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重生北魏末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辞让官职
  高季式回到家中,顾及到二哥高慎的心情,本不打算将这件事告知。

  但双目通红的模样被高乾、高慎瞧见,耐不住他们追问,这才把实情相告。

  高乾久久不语,高慎怅然若失。

  “子通你是好福气呀。”

  高慎叹息道。

  高乾却说道:

  “相王有子如此,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相王,是渤海王、大丞相的统称。

  高季式深有同感,如今的他万分庆幸四年前能够遇见高澄,也感激当时的自己能够与高澄互生亲近。

  虽然在高澄麾下不能尽展自己的才能,但冲着这份情谊,以后更要锲而不舍的为高澄建言献策,他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自己的才干。

  在晋阳逗留了几天,高季式早就整理好了情绪,送高澄回洛阳的途中,他又是意气风华的高四郎。

  高澄一路南行,并没有与被高欢招往晋阳的南汾州刺史刘丰相遇。

  刘丰往大丞相府觐见,才知道自己将要出任南兖州刺史。

  “阿惠似乎对刘刺史仰慕已久,执意索要,孤这个儿子呀,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孤也奈何不了他,不知刘刺史可愿往河南任职?”

  高欢无奈道。

  因与可朱浑元的私交,两人时常通信,刘丰对高澄早有向往。

  高澄虽然名声...不是很好,但并没有降低刘丰的好感度。

  无论是高澄军政功绩,还是他劝谏高欢重诺,在刘丰看来,高澄就是一个明君胚子,这样的继承人,他早就恨不得投奔麾下。

  刘丰甚至无法压抑内心的兴奋,他激动地颤声道:

  “下官,听凭相王调遣。”

  高欢也看出了高澄与刘丰之间的双向奔赴。

  到底是自己亲儿子,子类父,能得人心。

  高欢笑道:

  “如此,便有劳刘刺史领部曲为孤镇南兖。”

  刘丰欣然领命。

  高欢并没有急着让刘丰回南汾州收拾行囊,而是在渤海王府专程设宴款待,这一行为也让刘丰感激万分。

  送刘丰出晋阳的时候,高欢特意交代道:

  “丰生(刘丰字)往南兖州任职,莫要忘了往洛阳时与阿惠一见,往后镇守河南,少不得你们同心共济。”

  “下官谨遵相王吩咐。”

  高欢待人接物让刘丰感觉如沐春风,如此人物,才能得天下人望,从而终结这個乱世吧,宇文泰又怎配与高王相提并论。

  弃关西而投关东的刘丰侥幸不已。

  高欢在晋阳送别刘丰的时候,洛阳城又一次迎来了曙光。

  小高王东征,大破梁人,收复故土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洛阳。

  全洛阳的寡妇们都在高澄进洛阳这一天,梳妆打扮,换上最艳丽的新衣,怀抱着木瓜、木桃、木李,往建春门外云集。

  早早迎候在建春门外的高氏党羽们也不好驱赶她们,谁知道这些人中有哪位会被高欢、高澄父子相中,从而飞上枝头变凤凰。

  当高澄抵达建春门外,立即被眼前的盛况给惊住了。

  无数瓜果向他扔来,吓得骑在马上的小高王脸色大变。

  “别砸了!别砸了!”

  高澄一边朝身后大喊,一边带着侍卫们仓惶往别的城门跑去,这才甩开了那些热情奔放的寡妇们。

  而这件事也迅速成为洛阳权贵、百姓茶余饭后的一件笑谈。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陈庆之都不能让小高王避退,却被洛阳城里的寡妇吓得胆寒。

  高澄可没闲心搭理这种事情,他回到洛阳后忙着为参与东征的有功将士请赏,同时授意高隆之为高欢请官。

  封相国、假黄钺、加殊礼。

  高隆之一封奏疏呈上去,自然引得朝野哗然。

  高澄本有意借次看看有谁会站出来反对,居然根本没有人冒头。

  原来也没有人是傻子。

  也对,真要是心向元氏的傻子,早就死在那场洛阳叛乱。

  如今就算有人忠心元善见,也在极力隐藏自己,等待元善见成年,再做动作。

  元善见依言为下诏为高欢加官。

  不久高欢的奏疏也送来了洛阳,对元善见的封赏固辞不受。

  高澄急着进位大将军,也没给高欢整一套三辞三让,眼见没有人愿意冒头,便把假黄钺、加殊礼抹去,只留一个加相国,再由元善见下诏。

  大魏真忠臣们这才将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按照高澄的意思,元善见第二封诏书措辞强硬,似乎要把相国强加在高欢身上。

  高欢接到诏书,自感不能再推却天子美意,于是上表谢恩,总算是接下了相国一职。bïmïġë.nët

  高相国的事情办好了,剩下的就是小高王自己的赏赐。

  正当高澄这位准大将军为自己谋划的时候,由天子元善见任命的新任南兖州刺史刘丰,领部曲南下,途进洛阳,与高澄相见。

  高澄特意在渤海王府接见的刘丰。

  这一时期,北方的刘姓权贵高官,大部分都是匈奴人。

  刘丰也不例外。

  与他交谈,高澄才发现这个英武的匈奴人嘴皮子居然很是利索。

  又向刘丰请教兵法,刘丰侃侃而谈,直说了小半天,还乐此不疲。

  一直谈到天色将黑,婢女在门外请示是否要准备饭食,高澄与刘丰才反应过来。

  高澄立即让家奴准备酒宴,与刘丰一起用膳。

  用过晚膳,两人继续秉烛夜谈,直至深夜,高澄留刘丰同榻歇息,抵足而眠。

  第二天,高澄送刘丰出府。

  昨夜的相处,让两人感情急速升温,高澄与刘丰执手诀别。

  临别之际,高澄叮嘱道:

  “水火迅猛,非人力所能控,但行水火之攻,请将军务必小心,切莫亲身犯险。”

  虽然不明白高澄说这番话的用意,但刘丰还是感觉到了他的关心,当即应了下来。

  高澄遥望着刘丰离去,不由想起了他与慕容绍宗、王思政的渊源。

  历史上,高澄派遣刘丰与慕容绍宗追随堂叔高岳进攻颍川郡,而当时驻守颍川的正是塔防大师王思政。

  战事焦灼时,刘丰向高岳献上水攻之策,高岳依言在洧水修筑堰坝,准备以水灌城。

  水灌颍川郡治长社城(河南长葛)大半年,慕容绍宗与刘丰认为城中再无战力,于是乘坐楼船,察看城中情况。

  不料突然刮起大风,吹断固定楼船的绳索,将楼船吹响长社城下。

  城上乱箭齐发,慕容绍宗与刘丰只能跳水弃船。

  慕容绍宗不会水,被淹死。

  刘丰倒是游泳健将,好不容易游上土山,却被赶来的西魏军格杀。

  有鉴于此,高澄也没有强行让慕容绍宗学游泳,真发生那种事,刘丰会水不还是死在了长社城下。

  不过故事并没有完。

  正如慕容绍宗、刘丰的预料,经过大半年的灌水,长社城早就守不住了。

  在损失慕容绍宗、刘丰两员大将后,高澄亲领步骑十一万至长社城下,命人向城中喊话:

  能生擒王思政的,封侯、受重赏,若是王思政有损伤,王思政身边的人都要被杀戮。

  这一操作直接让王思政清楚高澄对自己的重视,解决了他因为慕容绍宗、刘丰之死而产生的后顾之忧。

  于是在赵彦深入城劝说下,曾经修建玉璧,在玉璧城拒绝高欢劝降的王思政,当即出城向高欢的儿子投降。

  小高王念及王思政,便想到了他还没进门的侧室王氏,素未蒙面,也不知道是美是丑。

  不管美丑,为了王思政,也要受着。

  不过太原王氏的女公子,哪怕不漂亮,也不至于貌丑吧。

  当然,大将军未得,何以家为。

  高澄转头又操持起了自己的封官之事。

  而刘丰在拜访了可朱浑元后,也领部曲往南兖州上任。

  司马子如走后,高隆之继任尚书右仆射,又是高隆之上奏,请为高澄收复南兖州的功绩论赏。

  其实朝廷早有人为高澄请赏,但是都被高澄压下去了。

  对于高隆之的奏疏,从谏如流的元善见当然是准了,难不成还能拒绝?

  天子召集朝臣,商议高澄封赏之事,小高王自己刻意回避。

  高澄专用请官人高隆之向元善见提议,授高澄大将军一职。

  明眼人也都品出了其中意味:难怪高澄一直强压为他请赏的奏疏。

  高欢相国之位没到手,他怎么可能谋取位在丞相之上的大将军。

  知道了高澄费尽心机图谋大将军,朝臣也没有人敢出言反对,事实证明,在绝对的强权面前,所谓制度,所谓公理,有时候也会被刻意遗忘。

  以纳谏闻名的元善见在没有朝官出面反对的情况下,又一次同意了高隆之所奏,加高澄为大将军。

  小高王作为大魏忠良,在旁人缄默的情况下,却毅然发声,对授官之人道:

  “世间岂有十五岁的大将军!定是高隆之矫诏,臣不能受,请斩高隆之,以证视听!”

  元善见又命年纪老迈的赵郡王元谌往渤海王府授官。

  高澄由此确定了此前并非高隆之矫诏,却还是推辞道:

  “澄德疏才薄,如何可受此重任,还请大王替澄回绝天子。”

  元善见按照高隆之的安排,又命人请高澄往宫城受诏。

  大魏忠良小高王,急匆匆由前大魏皇后尔朱英娥屋中跑出来,迎接天使,却依旧拒绝进宫受诏。

  三次推辞后,在高隆之的明示下,元善见不得已亲自往渤海王府授官。

  高澄眼见天子亲自登门,这样的恩宠,让他感激涕零,对天子的恩赐,再不敢辞。

  就此,渤海王世子高澄,正式以大将军的身份主政东魏。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北魏末年更新,第一百四十三章 辞让官职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