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说过,学者们开始学习老庄了,把六经弃之如敝屣,空谈之风成为流行时尚。佛教界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和尚们也怕不小心掉了脑袋,所以干脆也拿自己的性空和老庄的虚无对比,把泥洹、寂灭对比老庄的无为,引进了三玄思想解释自己的佛经,这就是佛教的玄学化。
仔细研究那一时期的佛教不难发现,玄学的引入,对佛教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佛经的翻译数量剧增、新的佛寺也在各地修建,更主要的是皇室的成员逐渐崇佛了。经过这一时期的理论发展以后,佛教可谓是羽翼丰满,从根本上独立了,在和儒、道的辩论过程中也逐渐取得了上风,佛道之争的这段历史我们也详细讲过了。
佛道之争中,道教的屡次失利应该是重玄学产生的直接原因。道教在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出现了两个阵营,以魏晋玄学名流何晏、王弼等人为代表形成一个江湖门派——贵无派,每与人谈老庄就说“无能生有”,老庄就是“无”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比如王弼就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江湖嘛,总是有争斗的,要不就不是江湖了,所以,就有了另一个门派的崛起,它就是以郭象、斐頠为代表的崇有派,提出了老子是“有”为核心的,无是不能生有的,所以无不可能是中心。斐頠就说:“理之所体,所谓有也”;“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遣而生亏矣”。
在贵无、崇有两派互相不服气时,佛教中样也受影响,陷进了这个“有”还是“无”的问题思考之中,特别是当时的般若各宗,直接就是钻进了“无”的问题中跳不出来了,直到佛教的中观派提出了非有非无,有无不二的中道之理以后,从此义理有了长足进步。
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发表过一篇论文《不真空论》,对般若学的“六家七宗”,特别是本无宗、心无宗和即色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说“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非有非无的中道才是真理,成玄英的一些观点就源于僧肇。
佛家三论宗的创派祖师吉藏和尚也写了篇《三论玄义》的文章,同样提出非有非无的中道思想才是实相,特别强调“四忘为真”,这里的四忘简单解释一下,道友们再体会下面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忘实际上就是否定,四忘就是四个否定,依次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和非非有非无。
总之,江湖上道教各大门派还在那里争论“有”还是“无”的第一层功法问题时,佛教门派锐意进取,已经开始把第二层功法研究透了,思想跟不上形势,让佛宗鄙视的感觉很不好,所以就如前面佛道之争中讲的,道家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努力汲取佛教的思辩的玄理和精致思想,建立起了系统而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道教出现了一批学者型的道士,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孟安排、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杜光庭等,开始加强了内涵方面的建设,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开始了发展,由此出现了成仙思想,进一步阐述教义,长生成仙思想,规范并总结了斋醮、科仪,出现了天师道、重玄派、上清派、灵宝派、升玄派、太玄派等思想。
下面就单独讲一讲重玄思想。
那么什么是重玄?前面一直讲重玄,很多道友都理解为重视玄学,重视老庄,这么理解也谈不上不对,但重玄是从《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而来,又玄就是有两个玄嘛,所以称重玄,当然这是圈外人的定义。
那么圈内的专业人士是如何定义的呢?
玄: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重玄:玄之又玄。
或者说是“非有无之表”就是玄,以玄遣有无,就是又玄,所以玄之又玄就是重玄。这个定义就很上档次了,成玄英又进一步把重玄用“三绝兼忘”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专业术语解释起来就不是很好懂了,不急,稍后再解释。
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重玄大体上是从曹魏时期的孙登提出“以重玄为宗”开始,也有人认为是从郭象的《庄子注》开始,孙登再拿过来解释《老子》。
总之,相继有大量人士加入到研究、注释《道德经》的行列之中,梁朝的孟智周、臧玄静,陈朝的诸柔,隋朝的刘进喜,唐朝的成玄英、蔡子晃、黄玄颐、李荣、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等,这些道门前辈都是重玄领域的高人,他们通过对这部经书的注解,借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或者政治观点。当然了,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对《道德经》的理解就有不同,最后,集大成者出现了,他就是唐初的成玄英,其重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疏》和《道德经义疏》两部作品之中。
姓名:成玄英,字子实
籍贯:陕州(河南陕县),一说是陕西灵宝
出生时间:608年
去世时间:669年
主要成就:重玄理论
主要著作:《庄子疏》、《道德经疏》、《周义流演》、《度人经义疏》、《老子道德经序诀义疏》、《九天生神章经注》、《老子道德经开题》……
在中国道教史上,仅就哲学思想理取得的成就来说,几乎没人能超越成玄英和李荣这二位。成玄英在重玄、道体、心、性等诸方面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成就,但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这样一位思想大家,却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多少痕迹,正史只是在《新唐书•文艺志》中有寥寥数语,所以他的出生卒时间、经历等等只能从各种零碎的记载中收集一些,其中的原因,深层次的涉及到上清、楼观等高门大派,也和统治阶级有关,就不多探讨了。
史料中能发现的,在贞观五年(631年)成玄英应召到了长安,因为是住在了西华观,所以后来被授了一个西华法师的称号。此间他和蔡晃道士一起协助玄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在前面提及过这件事。敦煌文献中保存他的《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庄子疏》,以及为灵宝派的《度人经》的注疏,不过他和玄奘闹得并不是很愉快。www.bïmïġë.nët
高宗永徽653年,成玄英获罪被流放到了郁州(连云港东云台山)。关于此次获罪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和玄奘的学术观点不同而导致的,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他在《周易流演》中“推国家之吉凶”触犯了大忌,真实原因也不是太好考证,实际上,还有学者说他是被流放到了桂林,延续了道家一贯的糊涂帐的传统。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大胆得到一个推论,就是成玄英的身份应该是一位道士,而且不是一位江湖大门派的道士,但是他的道法成就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么推断呢,因为很多文献上都称他是一位道教学者,没有明确他是一位道士,哪个门派的这类信息。
就这样一位被自家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或打压的江湖高手,却得到了对手佛教界的尊重,《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法苑珠林》、《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肇论疏》、《三论玄义检幽集》等众多佛教文献中都有成玄英的记载,华严宗澄观还曾评价他说“广引释教,以参彼典”,尊重对手是基本素质,不得不说佛教的兴盛并不是偶然和侥幸的。
好了,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他的重玄思想,其它的以后有机会可以慢慢考证,讲成玄英的思想之前,需要先提一下三一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三一思想有正反两种状态,一种是一分三,另一种是三合一,所以有些学者又称之为一三三一思想。
《道德经》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大概就是说这种古老的道看不见,听到不,摸不着,所以反正也说不明白,干脆就把它们混起来了,天天抱着《道德经》研究的清流、道士们一看,原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又一分三,又有三合一,负阴抱阳,化生万物的宇宙生成的三分法。
而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汉代的哲学体系,有一以三生、三而一成、函三为一之类的各种理论出现,然后又影响到了道教。从《太平经》开始,诸如君臣民三合为一、精气神三合一,葛洪的天地人等等吧,好象道教就极喜欢这个三、崇拜那个一,以至于后世在《云笈七签》的《玄门大论三一诀并叙》中总结了四大代表的三一理论,这里就不展开了,重玄思想同样离不开这个三一理论。
成玄英继承了玄靖法师臧矜的思想,“臧公三一解所谓精神气也”,精气神没人不知道吧,具体内容就再解释了,成玄英大体就是通过对老子的夷希微三者“不一而一,散一为三”,“不三而三,混三归一”,其中以精为主,是根本核心,修炼时再回到道家的守一炼神的传统功法上,算是使老子的三一思想更加丰满,哲学层次提高了一些吧。
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一下隋唐的重玄思想,感觉驾驭着还是有难度,详细展开讲的话恐怕讲不明白,也怕哪里有错误贻笑大方,纠结以后决定把成玄英的重玄思想概括讲一下就罢了。还是以前那个观点,学术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体,我们是讲道教的历史为主,争取趣味性多的内容多讲一些,枯燥的东西可以下面再交流。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中国道教也有趣更新,第五十一章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上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