场景。
“来,试试,合不合身?”李氏亲自拿出一件锦袍,给刘承祐换上。
刘承祐一副谦孝的表现,任由李氏在自己身上动作。知道刘承祐喜素色,李氏刻意挑选的灰锦,上边绣着一些银白色的山海花鸟图案,显得十分精致。
“殿下,这些花纹,都是娘娘一针一线,亲自绣的。”边上,一名伺候的女官对刘承祐道。
“慈母手中线。”闻言,刘承祐顿时朝李氏奉承道:“娘亲真是心灵手巧,您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
李氏则不由白了刘承祐一眼,如今刘承祐说些甜言,她也是见怪不怪了。退后两步看了看整体效果,凤眉一蹙:“有些偏大了,脱下来,我再改改。”
“不用了,正合适。”刘承祐则抻了抻手,轻声道:“再过个一年,也就贴身了。”
“早膳准备好了。”内侍前来禀报。
刘承祐朝李氏一抱拳:“儿刻意没吃早饭,又要在您这边蹭一顿了。”
“早准备了你的碗筷。”李氏伸手,在刘承祐额头轻柔地点了一下。
一碗粥下肚,李氏凤目瞟着刘承祐,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这几日,在府中歇息得如何?”
刘承祐回答:“甚好,已尽释征伐之疲。”
“官家让你休养,你便好好休养,莫要焦虑,心情郁结。国家初立,百废待兴,还需你们父子,合力图兴......”
听李氏这么说,刘承祐不禁抬首,诧异地看着她,只见她母亲的雍容玉面上,神态自然,嘴角噙着点柔和的笑容,那双慈爱的眼睛,却是有些深邃。
“是!”将嘴里的糕点咽下,刘承祐轻声应道。心中却是不禁猜测,母亲突然说这话,是她自己的想法,还是受刘知远的指示前来安抚自己?
自李氏那儿告退后,自垂拱殿那边来人,刘知远相召。顺道,刘承祐便去了,途中,遇到了同样受召的刘承训。
两兄弟打了个招呼,寒暄两句,刘承祐看着刘承训问:“大哥,你身体如何了?”
秋晨确实清凉,风冷飕飕地刮,不过却也没冷到那个地步。但刘承训身上裹着一件厚厚的袍子,把头都罩起,似乎受不得风吹。
刘承训的身体状态显然不怎么好,白皙的俊脸上泛着一团异样的红润,紧了紧身上的袍子,露出点笑容答道:“并无大碍,就是一般的伤害,服过太医开的药后,已然好转许多。”
观察着刘承训表情,刘承祐眉头稍微蹙了下,提醒道:“大哥不要太过劳累了,流民之事,可多交与下面的官员去做,不需如此辛苦奔波。”
“无妨。”刘承训摆了摆手。
这些日子,刘承训基本都忙着处置京畿地区流民的问题,从刘知远那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支持,在郑州地区,划定了一片区域,用以实施官屯。还举荐前三司使刘审交为郑州刺史兼营田使,负责实施政策。
这一回,刘承训倒是用对了人,刘审交已年逾古稀,但此人老而弥坚,且治政才能卓著。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每历事,矜恤抚理,官民称善。以刘审交落实其事,却是十分顺利,井井有条,纵使日子艰难,有这么廉平慈善的老人做榜样,却也能抚定人心。
刘承训呢,则一心扑在上面,时不时还亲自西去郑州察看情况。见那边有了效果,听说刘承训已经打算着手其他地区的。看起来,刘承训有些急。
见刘承训不怎么在意的样子,刘承祐也没再多劝什么,落后半个身位,两人联袂前往,随口问道:“大哥可知,父亲相召所谓何事?”
刘承训扭头瞧了刘承祐一下,眼色微闪,轻咳两声,以一种不确定的语气说:“应该是整军之事吧。”
近来,汉廷军政,以两件事为要,其一是诸节度调迁,其二便是禁军整饬。节度调迁,仍在商讨中,调谁,何时调,非特别紧要,但禁军的整治却是眼前的事,甚至于,只有禁军整肃了,汉廷才能腾出精力来对各地的方镇进行调整。
垂拱殿中,枢密使杨邠、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再加禁军统帅史宏肇并在。刘知远阅览着最终的整编章程,史宏肇则亲自向他汇报着。
“侍卫司下马步军依前例,设护圣、奉国两军,两军属下分置马、步军。前朝众军,广锐、散都头二军沿置,余下如兴国、威顺、忠卫、兴顺、弩手、宗顺等军,兵不满员,将校空遗,尽数裁撤,兵马并入新军。北来河东兵马,留武节、兴捷、龙栖三军,余者裁撤并入三军。另,臣等议取诸军少年精壮者,新设大军,以为禁军精粹。以上大小诸军额满之后,余者另设小军,军号另置......侍卫司下辖诸军,整顿结束后,马步军计以十一万卒。”
“皇城殿前部署诸军,内殿直、散员、控鹤三军沿设,另置新军,计两万兵马。”
“......”
史弘肇大概给刘知远介绍了一遍后,便静待他的反应,奏书所述,已经经过数次修改调整,很是详细,具体编制、兵力配备甚至于驻防区域都有所提,当然更重要的,附有一份名单,是整编完成后诸军将领的任用。
这次整兵,基本是朝廷对前朝晋兵的一次大消化,原本的河东将校们,自然留用,还多少有所升拔,但其中的人事调动,可操作性实在太强。史弘肇与郭威“不偏不倚”地拟了一份名单,只待刘知远点头。
刘承训与刘承祐两兄弟觐见之时,刘知运正看得认真,从其表情可知,应该还是很满意的。
“侍卫亲军新设大军,军号小底,余者新军,可沿称梁、唐禁军军号。”刘知远提笔在奏书上勾勾画画,嘴里说着。
然后盯着那份名单瞧,看得尤为仔细,在侍卫司的高级军官队伍中,史弘肇再张狂也不敢有所偏私,刘知远的嫡系将领如刘信、李洪信、尚洪迁、盖万、郭从义等,皆高高在列,最次,也为一大军军使。刘知远最在意的,也是这部分人,至于更低级往下的将校,则不需他这个皇帝亲自去关切了,至少,刘知远自己是这么看的。
“大郎,二郎,这是整军章程,你们来看看,有何想法?”抬首看着两兄弟,刘知远说道。
刘承祐低调地走进来,恭顺地站着,余光观察着殿中的情形,在史弘肇、杨邠几人身上扫过,而后入定。等刘承训看完了,刘承祐方才接过。
事实上,这份整兵计划,从初稿告成之后,便以流到刘承祐案上,对其内容,基本都有所了解。走马观花一般浏览了一遍,重点便放在了龙栖军上。
在京的龙栖三步一马四军,仅留马全义的第一军,以之为基,重新组建,辖万人,下设四军,分左右两厢,马全义为龙栖右厢都指挥使。bïmïġë.nët
余者,也做同样处置,不过是并入其他侍卫诸军。尤其是韩通所率一军马兵,全数划归护圣军。(护圣、奉国两军,分别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军号,属于军种军号,下边才是龙栖、武节、兴捷等军队)
“甚好,史、郭二位将军安排编制得甚是妥当。”这是刘承训的回答,他的目光只在名单上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在找着什么人。
“儿臣并无异议。”刘承祐也很痛快地回答刘知远,面无异状。
刘知远露出了笑容,对史、郭二人说:“就照此章程,整编禁军,朕要在一个月后,检视新军!”
“是!”二人齐整地应道。
心情比起之前,明显好了许多,刘知远瞟向刘承祐,轻笑道:“二郎,听说你近日在府中,修生养性,还亲自垦地,可是十分地惬意啊。”
不明刘知远打着什么算盘,刘承祐只是很平静的应道:“农事之重,在国之根本,故为农垦,略通其道。有此闲情,倒让您见笑了......”
刘知远呵呵笑出了声,似乎真的很开心,对刘承祐道:“朕可不能让你清闲了,明日入枢密院,理军政,上封事!”
“是!”眉毛一扬,刘承祐躬身一拜。
“郭枢密!”告退之后,刘承祐主动找到郭威。
郭威仍旧一副谦和的态度,朝刘承祐抱拳:“殿下。”
这是到开封后,刘承祐第一次与郭威正面交流。一道走了几步,刘承祐才语调平缓地说了句:“整兵之事,龙栖将校,有赖枢密回护!”
在提拟章程之时,史弘肇果然是看龙栖军不爽,怀有嫉妒之心,又有上命,对龙栖军将校的安排有所偏私。也就是郭威从旁担待,不致让其做得太过分,是以龙栖军虽散,但将校犹在。对此,刘承祐心里清楚。
闻言,郭威却是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对刘承祐说:“龙栖将校皆有勇略,统兵之才,于国家亦有功勋,下官只是以公心,依情理而断罢了。”
听郭威这么说,刘承祐神色不变,严肃地对他道:“龙栖将士,随我出生入死,我自然希望他们能有个好的前程。郭枢密,自是出于公心,然于我而言,这份恩情,铭记于心。”
见刘承祐这副郑重的样子,郭威不由露出点笑容,晃了晃脑袋:“殿下言重了。”
“在军官名单中,似乎没有看到郭荣?”未在此事上纠结,刘承祐提出他心中的疑问。
“此事,下官原意使郭荣亲自告知殿下的!”面对刘承祐疑惑的眼神,郭威说道:“不怕殿下笑话,下官有点私心,有意替其谋一个外放职缺。”
“哦?”刘承祐来了兴趣:“属意何地?”
“澶州。”
“澶州?这是个要地啊!”刘承祐念叨一句,不由瞥了郭威一眼,只能看到他的侧脸,悠悠然地说道:“我那彦超叔父,却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啊。”
闲谈几句,郭威却是主动刘承祐说:“殿下,下官有一个不情之请。”
“讲!”刘承祐抬手,心中有点好奇。
“接下来整军之事,诸事冗杂,亟缺熟悉兵事的干才。下官听闻,您幕佐中有一人,名曰魏仁浦,其人精明强干,博闻强记,曾在晋枢密院任职,对兵仗之事十分敏锐,恳请殿下割爱,暂借于下官,您看如何?”郭威笑宴宴地表明其意。
眉头一下子便皱了起来,魏仁浦,如今可是刘承祐麾下最重要的谋臣。摸着下巴,认真地思量了一会儿,抬眼轻松说道:“以魏先生之才,我早有推举之意,只恐旁人说我因私而荐。若得郭枢密举荐,那么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过,郭枢密,魏先生的官职,可不能如前朝那般,给个属吏就打发了......”刘承祐半开玩笑地说。
郭威笑了笑,道:“下官明日,便荐之为枢密院承旨!”
枢密承旨,官虽不大,但权重,在枢密院,能接触到核心军政要务的位置。
刘承祐挺满意,他倒不虞郭威来“挖墙脚”,毕竟他自己也在枢密院任事。事实上,就算不用郭威,他也能把魏仁浦给运作进枢密院。但有郭威,显然要容易些,他是在向自己卖好。
两人之间的交谈,不知觉间,似乎更加融洽了。对郭威,刘承祐已没有初来之时,因“固有印象”而带有的那种“偏见”了,经过这么长时间,刘承祐对汉廷朝中的局势已有了足够清晰的认识。比起杨邠、史弘肇等人,他当真还只是个“弟弟”,论资历、威望,对刘承祐都还构不成威胁。
况且,郭荣这个“五代第一明君”这数月以来,都当心腹用了,还用得很顺手,又哪里需要在此时顾虑郭威?
想所以,对郭威隐约对自己的靠拢,刘承祐心情着实不错。
PS:这章写得挺辛苦,五代的军制太特么乱了,本来想细写,又怕更枯躁,删删改改的,还是略写轻松点。其中的内容,基本是参考杜文玉《五代十国制度研究》。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汉世祖更新,第137章 整编事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