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中国道教也有趣>第四十二章 张伯端—生日?年龄?籍贯?
  下面就先聊一聊张伯端的生卒时间和籍贯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研究的学者相当多,因为时间研究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信息,准确的生平时间是把一个人放在一段历史当中的前提,无论是社会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失去了社会,人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而且,看看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挺有意思的。

  虽然多数人勉强认可了张伯端的生年和卒年,但通过上面所讲的他的简单生平,里面还是有一些在时间上不甚合理的地方。

  上面说过,康熙年间的《临海县志》中的记载是多数学者认可的,也就是说张伯端应该是生于雍熙四年,就是987年,住世九十五岁。

  翁葆光在《悟真直指详说》中说张伯端是在元丰五年三月初五尸解,阅世九十六岁,同样可以确定他是生于987年,这与《临海县志》记载的是一致的。

  翁葆光还写过一部《悟真篇注疏》,不过开始没有流传。据元代的戴起宗说,这篇注疏直到1204年才开始在圈子里流传。如果张伯端1082年过世的话,时间也仅仅过了一百多年,所以推测这个翁葆光和张伯端年龄差距并不太大。这么说的意思很简单,一是二人有渊源的,翁葆光是张伯端的再传弟子,师承上的关系注定了翁葆光应该比较了解张伯端。二是二人生活的相隔时间并不算久,所以,翁葆光的记载会更可信,或者说更准确一些。那么翁葆光是怎么说的呢,他说:“真人享年九十六,自太宗丁亥,至神宗壬戌”,查了一下时间同样是987年到1082年。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确定了张伯端的生卒时间了呢?非也。

  记载了张伯端出生时间的典籍还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第四十九卷张用成传,里面称张伯端是在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住世九十九岁,那么向前推算他应该是生于984年。

  实际上,只要知道张伯端的准确的卒世时间及年龄就可以确定他生于何年,那么是不是可以确定张伯端去世时间就是1082年呢,也不一定。

  翁葆光在《张真人本末》中还提到,张伯端在政和年间(1111-1117年)“谒黄冕仲”,按照他前面所说的张伯端死于1082年元丰五年,到政和年间已是张伯端死后的三十多年了,所以就不敢保证翁葆光的记载的可信性了,恐怕他自己都没有弄清楚这个时间。

  另外,据陆思诚的《悟真篇记》中说,张伯端去成都以后,曾到河东转运使马默手下打过一段工,先不说八十多岁的人了是不是还有打工的心情,单说据《宋史》记载,马默是在1086年以后才去当了这个转运使,所以如果张伯端是在1082年去世的话就明显有问题了。那么是不是说陆思诚的记载就一点也不靠谱了呢,也不能这么简单断言。关于陆思诚其人前面也提到过,他是陆师闵的儿子,陆诜的孙子。据说当年马默先是把《悟真篇》传给张坦夫,张坦夫接着传给了陆师闵,所以陆思诚和《悟真篇》也是极有渊源的。同样,他和张伯端生活时间也很相近,所以,按理说他说的可信度也相当高,虽然和翁葆光的记载有出入,还真不敢说哪个是对的。m.bïmïġë.nët

  当然,不符合逻辑的记载还远远不止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典籍上也有一些线索,总之多参考一下,也许对考证张伯端的生卒时间有价值。

  对于张伯端的生卒时间,有的学者经过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后认为,如果张伯端是生于庆历年间,大约就是1045年左右,卒于1145年左右是最为合理的。这样他去成都遇到异人时二十几岁,当然了,认为这个异人是刘海蟾的话那是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下面再分析。接下来他三十岁左右开始写《悟真篇》,四十多岁时事马默,约七十岁时谒黄冕仲,貌似这样非常完美了。但是仅仅貌似合理肯定是不可以的,前提是安排给张伯端的一系列履历都是真实的才行。

  综合一下上面的资料,张伯端是在1082年卒世的基本上还是取得了一致认同,生年则可以确定为983、984、986或987年,如果不考虑因为虚岁差一年的情况,他的生卒年就有984年到1082年,或者是987年到1082年两组数据。

  大家不要以为我们考证张伯端的生卒年多此一举,因为对于研究南宗一脉的传承有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再研究一下张伯端的籍贯问题,也挺有意思的。

  关于张伯端的籍贯问题,其实在《悟真篇》的序中很明确记载:“天台张伯端平叔序”。平叔是张伯端的字,根据这句话,按理说可以确定他是天台人应该没有疑问的才对。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中,每当两军对垒开始厮杀之前,双方大将一般都要先单挑,正常情况下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挑战一方大将催马杀到两军阵前,是否需要跑上两圈或练上一套刀法那是自选动作,然后冲对面敌军来一嗓子,注意一定要有气势,如:“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谁敢来战!”

  接下来,如果对方有大将应战,那就催马出去,如果被人家叫住了,那就……不管这种情况,应战的大将来到阵前,也会照着对方的套路来上一次,同样会来一句:“吾乃燕人张益德是也,来取你项上人头!”至于关云长那种不通名,上去就斩颜良、诛文丑的那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是例外,不必理他。

  古人这种通名报号时带上自己的家乡地址还是很常见的,所以张伯端在序里说的“天台张伯端”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我是天台人。

  现在很多地方都喜欢把历史名人拉到自己这里来,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所以有一些名人会被两个甚至更多的地方争抢的情况发生,比如董仲舒被人争过,西施被人抢过,李淳风、老子、诸葛亮也有若干个故里,甚至连孙悟空、牛郞之类的也有好多地方争,弄出不少故里来。

  张伯端也被浙江的临海市和天台县争抢过,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嘛,总是要争一下才行。前面讲的《临海县志》是最早记载张伯端老家是台州的文献,不过宋朝的台州府并不是今天的台州市,而是在位于临海市的临海古城,所以两个地方才会发生争夺张伯端故里的事情。

  有大量学者在张伯端籍贯的问题上进行过探究,执不同意见者之间甚至发展到了发文相互攻诘的程度,有兴趣的道友可以了解一下。这里特别推荐了一篇文章,就是天台山桐柏宫中国道教南宗研究所的郑为一先生在2014年完成的台州市社科联系的专项课题成果《张伯端籍贯考辩的正本清源》,他还有一篇文章《张伯端籍贯考辩的几个关键问题》,里面对张伯端的籍贯研究的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讲解,同时也有自己的结论,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经过一波三折以后,最终大家勉强取得了共识,张伯端就是天台人。就我个人而言,做学问是一定要严谨,这是最基本素质,不过有些对学术研究几乎没有价值的鸡毛蒜皮的问题,如果实在不好考证,暂且放下不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就张伯端的籍贯问题来说,天台和临海两县本就相邻,远在宋代时,自然、人文、风土、文化等等之间的区别不太可能大得影响张伯端的学术思想的程度吧,所以,这个问题难得糊涂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中国道教也有趣更新,第四十二章 张伯端—生日?年龄?籍贯?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