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其它小说>我和我的祖国之弹唱与阅读日记>第 108 章 【R】021
  2021年8月23日星期一农历七月十六辛丑年(牛年)丙申月癸卯日宜:结婚嫁娶订婚订盟纳采旅行出游出行开业开市祭祀祈福搬家移徙乔迁新居乔迁新居忌:结婚嫁娶订婚【23:23深圳阴27--33℃南风3级】

  【R】021满清功过及国人对其的爱恨情仇

  想当年,我厌恶看或听到一切关于清朝的事务,如今我年岁日长,也逐渐倾向冷静、理智.

  苦难福气,岂由人定;但是如果弱小却是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活在当下、分析古今;正视历史、直面真实;自强自信、反省反思。

  (一)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一定要把他放在整个中华领土范围甚至整个中华文化圈来评价,评价中不能有狭隘的地域、民族(在中华文化圈内,民族这个概念早就不该有了)、小集团思想的影响;这应该形成一个共识!!不能搞成本来是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出卖中华整体利益的人我们却在为他唱赞歌。否则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子孙后代看了根本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这样的历史会误导子孙!!贻害无穷.

  (二)基于人们对清朝评价不高的三点原因个人是非常不喜欢清朝的,但不能因为不喜欢而否定其对中国的领土贡献。一、剃发易服伤害大对于不肯剃发易服的汉人则举起屠刀大肆杀害。而剃发易服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精神伤害和严重破坏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二、血腥屠杀仇恨深清朝统治者先是大肆屠杀奴役辽东汉人,后来入关后更是大肆举起屠刀恐吓汉人,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等大屠杀不胜枚举。清朝统治者的大屠杀造成了中国人口的锐减,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仇恨,所以现在许多人都比较仇视清朝统治者。三、不断丧权辱国在近代被列强欺凌不断丧权辱国,尤其是损失了几百万的领土更是让中国人痛心疾首。清朝这个王朝又是中国之大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清朝很不幸,赶上了近代.而以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去对付西方的工业文明那是无法完成的事。即便是可以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却无法在战略上取得整体优势。而中国以农业文明自给自足的状况,又决定了中国除非事外力干预,否则很难向商业文明甚至工业文明过渡。而由于清朝打下的地盘够大,这无疑又拓宽了中国的战略转圜空间,使得中国即便是再虚弱洋人也无法把中国的地方消化,清初解放了大量明朝的农奴,使之成为自耕农,并将没收的明朝王庄官田退还给老百姓耕种,并规定新开垦的土地两年内不征税,极大的鼓励了老百姓劳动积极性.

  清朝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老百姓普遍都能解决温饱问题。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人口必然大幅增加,也就是康乾盛世,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一亿的大关。而且,商业的繁荣也无疑提升了社会总体经济水平,除了繁荣的海外贸易之外,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朝不仅繁荣了城市,同时繁荣了农村。然,清朝也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但是没有任何事物会尽善尽美。清朝完全是按照中国农业文明轨道发展的一个古典王朝,所以我才说清朝是中国古典王朝的巅峰。苛求一个古典王朝进入商业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而现代有些人把中国落后于西方的责任一味推给清朝,甚至推给少数民族,来给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来背锅,这无疑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三)最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采取了通史模式介绍清朝

  最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采取了通史模式,从古代将到近代,因此对清朝前期有较多的介绍。我们来看教材是如何介绍清朝的。

  一,清朝的建立以及君主□□

  清朝前期的历史位于新教材的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在单元介绍页,课文总体介绍了明清的世界背景以及时代特征。在时代特征方面,明清时期“□□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也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在世界背景方面,世界已经进入了近代,工业文明取代取代农业文明成为了世界主流。而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束缚,导致中国的发展受阻,也必然会遭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如此,让我们更加了解明朝时期的环境,中国是农耕文明的代表,遭到近代化的冲击那是历史的必然。

  其中第13课的内容为《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在其中的《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小标题中开始有了对清朝的介绍。书中首先从明朝和女真族的关系说起,讲到了明朝初期对女真族地区的招抚、管理,“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然后再简单介绍了清朝建立的过程,从努尔哈赤的“后金”,到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书中用了一段话介绍了清朝入关。书中提到,明朝末期政治黑暗、农民起义蜂起,这是清朝入关的背景。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于是多尔衮乘机入关,迁都北京,并且用了20年时间统一了全国。

  第14课为《清朝的鼎盛与危机》,主要介绍清朝的君主□□,疆域贡献以及盛世危机。书中的小标题《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主要介绍清朝的中央体制变化。开头就对“康乾盛世”做了一个总结:“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然后提到中国的君主□□也达到了顶峰。

  接着讲述君主□□的表现,首先就是皇帝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在“史料阅读”中列举了乾隆皇帝的话“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在本课的引入部分,就有对康熙勤政的介绍。在制度方面,形成了密折制度、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这些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在文化方面,推行了高压的态势,实行了文字狱和八股文,对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实际上,中国的君主□□从秦朝建立以来,就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趋势。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到了唐宋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宰相权力被分散;到了明朝,宰相被废除,中央机构成为了皇帝的秘书集团;清承明制,继续发展,将君主□□推向了顶峰。清承明制

  二,清朝疆域的奠定

  在小标题《疆域的奠定》中,介绍清朝对中国疆域的贡献,其中总结为“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接着开始简单介绍清朝疆域的情况。

  首先介绍的是台湾。这里可以补充下,元朝曾经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但是并未管理台湾岛。明朝时期的台湾被称为“小琉球国”和“东番”,被朱元璋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书中从郑成功开始说起,明朝后期,荷兰、西班牙等占据台湾,后来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不过,郑氏也只是一个割据政权。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设置了台湾府。

  接着介绍了《尼布楚条约》。实际上,在明朝末期,俄罗斯的势力就已经到达了太平洋沿岸,甚至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康熙时期,发动了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谈判,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在配图的介绍部分,提到“条约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里还可以补充下,《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使用“中国”为国名的条约。

  随后,介绍蒙古的情况。蒙古在明朝被分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分。清朝入关前就征服了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也在名义上臣服。清朝入关后,和准噶尔汗国长期进行了战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并且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从此三大蒙古部都纳入到中国的版图。书中还介绍了清朝对蒙古的管理方式:“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由朝廷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进行管理。”这使得清朝对游牧地区的管理达到了历史的高度。

  之后,介绍西藏。首先是在宗教上,册封“□□喇嘛”和“□□额尔德尼”,确立了名义上的管理。然后在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治理西藏,这是实际上的控制。接着,在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最后一点是一般文章都容易忽视的,但是却无比重要,这也标志着清朝对西藏的管理达到历史新高度。

  最后,对清朝的边疆管理进行了总结:“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在最后一段总结了清朝的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并且提到了省、将军区以及办事大臣辖区。

  三,清朝的经济文化以及危机

  第15课的标题为《明清经济与文化》,不过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明清同时讲的,没有单独列出。其内容可以总结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方面。农业方面,明清时期农业十分兴盛,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农业的商品化在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开始普遍。手工业方面,出现了雇佣关系,手工工场等,不过教材已经没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在商业领域,白银大规模流入,使得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商帮兴起,市镇经济发达。

  这些现象都说明,中国的经济正在向近代转型。不过教材又十分冷峻客观地评价到“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在文化方面,程朱理学依然是官方思想,社会思想比较僵化。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就有批判思想的思想家,他们抨击□□主义和重农抑商,具有进步性,但是依然没有脱离传统思想的束缚。

  市民文学方面,由于商品经济繁荣,使得小说和戏剧繁荣,小说方面出现了《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戏剧方面,有昆曲,代表人物有孔尚任。清朝后期形成的京剧成为全国最流行的戏剧。书中还介绍明清官方编撰大型图书的状况,清朝有《四库全书》,其他有评价“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最后介绍了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第14课的小标题《统治危机的出现》介绍了清朝的危机状况。其中衰落的开始是乾隆后期,到了嘉庆、道光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首先,介绍了人地矛盾。从1741年到1840年间,清朝人口从1.4亿增加到了4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于是清朝在中期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以白莲教起义为代表。

  另一方面就是国际环境。书中提到英国等工业国家在全球扩张,寻找市场和原材料。然后介绍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对民间贸易的安限制十分严格。“这种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潜在威胁,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课文的“探究与拓展”,给出了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情况,以及嘉庆对西方的看法,让学生了解清朝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

  如果我们将明清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制度进行了一个系统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中国近代的落后并非完全是清朝造成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早已存在,那就是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传统保守的儒家思想,以及不断强化的□□主义。教材在这些方面都已经提到了,学生只要仔细琢磨,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清朝是中国最后一带王朝,他的许多政策只是历史的延续。不同的是,清朝正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显得特殊

  (四)晚清也是一个强国

  说到晚清,大多数人都认为清朝在鸦片战争后,对外战争持续失败,签署了许多卖国条约,割让了大批肥沃土地,赔偿了巨额白银款项,成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事实上,鸦片战争后晚清也积极开展了洋务运动、晚清新政等自强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成为在西方殖民浪潮中少有的能保持独立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周边国家除了日本和泰国以外,都沦为殖民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其实,晚清不仅不是弱者,而且在综合实力方面甚至称得上是世界强国。但遗憾的是,由于统治阶层的腐败和体制机制的落后,使强国的潜质不能充分发挥,最后被日本反超。

  人口方面,清朝有四亿人口,当时全世界也只有12亿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

  领土方面,清朝领土11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英国、法国和俄罗斯,是当时的第四大国。

  经济方面,从康乾盛世直到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在4000万两白银左右。后来,通过推进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朝的经济实力稳步上升,财政收入也逐年增长。1899年突破一亿两大关,1908年突破二亿两,到了清朝垮台前的1911年,财政收入更是突破了三亿两,是康乾盛世的8倍。

  军事方面,先盘点一下晚清对外的九场战争。

  ①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手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结果清朝战败,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

  ②1841年的森巴战争。对手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查谟王室(森巴人),结果清朝获胜。其过程:查谟王室利用英国侵扰东南沿海之机,进犯西藏阿里地区,在驻藏大臣的统领下,清军攻入被查谟王室占领的拉达克,查谟军队请求讲和,达成停战协议,并出具永不滋事的保证书。

  ③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手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第二强国法国,结果清朝战败,对英、法两国各赔款800万两白银,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④1876年至1877年的收复新疆之战。对手是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结果清朝获胜,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大部份地区。1881年,又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⑤朝鲜壬午兵变。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将丁日昌奉命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赴朝,清军入朝后,拘捕大院君(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迅速平定叛乱。清军依托军事优势,在朝鲜取得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一系列权益,在仁川设立清租界,成为朝鲜半岛的监护者。

  ⑥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原因是法国侵略中国名义上的藩属国越南,引发了历时近两年的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打成平手。最后,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放弃对越南名义上的宗主权,换取法军从属于中国领土的澎湖台湾撤军,同时在勘定中越边界上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⑦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清朝和日本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发生冲突,清朝战败,签订了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放弃对朝鲜宗主权,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⑧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对手为列强之一的意大利王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意大利亦欲染指中国,于1899年2月向清朝提出了强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的要求。这一要求遭到了清朝的强硬拒绝,并积极在三门湾增兵布防,严阵以待。意大利人见清朝早有防备,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三门湾事件以清朝不战而胜、成功守护领土告终。

  ⑨八国联军入侵。公元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为了扑灭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组成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北京等地,于1901年强迫清朝签定屈辱的《辛丑条约》。

  以上九场战争,清朝四胜一平四负,且对手主要为西方列强,可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算尽了力。

  外交方面,讲三个故事:①计划中的德、美、中三国同盟。清朝是西方列强重要的争取对象,德国曾计划拉拢清朝和美国,组成德、美、中三国同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亲自召见清朝驻德公使孙宝琦,提出了中美德结盟的想法,想以此“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独立”。1911年德皇准备派太子访华,由于爆发了辛亥革命,中美德结盟告吹。

  ②清朝收复东沙。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广次纠集大量的日本浪人占领东沙开办磷矿厂,日本的驱逐舰也开到东沙附近游弋,为其撑腰。清政府一方面派人和日本政府进行交涉,另一方面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飞鹰号和广海号两艘军舰,将日本浪人驱逐出东沙岛。1909年10月11日,清政府最终与日本签署了东沙条约,日本承认东沙为中国领土。

  ③拉美武装护侨。1911年墨西哥发生排华屠杀事件,波及到古巴等其他一些拉美国家。事件发生后,当时的清政府马上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抗议,并聘请国际调查员就屠杀惨案提出赔偿要求,派巡洋舰“海圻”号向排华最严重的几个拉美国家进发。最后,墨西哥和古巴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并缉捕暴民。

  (五)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点谁都无法否定。造成一些人仇视清朝无非几个原因。

  一,清朝非汉族政权,让那些大汉沙文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们愤恨。我堂堂大汉族,怎么能让一个曾经我们的奴仆统治近300年。但是历史确实的发生了,他们也无法改变,只能是找出各种方式黑,谩骂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声音。

  二,清朝前期的一些暴行,让一些人看不惯,主要也是大汉族心理导致。历史上汉人屠杀汉人多了去了,古代汉人对久攻不克的城一旦拿下就屠城。五胡乱华时期异族也对汉人进行过大屠杀,但是离现在太远,这些人可能不了解,也可能是选择性失忆。其实,屠城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争威慑,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没必要用现代文明标准去衡量当时的暴行,显得太不客观。

  三,后期清朝国力衰败,造成了百年国耻。确实,清朝后期很不堪。但清朝的不堪源于大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不一样。用李鸿章的话说:清朝面临的是千古未有之变局。不管换成唐太宗,汉武帝来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国力悬殊如此,你不割地人家就揍你,你不赔款就得亡国。并非清朝的屈辱毫无疑义,它用钱和一些租借地换取了发展,也保全了国家相对完整,不至于被列强分割。但有些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只看得到那是屈辱,所以对清朝有情绪。

  四,就是外东北土地问题。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打不过人家就得给人家。国力如此,你不给人家也能打过去抢去。但是清朝留下的遗产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稳固了内外蒙,新疆,西藏地区。现在台湾中华民国地图都还有外蒙古,这就是从法理上延续下来的。

  客观的讲,仇视清朝诋毁满族的人是很少数的,既不代表汉族观点,更不代表国家立场。他们的成分比较复杂。

  1.一部分文化程度低,不能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2.一部分典型的大汉沙文主义,在他们心中,除了汉族其他民族都是垃圾。

  3.最后一部分最特殊,他们是明粉。我伟大的大明怎么能被蛮夷灭国,他们对清朝是最恨之入骨的。有些恶毒的还自己创造历史,极尽抹黑诋毁之能事。

  其实,过去的都过去了。已经发生了的,我们都来不及也不可能去改变。客观一点看待历史,看待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好的我们吸取经验,不好的我们反思吸取教训,这也是历史的真正意义。历史不是教我们去仇恨谁,而是要我们清楚我们是怎么来的。

  整个人类史都是一部血泪史,整部中国史也是一部血泪史。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六)‘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在古史研究上,顾颉刚有一门学说叫做历史层累说。。其实放在王朝史上来说,也有层层堆叠的因素,不能脱离时代来谈历史。

  1清朝统治者始终有防备心理,天生的保守与谨慎。

  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面对的是纷杂的形势和人口诸多的汉族等其他族群,不安全感和警觉性几乎是天然的。在政事上审慎深沉,帝王又很有警觉性。再满洲旧族,其命名如汉人者,上深厌之,曾谆降旨,不许盗袭汉人恶习。曾有“汉人以钮钴禄氏为郎者盖鄙之为狼”之谕,言虽激切,亦深恐忘本故也。《啸亭杂录》卷1。这个上,是乾隆帝。即是力求封建帝制的极盛,审慎又严谨,但统治者又始终不自信,不自然。清王朝不能不说是老辣,但这种老辣的手腕和机心用在和准噶尔的战争中是一种样子,用在兴起文字狱以文字苛责,禁毁许多作品,严厉抹杀其他部族的抗争心上又是一个样子。一体两面,一刀双刃。

  2清王朝的统治阶层,虽然也分亲疏远近,但它的统治集团事实上杂糅的已经不仅仅是建州女真了。以统治阶层来算,还是吸收了很多人的。

  于帝王本身来讲,康熙帝的母系佟佳氏本来是汉族,但他们的定位确是和朝中的汉臣分开的。满洲的出现,本来就是稳定人心,把一张饼活大。

  这点在王老师的答案里面也有所描述,旗民分治。努尔哈赤时期的政策,在皇太极登位后有所变化,这时候的满洲概念的出炉和汉军八旗的地位抬升,其实是拉拢了不同的民族和势力,来凝聚实力。这只是早期时候的现象。清王朝毕竟是封建王朝,很多士绅已经化成了他统治阶层的一员。单纯用狭隘的民族观来说清,并不全面。清军南下,南明衰亡的过程,其实也是地主士绅慢慢分流的过程。封建下的传统,官与民的地位不一,士绅与小民的地位不一。所谓王朝盛衰,各个政治集团争取的首选自然是豪民士绅地主。而宗族地主和军阀的人口控制,在乱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所说清前期的压迫如何,残酷如何,但当时还是清朝赢了,这固然也有投靠过去的私兵军阀的作用,豪强们的押宝一目了然。而大局稳定之后,这些地方上的豪民就更以新朝下的顺民自居了,他们的利益在某种程度和新朝捆缚在了一起。至于庶民,谁在乎。

  如万历朝首辅王锡爵的家族,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隐居归顺,王时敏是著名的画家。王时敏的几个儿子多入仕清朝,最出名者当属那个在康熙立嗣问题上发声,到雍正时候还被嫉恨的文渊阁大学士王掞。所谓忠义节气,有人想不开,就有人想得开。有人要做孤臣义士,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愿意融入新朝的统治阶层,再当忠臣。难道古代进士庶吉士读过的儒学经典,明清之交的夷夏观念不比我们深刻?

  本朝父子宰相王弇州载明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如阿文端公兰泰之子为傅文恭公明安,阿文勤公克敦子为文成公桂,张文端公英子为文和公廷玉,刘文正公统勋子为文清公墉。马文穆公齐之侄为傅文忠公恒,其子为福文襄公康安。高文良公斌之侄为文端公晋,其子为参政公书麟,皆父子宰相。惟温文简公达孙为相国福,其子今相国伯勒保,尹文恪公泰子为文端公继善,其孙为今相国庆桂,皆三代持衡,为升平良佐,实古今所未见也。啸亭杂录。文中第一段所言,满汉宰相在当时都放在一切算了。

  封建制下的王朝,既有民族之分,也有士农工商之分,豪民和庶民之分。能让一个人背叛所有的,大概就只有利益了。为了自己的阶级而选择与新朝合流的,这些士绅心中也很清楚。他们本来就是官人,是享受到了特权的人。如果清朝能确保他们这些人的权益,自然就有人要趋之若鹜侍奉‘‘圣主’’。谈到这里,难免又夹杂到阶级论的东西。因为身份的定位,王朝治下,自然有拥护,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比王朝还要绵长的宗族,可不少见。将军阵前死,大夫笑九幽。悠悠泉下隐,儿孙皆簪缨。明清毕竟都是封建王朝,当时依旧是帝制。为何说很多东西谈论无用,时光倒回去几百年,合流和归附还是正常现象,有人还是会作出自己的选择。有人在意的是荣辱,有人在意的是身份地位。

  个人感悟(其实是指点江山,自我吹比一波。大抵除了大谈民族隔阂之外,阶级与时代的差距倒是让许多人忘了。旧的时代毕竟是旧的时代,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一个很大的变局。如果纯以今人的三观来看,很多事情不太明白也正常。毕竟我们还算能吃上饭,吃的好坏而已。能读上书,读的远近深浅而已。

  但百年前,千年前,甚至说几十年前,大地都还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之下。明清汉唐,乡土宗族的羁绊又有谁能脱离呢,就像是时代大潮下的一滴水,再超脱又能如何超脱?。即使到了现在,宗族宗祠那老一套还阴魂不散,似乎又要在乡村卷土重来了。抛开封建来谈封建,抛开农业文明来以工业文明下的现在去凌于古人,可能本来就是一种错觉和不公正吧。想明白就好了,还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吧

  (七)不一样的现代化清朝

  清朝的皇宫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就装上了电灯,此后各大城市也慢慢推广开来使用电。

  清朝光绪33年(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一辆汽车在清朝某地泥泞的道路上靠人力拉着前行。清朝光绪33年法国向清朝提出举办一次“北京——巴黎”的汽车拉力赛,一开始清朝是反对的后来法国反复协商清朝终于同意,最终定的路线是由北京出发,经张家口、库伦前往恰克图,经乌拉尔、波兰、德国抵返巴黎。赛事全程约17000公里,当时有五辆汽车。

  清末北京街头一辆驴车和一外国人的汽车并排前行。1680年,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1886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1888年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1893年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

  火车站边上聚集的一队清朝新军,虽然已经换上新式军装和现代化的武器但是脑袋后面的大辫子还是旧时代的标志。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由英国人在上海兴建的吴淞铁路,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李鸿章和一队清朝官员在火车站。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历经磨难终于动工兴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于同年11月工程告竣。唐胥铁路全长9.3公里,每米轨重15公斤,共耗银11万两。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全国建成铁路9000公里

  (八)满清之过:初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十室九空的大屠杀、圈地投充;剃发易服、数量惊人的文字狱、编纂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严重阉割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阉割了汉人的骨气廉耻;缔结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双重殖民地社会;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

  也有其功: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推广,使清末人口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失败的朝代;它的消极意义大大大于积极意义,它的经验教训应该好好地总结。清朝这个□□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和我的祖国之弹唱与阅读日记更新,第 108 章 【R】021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