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大明之南洋再起>第七百五十七章盐政!
  明末的人口数字其实是个迷,由于民间存在着大量的隐户逃户,官方统计的六七千万人口肯定是不靠谱的。

  既然官方统计的数据不靠谱,那就只能用别的数据来进行倒推了。

  后世统计的明末耕地数据,大明总共拥有耕地十一亿亩。

  这个数据差不多是靠谱的,因为现代中国的耕地面积也只有不到二十亿亩。

  而明代在没有掌控草原,西域,辽东等地的情况下,十一亿亩这个数字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再按照古代的生产力来推算,四亩地勉强能养活一个人。

  算下来,大明的人口肯定是在两亿以上的!

  要是再算上江南等地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蓬勃发展所能养活的人口,或许还会更多。

  甚至夸张点说,三亿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是保守估计,两亿肯定是有的。

  要不然不至于在发生天灾之后,便形成了遍地的流民了。

  说白了,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流民,就是因为土地能养活的人口饱和了,在天灾发生之后,一但有粮食减产,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

  活不下去的人,只能是另寻出路!

  比如说造反!

  除去人口数据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耕地的数据了。

  现在大明统计出来的耕地面积和后世统计的数据差不多,但统计出来的耕地面积里,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是处于抛荒状态的。

  比如说西南诸省,以及饱受战乱之苦的河南关中等地,大片大片的都是抛荒的良田。

  现在朱宏煜能做的,也就只是尽量组织屯田,朝廷花费人力物力,来使得这些被抛荒的田地恢复生产了。

  七千多万的人口,却是有十一亿亩的耕地!

  平均一下,一个人能有十五六亩的耕地,基本上没人会饿肚子,可不就是繁华盛世吗?

  所以,朱宏煜说现在是光复盛世,有问题吗?

  只要脸皮够厚,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翻看着各部门的工作报告,朱宏煜脸上的表情满是赞许。

  除去耕地和人口的统计之外,今年朝廷的政绩最耀眼的,便是财政部的岁入数据了。

  较之去年一年的岁入,今年大明的岁入总额增加了两成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夸张了!

  因为,大明不光是今年的岁入在涨,前几年的岁入也是一直都在以这样的速度征战。

  积累下来,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

  现在大明的岁入和崇祯年间比起来,在数字后面加个零都不止。

  在收复北地之后,由于朱宏煜下令地方减免税收,以休养生息,恢复民力。

  是故,农税方面虽然有所增加,但并不多。

  也就是南方一些省份减免税收的年限到了,可以正常纳税了,才让大明的农税有了些增长。

  大明税收增长真正的大头,还是在工商税上!

  ….随着今年一年朝廷对工商发展的刺激性政策的颁布,大明的工商发展依旧是在狂飙突进。

  工商方面的税收节节攀升!

  两成增长额度,无论如何也能够算是夸张了。

  忽然,朱宏煜动作一滞,他看到了盐税的具体数额。

  大明现在的盐税,较之明末时候肯定是有所增长的。

  明末时候,一年朝廷在盐政上的岁入不过一百二十万两上下。

  在大明光复之后,在朱宏煜的整顿之下,大明在盐政方面的收入是有所增长的。

  现在大概一年的收入为六百多万块银元!

  较之前明崇祯年间,盐政岁入翻了五倍,不算少。

  但和满清那一年光盐政就两三千万两的收入比起来,肯定是没法比的。

  但朱宏煜对此却还算满意!

  因为,现在大明的盐价和满清的盐价,那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目前,大明的盐价大概在每斤十文钱左右!

  会因为运输路径的远近和食盐的成色有所波动,但均价差不多就是十文左右。

  注意,这个是终端的售价,而非出场价!

  所以,这个价格真不算高!

  而,满清的盐价却是实实在在的高到天上去了!

  清朝史料记载,沿海诸府的出厂价,最高的时候,都达到了每斤十多文钱的地步。

  出厂价比大明的售价还高!

  真正到了销售终端的时候,具体售价在后面加个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至于当时很多百姓因为盐价过高,选择“坚忍澹食”“数个月不知盐味”。

  而要知道的是,清朝的时候,晒盐法早就成熟了,盐的成本价根本没有多高。

  就算是将运输成本算在里面,也不该飙升到这等地步!

  说白了,清朝的盐价之所以会那么夸张,无非就是满清在通过盐政敲骨吸髓,压榨百姓罢了。

  所以,满清的盐政岁入才能这么夸张!

  而大明能在将盐价打下来的情况下,岁入还能有六百万块银元,朱宏煜已经很满意了。

  虽然如果朱宏煜不要脸一点,也能和满清一样,通过盐政每年岁入两三千万。

  但是,朱宏煜宁愿派兵去外边抢,也不想在盐这种关乎百姓生计的事上搞事情。

  人不吃盐,是没办法生活的!

  但凡一个政权有点担当,便也不该在盐政上敲骨吸髓。

  除去税收之外,便是去年一年大明的扩军情况了。

  去年一年,大明的军队规模成功突破五十万大关,各要地的驻军数额也终于能松快一些。

  朝廷也能有那么一些机动兵力,可用于紧急调度了!

  军队的训练,以及换装,都在有序的推进,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咦!”

  朱宏煜翻看着大明皇家兵工厂的报告,忽的发出一声轻咦。

  ….他看到了一则让他很感兴趣的内容!

  大明皇家兵工厂制造出了一杆后装针击枪的样枪。

  关键信息在于后装,针击,单发供弹,纸壳定装弹药……

  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这杆枪的技术难点大概就在于底火,击针,加工精度这几方面。

  按照大明皇家兵工厂给出的试验数据来看,该型样枪的射速为每分钟10发上下。

  子弹初速为270米/秒左右,有效射程大概能达到三百米。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该样枪的卡膛率并不高,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唯一的问题就是后装枪的漏气问题有点严重,一个操作不当,便容易让使用者手部面部烧伤甚至毁容。

  说句实在的,这只样枪的性能,朱宏煜还是很满意的!

  光是从纸面数据上来看,这只枪的性能虽然比不上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支后装步枪德来塞针击枪,可也差不了多少。

  简单点来说便是,这只枪,是具备实用价值的。

  如果可以批量生产的话,完全可以将其装备军队。

  朱宏煜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安排一下,朕要去大明皇家兵工厂视察!”

  朱宏煜将事情吩咐了下来,他身边伺候的小太监抱拳应诺,然后便去安排行程了。

  朱宏煜说要视察,不是说去就能立马动身的。

  前后需要安排的事情是很繁琐的。

  总得给别人一个准备接待的时间不是?

  ……

  倭国,江户!

  上了年纪的朱之瑜站在自己居住了数年的寒舍之外,负手而立。

  转身,望着寒舍的目光颇为不舍!

  他在这里居住讲学了数年,也已经算是有感情了。

  但是,他的眼神深处,却是蕴含着更深切的,对故乡的卷恋。

  “先生,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您的藏书,文稿等学生也都已经整理归档,无有错漏!”

  一名儒衫打扮的学子对朱之煜开口说道。

  朱之瑜闻言,微微点头说道。

  “既然都收拾好了,那便准备启程吧!”

  说罢,他便在弟子的搀扶下,登上了一旁的一辆马车。

  等朱之瑜坐好之后,车夫一甩鞭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马车开始缓缓前行。

  行走在江户的街道上!

  四周的行人见到是朱之瑜的马车,纷纷停步,并向马车作揖行礼。

  敬拜师长!

  朱之瑜掀开车帘,向着道路上向他行礼的人一一颔首回礼。

  就在这时候,朱之瑜的车队却是被人拦住了去路。

  倭国德川幕府当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一路纵马来到了马车旁,然后翻身下马,向朱之瑜行弟子礼。

  朱之瑜并没有托大,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将德川家纲扶起,开口说道。

  “将军不必多礼!”

  ….德川家纲却是坚持行完了礼,开口说道。

  “先生传道授业,为我日本国上下讲学,是为贤达师者也!”

  “我等受先生之传授,便为学生,自该向先生行礼!”

  当年,朱之瑜初抵长崎,正准备购地躬耕之际。

  倭国副将军,大将军德川家纲之叔父,德川光国听闻天朝大儒抵达倭国,欲兴庠序之教。

  便派遣儒臣小宅生顺到长崎礼聘朱舜水为国师,要请朱之瑜到江户去讲学。

  等朱之瑜初抵江户,便受到了极大的礼遇和推崇。

  大量的日本朝野人士,都蜂拥抵达朱之瑜居住的寒舍,向朱舜水求学。

  就连当代将军德川家纲,也是开始跟着朱之瑜学习儒学!

  这便是古代中国对四周国家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万历抗倭战争中,倭国惨败之后,便对大明之文化愈发推崇。

  一位大儒抵达倭国,是可以在倭国国内引起很大的轰动的。

  所以,现在德川家纲对朱之瑜执的是弟子礼。

  德川家纲将朱之瑜一幅要出远门的模样,忍不住开口说道。

  “先生这是要归国吗?”

  他便是接到了朱之瑜要返回大明的消息,这才亲自前来阻拦的。

  朱舜水闻言,只是点头说道。

  “当年故国倾覆,天下陷于胡尘,老夫怯弱而无有赴汤蹈刃之血勇,可也不甘剃发易服,在建奴治下做那亡国之人。”

  “是故远避海外,以求片刻安心!”

  “如今大明光复,衣冠正朔重为华夏,老夫便也该启程回家了!”

  朱之瑜为儒学东传日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却是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东渡是为了传儒,对外口径一直都是为了避难。

  他身上的文人风骨是很正的!

  德川家纲闻言,知道朱之瑜的态度坚决,但他还是想要争取挽留一下。

  “先生在我日本可是有哪里住的不舒心吗?”

  “只要先生有所求,我日本上下定然竭力满足,先生非走不可吗?”

  朱之瑜闻言,脸上挂着笑容,微微摇头说道。

  “非是在日本住的不舒心!”

  “而是老夫老了,黄土已经埋半截儿了!”

  “人啊,总得落叶归根的!”

  “老夫不想闭眼之后,也流落异乡!”

  说话时,朱之瑜的眼神中,满是对故国的卷恋。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很重的,落叶归根,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执念。

  德川家纲见此,也知道自己无法再阻拦。

  他即使强行将朱之瑜留下,也肯定无法再从他这里得到学问了,那还不如不留。

  于是,德川家纲开口说道。

  “既然先生执意要走,学生也不好阻拦。”

  “但今日便让学生送一送先生吧!”

  说话间,德川家纲将朱之瑜搀上了马车,然后他也纵马随行。

  一路向着江户城外的港口而去。

  一路上,德川家纲都在不断的向朱之瑜请教着学问,而朱之瑜也没有藏私,尽量的回答着德川家纲的问题。

  一行人来到了江户城外的码头出,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商船。

  商船挂着田川氏的旗号。

  这条商船的主人,正是郑成功一母同胞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

  随着大明光复,郑氏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的威风较之当年郑芝龙最威风的时候还要更甚几分。

  当年郑芝龙虽为东亚地区海上的霸主,但其也不过是一个福建总兵。

  而现在的郑成功却是大明的国姓爷,外加异姓王。

  何其尊崇?

  有了大明做靠山,搭上了大明发展工商的顺风车,现在郑氏和日本的贸易额正在以一个很快的速度节节攀升。

  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在日本的代表,这次便是准备要在这年节前后去往南京,拜会一下自己的兄长的。

  而朱之瑜在听说有郑氏的船只要前往大明的时候,便主动开口要求搭乘顺风船。

  田川七左卫门自然也不会拒绝!

  .

  听风煮雨夜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之南洋再起更新,第七百五十七章盐政!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