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大魏春李承志胡保宗>第五六零章 金蝉脱壳(三)
  “郎君,如此脱身,朝廷会不会生疑?”

  “怎么可能不起疑?”

  李承志笑道,“十有八九,朝廷会暗中遣密使往上党,将坟扒开来看一看!”

  张京墨掩住了嘴:“啊,那岂不是暴露无疑?”

  “放心,不会!”

  李承志摇摇头,“李会做事,一向滴水不漏,郎君我也罢,你与二位夫人也罢,与那几位替身都极为酷肖,且已然烧成了焦炭,除非起死复生,便是亲生父母来了也绝对认不出,何况只是未蒙数面的密探?”

  “那……那高太尉呢?”张京墨又不放心的问道。

  “除非我亲眼死在他面前,不然他是绝不会相信的!”

  李承志的表情很轻松,“不过无所谓,就算他不信,更甚至会猜到我会藏身何处,也无计于施。”

  张京墨的眉头猛的拧做了一团:“如此一来,两位姐姐怕是……怕是一时羞见于郎君?”

  李承志微微一顿,又叹了一口气。

  只说高猛。既是高文君的堂兄,又是魏瑜的表兄,本为至亲,但一转眼,却已为生死仇敌,不死不休?

  更遑论高肇屡次致李承志于死地?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放在这个时代绝非一句空话。

  魏瑜尚可,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但予高文君而言与噩耗无异,一时羞恨,难免会想差。。以她刚烈的性子,难保不会做出糊涂的事情来。

  是以李承志才叫来张京墨,让她好生开导。

  “转告文君,高肇是高肇,高文君是高文君,焉能混为一谈?再者郎君又非小肚鸡肠,让她安心便是!”

  张京墨低声应着,福了一福,出了营帐。

  不远处有几处石屋,应是治理黄河水患时,供官员暂宿的居所。李承志令人稍稍收拾了一下,又用烟薰过,让高文君三人搬了进去。

  胜在地高墙厚,比露天地里宿帐要强上许多。

  再往前北二十里,便是一处渡口。李承志料定,高允若是过河,必选此处。

  果不其然,张京墨出帐没几息,李聪便来秉报:“郎君,李芳传讯,那数百甲骑已到了十里开外,最多四刻便至……”

  李承志透过门帘的缝隙,看了看已然发白的东天,微微点头:“来的恰到好处?传令李孝先与李芳,谨慎些,莫要惊走了高允……”

  “诺!”

  李聪去传令,李承志往后一躺,缓缓闭上了双眼。

  连夜急奔,半刻都不敢歇,终是截住了高允。

  若待三五日后,依旧不见高允复命,高肇再蠢,也能猜出定是着了自己的算计。

  但等那时,自己已然拿着他太尉的令信,率着这扮作高氏部曲的五百家兵穿过关中,直抵原州了。

  之后,便是各凭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其实李承志真没想这么早离开朝堂中枢。本以为携关中大胜之功,怎么也能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成为触手可热的朝廷新贵。再凭他与高英、高肇、元嘉,并三位汉姓辅臣的关系,无论如何也能为西海再争取数年的修生养息之机。

  殊不知天不遂人愿,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高肇会背刺予他。

  嗯,也不算是背刺。而是高肇嗅觉异于常人,通过珠丝马迹,断定李承志早有不臣之心,更已有不臣之举。

  高肇不想为他人做嫁衣,更不想屈于人下,因此才步步紧逼,连削带打,意欲逼迫李承志就范,臣服于他。

  可惜高肇低估了李承志的韧性、能力,更甚至是野心。

  谁敢想像,李承志还只是一介白身,泾州李氏已然破落,就只三百家臣,连门阀之门楣都已摇摇欲坠之时,他就已经有了反志,并着手布局?

  更是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已耳目遍布天下?

  一步错,便步步错。直至金明郡与夏州大营的两把火,更是逼着高肇不得不显露原形。

  凭心而论,李承志对高肇还是极为佩服的。若非他凭借着穿越者的身份抢占先机,此时咬牙切齿,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绝对是他李承志。

  如今虽说是他暂居上风,但只是险胜了一招,最终鹿死准手,尚未可知。

  夏州一反,高植为刺史的朔州也必然会反。相应的,已然僧乱四起的恒、燕、瀛、定四州也必然会成星燎原之势。

  这一点,李承志有九成九的把握。

  不然为何这数州大乱,连当世名将崔延伯都只能龟缩于定州城中,而唯独夏、朔两州风平浪静?

  就算这两州存粮颇多,但流民又非死人,肯定是哪里有粮就往哪里跑,不可能明知夏、朔二州有粮,而眼睁睁的错过活命的机会?

  因此李承志才断定,这僧乱的背后,必然是高肇在布局。

  如此一来,晋、燕之地必反,继而北镇就会大乱。因为朝廷的粮运不过去。不管是运来赈灾的民粮,还是军粮,若要强运,便是肉包子打狗,便宜了高肇。

  到时黄河以东,太行以北便能乱成一锅继,几乎波及元魏大半个天下。高肇只需令高猛坐镇金明,扼守京城、关中、河东等地至北地诸要冲、关隘,就能阻住朝廷北征的大军。m.bïmïġë.nët

  只要再能与朝廷抗衡两到三年,他就能彻底整合北地与六镇。

  其他都还好,而只需收伏北镇那些军头,豪强,但凡高肇大旗一竖,便能聚起数十万能征善战的强兵。

  便是李承志都觉不寒而栗,是以他焉能装聋做哑,视若无睹般的往平州就封?

  所以自受封之初,打算烧了金明的油湖和夏州大营之时,李承志就已开始绞紧脑汁,谋划如何从平州脱身。

  不想刚来了瞌睡,高肇就送来的枕头?

  假死脱生的计谋已然用过两次:泾州白甲旧部是一次,令李始良诈死,之后坐镇河西是第二次,如今已是第三次。

  次数越多,露出的破绽也就越多。不过李承志也没打算让高肇相信。他信不信无所谓,只要朝廷相信就行,哪怕是半信半疑。

  毕竟是一国之尊,且以汉家正统自居,朝廷多少还是要讲些道理的。像元英那种“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做事半点余地都不留的毕竟只是少数。

  所以,就算高英,元澄再是怀疑,至少不会对京中的家人如何。

  至于父亲?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一日不死,高肇就绝对不动父亲、大兄并三弟等半根毫毛。

  不是他自信,而是对高肇极为了解。

  李承志猛吐了一口气,听着隐隐传来的爆响之声,又站起了身。

  以有心算无心,高允便是插翅也难逃……

  ……

  高允满脸是血,已然分不清多少是他自己的,多少又是从保护他的亲兵身上喷溅出来的。

  嗓子早已喊哑,甚至已咳出了血,但他依旧不敢停歇。

  哪怕被阵阵雷响遮的连他自己都听不见……

  当看到最后一什部曲倒下,炸声猛的一停,耳中只余人嚎马嘶,并阵阵蜂鸣之声,高允才猛然惊觉。

  偌大的田野之中,就只有他与十数个亲卫还坐在马上,余者皆已倒伏于地。或是已被炸的七零八散,或是露着白生生的骨茬,惨嚎不止。

  五百部曲,就这样被杀了個干净?

  有没有挺过半个时辰?

  而直到此时,他竟都不知敌人是谁?

  透过火光,看到不远处缓缓围来的甲骑,高允双眼一红,口中发出凄厉的尖叫:“尔等受何人指使?”

  “高主事岂不是明知故问?”

  烟雾之中,几骑停在十丈之外,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问话的是个年轻军将,生的虎背熊腰。待其掀开面甲,又往前走了数步,高允双眼一瞪。

  直觉应是相识之人,但一时间却叫不出姓名,更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微一侧目,看到李孝先身侧的李聪之时,记允只觉所有的气血涌进了脑海之中。

  平州国公府中兵参事李聪?

  而方才应话那位,昨日才在上党城外营中见过……

  这些人,是李氏部曲?

  他一阵战栗,似是连马都骑不稳一般。

  早该想到的。

  普天之下,除了李承志,何人还能有如神罚般的雷霆手段。

  可笑他方才还在惊疑,以为是朝廷派来的追兵……

  “呵呵……李承志没死……他没死?”

  “放心,便是你高氏死绝,郎君依旧安然无恙!”

  李孝先冷喝一声:“高主事,已至此时,还不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

  高允惨然一笑,“无非便是想刑讯高某,欲逼问机密。老夫深受家主大恩,又岂能令尔等如意?”

  听他所言,还以为高允要自尽。李聪刚要扑上去,却被李孝先扯住了马缰。

  “你找死不成?用箭……”

  看高允脱蹬下马,竟似是要往火中扑去,手中还抱着一口油罐,李聪悚然一惊。

  他顺手抄起弓,但还未拉开弦,便听“嘣嘣”几声。转头一看,竟是李孝先早有安排,左右数位甲骑齐齐开弩,刹那间就将高允射的如同刺猬。

  又听李孝先一声冷喝:“杀,莫留活口!”

  吼声未落,百弩齐发,仅余那十数位高氏亲兵登时便被射落马下。

  李聪万分不解:“为何不留活口?”

  “活口,你也真敢想?”

  李孝先冷声笑道,“若是你被高肇所擒,明知敌贼欲对你百般折磨,誓要问出郎君下落,你说是不说?”

  我说个鸟毛?

  与其受尽折磨,倒不如自尽来的爽利。

  李聪瞬间就明白了:得知郎君未死那一刻,高允便存了死志……

  “尽皆斩首,而后抛入大河,手脚麻利些!”

  李孝先呼喝了一声,又下马走到高允身前。

  在其怀中摸索了一阵,翻出一块令印,并一张烫有火漆的牛皮信封之时,李孝先喜上了眉梢。

  “果不出郎君所料,也怪不得这老贼不抹脖子,却往火里扑?”

  来时李承志就交待过:此时高肇如火烧眉毛,生怕被朝廷的追军追上,是以有多快就会逃多快。而这数百甲骑也绝无可能无声无息遁至夏州。若想一路畅行无阻,就只能慌称是授太尉之命,故而高允十有八九携有太尉令信。

  果然,不但有令,还有信……

  “快,速速呈予郎君!”

  李孝先将铜令与信封郑重其事的交给李聪,又搬起高允的尸体放予马上,往河边运去。

  也就半个时辰,方才还尸横遍地的田野之中便荡然一空。若非那殷红的血迹,依旧冒着烟的焦痕,以及炸的坑坑洼洼的泥坑,谁也看不出这里曾激战过一场。

  此处离最近的村落足有十数里远,离渡口更是足有三十里之遥,想来应无引起惊动。

  就是那些尸身不好处理,尤其是马尸:绑着近百斤的铁甲,竟然都能浮出河面?

  但没有好的办法,就只能如此了。且如今有太尉令信,便是浮尸惊动了下游郡县,也无人敢拦截……

  待将尸体尽皆抛入黄河,李孝先一声令喝,数百甲骑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往北而去。

  ……

  真是意外之喜?

  本以为能从高允身上搜出块令牌就不错了,没想不但有直抵泾州的通关文书,另外还有一封密信和一张圣旨?

  信是送给时任泾州刺史,也就是高肇之婿,河间王元琛的。

  高肇坦言密谋反叛之事已东窗事发,令元琛即刻整军,征昭民夫,装运粮草,尽快赶赴夏州。

  那封圣旨则是高肇伪造的矫诏,以太后与天子之名议,令元琛征泾州之粮,赈恒州(元魏旧都,在朔州以西)之民。

  看落款,竟是元琛迁任泾州刺史不久。想必元琛方抵泾州之时,就已开始征粮了。

  之所以伪造圣旨,自然就是用来瞒哄灵、原二州刺史李韶的,不然元琛到不了夏州。

  这只是其次,有了这一封盖有天子并太后玉玺的通关文书,李承志就能畅行无阻的直抵原州。

  见过李韶之后,无论李承志是去西海,还是直往大碛,皆是一马平川……

  但如今即然见了密信,李承志自然就不能只顾着逃命。

  只要能让敌人多损失一分,就等于让自己壮大了一分,所以绝对不能错过。

  李承志稍一思量,又沉声喝道:“李聪,你亲自去,将此密信呈予姑臧候……”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魏春李承志胡保宗更新,第五六零章 金蝉脱壳(三)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