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汉姆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去买点高岭土瓷粉来继续,结果,他买回来的看上去差不多,价钱也不便宜,可是无论怎么去做,最后总是很难成型,别的不说,光是阴干这一工序就无法过关,直到这个时候,汤汉姆才算是明白了,为啥古代瓷器精品那么少,为啥现在仿制古瓷那么难了,这还真不是说,随便弄点瓷土就可以凑合事的,尤其是在高档原料“高岭土”这一关,硬是没法跨过去。
实际上,汤汉姆走的这些过程,几年前李凡和马嵬曾在Y大学里就走过了,也逐步的摸清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并且基本上掌握了可以用于做高级瓷器的原料配方,可这配方里许多成分本身就十分昂贵,用这个配方烧制出来的瓷器在国内市场上的定位就有些麻烦了。定位太高,即便是成为高端的奢侈品,似乎与国内的环境和空气都不适合,定位太低,则生产厂家无利可图,弄不好还会白白的把生产工艺和配方传出去,最后就成了一个得不偿失的研究,无论是在系里还是向学校,都不好交代。所以两人商定好,不到合适的时候,不将配方公布出去。
当李凡被施密特他们邀请去鉴定那边的一些瓷器的时候,李凡的脑子里就形成了一套钓鱼的方案,先是在鉴定瓷器上把对方给狠狠的忽悠了一顿,接下来一步步的把对方向自己设下的局里引,为此,哪怕自己辛苦点,似乎也是值得的。
李凡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对方自己研究好的人工合成瓷土,而是给的地道的景德镇当地珍藏的高端高岭土,那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已经把汤汉姆等人给折服的一塌糊涂,拿过来的高岭土其实不是土,而是结节的“石块”,李凡告诉汤汉姆,那石块要经过粉碎,还要用高细目的筛箩进行筛选,然后再碾压,最后才能进入到和水捏泥程序,比一般的瓷土麻烦多了。
可好东西就是好东西,捏成型的瓷胎放在那里阴干,绝对不会有裂纹出现,而且,不管放多长时间,只要不是暴晒,瓷胎是不会发生变形和龟裂的。
可如果是其它普通瓷土……阴干的时间、温度、气流等环节上,稍微掌控的不好,瓷胎就会发生变形、走样、碎裂或者龟裂,这也是为什么眼下瓷器生产都是“流水线”的原因,人们在工序上就把坯胎压制、吹干时间、工序温度、导向气流等环节卡的死死的,根本不给瓷胎想走歪门邪道的机会,不等坯胎发生变化就被强行送进了一千多度的电烘炉里,当然,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各种新奇的瓷土配方和多种釉料的出现也是层出不穷,一切都为了确保瓷器的成品率。
汤汉姆在多次试验失败后,最后从褚师父那里得知,不是真正的高岭土,那是烧不出精美瓷器的,而用普通瓷土,在工作室那先进的窑口里烧制一些漂亮的传统瓷器还不是问题,褚师父就表演了几个精美的细瓷碗和超薄花瓶的烧制工艺,看上去还真是不错,可是工作室里早就明文规定了,这里是不烧制普通瓷器的,烧出来也要销毁,不允许任何一件流入市场,所以,褚师父的那几件精美的瓷器最后也是被他亲手砸碎了,万一流入民间,保不齐就被当成“清三代”的瓷器了。
确定了前因后果,汤汉姆只能用普通瓷土练手,烧出来的成品没一个能凑合,到后来,他也想到了那釉料的珍稀,不再使用那盒宝贵的釉料精粉了,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把那盒高细目的精粉用掉了三分二,弄的心情很是郁闷,还不敢说。
现在的汤汉姆算是知道了,以现在的工艺和设备,仿制古瓷器几乎易如反掌,所以,他们前后在地摊上上当打眼就不奇怪了,明白了这里面的套路,汤汉姆甚至都想自己也去模仿一下古代瓷器的烧制,不过,这概念在脑海里转了一圈就被他放弃了,他很清楚,一旦干了那事,他们今后怕就很难走回正道了。
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问题,汤汉姆干脆不去工作室了,免得自己手痒去干一些将来都无法弥补的错事,他清楚,华人李支持他们搞这个工作室,其实不是冲着他们有投资,有雕刻手艺,有场地,有爱好等等这些原因来的,而是华人李手上掌握着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绝版原料和加工技术,不要看华人李每次说话都是轻描淡写的,可华人李才是真正懂得瓷艺工程的大师,他不过是深藏不漏。
没有了原料,汤汉姆做出来的那两尊瓷像就成为了绝版,其中一尊巴赫的雕像让史密斯通过在汉堡担任乐器生产总监的莱科特转赠给了柏林爱乐乐团的西蒙,明确的告诉西蒙,这尊巴赫的瓷像是绝版,世界上仅此一尊。
西蒙看了雕像后一开始还以为是一尊不大不小的可以摆放在家里古董架上的铜像呢,当他再仔细看的时候,又发现不是铜像,没有铜像那种也有的光泽,带给人的感觉要比铜像真实了许多,可这又不是蜡像,再仔细查看底座上的铭文,方知这是一尊最新研究出来的极品瓷像,难怪拿在手里的感觉非常奇妙了。
西蒙有一尊神奇瓷像的消息很快就在乐团里传开了,董事局希望西蒙把瓷像捐献出来摆放在乐团的博物馆里,对此,西蒙的回答却也是很巧妙,那尊瓷像他可以借给乐团摆放在乐团的博物馆,但是,瓷像的所有权他不打算转移。
董事局的人不能理解了,不就是一尊瓷像吗?难道说我们就不能找人去复制一尊吗?或者,我们也可以去找人制作出另外几位重量级音乐人的瓷像啊!比如,在柏林爱乐乐团就可以给首任指挥路德维西·冯·布瑞纳做一尊瓷像嘛!
可是,当一些人把这个消息发布出去,甚至类似招标的意思,先是德国后来是面对整个欧洲,寻求著名雕塑家前来接单,价格好说。结果,凡是来看了那尊瓷像后的人都蔫头耷脑的离开了,直接告诉发标人,那瓷像他们做不出来,风格太新潮了,太具有独创性了。许多雕塑艺人前来并不是为了投标,就为一睹那瓷像的风采,那是越看越觉得新奇,可就是琢磨不出来是如何烧制出来的。
这一圈转下来也没用几天,最后董事局认输,询问西蒙,这尊瓷像是从哪里获得的,西蒙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弟弟送给他的,而制作这尊瓷像的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高端瓷艺工作室,而工作室的合伙人之一史密斯与西蒙弟弟莱科特关系莫逆,两人也是为了音乐史上的一件小事打赌,最后史密斯输了,按照赌约,谁输了谁就要送给对方一件稀有珍品,结果,史密斯把这尊瓷像输掉了。
董事局以为找到了制造源头就可以下单了,听说还是几个大学教授人物的工作室,觉得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根据查阅到的工作室登记注册资料,他们找到了兼职的执行总裁汉斯,希望汉斯能够帮助他们制作出几尊对柏林乐团的发展非常有影响的人物雕像,可是汉斯却是非常尴尬不好意思的说了实话。
“你们有一个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前前后后试制好几百个,最后成功的只有二尊,其中一尊让我们的史密斯输给了莱科特,算我们倒霉,剩下一尊……我们也是要有开销的,所以,我们打算送到拍卖会上去。坦白的告诉你,我们做出的瓷像靠的不是技术,不是设备,更不是灵感,而是天意,那种瓷器的成品率简直像大西洋上的幽灵,根本把握不住,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雕塑家汤汉姆教授都要得抑郁症了,他现在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成天冥思苦想,可目前没结果……”
汉斯的话里是半真半假,可也的确是目前工作室的现状,没有了原料,满屋子摆放的各种泥胎,可却没有一个是值得进窑烧制的,汤汉姆连一点冲动都没有。只有他工作台边上那两张成品的特写照片能让他稍微宽慰一点,其它的都不行。
当史密斯得知他送出去的那尊瓷像是唯二的之一,他急的想去要回来,被汉斯给呵斥了一顿,作为上层人物,怎么可以去做那么没有品的事情?在汉斯的脑子里,他觉得剩下的一尊瓷像也许可以卖个好价钱,至少让大家看到“回钱”吧?
在这群人里,只有施密特非常淡定,他告诉大家,只要那个华人李还在,他推荐来的褚师父还在,这个工作室就一定还有希望,只不过自己这群人不懂。施密特已经给李凡打过一次电话了,他认为,大家应该耐心的等待华人李休假回来,然后再去商讨工作室的前途和出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哈维反倒把电话打到他们这里,建议他们把剩下的一尊“贝多芬瓷像”送拍,于是,这几个人也就开始了准备,反倒是柏林乐团的幕后资本得知后,让台前的人去参与竞拍。
贝多芬的瓷像做的就更生动更有感染力了,毕竟贝多芬比巴赫晚了120年,有大量的形象遗照和油画作品存世,更有许多文字资料记载,这些当然给汤汉姆的人物造型创作帮助很大了,而巴赫则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保存下来的资料是有限的,而且是文字多过形象,就是形象资料也不是照片,而是油画之类的。
按说,越是久远的人物雕像就越是好糊弄,反正大家都没见过,想怎么去塑造人物都行,比如在国内许多景点上的古代名人雕像,谁知道到底像不像啊?有的人还戏谑的说,看陶渊明的雕像似乎跟李时珍的差不多,该不是哥俩吧?bïmïġë.nët
可是巴赫不行,在欧洲文艺复兴后的一些名人塑像不可以随意的去臆造,欧洲文艺复兴后,有头有脸的人都会留下他们的“肖像”,比如巴赫就有许多肖像,你弄出一个清癯的巴赫雕像出来肯定不行,哪怕过于标准都不成,因为巴赫是一个圆脸的胖子,而且还是双下巴,巴赫的油画照片几乎在德国所有的音乐学院里都有,他一生创作的一千多首各类乐曲,贝多芬是这样评价巴赫的,“巴赫的音乐不是小溪,而是大海!”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那雕像哪里可以随意臆造?
不过这次汤汉姆为巴赫做的瓷像还是在传统的油画基础上做了创新,在保存下来的巴赫油画上,巴赫其实是戴着假发的,按照现代人种特性的分析,白种男性往往在过了三十岁后就会谢顶,这也是西方人很早就喜欢佩戴假发的原因之一,至今,在西方法院里,尤其是英国的法院里,还规定法官必须佩戴假发。
可是在传统的欧洲油画里,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肖像画里,人们却是很少看到里面的男人是秃头的,这就是画家的妙笔生花了,在绘画肖像的时候,人为的给画中人添加了头发。就是后来有了照片技术后,摄影师也是可以通过修改底版来让照片中的人头发多上那么一点,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正因为这些原因,汤汉姆烧制出来的二尊瓷像还是有高有低的,史密斯输掉的那尊巴赫瓷像要稍微差一点,而准备给娜高斯拍卖公司送拍的贝多芬瓷像就要高上一些,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和那眼神,简直太传神了。
贝多芬瓷像的照片发给娜高斯,就把收集经理给震了,等到公司高层在一起开会确定初拍价格的时候,罗宾逊一咬牙,“定在20万欧元!大不了我们自己留着!”对此,几个评审委员居然没有一个反对的,他们都认为那是艺术精品。
这边的瓷像的追捧已经在暗潮涌动了,得知消息的柏林乐团、汉堡音乐学院、波恩贝多芬音乐厅、博物馆等单位都在筹备前来竞拍,许多音乐圈里的人都想到场一睹为快,纷纷报名要求参加拍卖会。那边,哈维、海茵茨,还有霍夫曼和薛万锦等人却也是把“沉酒”的声势给弄了起来,他们弄的法子却是自下而上。
首先,哈维很不要脸的给曾经获得他赠送“沉酒”的朋友发去协商函件,恳请用高价回收那些赠品,这在西方社会里可是少见的,就是在东方也没有这样不要脸面的。可在西方,任何行为或者物品都是可以用价值去衡量的,哈维不是追索送出去的赠品,也不是强行要收回,而是恳请对方“有偿返回”。有多少人会为了钱还回来不知道,反正哈维这个搅屎棍……不,是搅酒棍,把声响弄大了。
其次就是霍夫曼,在一次金融界的酒会上,对主人提供的上等拉菲波尔多葡萄酒吐槽,说这酒似乎没有价格标的那么好,还跟主人抬起了杠,最后叫司机从自己车里拿了几瓶“沉酒”过来,结果大获全胜,许多人自然就开始了询问……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紫色更新,第一卷_不着痕迹造势(5)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