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修真小说>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第263章请为藩国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李雄他们这些外来人的身份,最终被戳破了。

  原本乌蛮国对神宫那边的说法,是自己国内苦心培养,耗费百年,终于培养出了一位先天宗师。

  所以李雄他们,开始是当做纯正的赤黎族人来看待的。

  而这种烟雾,也确实迷惑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了神宫。

  但渐渐的,随着乌蛮国与大长和国的战事越发激烈,两边不仅正面战场上,打的激烈无比。

  就连后方,各种细作破坏,也开始层出不穷的上演。

  在这诸多后方行动中,刺探清楚那位先天宗师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根底,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而这么一刺探,问题就出来了。

  乌蛮国虽然已经开始起兵反叛了,但他到底已经臣服大长和国数百年。

  这许长时间里面,要说国中没培养出一批亲大长和国派,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原先乌蛮国叛乱一帆风顺,迅速打的大长和国节节败退时,这些亲大和国派见此形势,或许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毕竟如果乌蛮国真能取胜,那他们身份地位,自然也会水涨船高,那时自不必亲大长和国。

  可随着叛乱前两年,那股势如破竹的态势被遏制,大长和国渐渐站稳了脚跟,回过了神来,开始与叛军激烈对抗。

  双方打得有来有回,甚至乌蛮国还逼退了不少,呈现出了劣势之后。

  这种情况,就增添了变数。

  一些原本就和大长和国走的近的人,见情况似乎有些不妙,便开始动了心思,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再加上李雄等人,跑来这乌蛮国搅风搅雨,帮着他们起兵叛乱,自然不可能是真的为了乌蛮国好。

  他们真正的目的,还是趁机搅乱大长和国局势,然后借着这场战争,逐步掌控乌蛮国朝堂,最终鸠占鹊巢,借壳上市,在此重建西蜀国。

  而事实上,这些计划执行的也很顺利。

  大战一起,大长和国原本对于整个昆海地区的掌控体系,瞬间就分崩离析,此地陷入了战火。

  而乌蛮国也因为与大长和国的激烈战争,不得不越来越借重李雄和李雄手下的那批精干心腹。

  尤其是前线战事日益惨烈,许多原本乌蛮国的高层将领战死,在缺乏合格将领的情况下,许多岗位都被李雄的心腹慢慢取代,逐步掌握了乌蛮国的兵权。

  这种一步步侵蚀下来,打了四年仗,乌蛮国内已有八成的兵力,被李雄的心腹掌控。

  甚至就连他的附庸与盟友,也有六成左右的兵力,控制在了他的手中。

  在这种趋势之下,乌蛮国内自然有人警醒。

  而一些发觉自己被欺瞒的人,更是开始寻找其他出路。

  所以在这些亲大长和国、以及想要摆脱这种傀儡状态,重新夺回国家主权的人主导下。

  ….联系大神宫,请所有赤黎人尊崇的大巫祭出面,来帮乌蛮国正本清源,为赤黎族人结束这场无休止的内耗,就成了很多人的共识。

  在这种趋势下,后面事情就简单了。

  一批看清了李雄等人面目的乌蛮国大臣,直接找到了神宫,说清楚了李雄这些外人的身份,以及乌蛮国正在遭遇的事情。

  痛陈厉害之下,神宫的大巫祭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要是自己再不出面,那么任由事情发展下去,赤黎族人怕是真的会被这些外来人操弄,成为对方奴役之族。

  因此了解了真相后,神宫大巫祭直接出面,公布了事情的真相。

  然后宣布,已经差不多掌握乌蛮国朝堂的李雄等人,为所有赤黎族人的仇敌,号召所有赤黎族人起来共诛之。

  前面就说过了。

  神宫大巫祭在所有乌蛮族人心中,那是代表着最高信仰的。

  他开口宣布李雄为族敌,再有诸多乌蛮国的大臣左证,这一连串的攻势下,对于乌蛮国阵营人心的打击,简直不要太大。

  神宫发出声音后没几天,一些依附于乌蛮国的小国,就当场宣布反正,干脆利落的铲除的安插在自己国中的李雄心腹,倒头就跑到了大长和国的阵营。

  而李雄掌控较深的乌蛮国与弄栋国,虽然还保持了大体的稳定,但这两国之内,也冒出了不少反正之人。

  军队之中,也每日都有大量逃亡。

  这才短短两三月,原本拥兵十余万的乌蛮国阵营,瞬间就土崩瓦解,不仅丢失了原本进取的大量领土,归缩到了老巢岭东一带。

  就连乌蛮国阵营的兵力,也只剩下了八九万人左右。

  这些剩下的人中,也是人心浮动,将无战意,兵无战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崩溃。

  反观大长和国那边,在得到了神宫的援助之后,不仅收复了大片失土,兵马也迅速膨胀到了几近二十万,已是乌蛮国的两倍。

  疆域更是三倍之多。

  除此之外,有了神宫大巫祭得帮助,大长和国的先天宗师已有了两位。

  在正面战场上,已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从如今趋势来看,大长和国拨乱反正,平定叛乱,重新恢复国内的稳定,已经是没什么意外了。

  可李雄好不容易在这边另起炉灶,有了一片新的积液,又怎么甘心就这样放手?

  而恰在这时。

  他收到手下探报,说察觉与乌蛮国紧邻的东边楚国,近几月来,不断往两国边界的府县,调动兵马囤积粮草,似乎有所异动。

  不用多想,与陆渊有过交手的李雄,瞬间就想到了这位楚王的心思。

  对方绝对是看到了大长和国的内乱,生出了想要插手其间,趁机捞一笔的打算。

  自己独木难支,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急需外部资源。

  而楚国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有着充足余力发动一场大战。

  ….两边意图,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因此毫不犹豫,在全都输干净和试着搏一搏之间,李雄选择了后者。

  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胞弟李寿,前来出使楚国,请求陆渊出兵,助他击退大长和国。

  “吾兄有言,只要大楚能够出兵,那吾兄愿意称臣纳贡,永为大楚藩国。不仅如此,就连乌蛮国所据的岭东之地,吾兄也愿意献出,作为此次出兵谢礼。”

  李寿将所有原由说完,然后又说出自己兄长的条件,就直接跪了下来,对着陆渊说道:“还望大王垂怜,能出兵助我,外臣感激不尽。”

  “……”

  沉默,良久的沉默。

  听完李寿讲完所有前后事情,陆渊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李雄果然如他先前所料,这个不安分的家伙,跑到了西南夷地区之后,立刻就在大长和国内搅起了这偌大的风雨。

  同时大长和国内,这场叛乱的进程,也比自己预想的快了许多。

  神宫的插手,神权对世俗的影响,在西南夷地区果然可怕。

  一场牵涉数十万兵马,波及两军之地的战争,竟然就这样干脆利落的决出了胜负。

  这次如果自己不出手的话,那按李寿所说,李雄靠着现如今那八九万人心惶惶的兵马,估计撑不了半年,就要彻底败亡了。

  到时候李雄打输了,拍拍屁股,领着李寿他们走了。

  可陆渊这边,就要面对一个已经结束了内乱,能够上下一心,对抗外敌的大长和国了。

  这种情况之下,陆渊再想要入侵大长和国,可就没那般容易了。

  也就是说。

  要么他就在这半年之内,趁着李雄还在的时候,插手大长和国的内乱。

  要么就坐视此次机会流逝,彻底放弃入侵大长和国的想法。

  ‘按理来说,我已准备了这么久,自然不可能坐失良机。可如今苏国、西川国、九真郡谢宁那边,到此时还没给我个回复。

  此时出手,准备根本就不充足,风险还是太大了。

  但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后面再征伐大长和国,就要直面神权和王权的结合体,面对世俗与神宫的联合。

  而且这帮大举入侵,势必也会激起其它大理、南诏两国的不安,难度性陡然上升好几个台阶。

  反倒是此时,征伐大长河国,还能多了李雄这么一个帮助。

  到底也是一位先天宗师,八九万兵马,若能收为己用,益处还是很大的。’

  陆渊在心中思索着。

  现在出兵,好处有,坏处也有。

  等各国回复,结成合纵联军再出兵,同样也是好处有,坏处也有。

  这般上下看起来,两者区别好像也不大。

  ‘不,不对,现在出兵的话,若能打开一些局面,甚至如李雄所说的,他愿意为我藩篱,成为大楚属国。

  那么有此收获,大楚的声势,必然会瞬间再上一层楼。

  ….就如昔日的大越一样。

  虽然核心之土只有五郡,但其它五个藩国,同样也可视作大越之臣。

  靠着这套大义名分与朝贡体系,大越同样能维持住扬州霸主的位格与声势。

  所以我收降了李雄,哪怕只是作为一个藩国,有同样可以将他和他所建邦国,视为我大楚之臣。

  到那时,多了一个藩国和一位先天,楚国国势越发鼎盛,我也能再狠狠收割一波气运。

  在这面临丹鼎道威胁的情况下,无疑能帮我提升更多实力,这是最为明显的短期好处。

  再有丹鼎道更大威胁下,提前出兵的一些不利,也是可以忽略的。’

  念及此处,陆渊终于结束了沉默,抬起头来,看向下方李寿道:“孤可以应允李雄所请,出兵大长和国。但让我大楚发兵,就李雄所提的那点请求,远远不够。

  我大楚劳师远征,耗费钱粮,又岂是区区一个岭东之地,能够酬谢的?

  此次西征,除了岭东之地外,会川国北部五国之土,大长河国昆海之地,这三处地方我大楚都要了。”

  李寿听到这条件,脸色都变了变,语气略有些不好道:“若叫大王这般分法,那我方岂不是只能分得弄栋四国之地?”

  弄栋四国之地,听起来似乎有四个国家,疆域不小。可实际上,这片地区加起来,也就两府半的地盘而已。

  连三府都不到。

  这么点地盘,怎么可能满足李雄的胃口?

  真答应了这个条件,那他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了。

  只是对于李寿的变色,陆渊却是澹澹说道:“能有四国之地,已经算不错了。弄栋国所辖四国,地方虽然小了点,但勉强也算有三府之地,小半郡地盘了。

  此次西征,我大楚乃是主力,出力最多,需要直面大长和国压力。

  而李雄手下,不过八九万夷兵,还都是人心浮动,不堪战的那种。

  说真的。

  我看中的是他这位先天宗师,而不是那些乌合之众一样的夷兵。

  能给出三府之地,酬谢一位先天宗师出手,这待遇已经算不错了。

  当然,你们也可以拒绝,选择自己独自扛着大长和国。

  这些孤都无所谓。

  大不了到时候等你们败亡了,我再亲自提着雄兵,去找大长和国夺取上面说的地盘。

  不过到时候,别说想分得弄栋四国之地了,便是分毫好处,李雄也别想拿到。”

  陆渊说到这里,瞄了一眼李寿,轻笑着说道:“孤的条件就摆在这了。要不要让我出手,能不能接受,你回去问问李雄吧。

  早点给我回复。

  孤王等得起,但李雄那边,呵呵,可不一定能等得起。”

  说完,他就闭上双目,摆出了一副送客的模样。

  ….而李寿见此,哪怕知道形势比人强,也不由感到屈辱之意。

  好在接受了这些年的打击,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他也被生活磨砺了许多,倒也没说出什么意气之话来。

  深吸了一口气,李寿对着陆渊行了一礼:“大王之言,外臣一定带到。若有回复,定立刻送来。今日多有打扰,万分抱歉,惟愿大楚昌盛,国祚万年。”

  说罢,他便转头,出了宫殿了。

  今日出使,说有收获,但也不算有收获。

  说没收获,却也有点收获。

  楚国是愿意出兵的,这位年轻的楚王,对于大长和国,也是有着诸多觊觎的。

  可正是因为这份觊觎太多,对方的野心太大,竟想要一口气吞下大半个大长和国。

  最后愿意留给李雄的,只有区区弄栋四国之地。

  这小小两府半的地盘,自家兄长真的能够满足接受吗?

  李寿出了宫门,看着头顶烈日,望着那迷幻光晕,心中尽是迷茫。

  原本雄踞一郡,称帝西川的他们,怎么就会落到如今这种地步了呢?

  兄长明明是先天宗师,世间绝顶,为何又会沦落到今日这种境地?

  在西南夷这种穷乡僻壤,被当地土着欺负。跑来这大楚,又被那位隐隐有江南第一将之名的楚王欺负。

  什么时候,一位先天宗师,混成了这般模样?

  ‘难道真是上天不佑我羌族?’

  李寿心中发出这般哀叹,然后带着一股凄凉,落寞的返回乌蛮国了。

  那边兄长还在等待自己的消息,乌蛮国也被大长和国打的节节败退。

  正如陆渊所说。

  如果没有楚国帮助,那他们再过数月,可能就真的一分不剩了。

  到那时。

  楚国能不能如陆渊所说,打下整个大长和国,李寿不清楚。

  但他们这些人,要再度变成丧家之犬,逃窜四方,却是能够肯定的。

  在输光所有,和屈辱的保留一部分家底之间,这抉择,真真艰难啊。

  好在,这个选择轮不到李寿来做,最后的纠结,还要李雄来承担。

  人生在世,想要活着,想要活的好,怎么就这么难呢?

  ……

  李寿快马离去了。

  在他离去之后,陆渊动作也快了起来。

  首先他召集了朝中重臣,跟崔长青说了大长和国那边的变故,然后便将朝政嘱托于他,令他负责在大军西征之后,总管国内政务。

  是的。

  就如先前对李寿说的。

  不管李雄最终会不会接受条件,出兵大长和国,却已经是决定了的。

  只不过现如今,迫于丹鼎道的压力和大长和国的局势变化,这个决定要稍加提前,出征日期由明年转为今年下半年,提前个半年罢了。

  朝政方面交托给了崔长青。

  然后军务上,陆渊也跟蓝彩儿一番详谈,做足了嘱咐之后,便命她以王后身份监国,总管自己离开后的国中防务。

  ….至于孙思文那边的修行,陆渊也已让他收拾行李,北上襄阳去了。

  自己出征在外,自然不可能带着孙思文一起。

  可这位好友修炼,没人看着也不行。

  正好周青与陆渊修的功法,同出一源,师徒俩没什么差别,倒也能帮他看着孙思文。

  以周青与好友的关系,也不用担心,对方会不上心。

  而且这位弟子突破先天之后,能借着教导孙思文的机会,重新梳理一遍自身所学,应也能帮他尽快稳固境界。

  这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安排了。

  如此这般,做好了诸项安排后,陆渊正式下诏,组建征西行营。

  以国丈蓝照云为行营北面招讨使,领着一支禁军两万兵马,屯驻于武陵府,窥视大长和国会川国所领的北部五国之地。

  以弟子李良为行营南面招讨使,领着一支禁军两万兵马,屯驻于零陵府,窥视大长和国弄栋国所领的南部四国之地。

  至于陆渊,则为中军,领着主力三支禁军六万兵马,屯驻邵阳府,兵锋直指乌蛮国所在的凛冬之地。

  神武四年五月,随着征西行营组建,大楚意欲征伐西南夷的消息,顿时不胫而走,轰传四方。

  周边各国闻讯,皆是异动频频,各有反应。

  而就在这一片波澜之中,先前派去苏国沟通的使者,也终于带着苏国的消息返回。

  对于楚国所提方略,那位苏王果真没有拒绝,同意了合纵伐夷的邀请。

  .bïmïġë.nët

  明月共举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更新,第263章请为藩国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