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醉唐风流>第257章 又一次大捷
  而且最难得的是,宁书成这首新诗的题材、意境,还几乎都跟刚才那首一样——这其实是最难的,懂行的人都明白,要两首诗类似却又不相同,绝对比写出两首完全不相干的诗更难。

  这首同样是歌行体的长诗,虽然文采方面比刚才那首略逊,也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样绝对会流传千古的名句,但这首诗比刚才那首长得多,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尤其还要保持水准跟之前那首差不多。

  其难度不言可喻!

  段侍郎已经被打击得怀疑人生了,这会儿他脑子里完全一片空白,哪还能想出一句诗文来?

  这场打赌,他已经是输得彻彻底底,脸面丢干净了!

  但更让他想要吐血的是,宁书成竟然还没完,紧接着又做了一首:“老大人,你还没想好吗?那就多给你一点思索的时间,在下也趁这点时间再做一首,好为老大人抛砖引玉,如何?”

  “这首叫做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好!”

  李世民兴奋的再次轰然叫好,下面一群大臣,也赶快跟着称赞。

  这第四首虽然没有前面两首那么的惊艳,但也无疑是一流的好诗了,而且质量跟第一首相比也差不多。毣洣阁

  能在连续做这么多首的基础上,还保持这样高的水准,全天下绝对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就凭这一点,就必须得有种的佩服、叫好。

  而且这第四首诗的意思也很明显,不光是称赞为国杀敌的将士们,还隐含着宁书成自己想要投笔从戎的愿望!

  这一点,又跟几年前宁书成那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意思相通。

  在众人看来,宁书成前后两次表达这一志向,可见他是真的爱国,真的想要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

  这尤其值得敬佩。

  就连李世民都忍不住想,自己是不是对宁书成压制得有点很了?这样一片忠心的大臣,一直压制着,只让他负责管后勤什么的,对他的防范之心是不是有点太过头了?

  ……

  宴会最后,见段侍郎已经彻底成了霜打的茄子,宁书成也就没再继续抄诗了。毕竟抄这东西也是很费脑子的,而且好诗也要留着,说不定后面还得用呢?

  至于段侍郎,宁书成也没一个劲的落井下石,非要他认输接受什么惩罚。

  甚至宁书成提都没再提输赢的事,仿佛根本就连赌约都忘记了,接受了李世民的称赞和奖赏后,就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去。

  不是宁书成那么大度,不想计较、收拾段侍郎。

  而是宁书成聪明!

  他很清楚在今天这样庆祝胜利的场合,李世民肯定不想做出贬官等影响气氛的事情来,所以如果宁书成非让李世民为他做主,处置段侍郎的话,即便李世民看在刚才他那几首诗作得不错的份上,同意了,心里也肯定会很不痛快。

  刚刚给李世民留下的好感,就会被抵消大半。

  而且还会给满朝文武留下一个坏印象——让大家以为宁书成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不够大度。

  在古代,风度这东西可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不光是拍马屁的话,而是对高官的一种素质要求!

  如果一个人度量非常小,不管皇帝还是大臣,都是不可能让你上位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场那些嫉妒宁书成的大臣们,也都要装出一副由衷称赞的样子来的原因……

  而且对宁书成来说,今天让段侍郎出这么大的丑,已经凑合算是报了仇了。

  同时宁书成也非常清楚,段侍郎绝对不是无端端跳出来找他麻烦的,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所以光针对段侍郎没用,反倒会打草惊蛇。

  倒不如暂且不管段侍郎,慢慢等着他背后的人跳出来,才能知道要对付自己的真正幕后之人是谁!

  ……

  两天之后,辽东城的事情基本处理完毕,李世民把这地方改叫“辽州”,并从随军的文官里挑了一个留在这里,担任刺史,算是把辽东并入大唐管辖的意思。

  然后,李世民则率领大军继续往前进发。

  宁书成也依然在军阵之中同行。

  五月下旬,大军到达白岩城。

  这是一座易守难攻、地理位置非常先要的城塞,周围犹豫山川地理的限制,基本就只有西面适合发动进攻,因此城内高句丽人的防守压力比较小,可以把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到西面来。

  对唐军来说,这算是劣势。

  因此在李勣亲自率领的第一波攻势中,就受到了不小的挫折,不光唐军损伤比较大,甚至连担任前锋大将的李思摩都中了一箭,差点丧命在白岩城下,幸好被兵士们拼命给抢救了回来。

  李世民一发狠,不顾剩余的烟花弹数量已经不多,又把中军的火炮推车大阵给弄了出来。

  而且还亲自来到伤兵营,当着所有将士的面,亲口帮李思摩吸出创口脓血,以此鼓舞士气!

  这招虽然老,吴起等上古的军事家都用过,但招数老却管用!

  将士们一看堂堂的大唐皇帝陛下,竟然都这么重视将士们的伤势,怎么能不感动?

  于是在火炮推车的威力下,加上被鼓舞起来的超强士气,唐军在第二波攻势中,终于抢上了白岩城的城头!

  白岩城的主将孙代音,见大势已经不可挽回,赶忙抢在城彻底被攻破之前选择了投降。于是白岩城也到了唐军的手里。

  本来唐军是杀红了眼的,想为第一波攻势中牺牲的同袍报仇,因此很多人都不想接受孙代音的投降。但李世民却为了示范效应,下令唐军停止攻击,接受了孙代音和城中所有高句丽兵卒的投降请求。

  甚至,为了表达对孙代音的信任,以及给剩下的高句丽城池守将们立一个模范,李世民竟然在把白岩城改成岩州后,任命孙代音继续担任岩州刺史!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醉唐风流更新,第257章 又一次大捷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