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玄幻小说>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第46章:疑惑
  王珂和叶偏偏端着最后一盘菜“干豆角烧肉”走进来,看到温教授一脸的严肃。

  “小王同志。”

  “到!”

  “我想到一个问题。”温教授说。

  包括叶教授在内,所有的人看到温教授的神情,都感觉到他又有了重大发现。

  “什么问题?”叶教授憋不住,放下了筷子。

  “你们发现没有?西部山区为什么这么缺水啊,连这个屯留村的水井都要打上一百多米。”温教授突然说。

  “小王同志不是说,那古井下面有一条地下河嘛!”叶教授不屑地说。

  “不对啊,那地表水难道都漏到地下河里了吗?那地下河里的水,最后又流向何方呢?”

  温教授这番话让王珂想起来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候,的确,最深的地面河水也莫过于膝盖深。

  西部山区很多的河流都是时令河,缺水现象是很严重的。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温教授放下筷子,对着众人说,王珂和叶偏偏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

  “有史可查的是,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前到战国的元前296年,一直有易氏、白狄、鲜虞和中山国居此西山,易水河就取自于这易氏一脉。”

  “中山国是不是后来的燕国?”叶偏偏问。

  “中山国是春秋的一个小古国。在燕国之前,水是生存的重要条件,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一些小国家。比如这个中山国,还有淮河流域的钟离国。最后这些小国家都先后灭亡,成了春秋古国的断代史。对了,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吧?相传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而逃,赵简子在后面追捕。恰逢一个叫东郭的先生从那儿走过,狼向他求救。东郭先生动了怜悯之心,把狼藏在书囊中,骗过了赵简子。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这个故事听过吧?”

  “听过听过。”叶偏偏说。

  “小丫头别打岔,听温教授说。”叶荣光教授在一边插嘴。

  “相传那时候这水从西而来,一路向南,分为三水,就是今天的涞水、徐水、易水,最大的河流易水,经现在的安格庄向东,再穿过燕下都武阳城,从如今的安县北河店入拒马河,绵延数百公里,最后流入黄河。”

  “燕下都武阳城在哪里?”叶偏偏还是忍不住地问。

  温教授看了她一眼,继续说:“燕昭王迁都于易水河畔建燕下都,离我们屯留村不远,应该就在我们正东偏南一点的几十公里处。他在燕下都武阳城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其中有个乐毅,后来大破齐国70余城,使得燕国一度强盛。”

  “温教授,你说重点。”虽然故事好听,但叶偏偏还是有点急,她非常想知道这西山为什么缺水。

  “别急,别急,大家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说的不是江南水乡,而正是易水河畔。”温教授解读这个成语,还是让王珂吃惊不小,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成语的出处竟然就在身边。

  温教授接着说:“可见当年这易水河的水系充沛,水草肥美,曾经也是鱼米之乡啊。还有,当年燕国太子丹,送荆轲和他十三岁的助手秦舞阳,就送到这易水河畔,那时候已是深秋时节,荆轲和秦舞阳在这里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当时这二人可是坐船西去行刺的呀!”

  “啊,那时候这么大的水?”王珂忍不住叫出声来,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西山的河流,竟然可以坐船,而现在这西山他所见到的最大的河流,连游泳都很困难,还谈什么划船。

  “是啊,我的问题就是这水流到哪去了呢?是什么原因让河水枯竭、断流,什么原因让这里的乡民择地而栖,纷纷的远离家乡,东进南迁呢?”

  是啊,这个问题太严峻了,如果不是听温教授说这个故事,谁会想到荆轲和秦舞阳还是坐船到秦国行刺!

  “所以,老叶,我在想……”

  这个时候叶荣光教授也有点着急。“老温,你到底在想什么,直接说。”

  “我在想,我们不仅要对古井,进行系统深层的发掘,看看到底有多深,是哪个朝代打出的井?同时还要对这条地下河进行考察,看看它到底流到哪去了?也许我们会揭开燕下都、中山国的许多谜。”

  “对啊!”叶荣光和其他两位专家一起拍案称道。

  “这也许是一个更浩大的工程,凭我们现有的装备,恐怕不行。还要调潜水员、大型输氧设备、吊装设备以及更为专业的探险技术人员,加入我们的联合考察考古小分队来,资金和生活保障也需要拿出一套更加妥帖的方案来。”

  “没错。”

  众人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破陶片,竟然引出这么多的联想,引发出这么一个恢宏的考察考古计划来。

  “那接下来,需要我们怎么做?”叶荣光教授问。

  “我建议呀,我们联合考察考古小分队,先把我们手头已经收集到的,从水井里淘出来的器皿做一个分析。然后,由你我两人,拿出方案,赶回津门。当面向相关部门做一个汇报,争取求得他们的认可与支持。”

  “对,老温,你下午从老乡家带回来的那个破铜罐、破陶罐,还有许多其他东西都仔细地看看。”叶荣光教授提议。

  “嗯,这些东西是要好好地整理一下。实话说,老叶,你刚才说的这两样,我觉得那破陶罐更有价值。我明天不出去了,我要仔仔细细地看一看,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温教授的心情越来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大伙信心更足了。屯留村到底还有哪些秘密,还能够发现哪些生物学、考古学上的秘密呢?

  不知不觉几个人讨论了有一个多小时,竟然一口没吃。

  “来来来。菜都凉了,我们抓紧。”叶荣光教授拿起筷子,对温教授说。

  “你们先喝酒,王珂,你来陪我把这几个菜重新热一下。”叶偏偏端起那盆干豆角烧肉,对王珂说。

  “是!”王珂端起另两盘菜,赶紧跟了出来。

  身后众人,皆是哄堂大笑。

  到了外屋,叶偏偏红着脸。放下手中的菜,对王珂说:“都怪你,让他们笑我们俩。”

  此时的王珂还沉浸在温教授的故事中,他想起了那条捕鱼的河,想起了牛蛙,想起那狍子洞,想起了那天井和止血藤、车前草,还有那皂角树。很多南方才有的草木和动物,为什么这里的深山老林也有,现在一下明白了。真是想不到,西山原来也是水网地带,鱼米之乡啊。

  叶偏偏一看王珂还愣在那里,伸手一掌,轻轻拍了他一下。“想啥呢?点火!”

  “是!遵命!”

  这对话说得大声了一点,屋内又是一片哄笑。

  叶偏偏如同吃了蜜一样,赶紧蹲下去,重新生火热菜。

  火光中,脸不知是映红的,还是被屋里的人笑红的,反正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二天,温教授几个人没有出去,大家一起聚在老耿大叔的屋里,仔细地对这几天搜集到物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而温教授呢,却一直抱着那个破陶罐,翻来覆去地研究。

  “诶,老叶,你过来看一下,这青色是怎么回事?”

  虽然是生物学家,但叶荣光教授耳濡目染,无师自通,对古董鉴定也有几分小成。他走过来仔细地端详了一下。

  “嗯,这青色好像是一种釉面。”他说。

  “不对呀,陶罐哪来的釉呢?”温教授质疑道:“只有瓷器上面才会有釉。”

  他接着说:“陶瓷,陶瓷,先有陶后有瓷。而烧制瓷器与烧陶不一样,它必须有三个条件:那就是高岭土、1200度至1400度的高温烧制、还有就是上釉。”

  “老温,你手上这个陶罐确定是春秋时期的吗?”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这个破陶罐它到底是陶还是瓷?”

  “老温,你为什么这么问呢?”叶荣光教授立时起身,他也想不通。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大家,包括叶偏偏和王珂,大家都围在了两人的身边。

  温教授继续说:“我们的瓷器史,始于唐,盛于宋。唐三彩知道吧?那就是因为上釉,符合高岭土和高温烧制,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瓷器。当然了,唐三彩严格意义上还是属于制陶技术。你们现在明白我的疑惑了吧?”

  众人一齐摇头,大家越听越糊涂了。

  温教授一看,自己还是没有表达清楚。也有点着急,说:“连唐三彩都属于制陶技术,可是现在我手上的这个破陶罐,上面怎么会有釉面?而且这残破的立面中间,有黑色的痕迹。明显是经过高温烧制的,而且还是高岭土。这说明什么?难道它也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造瓷技术?”

  这一下众人听明白了,叶荣光教授说:“老温,如果你的这个发现成立,那么岂不是要把我们祖先的制瓷技术,整整提高了一千多年?”

  “意义还不仅仅是在于这里。”温教授说,他显得有些激动,他站了起来,走到门口对着阳光又端详了一大会,回转过身子,有些语无伦次地对叶荣光教授说:“老叶,没有错,这破陶罐上面是一层青釉。如果它也算得上瓷器,不仅仅要写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的造瓷史,而且极有可能是陶瓷共存,彻底打破了先有陶后有瓷的论断,这才是考古学上,陶瓷烧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m.bïmïġë.nët

  “那我们能不能通过碳-14断代法来测定一下?”

  “嗯,应该要认真鉴定一下这破陶罐,到底是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这表层的釉面是哪一种青,是什么原料染成的青色?”

  今天这个发现太有意思了,没有想到燕国文化的考察考古,竟然考到陶瓷烧制上去了。

  王珂想起了耿大叔送给自己的那本书。不对,这书不可能更久远,燕国那时候都用竹子做的简牍,这本书能有几百年就算不错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更新,第46章:疑惑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