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天天都吃饭呢,是不是说也能蹭蹭蹭的长高了?”
“那没有哦,我们一天就长一点点。”
“对呀,稻谷也一样,农家肥可能没有那么见效快,但后劲更足,能长时间给农作物提供养料,平衡吸收营养,抗逆性明显加强,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
“好吧,原来小动物和庄稼都和我们一样,都是每天吃一点,每天长一点呀。”
“对呀,施肥也跟咱们种地吃饭一样,不能等肚子饿了,要吃饭的时候才去种,对吧?”
“肚子饿了再去种就来不及了啊。”
“是呀,这肥也是一样的,要在种地施肥之前就准备好,不然就会来不及。”
“哦。”
“有句话就是说,春天粪满地,秋天粮满仓。知道什么意思吧?”
“我知道,说的是春天的时候准备好了好多好多粪肥,秋天的时候才会收获很多很多粮食。”m.bïmïġë.nët
“没错。”
肥料,作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几千年来,无论世道如何变化,也不论制作肥料的科技能力如何发展发达,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肥料的帮助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
而没有化肥的年代,庄稼肥力供给就全靠这农家肥。所以说这是一个绿色的年代,地里种的庄稼,家里养的牲畜,园里种的蔬菜全是绿色食品,土地肥沃,没有板结,人养地,地养人,良性循环,虽然产量低点,但是大家吃得放心,过得舒心。
等菜地挖好了,粪肥也处理好了。
一担担的粪肥挑到新开垦出来的菜地上,均匀的撒到地里。然后就可以撒播种子了,白萝卜掺上细土均匀撒到平整好的地里,豌豆也一样撒播下去,然后将种子耖入泥土中就可以了。
在撒下去的种子萌芽的时候,十一月到了。
十一月“砚冰冻”,孩子们都已经满六岁了,终于可以把四个孩子送到学堂去了。
神兽终于可以归笼了,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也有人解答了,也不会每天在自己跟前捣蛋了,华山柳激动坏了,入学前几天就高高兴兴的开始准备起孩子们入学需要的东西。
作为学生,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首先需要准备的,当然是学习用品,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之前就买好的,四个孩子一人一套。
其次就是准备学生服。现代的时候,学校里都有校服,古代也是要穿学生服的,叫“青衿”。
“青衿”,亦写作“青襟”,为什么学生要着青衿呢?
东汉郑玄认为:“父母在,衣纯以青。”
唐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是由所思之人父母在,故言青衿。若无父母,则素衿。”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早在先秦时,青衿即已在学子中间流传开来,莘莘学子入学皆着青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是《诗经·郑风》里《子衿》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诗,现代的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诗中主人心里想着的那个人,其实就是穿青衿的郑国学子。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入学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古代家长在孩子入学前,都会认真地为孩子制作一身符合身份的新衣服。华山柳当然也不例外,四个孩子的青衿早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开学了。
除了衣服外,学子所用的儒巾也是有讲究的,儒巾基本上可以说是读书人的标配。头戴儒巾的学子哪怕漫山遍野乱跑,不论跑到哪,人们都会予以一些尊重。
那什么是儒巾呢?
在此之前,华山柳是没有正经了解过儒巾的,顶多就是在电视剧、电影里看过一些类似的造型,但是也没有太过注意,毕竟是谁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还需要准备这些。
自从打算将孩子送进学堂之后,华山柳才去开始了解,然后就发现一般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都可以称为儒巾。
当然了,如果有人这么跟你解释儒巾,就等于没有解释,因为你还是不知道儒巾长什么样子。所以说的直白一点,儒巾既然是“巾”,就一定是一款帽子。就是在在帽子顶端留下大大的一坨布,再将这块布撸到帽子后面,这就是儒巾。
按理说,学子带的儒巾应该是挺气派的,但是华山柳看见实物之后,就觉得这儒巾其实看起来很随意,它并不像影视作品里面的唐巾、乌纱帽、四方平定巾、东坡巾那么精致。大人戴起来也没什么气派的感觉,孩子戴起来就更不必说了,就只剩下呆萌可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华山柳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读书人,大多数可能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说,要戴太精致的帽子,他们未必有钱去支付。但这种帽子又是非戴不可的,因为你只有戴上儒巾,别人才能一眼认出你是读书人,然后给你相应的尊重。
至于儒巾的来历,华山柳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说儒巾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原型。当时的儒巾叫做章甫,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方方正正的帽子。由于孔子戴过这种帽子,所以后来这种帽子受到读书人的追捧,渐渐地就演变成了儒巾。
准备好了穿戴的,就要准备“箧笥”,“箧笥”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书包了。
现代学子去读学,往往要背个书包或者拉个小箱子。在古代,人们外出装收物件的工具有“褡裢”、“包袱”等。
褡裢是一种长方形的布口袋,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在古装戏中经常能看到。褡裢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搭在肩上,有点像单肩斜挎包;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类似于现代的腰包,褡裢两端装纸、笔、砚台、印章印泥、信封便笺等需要随身携带的学习、生活用品。
还有一种是“包袱”,包袱比褡裢简单多了,成本低廉,用一块方形布料,将需要携带的物品放进去,然后将两个对角各自打结,可挎可背。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学子,在外出读书时都会背着一只大包袱。现代大家常说的“偶像包袱”、“放下包袱”都是由此而来。
但是由于书本和衣物如果放在褡琏或包袱内很容易起褶、变形,所以,古代学子多用“笈囊”或“箧笥”、“箱笼”等东西来放置学习、生活物品。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后,我儿女双全、谷仓满粮更新,第21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