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殿内的不止生气的judy老爷,心塞的胖老爹太子,还有在一旁憋笑的汉王,二叔朱高煦,以及未卸去铠甲的赵王三叔朱高燧和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
judy老爷指着胖老爹道:“你这儿子,倒是会拍马屁。”他接着对朱瞻墡:“不是让你去国子监读书了吗?怎么,今天是休沐日?”
“额……”这不故意让人难堪嘛!朱瞻墡腹诽道,你这糟老头子回来了,作为孙子的不迎接,不让人诟病死。好嘛,人被你传唤过来,问为什么不读书。
不过形势比人强,没得办法。老爷子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呗。
朱瞻墡答道:“爷爷御驾亲征,大败瓦剌。今天是举国同庆的日子,皇帝凯旋回朝的国家之喜。”
“哼哼,起来吧,顺带把你爹也搀扶起来。还有,你这马屁不用心,没你那首诗一半好。”
看来,京城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judy的情报网。
朱瞻墡决定反将一军,点出是judy派人找他来的:“皇爷谬赞。只是,不知皇爷,唤孙子来,做什么事情。”
judy老爷回过头去,走了两步,咳嗽一声,又转回来:“刺客的事情,知道了?”
朱瞻墡道:“知道。还见识过,三叔标下一骁骑,一枪标死一个放暗箭的刺客。端是好臂力。”
“噢,那你怎么看?”
“看?”朱瞻墡不明所以。
judy老爷说道:“你爹说大军回归,诸事繁多,不宜大肆搜捕,搞得人心惶惶。你二叔说,这些刺客是建文余孽,不仅要全城搜捕,朝里朝外的大臣都要好好查一查,有没有人暗通款曲。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
朱瞻墡不假思索道:“二叔说的对。”
二叔朱高煦不可置信地看向朱瞻墡,这是太子家的?傻儿子?
同样,judy老爷好奇地问道:“为什么?”
朱瞻墡回答道:“刺客如此猖獗,视我王廷于无物。不搜不查,朝廷尊严何在?大明威严何在?”
“刺客敢于如此行事,必然做了完全的准备。大张旗鼓,最后伤害的还是应天府的百姓。这当如何?”
“孙儿认为,抓到多少刺客并不重要,但关于刺客是如何训练、是谁接应他们入京师、他们在京城的落脚点,又是谁透露皇爷行踪,是必须要查清楚的。这次不查清楚,刺客迟早卷土重来,到时候受害的还是百姓。”
“嗯~”judy老爷点点头,对朱高煦说道:“他二叔,听明白了吗?”
作为太子的胖老爹朱高炽,似有话要说,最后也只是囔囔张嘴,只发出“这”、“那”的声音
二叔朱高煦则喜形于色,连忙答应道:“我这就调动五城兵马司,哪怕掘地三尺,也必要抓到刺客”
judy老爷补充道:“他三叔,一块儿去吧。”然后,他又对太子朱高煦说道:“这半年没其他事吧。”
朱高炽摇摇头。
“噢,没什么大事儿。那,没事儿了,和你两个弟弟一起去吧。”
待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离开后,judy老爷一边在桌上翻找,一边问站在旁边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朱瞻基何时能回来。”
“回陛下,皇太孙预计今晚戌时能回来。”
judy老爷最后找到一块刻着如朕亲临的金牌,犹豫了很久,好像有什么任务想要布置给朱瞻墡,但最后也只是让朱瞻墡回去了。
正好,朱瞻墡也不想接这些个苦差事。离开武英殿时,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并没有离开,显然judy老爷还有事情吩咐给他。而御马监刘永诚,刘公公的依旧恭敬地候在门口。
朱瞻墡开口向刘公公问道:“刘公公,我能不能问你一个事儿?”
刘永诚面不改色,鞠躬作揖道:“殿下请问。”
“编创《永乐大典》的解缙,解大人,还好吗?”
“这……”刘永诚看了一眼殿内:“诏狱里边的事情,恐怕得问纪大人。”
“那,刘公公,我能求你一件事儿吗?”
朱瞻墡一开口,就是诏狱里边的事情。刘永诚心中可是不敢再答应任何事儿来了:“殿下,奴婢何德何能,能帮到殿下。”这是委婉地拒绝了。
朱瞻墡却不能就此打住:“小事,就是哪天皇爷对解大人不胜其烦了,能不能拦一拦,至少保解大人一条命。”
刘永诚自然不会做出任何承诺,恭敬地目送朱瞻墡离开。
关于其他,大军回营后,judy老爷依旧按照惯例,犒赏三军,并于宫中大宴群臣。但夜宴上,judy老爷又开始摆谱了,面若寒霜,面对美味佳肴,一口未动。这可急坏了尚食局的一众姑娘们。
“这可怎么办呢,太子妃娘娘。”
太子妃张氏伸手示意安静:“容我想想。”
“要不,让金姑娘试试吧。”朱瞻墡突然出声道。
太子妃张氏惊奇道:“墡儿?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儿子饿了。皇爷不动碗筷,大臣、兄弟姐妹也都不好动口。”
太子妃张氏叹了一口气:“真是难为你们了。你说,让金姑娘试试,是何意?”
“胡姐姐说过一个故事,”朱瞻墡将胡善祥说过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关于“白银如意”的故事讲给母亲太子妃张氏听。
母亲太子妃张氏为难道:“这毕竟是你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喜欢的食物,你爷爷能喜欢吗?”
“试试呗,又没啥。”
金慧芹有准备好的面团,很快就将包子蒸好,端出。只是最后,传菜的宫女却是摇着头回来,她说道:“陛下只咬了两口,就放下了。”
母亲太子妃张氏拍拍金慧芹的背,安慰道:“好歹是吃进了几口。”
朱瞻墡咬着包子,他也没辙了。
正在这时,有一小太监慌忙来报:“太子妃,不好了。陛下要太子移交这半年所有批阅的奏折。而且下令将东宫官属逮治下狱。”
“怎么会突然这样?”母亲太子妃张氏不可置信道:“起因经过,完整说来。”
“这……”小太监抬眼看了一下朱瞻墡,说道:“这起因,还得从五皇孙殿下说起。”
“我?”朱瞻墡不明所以地指了指自己。
“陛下,吃了两口包子,神情稍微有些愉悦。便和大臣们说起殿下诗。”
“我的诗?《沁园春·雪》?”
“汉王和赵王都夸殿下写的诗,气贯长虹,旷古烁今。同时暗讽黄淮黄大人写一百篇,也不如殿下。”
黄淮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朱棣称帝后,与解缙、杨士奇等人共直文渊阁,专掌制敕,后转任翰林院侍读,永乐五年(1407年)进右春坊大学士。
朱瞻墡问母亲太子妃张氏:“黄大人,好像和爹关系不错?”
母亲张氏没有回答,示意小太监继续说。
小太监接着说道:“后来不知怎么,杨溥大人掺和进来,说殿下区区一个皇孙,不该作这样的诗。”
“杨溥?”朱瞻墡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上朝,就与他不对付。朱瞻墡也没得罪过他,却往死了挤兑自己。
“然后陛下就生气了。说北归途中,就闻听奏报,有人以为太子殿下体恤宽宥,就目无尊法,消极怠工。随后,陛下旨意就下来了。太子洗马杨溥辅导有阙、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恃势骄恣,还有礼部尚书吕大人、鸿胪寺丞刘大人等等……”bïmïġë.nët
母亲太子妃张氏越听,越冷静下来,摆摆手,说道:“停下吧。我们先做好眼前的事儿。想想陛下还愿意吃什么吧。”
朱瞻墡呼唤道:“母亲……”
“不碍事的。越是这样,你爹越没事。”
这句话,也是朱瞻墡想说的。母亲有大智慧,不愧是历经四朝五世,缔造大明盛世,堪称女中尧舜的诚孝昭皇后张氏。
这时,尚食局新人的吴子衿问道:“我想问问,陛下北征时,是否记录了每日食谱。”
“放肆。”有一司尚典膳呵斥道:“陛下的食谱,岂能容你一个……”
太子妃张氏打断道:“是一个思路,拿来瞧瞧吧。”
那典膳见太子妃发话,便不再言语,很快就有小太监将食谱取来。
太子妃张氏也不打算自己看了,直接交给了吴子衿。吴子衿翻阅着食谱,最后合上,坚定且自信地说道:“我初入宫不久,便斗胆谏言,请相信我一次!”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更新,第27章 新人吴子衿的自信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