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抖音小说推荐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09章 定川蜀
  蜀中古道自古难行。

  洪武十五年,景川侯曹震深感从建昌卫走云南的这条驿站,修建困难,山路难行,便建议从乐山,峨眉走古栈道,被朝廷采纳。

  如今,数百艘大船形势在岷江江面。

  “前面就是灌县了。”

  郑和望着前方地理,忙对着朱雄英说道。

  当年郑和家族被俘获,郑和曾经随着沐英征讨过四川和贵州蛮民叛乱,来过成都,对此地也较为熟悉。

  而朱雄英也是感慨万千,前世他从小到大,唯一去过的大城市,就是成都。

  他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喜欢听民谣,无数次听到过一首叫做成都的歌,后来他在职高毕业后,实习的地方也是成都。

  如今在另外一个时空,他又来到了这里。

  “郑和,灌县的都江堰,此地官员可有修缮?”

  朱雄英问道。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成都在前世那个时空建国后,修建了许多座水库的情况下,仍旧年年发洪水,下游如金堂等地方,常年没淹。

  郑和道:“殿下,国安司的探子来报,如今蜀王殿下极重民事,地方官员也多以民事为先。”

  朱雄英嗯了一声。

  朱椿的确是個不错的藩王,也很适合川蜀,此地其实自然环境非常好,稍微治理一番就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前世那个时空,为了抗击倭寇,此地出了三百万川军,是当时的兵源地和产粮地。

  如今又要在此开科举中卷,取贵州,云南,四川,还有缅甸安南士子,自然要格外上心。

  此时的东南亚地区,还不像是前世那时那种发展了自己的文字,缅甸,暹罗,安南,这些地方都通行汉字汉文,而四川话,严格来说就是这时候的西南官话。

  此话放之西南皆可通行,大部分西南蛮族,夷民都可以听懂。

  要想定东南,就要对四川大治。

  而欲大治四川,就要先抓成都平原的水利。

  大明只要将四川的水利搞好,粮仓就成了一半。

  河南中原等地,元末的烂摊子到现在还没收拾完,要经略陕甘,得从成都不断运粮。

  按照朱雄英的设想,此地要多种植木薯,稻谷,还有甘蔗,做大明东南的大粮仓,重点发展肉兔,温室大棚技术等。

  成都平原的气候,也十分适合种植各类蕈类蘑菇。

  由于当年钓鱼台大战,川人抵抗激烈导致此地在元朝时被屠川,人口从南宋时的一千多万,锐减到了一百多万,剩下的也多逃去山区,成都平原上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施政阻力小,土地随便开垦,吉安侯陆仲亨与景川侯曹震就在此地开垦了数万顷军屯田。

  如果再解决肥料问题。

  川蜀熟,西北足。

  “得去找爹聊聊,川蜀重地,要放几个善于搞农业民生,还有治水的重臣过来,把此地的水患搞好,川蜀平原什么都不怕,就是这水患要人命,大明还真是奇怪,陕西这些时日有旱灾,四川却发起大水。”

  元朝时,因为连年水患,所以元朝对于治水很擅长,出过许多治水名臣,如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

  郭守敬还留有著作传世。

  朱雄英看向岷江中的大水,开始琢磨大事。

  ……

  另外一边。

  几名年轻儒生,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川景色。

  吴中,杨荣,杨士奇,杨溥,四人都在。

  在太学中学习两年,他们也到了该实践的时候,这次他们以皇长孙朱雄英的伴读身份,专门来川蜀之地学习的。

  “不意川蜀竟有如此多的良田。”

  杨荣感慨道。

  “可惜广元古栈道山路难行,否则我大明可对此地大治。”

  杨士奇也附和。

  这四人都是太学学子之中,成绩比较拔尖之人。

  所以,都被朱雄英带来,前往四川和云南实习。www.bïmïġë.nët

  先从小吏做起,做出实干成绩,考核之后,再行分配。

  吴中却道:“元初,此地无城壁栋宇,若与我成都府一县,我必能重现益州富庶。”

  杨荣少年心性,哈哈笑道:“哦,吴中你如此自信,那我也要禀明太孙殿下,求得留蜀中,为蜀中一县丞,与你比比看!”

  杨士奇翻了个白眼,道:“你等资历,做个粮长都够呛……”

  似他们这般的士子,此次朱标和朱雄英足足带来了数百人。

  朱标等人过来,也从陕甘和山西带着大批移民,用官船装载前来四川,其中还有许多北方地方府学推荐出来的优秀士子生员。

  这些优秀士子生员,多是有才名,然后配合大明官府,在移民和征收赋税做的出色的优秀人才,皆是实吏,并非是夸夸其谈之辈。

  这次朱标北巡,对于大明意义深远,尤其是糅合南北方的矛盾。

  重点就在吏治上了。

  去北平,则是抽调了许多国子监和太学士子。

  从北平去山西,则是从山东,河北抽调士子。

  到了陕西,则是用南京与山西河南士子,再将陕西的府学优秀学生,和粮长收赋税做的出色的生员,全都抽调来西南成都等地为官。

  其实大明早已经有官员回避制度,一般不在自己出生地当父母官,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任用南人做北官,北人做南官,还是从基层小吏就开始替换,还是头一次。

  这般用人,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派遣过去的官员,不会和山东,江南等地一样,官员和乡绅要么同宗同族,要么官员在获得官身之前,商贾乡绅就对他多加资助,助他扬名,有利益交换。

  大明在洪武十五年前,有十年左右没开科举,主要靠荐举制。

  这给大明的商人,还有乡绅开了个口子,他们纷纷给自己看好的“贤才”造势造名,资助钱财举办诗会等,为贤才上升提供方便。

  导致在大明停下科举之后的十来年间,朝廷里进入了大量的,靠着关系进入朝廷的官儿,这种官员,南直隶府尤其多。

  前世那个时空,洪武十八年爆发的郭恒案,与其说是官场舞弊案,赋税造假。

  不如说,是因为大明十年没开科举,导致大明南方荐举出来的乡吏,知县这些,和能交赋税的大地主阶层沆瀣一气不交粮赋,官府只能想办法填坑造假,最后暴雷。

  任用北人为南官,能少许多包庇,为朝廷征收起粮食来。

  此次,因为方孝孺负责大明的中卷,负责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举子生员考试,所以吴中等几个人留在蜀中,也能得方孝孺照拂。

  另一边。

  “爹。”

  朱雄英进入朱标的船舱,朱标正在和地方官员处理政务。

  主要,就是集中在户籍,黄策地契这些东西上。

  元朝时,蒙古人有意不对四川大治,因为此地的老百姓十分反元。

  他们攻入之后,将城池烧毁了,城墙拆除,捎带着,成都府的户籍,税表等,全都没了。

  而明玉珍入主川蜀,也只图享乐,主要统治着成都城池周边,也别提什么户籍税册。大明接受过来的,是一个两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区,甚至还不如甘肃,甘肃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大元也对户籍做过统计。

  如今,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丈量,统计,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户籍赋税统计。

  “参见太孙殿下。”

  川蜀本地的官员,连忙拜见。

  而景川侯曹震,吉安侯陆仲亨,还有四川教学方孝孺,早早就到了汉中迎接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此时也在船舱中。

  “免礼。”

  朱雄英摆摆手,他坐在一边旁听,方孝孺见众臣都围着朱标,自己也插不上话,缀后几步,靠在朱雄英身边,低声道:“太孙殿下,有好事。”

  “什么好事?”

  “我国安司按照太孙殿下的图纸,发现了滇南铜矿,产铜极多,我大明得一聚宝盆矣。”

  “这算什么好事?”

  朱雄英摇摇头。

  山西还发现了大量煤矿呢,大明九边卫所,以后就不那么缺柴火烧,能喝热汤了。

  不过……

  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抖音小说推荐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更新,第109章 定川蜀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