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大唐朝廷的这些危机的根源,我们必须了解大唐的军队制度及统治方式。
唐朝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建立起来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
唐朝创建之初,由于国内各方势力已经被唐军彻底消灭,因此,唐朝的国防力量主要用于应对外部势力对大唐帝国的侵略和威胁!
为了实现这个国防目标,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数个直接归朝廷管理的节度使(即边防军区)等一级军事单位!
各个节度使负责防御西部胡人国家、秦川西南部吐蕃(今西藏)、秦川西北及山西北部的突厥(今蒙古地区)、云燕地区及海关以北地区的东胡(即鲜卑、室韦、靺鞨、对奚、契丹)、四川剑南南部南夷(今云南,当时南诏国)、岭南西南地区南夷(南诏国及今印度支那半岛东南亚诸国)等外敌。
到了唐玄宗之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发展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它们是如下十大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职务是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城(新疆维尔自治区库车县)。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统兵二万四千。
北庭节度使——职务是防御游牧在北方的突骑施和坚昆。治所在北庭都护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东南)。屯伊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东南)二州境上,统兵二万。以上两镇内外相连,专对西域天山南北两路的诸国。
河西节度使——职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两国间的交通。治所在凉州(甘肃武威县)。统兵七万三千。
以上一镇兼顾西方和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朔方节度使——职务是防御突厥。治所在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统兵六万四千七百。
河东节度使——职务是防御突厥。治所在太原府(山西太原市),统兵五万五千。以上两镇互相应援,专对突厥。
范阳节度使——职务是压制奚、契丹。治所在幽州(北京市)。统兵九万一千四百。
平卢节度使——职务是招抚室韦、靺鞨。治所在营州(辽宁锦州市西)。统兵三万七千五百。
范阳、平卢两藩镇共同防御东北诸部外敌,主要对付对奚、契丹具有侵略性质的外敌。
陇右节度使——职务是防御吐蕃。治所在鄯州(青海乐都县)。统兵七万五千。
剑南节度使——职务是西抗吐蕃,南诏国境内各少数族。治所在益州(四川成都市)。统兵三万九百。
陇右、剑南两藩镇共同防御吐蕃。
岭南五府经略使(756年即唐肃宗至德元年,升经略使为节度使),早期职务是绥靖境内各少数民族各部,后期职务为防御南诏国及今印度支那半岛东南亚诸国。治所在番禺(今广州)。统兵一万五千四百。
节度使治所地成为藩镇,因此节度使管辖部队都成为藩军。
节度使具有管辖疆域内的军权、管制权、赋税征收及使用权,采用“子从父业”的父子兵军户继承制,因此,节度使制度是藩镇成为真正的独立王国,大唐朝廷很快失去对节度使及藩镇地区的控制力!
皇帝和朝廷直接控制的部队为禁军,在大唐在长安朝廷设有南苑、北苑等两个禁军司令部。
南苑由朝廷宰相和兵部按照大唐法律管理,禁军中的首都及京畿地区防御部队,禁军南军主要职责是保卫京师和朝廷。
北苑有皇帝和內宫宦官直接控制和管理,设有皇城禁卫军及殿前警卫军,北军的称呼因皇帝的个人偏好改变,曾经称为龙武军、神武军、天威军,最终北军统称神策军,天威军为神策军下属的殿前警卫军!
大唐初期,藩军和禁军兵力来源都是府兵,即军户男性人员及其子弟,府兵可以带家属从军,府兵在服兵役之外,在军区管辖土地和产业上参加劳动和生产,他们因此获得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甚至他们要用自己收入要购买自己的个人的单兵武器及盔甲等!
大唐初期还有一个兵源就是团结兵(相当于今日的预备役),团结兵有地方衙门兵部管理,在冬季农闲时,由衙门兵部教练团,对户籍百姓按照“一户出一兵,十户出一马,兵者之武器及钱粮自理”等制度,对百姓进行整队训练。遇到战争需要,朝廷可以将团结兵编入正规军系列,参加战斗!
但是由于大唐中后期各地军阀豪门对土地及产业兼并的加剧,军户及团结户纷纷破产和逃难,因此府兵制度及团结兵制度均无法继续执行。
于是大唐朝廷推出募兵制度,唐军通过面向社会招募士兵,并给士兵变相发放俸禄(即薪水、工资之类)的方式获得足够兵源!
但是募兵制度加重了朝廷的费用开支,为了解决经费的亏空,朝廷只能不断地增加对各地百姓征收税赋,如此将导致民众与朝廷矛盾的加剧,从而导致民变,黄巢之乱就是最严重的一次!
大唐朝廷为了便于国内的统治,在大唐初期制定道、州、县等三级地方行政管理方式。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领导朝廷依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十道为十五道,山南分置为东、西二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经李隆基改置,诸道的范围渐成定制。
黄巢暴乱后,这套道、州、县等三级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军阀豪强领衔的节度使藩镇制度,一道之内存在几个节度使藩镇,甚至一州之内存在几个节度使藩镇!
这些节度使藩镇就是割据一方独立王国,大唐朝廷无法节制他们,而且他们之间相互攻伐兼并。
而势力滔天的节度使军阀们,还有推翻大唐朝廷的野心和计划!
唐昭宗上台后,大唐江山格局、危机和隐患仍然保持现状,没有太多改变!
唐昭宗虽然年轻,但他的成长基本上在艰难岁月中度过,虽然他没有改变现状能力,但是他对造成大唐当今局面的根源和原因非常清楚!
目前,唐昭宗必须要做的事情是铲除对他和大唐朝廷造成直接威胁节度使及其势力!
唐昭宗认为,他要铲除第一个危险是剑南西川节度使、侍中、中书令,颍川郡王陈敬瑄!
陈敬瑄是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朝廷及神策军实际控制人田令孜的亲哥哥,他长期占据四川地区,目前他拥有十几万精锐部队,拥有成都等坚固的城池。
同时,陈敬瑄还在田令孜的帮助下,接受很多对大唐朝廷不忠诚的文武百官,陈敬瑄与文臣武将在合谋割据独立,与大唐分庭抗礼,争夺江山等阴谋!
唐昭宗即位后,命令陈敬瑄入朝任职,但是陈敬瑄率领所部起义,发布告示脱离大唐统治,加强陈军在秦岭南麓地区防御,公开与大唐朝廷作对!
唐昭宗要消灭的第二军阀节度使是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
李克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沙陀族军阀,他在消灭黄巢军的战争中对唐朝有功,但是在大唐朝廷与王重荣的战争中,他与王重荣合兵打败大唐联军,导致唐僖宗及大唐朝廷再次逃亡,唐昭宗也跟随唐僖宗经历这次战争和逃亡的苦难,因此,唐昭宗对李克用恨之入骨!
但此时,李克用的死敌朱温正在联合云州节度使赫连铎、范阳节度使李匡威等军阀对盘踞在太原的李克用及其军队进行围攻!
因此,唐昭宗暂时不直接对李克用直接用兵,他要尽快解决陈敬瑄的问题!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唐朝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序幕!
杨守亮、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王建成了讨伐陈敬瑄的主力军。
王建,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早年加入大唐忠武军,因在战争中立功,他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他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田令孜等人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
王建是有战争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将领,既然他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但并不想急于与陈敬瑄速战速决,解决朝廷的心头之患!
入川后,王建一边在各地招兵买马,扩充兵力,一边对豪强门阀收拢人心!
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王建四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
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一些号召力,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增长。bïmïġë.nët
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王建的手中。
这时,昭宗因为和李克用的战斗失利,他被迫召回征西川的军队。
可是,王建却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他留在西川,同时,王建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在四川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军打败,这对昭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但是,陈敬瑄、李克用等军阀的继续存在,以及王建等新军阀的产生,仍然使唐昭宗陷入深重的危机中。
同时,朱温等已经做大做强中原地区军阀们,他们在威胁着大唐朝廷,这些形势也让唐昭宗寝食难安!
朱温等大军阀要么是出身黄巢军降将,要么是自己拉队伍,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战争枭雄,这些军阀对大唐朝廷有多少忠诚?!昭宗的心里比谁都清楚!
但是,唐昭宗对朱温等军阀没有一点对策,要打大唐朝廷打不过他们,要收买人心,大唐朝廷已经拿不出任何好处给这些军阀!
而且大唐朝廷还有从这些军阀那里收获税赋,才能维持朝廷的开支和运转!
因此唐昭宗怎能不整天唉声叹气呢?!
在一个朝廷行将末路时,谁做皇帝都注定是不幸的,谁都不能保证这些皇帝能够善始善终!
......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幽玄轮回劫更新,第132章 昭宗平天下,祸患仍隐藏!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