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里的天,正是闷热。一场细雨刚过,田里绿油油的麦子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意。

  正是晌午最热的时候,地里除草的生产队社员还没上工,三三两两的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晌饭一边聊天。

  远远的就看见何建军家的闺女背着背篓往这边走来,说话的人声音仿佛都小了几度。待那闺女走近了才听陆家媳妇招呼道“青丫头,赶集去了?这大热的天儿,咋不坐老张头儿的驴车回来?”

  何小青擦了擦额头的汗,朝着坐着的人挨个招呼了一遍才道:“下晌还要去打柴火,买东西的时候又耽误了点时间,就没赶上张爷爷的车。”

  “家里没柴了跟婶子说,婶子让你振华哥给你打去,你说你一个娇滴滴的小闺女以前也没干过这活儿,唉,遭罪哟!快来这坐着,婶子给你扇扇风。”一边说着,一边拿着蒲扇拽着何小青往树荫下去。

  “不了不了陆婶儿,我这就家去了,家里的鸡还没喂呢。”说完,挣脱了热情的陆婶,何小青就背着背篓匆匆忙忙的往家赶。

  待看不到人影了,大家才开始议论纷纷。

  “造孽哟,你说小何两口子多好的人呐,咋就就这么走了!”林老太太一边抹眼泪一边道。

  “人俩也不想啊,这贼老天,不让人活啊!”宋家老二宋丰收跟着感慨。

  旁边的婆娘睨了宋老二一眼:“假惺惺!”呸了一口走开了。

  宋老二的脸色难看了一瞬,又恢复如常,继续低头吃饭去了。

  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了,何小青还是不适应村里人对原主的热情。

  原主是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何小青跟原主的性格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虽然两人都不爱说话,但原主是真的内向,性格还软,可她不是,她只是有前世大多数宅女的通病,不喜欢社交,但是肯定是不吃亏的。

  因为原主是家里的独苗苗,所以获得了何家父母的全部宠爱。

  何父是上溪村生产队队长,何母是妇女队长,其实就是妇女主任。

  两人看何小青喜欢念书,就把她送去村里的小学,后来更是因为成绩好考上了镇上的初中又上了高中。

  现在高中毕业了,何父就托老战友帮忙把何小青安排在镇上的小学当代课老师。

  要说这何小青吧,打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何建军夫妻俩的亲生女儿,但是夫妻俩对她那是比亲生的还亲。

  当年何建军还在部队的时候,何家老爷子就去了,只留下何建军和何建党俩儿子。

  后来何建军三十岁因伤退伍,回村当了大队长,经人介绍娶了同村的孤女苗小翠,何建党则是他哥还在部队的时候就娶了向阳村的徐桂枝。

  不知道是夫妻俩谁的问题,结婚七八年,两人也没个孩子。为了这,苗小翠别说卫生院了,就是赤脚医生都不知道找过多少,后来又到处打听偏方甚至还偷偷的喝符水。

  再后来是苗小翠拉脱水了,何建军才知道她偷喝符水,为这大发雷霆,这事儿才就此打住。

  要说何建军吧,也不是不想要孩子,但是孩子跟父母得讲究缘分,本来打着实在生不出来就让何建党多生几个过继给他一个的想法,可是弟媳妇徐桂枝不同意,这么多年她就给何建党生了一儿一女,大闺女何小兰,小儿子何小兵。

  两口子看过继没希望就决定抱养一个,毕竟这个时候,人们还不讲究计划生育,生的多又养不起的大有人在,从小就开始养,也不怕养不熟。

  后来抱养何小青是何建党的媳妇徐桂芝帮着搭上的,据说是城里的一户人家,连着生了五个闺女了,就想着生个儿子,能给自家传香火。

  怀着的时候觉得跟前五个怀相不一样以为肯定能是个儿子了,满心欢喜的生下来,结果又是个闺女,是闺女就不打算养了,要送人。

  何家两口子收到消息的当天就跟着徐桂芝的娘家嫂子过去,抱回了这个刚出生十多天的小丫头,取名何小青。

  尽管没生养过娃,两口子也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原主拉扯大了。

  要说告诉孩子不是亲生这事儿,本来两口子也没打算瞒着,但是一直没机会说起,打算等到何小青懂事儿了问起来就实话告诉她,毕竟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也不是个秘密。

  后来是偶然有一次夫妻夜话,谈起最近听说的,闺女的亲生父母在生了她之后的第三年,终于生了个儿子,这事儿被当时已经上初一的原主听到了,问起来,何建军夫妻俩才告诉她是抱养的,初始的震惊过去后,小姑娘对何建军夫妻俩更孝顺了。

  本来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日子不说富得流油但是也过得下去,夫妻感情好闺女又孝顺。

  事情的转折就出现在今年夏天,何建军夫妻俩去公社办事的时候,正好碰到装运修路砂石的卡车侧翻,两人当时就被卡车里的砂石带着埋进了山沟里,挖出来的时候都已经断了气。

  消息传到何小青耳朵里,这姑娘一股火冲上来人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强忍着悲痛跟二叔何建党一起操办完了丧事就高烧不起,这一烧就把身在21世纪因为救人发生车祸的何小青给弄了过来。

  刚醒过来的时候何小青整个都是懵的,好在原主身边最熟悉她的人都不在了,朋友什么的也多数都在镇上,村里就跟宋老大家的宋丽丽关系还不错。

  不知道自己原来的身体怎样了,自己都飘到这里来了,那在原来的世界肯定已经嗝屁了。

  也不知道自己那对重男轻女的爸妈会不会伤心。

  穿过来的何小青不仅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还多了一个金手指:空间,稍稍抚平了她对没有抽水马桶而产生的怨念。www.bïmïġë.nët

  自己安慰自己,空间可能是老天看她救人给的福报,虽然空间有些小,而且只能用来储物,但是何小青还是很满足的。

  何况,何小青隐隐的感觉到,这个空间不会仅仅这样。

  有了空间,何小青就想往里放点东西,就像得到个大玩具一样迫不及待的想试试。

  看着秉承着这个年代艰苦朴素理念的何父何母布置的家,何小青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需要放进空间里,最后翻来翻去,把家里仅有的四百六十二块钱和何父何母的唯一一张照片放了进去。

  再后来用的熟练了,何小青就把空间当储藏室用,家里的粮食布料新被子,统统塞里面。

  何小青家住在村尾的山坡上,上去的路被何父修成了台阶,不过,这不是何家的老宅,当初兄弟俩分家,何建军把更大些的老宅分给了弟弟何建党,自己到村尾重新盖的。

  房子是跟村里一样的土坯房,茅草顶。屋子一排三间,堂屋在中间,左右两边各一间厢房,何建军夫妻俩一间,何小青一间,厨房就是侧面搭的草棚子。

  房前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竹篱笆围着,养着两只母鸡,后院自留地里种着几垄菜。

  山坡下面就是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这条河就像是一道分界线,将原主家和上溪村分隔开来。距离何小青家大概百十米有一架木桥,雨季的时候河水上涨要进山就得走桥了,平时村民都是踩着河里石头过的。

  何小青背着背篓推开篱笆门,将背篓卸在厨房门口,从空间里拿出了新买来的十斤大米和十斤玉米面,正要放在橱柜里锁上,想了想,又放回了空间里,然后从背篓里取出了粗布。

  原主因为要上学,何母给她做的都是出去穿的体面衣裳,不适合干活,本来何小青想着穿何母的衣裳,后来还是决定将它们都收起来。何小青买了粗布打算自己做几件上山下地穿的“工作服”。

  收拾完背篓歇了会儿,她又拿了个旧背篓和绳索,套上何建军的烂解放鞋,拎着柴刀出门往山上去了,村里人淳朴,篱笆门都是只拿绳子挂上。

  何小青到这里以后每次砍柴都不去村里人常去的那片山,她就从房后的山坡往上走,主要是砍一些愣茅柴,或者干枯的树枝,用柴刀砍倒后一捆捆的叠放在绳索上,堆的差不多了就把一头的绳子打圈系好。

  因为原主记忆里,这里的冬天比较冷,农村又很难买到煤炭,所以何小青每次上山都会打一捆柴回去,积少成多,厨房里已经靠墙码了一堆了,再持续一段时间,就能把冬天要用的都准备出来。

  另一边的何家老房子。

  何小兰满身大汗的醒来,惊愕的看着墙上的日历正巧撕在了1975年7月18日这天,又低头看看自己还算嫩滑的手,再看着身上盖的老式毛巾毯和贴满了旧报纸的墙壁,木质的窗户,和被粗布窗帘遮挡着不那么透亮的小块玻璃,甚至地上那已经毛边了的布鞋,这一切都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这是自己当姑娘时候的房间,陌生的是自己从二十岁嫁了人,就再没回来住过。

  屋外传来母亲做饭锅铲碰撞发出的声响,偶尔夹杂了她吆喝弟弟的大嗓门“……别进去叫你姐了,你姐……发烧再多……睡会儿……”

  何小兰掐了把自己的大腿,疼的龇牙咧嘴,她不自觉的攥紧毛巾被,又哭又笑,她居然回来了,回到了七五年还没嫁人之前,老天真是待她不薄!

  这一次,她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

  这边何小青将打好的柴堆放在一边,她还打算去捡点蘑菇或者木耳之类的,这里是北方,这时候的冬天还没有大棚,除了耐储存的萝卜土豆白菜冬天就没别的蔬菜了,所以大家都是趁着现在晒干了存到冬天吃。

  砍了根竹子当做棍子拎在手里,一边走一边拿棍子敲打两边的草丛。虽然何小青自己也是从小长在农村,但是女生对这种湿哒哒的软体动物有着天然的恐惧。

  继续往里走没多远就看到地上一簇簇的蘑菇。一边哼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边捡,草菇是这个季节山里能吃的为数不多的蘑菇种类之一了。这片山平时很少有人来,很快何小青就采了一背篓。

  背好背篓,拿着竹竿原路返回,再拎了捆好的柴往家走。

  刚要解开栓门的绳子,何小青就住了手,低头自己观察了一下,确定跟自己走的时候挂的不一样了,她若有所思。

  进去后,何小青将柴放在厨房门口,就先去何父何母的房间查看,柜子有翻动的痕迹,但是何小青看了一下,东西倒是没少。

  转头去了自己的房间,也有被翻动的痕迹。

  到底是谁呢,在找什么?家里没有放钱,所以不知道来人是冲着什么。

  想了想,何小青拿出一张大团结和一些零钱放在何母的柜子里。

  布置好后,何小青去厨房拿了个竹簸箕把背篓里的草菇先倒出来晾着。又抡起斧子把长些的树枝劈成半米左右,靠墙整齐的码好,随后又收了地上的碎枝倒在灶台前。

  然后,何小青拿起扁担和水桶,去山坡下的河里,挑了满满两桶水回来,烧了锅热水匆匆擦了个澡,家里就自己,白天洗澡还是没有安全感。

  穿上衣服,趿上拖鞋,重新洗了盆,兑了水,拆开头上的辫子,用家里的旧毛巾包上,晃了晃有些困倦的头,又马不停蹄的将捡回来的蘑菇晾晒在竹席上。

  晾好后,自己也拿了把椅子将头上的毛巾取下来坐那借着微风晾头发。穿过来的这一个多月每天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跟村里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的熬夜脱发冒痘现在统统不见,当然也有可能是原主的皮肤比自己好的缘故。

  何小青现在的皮肤就是上辈子自己羡慕的冷白皮,只是最近晒多了有点浅浅的小麦色,而且脸上的皮肤细腻的连个毛孔都不见。

  别管五官什么样,一白遮百丑,何况原主的五官并不丑,柳眉杏眼,笑起来两个甜甜的酒窝,脸蛋是肉嘟嘟的娃娃脸,显嫩。

  晾干头发以后,何小青端着换下的衣服去河边清洗。

  洗的时候就看到河里有虾,而且还不少,全身透明,像玻璃似的,有的稍带点黑灰色。

  看到这,何小青就想到了它出锅的样子——嘎嘣脆的辣炒小河虾,一想到来到这个地方一个多月了还没沾过荤腥,口水就止不住的分泌。

  她赶紧洗好衣服回家取了个直径大约半米的竹匾和小桶,挽起裤腿,光着脚下了水。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七零:卖铁饭碗后,我成了包租婆更新,第72章 腿软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