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都市小说>重生80-阿巴的野望>第537章 路边摊,广陵饭店
  生煎包子摊这里很热闹,热气腾腾的,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套袖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的忙着,买包子的人排着队,一边欢声笑语的议论纷纷。一句也听不懂。

  老赵往两旁胡同里看了看,然后让小于他们几个陪着老六等在一边,他自己过去排队。

  这会儿不是饭点,其实一共也没几个人,也就是十来个人的样子,其中还有凑热闹的,有买了两个生煎小口啃着在这显摆阔气的。

  申城人其实大部分日子过的都是比较拘谨的,这边普遍性的工资都不高,但生活成本不低,所以就养成了算计的性格。用关外话来说就是抠搜。

  买两个生煎,买两块煎刀鱼,这就是挺牛逼的生活了,必须得在街坊四邻之间显摆显摆。这是真事儿。在这边看有人拿着块刀鱼一啃半天吃的津津有味儿一点也不奇怪。

  饭店也抠,和北方大盘装菜不同,这边都是小盘子,那菜都能论根数。这是这座城市的特性,他们自己管这叫精致。

  家家户户屋子里都摆着尿桶,连洗澡换衣服都要跑到街上去,还非要保持着一副小资的派头。就不用提一直到两千年前后才渐渐消失的全露天厕所了。

  这种露天摊子都是公家的生意,街道啊,居民组啊,饭店啊,粮食局,商业局,各个部门的都有,一般都是定点定时销售。

  虽然申城发展的比较早,但他的私营经济出现的却相对要晚一些。这座城市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是保守的。

  申城人没有包子的说法,都叫馒头,外地人冷不丁的过来听着看着就会有点发懵。生煎包在这里就叫生煎馒头,小笼包是小笼馒头。

  其实这个还真是我们的传统叫法,源自于偏居临安的南宋。

  队伍排的很快,一般都是买两个四个,买八个就是大户头了,这东西一锅能煎出来七八十个,所以很快就轮到了老赵。

  老赵看了看煎锅里面,扭头看了看老六这边:“要不,先来五十个吧。”

  “你侬乡偶十个馒头是吧啦?”

  老赵点点头,伸出手揸了揸手指:“五十,五十个。”

  “偶十个不好算的啦,偶十二个好不啦?”

  这边的生煎馒头是四个算一两,五十二个正好是一斤三两,其实半两也没什么不好算的,天天就是半两卖的多,这个估计是看到大客户了,能多卖两个就多卖两个。

  老赵点头答应下来,多两个也就是一口的事儿,无所谓。这生煎包子的个头可不大。

  这东西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轻奢食品了,一两四个要两块钱(有一块多的,也有三块的),算是很贵的。

  申城这会儿一张大饼四分钱,一根油条四分钱,麻花五分,阳春面八分一碗,菜汤面一毛五,吃一顿涮羊肉才三块钱。这么算一算,吃生煎还是有点肉疼的。

  边上唠的热热闹闹的大哥大姐姐们都收了声,一个一个打量着老赵,感觉让这个外地乡下人给抢了风头,有些不服气,可这个脸面又争不回来,一时间空气就有点凝固。

  老赵交了钱和粮票,帮着师傅用牛皮纸小袋子装包子,一个小袋子能装八个,二两。

  申城人吃生煎讲究是配上一碗高汤馄饨,但是露天摊子没有这个条件,这里连桌子都没有,就在边上摆了一台冷饮机,搭配着橙汁卖。

  这会儿的冷饮就是色素香精加糖加水,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桶里,插在有制冷功能的机器上,相当受小孩子喜欢。当然了,大人偶尔喝一杯,也是感觉相当有排面的。

  这东西,还有冰淇淋机,在整个八九十年代是相当暴利的行业,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人靠着这个摆小摊发了大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京城那个李小华。

  “饮料要不啦?很好喝,酸酸甜甜蛮解渴。”

  “不要,有豆浆吗?”

  “么得豆浆,豆浆嘛,要油豆(油条)店里,阿拉是米豆(馒头)店啦。”

  “啥?”过来帮忙拿东西的小于一脸懵逼:“啥豆?”

  “你管什么豆的,拿好。”老赵把四个牛皮纸袋子塞到小于手里,自己拿了三个:“还有点烫,你别给扔了啊。”

  “就干吃啊?”小于看了看摊子上。

  “只有那个饮料,我问了没有豆浆。这东西其实该配着馄饨吃,这种露天摊子没有。”

  “那咋整?”小于往两边看了看。

  “回去呗,站在马路上吃啊?”老赵拎着包子回到老六这边:“只有包子,要不就是那个饮料,没豆浆。”

  老六伸手接过一个袋子打开:“这个要配馄饨吧?”捏了一个咬了一口,点了点头:“可以可以,这味道可以,你们也尝尝。”

  这个年头其实吃什么都香,货真价实嘛,那真的是没有一点假在里面,什么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吃,份量十足,味道也足,都是良心产品。零污染零添加。

  “小于还问就这么干吃啊。”老赵笑着把另外一袋递给小张,自己也打开捏了一个。

  “指望这东西吃饱可得了,就是看到了想尝尝,咱们去找找别的店还是就在饭店吃?”

  “你定吧,我们咋的都行。”

  这个年代人的饭量都大,关外人的饭量尤其的大,这点包子还真不够添缝的,全当零嘴吃。全国来说的话,也就是申城和羊城受国外饮食习惯的影响,人的饭量比较小,习惯少食多餐。

  “一个人三两包子,吃完也差不多了,咱们就近凑和凑和得了。”

  老六看着周围想了想,说:“这边上饭店不少,岭南菜,巴蜀菜,京帮菜,姑苏菜,广陵菜,闽省菜,西菜,你们选吧,我就负责出钱。”

  这会儿西餐还叫西菜,饭店叫酒菜馆。申城应该是这个时候饭店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全国各省的菜式口味都有,西餐厅也比较多,还有酒吧和咖啡馆。

  在和平饭店周边这一圈儿,就有十几家各个省份口味的馆子,当然了,这会儿都是国营,口味正不正宗的也不太好说,得尝了才知道。其实还行。

  “咱们好不容易出来一次,要不吃南方的菜吧?”小于心眼活跳,先提了个建议。

  “我感觉行。”小张同意,两个人看老赵。

  “看我干什么?我说了算哪?”老赵吃的满嘴是油,去兜里掏手绢来擦。

  “京帮菜,西菜还有岭南菜这些我建议就算了,”老六说:“后面咱们要去香港,那些东西得天天吃。是吃江南菜还是巴蜀菜你俩选吧。”

  “巴蜀菜是辣的。”老赵补充了一句:“多多少少的都有点辣,还要放花椒。”

  关外的菜更多的是偏向于鲁省,咸鲜味儿,口味比较浓厚,其实相对比起来,反而有点辣的巴蜀菜更接近这种口味,江南菜呀岭南菜呀这些都是走清淡路线的。

  这么说吧,一个关外人头一次吃到岭南菜,能面不改色的咽下去就算是好家伙。这个清淡原味对于关外人来说那是真的不太好适应。

  地域差异太过于巨大了。在饮食方面,以长江为界,江北和江南基本上就是两极分化的。呃……是三极。西南得另外算一个独立地区,人家豆腐脑都吃麻辣的,根本不参与什么咸甜之争。

  “那,要不咱们就吃江南的呗?”小于问小张:“都到这了,吃吃本地风味,你说呢?”

  “行呗,反正也差不多。”小张没有意见。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真是没出过门的孩子,江南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和申城本帮菜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这会儿的申城本帮菜老六是一口都不想吃,是真的受不了那种甜,所以提都没提。

  “那你们选吧,一家姑苏菜,一家广陵菜,去哪个?”老六指了指东边:“广陵菜近,就江宁路上,姑苏菜在外滩,东风饭店。”

  “隔的远吗?”老赵擦着嘴和手问了一句:“东风我知道,我说那个广陵的。”

  “就叫广陵饭店,江宁路上,”老六琢磨了一下:“也差不太多吧,东风能远个一百多米?东风直接这么过去,广陵顺着江宁路往西走几步。”

  小于和小张在一边石头剪子布,关外叫钉钢锤。小于获胜,举起右手得意的挥动了两下:“广陵饭店,开路。”

  老赵去他屁股上就踢了一脚:“开路,我还牙几给给呢,瞎喊什么玩艺儿?”

  小于也不在意,拍拍屁股,另一只手把包子塞到嘴里:“走吧,往哪走老板?”

  老六也把最后一外包子塞到嘴里,往南指了指:“过个十字路口往右走。”

  几个人把纸袋子塞进街边的垃圾桶,拿着手绢一边擦手一边往江宁路走。这年头人手手绢一条,其实还是挺方便的。要说手绢这东西,是真不知道怎么就被淘汰了的。

  巴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饭店,就一家西餐厅,叫德大西菜社,德式风味,其实法国意呆利匈牙利的都有,还有俄式烤肠和罗宋汤。

  事实上国人是真的不挑,也不懂,自我感觉牛逼就行了。。

  江宁路上的人要比其他的街路多一些,这里外地人比较集中,是全申城最大的百货商业区嘛,一条大街十来家大型百货公司,比较吸引人。

  广陵饭店在江宁东路四百五十七号,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国营饭店一样,一个不那么显眼的门头,电话号码都比牌头醒目。二二二七七九。

  这年头电话号码都是随机的,还没有人会专门去搞这个,申城好多大饭店都是什么四四啊七四的,放在后世根本就不可能。

  说起来,这会儿梅龙镇酒家的电话号老六最喜欢,五三五三五三。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80-阿巴的野望更新,第537章 路边摊,广陵饭店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