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其它小说>重生之言哥儿>第 47 章 第四十七章
  新生的婴儿,连眼睛都还没睁开,皮肤皱着,隐隐有些发红,微张着嘴睡觉的样子,并不喜人。

  郑大宝站得有些远,抻头看着张秀怀中的孩子,嘟囔道:“丑。”

  方言看着小小的孩子,甚是喜爱,正想伸指头摸一摸,听见郑大宝的话,回头瞪了他一眼。

  张秀听见郑大宝的话,也未生气。民间本就有这样的习俗,初生的孩子不能说好看,得说丑,今后才能长得俊。

  张秀笑着道:“我与你爹都不俊俏,这孩子不论随了谁,都是个丑的。”

  闻言,郑大宝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赶着二人去地里收庄稼,方言则陪在张秀旁边,看着他给孩子喂米汤。

  昨日晌午的事儿,后来张秀也明白了,张武的话原是埋汰方言的,那话太过戳人心窝,怕方言听进了心里,生出些不好的想法,张秀便温声劝道:“言哥儿,外人的话,你莫要往心里去,孩子总会有的,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收庄稼时,总是赶得很,郑大宝干得累了,便往河边走,想要喝点水。经过别家地头时,便听到有两个人凑在一起,说着“不能生”之类的。

  想起昨日张武说的那些难听话,他一阵火气上涌,冲上前去,一把抓住那人的衣襟,瞪眼问道:“你说谁不能生?”

  那人本是干活干累了,与旁边地里的人唠些闲话,突然被个汉子质问,吓了一跳,掰着郑大宝的手,急道:“你做什么?放开!”

  见那人躲避着不答,郑大宝更是生气,又问了一遍:“你刚才说谁不能生?”

  旁边的人赶紧过来拉郑大宝,劝道:“他刚是说,他家已经五个孩子,不能再生了,恐会养不起。”

  见那人点头,郑大宝才松了手,转身走了。

  “这人谁啊?”

  “好像是方言的夫郎。”

  “怪不得呢!”

  ……

  原来昨日河边打架之事,早已传开,村里人也都猜测方言眉间孕痣小,成亲近一年,肚子连点动静都没有,没准就是不能生的。

  待到河边,用凉水洗了脸,郑大宝才稍微冷静了些。想着别人对方言的评论,他心中一阵阵不好受。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他生出了离开的想法。

  夜里躺在炕上,郑大宝翻来覆去睡不着。

  方言见他如此,抬手押了押被子,关心道:“怎得睡不着?”

  将方言搂在怀里,用头蹭了蹭他,郑大宝道:“言哥儿,我们离开张庄吧!”

  自郑村回来已经半年多,如今张秀也顺利生产,是该回去了,方言点了点头道:“过几日便回郑村吧!”

  郑大宝没再说话,待方言以为他睡着了,他又道:“言哥儿,我们不回郑村。”

  “不回郑村?”方言有些疑惑,郑大宝的家在郑村,家中亲戚也多在郑村,也就除了祖母一家,他便问道:“可是要去青山县?”

  郑大宝虽然想离开张庄,却不想远离方家,毕竟方家那二人对他们也是极好的,他想了想道:“我们手里银钱充足,便在良柳县盘个铺子,做买卖可好?”

  自方言的祖父一辈开始,方家便是在张庄种田的,乍一听郑大宝说做买卖,方言心里便没了底,询问道:“做何买卖?”

  郑大宝也是突发奇想,去到县城里,总要有些生计,总不能坐吃山空。遂提议道:“我打猎,你卖皮子可好?”

  县里有两家收皮子的铺子,却不怎么见有人去买,许是运到别处卖了,二人于这方面都没经验,方言便摇了摇头,。

  感觉到方言在怀中摇头,郑大宝又道:“卖糖葫芦可好?”

  “卖糖葫芦怎还用得着盘个铺子?”

  “那卖饼吧!”

  “不行。”

  “卖面如何?”

  “不行。”

  ……

  “怎得都不行?”

  郑大宝只会吃,不会做,他做的饭又只是些农家饭,上不得台面,到底做什么买卖,一时也定不下来。思考了一会儿,他道:“明日去请教我师父吧,看她如何说!”

  方言自从回了张庄,便每日忙活家务、陪张秀,便是来过县城,也未去过绣坊。

  这会儿到了绣坊门前,他颇有些近乡情却。

  带着郑大宝轻车熟路的进了绣坊,路遇曹管事,方知婉娘在书房。

  书房内烧着银霜炭,开着半扇窗。

  许是心有灵犀,婉娘偶然抬头看向窗外,便见方言并一个汉子往书房来。

  待入二人屋见过礼,婉娘问道:“怎得今日来了?”

  看了身旁的郑大宝一眼,方言介绍道:“这是我的夫郎郑大宝,今日带他来看望师父。”

  三人聊了会家常,方言便将打算做买卖的事说了出来,问道:“师父,觉得做什么买卖合适?”

  听闻她想做买卖,婉娘心中一动,原已压下的想法,如今又冒了头。婉娘道“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想起昨晚郑大宝的想法,方言便觉不好意思,不知如何开口,除了一个皮子生意,其他都与吃的沾边。

  见方言面色有些犹豫,半天未说话,郑大宝便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

  这郑大宝也算是个直爽的人,不只心思写在脸上,对吃的一道更是情有独钟。

  抬手掩了掩微翘的嘴角,婉娘道:“县城里买卖不是那么好做的,毕竟只有那么些人。若想赚钱,自然是卖些特殊的或者新鲜的才好。过几日绣坊要到府城送货,若是你们愿意,可跟随马车去府城看看,到时我修书一封,你们带去谢府寻我哥哥,可好?”

  去年在府城,春生便说过谢老爷善经商,如今又有谢婉娘引荐,郑大宝便点了点头道:“好。”

  见他们点头,婉娘又道:“需得先盘个铺子,若是到时从府城运回货物来,却无处可放,再着急便晚了。”

  算上今年新买的一亩地,方家总共才三亩地,昨日便收完了。

  待从绣坊回了家,便见方老二与张秀正在哄孩子睡觉。

  二人便将打算说了出来,听了二人的决定,方老二便皱了眉,他这一辈子是与田地分不开,听说方言二人要去做买卖,心中多少有些不踏实。

  张秀则觉得与其让方言整日拘在家中,不若去县城忙些事情,总好过听些村里人的闲言碎语。

  最终张秀与方老二也没有阻拦。

  方言二人便每日去县城打听铺子的事,最后用五十两买了房,前面是两间临街的铺子,后面则是两间正房,带两间厢房。

  新买的铺子在主街上,虽然价格稍贵,但地段不错。

  十一月四日一早,方言与郑大宝二人便到了绣坊。

  交代了需要注意的事情,婉娘将信交给方言,还未等方言将信揣到怀中,婉娘便“咦”了一声,捉住了他的手腕,仔细看了看,婉娘问道:“你这戴的是什么?”

  “戒指儿,”方言答道。

  “怎得是这种纹样?”婉娘又问。

  “这纹样有何不妥?”方言疑惑,这戒指乃是去年郑大宝从府城带回来的。见婉娘似是有兴趣,方言又道:“这戒指儿是一对,大宝手上也有一个。”www.bïmïġë.nët

  这戒指儿上的纹样,与谢家商铺的徽记如出一辙。

  那还是婉娘幼时画的双手合十的图案,后来婉娘的爹觉得甚是可爱,便将它当作谢家的徽记。如今谢家大大小小的商铺,牌匾上都有这个印记。

  摇了摇头,松开方言的手,婉娘道:“甚是好看。”想着二人与谢家缘分不浅,婉娘也不再纠结于此,嘱咐道:“这次去府城,路上跟着曹管事便是,这条路他走了许多次,甚是熟悉。”

  白日坐着马车赶路,夜里则宿在途中的村子里,待第五日晌午,便到了府城。

  曹管事将二人送到谢府,便赶着车去了别处,绣坊的买卖与谢家是分开的,这些货物不用与谢家交代。

  跟着小厮走进郑府,方言甚是震惊,谢府竟然这么大,不说路过的回廊,精雕细琢,便是院子里的假山、流水也好看得紧。

  进了花厅,便见谢老爷坐在上首,身后站着个小厮。

  方言看到谢老爷,便知此人是婉娘的哥哥,因为乍一看,二人眉眼相似,竟像了十之七八。

  见二人进屋,谢老爷热情道:“郑小兄弟,好久不见,”转而看方言,问道:“这位是?”

  郑大宝赶紧介绍道:“这是我家哥儿,方言。”

  “哦?你成亲了!”谢老爷仔细辩了辩,还真是个哥儿,随即道:“恭喜二位!快快请坐。”

  客套了几句,方言便将信拿了出来。

  从小厮手中接过信,打开来,这信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纸,谢老爷看得一会儿欣慰,一会皱眉,待看完后,看着方言问道:“你便是婉娘的徒弟?”

  见方言点头,他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接着道:“婉娘在信中说道,你二人想做些买卖,不知可有什么打算?”

  闻言,方言摇了摇头,作了一揖道:“此次来府城,便是受师父指点,来请教谢老爷的。”

  点了点头,谢老爷道:“若是在县城开店,还是卖些盐、粮稳妥,但盐都是官盐,须有盐引才行。”见二人听得认真,他继续道:“本月下旬,我会派人去北疆送粮,换取盐引,可带你二人同去。”

  贩卖私盐是重罪,贩官盐又需盐引才能取盐,这些盐引一部分在官家手中,一部分便在边疆。

  并不是商人拿粮便能换得盐引,内里也是有些讲究的,简单讲得有人。

  良柳县只一家卖盐的商户,盐价也不固定,少时一斤盐二十文,多时可达到四十文。

  长这么大,只买过盐,还不曾卖过盐,方言忙问道:“不知这盐引多少粮食才能换得?”

  “一小引盐引便是二百斤盐,需粮一到五石不等,今岁收成过得去,约是三石粮换一张盐引。”谢老爷道。

  如今的粮价基本上是一两银子两石粮,若是三石粮,便需一两五钱银子,一两五钱银子便可换到二百斤盐!折算下来,一斤盐才七个半铜板。便是只卖二十文,也是翻倍赚。

  见方言面露震惊,谢老爷喝了口茶,缓缓道:“莫要高兴的太早,贩盐确实赚钱,但送粮路途艰难,便是路上也会有些粮食损耗,并没有想象中赚得多。”

  盐乃居家必备之物,又是稳赚不赔的货品,即使比算出来的赚的少一些,也是笔不小的进项,方言心中欣喜,想着不能让人看了笑话,才将将整理好表情。

  郑大宝则对赚多少钱没甚想法,他其实还是想开个卖吃食的店铺。

  “怎么样?你们可要同去?”谢老爷问道。

  “恩,要去。”既然谢老爷帮忙指了方向,又是赚钱的买卖,自然是要去的,方言连忙点头应道。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之言哥儿更新,第 47 章 第四十七章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