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时太祖>第二百九十九章 亡国之君
  虽说赵才人亲口对陈德贵说这个皇子其实是他儿子,到底是陈德贵的孩子还是圣帝的皇子,恐怕只有赵才人自己知道了。或者说,赵才人其实也不太清楚。

  总之这个皇子给了圣帝希望,他的皇位终于后继有人了。既然自己有了皇子,那么小定王必须死。

  所以说杀小定王是多方面原因的,而随着小定王的死,大圣这个王朝末世顷刻间倒塌。首先隶属于小定王的精锐们意冷心灰,一名万夫长更是卸甲归田。他解下自己的甲胄,扔掉自己的武器:“回家啦,我带你们回家!”

  这些官兵将士们,曾跟随小定王出生入死,如今却换来了让他们如此心寒的结果。这名万夫长可谓是一呼百应,许多将士们纷纷扔掉了兵器,选择了回乡。

  这个朝廷不值得你去拼命,大圣王朝最后的精锐,随着小定王的死,也烟消云散了。

  就像是南宋时期的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都是河北人,那个时候河北士兵武风极盛,战斗力也十分强劲。女真人入侵之后,岳飞迅速组织小型义军保卫着家园。可当时的宋帝十分无能,经常割地求和,导致岳飞被迫南下,择机反抗。

  在淮西时,岳飞带领他的义军逐步站稳脚跟,所幸的是当时宋朝减少了对武将的压制,岳飞也终于有机会施展拳脚。他打着收复故土的旗号,开始招兵买马,大量招募河北散民,组建了一支强有战斗能力的军队,这就是岳家军的前身。

  可是随着岳飞的冤死,盛极一时的岳家军,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要知道,当年的岳飞可是打的金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可岳飞一死,岳家军也就没了。

  岳飞回到临安被冤杀,赵构将岳家军的中南方将士改编。岳家军为什么没有造反,就是因为如果造反就等同于害了他们的岳元帅。再加上当时已经没有这个条件,赵构皇帝和奸相秦桧整编了岳家军,但河北义军与北部岳军拒绝整编,他们回到河北继续对抗女真。

  大圣王朝的情况又并不一样,小定王面对的并不是外辱。而是,来自于国内的农民起义军。这些起义军将领们,并非异族。

  小定王一死,他的部下散的散走的走。圣帝想扶持张增为帅,派使者宣召让他代替小定王。可张增竟然杀了使者,然后横剑自刎。

  张增以一死来证明小定王的冤屈,这个小定王麾下的第一猛将。曾经镇守大同,会同唐小宝的天权军抵御西川,从而守住了大同的名将,就此跟随小定王而去。

  小定王一死,唐小宝的压力陡然消失。官兵们一开始的瓮中捉鳖,变成了唐小宝如同一把利剑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唐小宝的百万大军就地开花。开始对京畿、江淮、湖广之地展开进攻。若是小定王在,唐小宝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可小定王一死,官兵战斗力荡然无存。

  距离京城最近的大同,作为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唐小宝的联军,十七日攻克。

  攻下大同,京城便近在咫尺。而唐小宝的联军随着征战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的壮大。

  义军联盟虽然内部出现了分裂,比如说山西占山葵、陕西孟子石以及湖广刘文召之流,他们都想在瓜分天下的时候分一杯羹。然而此时的唐小宝已经是各路义军联盟的盟主,地位已经无可撼动。

  唐小宝名义上已经实质性的指挥着百万义军,对着朝廷控制的各处重镇,发起了猛烈进攻。

  小定王活着的时候,唐小宝自然没有这个机会。小定王一死,那么官兵战斗力瞬间丧失。本来,还有十万禁卫军作为圣帝的底牌。

  然而,当这些禁军将领看到圣帝如此对待小定王的时候,也是无不心寒。谁能保证,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再加上,如今的禁卫军实际上控制在东厂的那些监军太监手里。比如说,禁卫军监军就是小林子。这个大内总管陈德贵的义子,此人在军中嚣张跋扈,早已引起将士们的不满。

  当面对唐小宝大军的攻击,这些禁卫军分散在各处,又没有人统领指挥。各处城池,逐渐的被蚕食吞并。www.bïmïġë.nët

  唐小宝攻下大同之后,百万联军逐渐集结。大军,开始围困京师。

  京城,那可是大圣王朝的心脏。城墙高达数丈,分内外城墙和护城河。即便是官兵战斗力极差,可京城的城墙毕竟不同于其他。若是固城防守,想攻破还是非常困难的。

  京城的宫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城墙高三丈米,内外砖砌,外围护城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要知道,大圣王朝历经二百余年的洗礼。这二百余年来,京城防务为首要。整个京城修建的固若金汤,城中备有大量的粮草。若是敌军围城,城中的粮食可供应两年盈余。

  在对于饥荒四起,民不聊生的大圣王朝,京城依旧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想要攻破城池,几乎是不可能的。若是围城,至少也得围个两三年。唐小宝当然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能力。他必须速战速决,这个时候内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慌乱之下的圣帝知道要完了,他急忙册封太子。将自己仅仅三个月大的皇子,晋升为太子。可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战乱之秋,整个皇宫大内也是人心惶惶。如今已近深秋,气温骤降。整个京城,陷入一片肃杀之气。气温的变化,清晨傍晚寒冷刺骨,正午时分又是艳阳高照。昼夜温差容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尤其是风寒。

  很遗憾,在这个时代风寒几乎是致命的。尤其是,对于抵抗力较差的老人还有话筒。

  而圣帝册封的太子,也就是赵才人生的那个所谓的皇子。这个皇子甚至于连个名字都没起,便在一场风寒中,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这对于圣帝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毕竟初为人母,赵才人虽恶,也是悲痛欲绝。

  古人的寿命偏低,人均寿命大概也就在三四十岁的样子。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这样的数字在如今看来,似乎是触目惊心。

  在我们的认知里,会觉得这古人活个二三十岁就死翘的了,简直太恐怖了。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算的,古人的只是平均寿命。意思是指生下来的婴儿中,夭折的加上中途得病死亡的,平均起来的数字。并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人只活个二三十岁便两腿一蹬就死了。那是原始社会的人类,活个十几年就算长寿了。

  古人只是新生儿夭折率过高,十个未必活下来两三个。平均起来,人的寿命就低了。实际上活下来的孩童中,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为什么新生儿夭折率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与这个时代的思想还有医疗水平有关联。许多孩子生下来,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只能遵循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

  即便是帝王之家也是一样,历史上许多帝王并非是不能生育。而是生下了皇子之后,活到成年的寥寥无几。甚至于,如北宋仁宗皇帝赵祯,生下的三个皇子无一生还。

  帝王之家尚且如此,寻常百姓更别提了。像是圣帝生下的这个皇子早早地夭折,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一对比,确实是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实际情况却是,如果我们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为样本,按照乱世以及盛世进行分类,就会发现汉朝人的平均寿命在60岁以上,而等到三国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直接下降到了50多岁。

  后来隋唐政权迭起,其中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开创了几个盛世,这一阶段的古人平均寿命都在65岁以上。

  这对于赵才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对于大内总管陈德贵的打击,无疑也是巨大的。不管是圣帝还是陈德贵,他们都认为这个孩子是自己的。

  皇子的早夭,加上流寇兵临城下。圣帝知道大圣王朝的末日到了,而自己即将成为亡国之君。

  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做亡国之君,亡国之君要遗臭万年的。在史书中,也会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因为,大多数亡国之君会被认为是昏庸无能。还有就是大多数的亡国之君是很少有庙号的,因为既然亡国了,新朝为了标榜正义、正统,不会给前朝的亡国之君上庙号,所以有庙号的仅有4人,分别是宋钦宗赵桓、金哀宗完颜守绪、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明思宗朱由检。

  圣帝不想做亡国之君,他想过将皇位传给所谓的太子,自己做个太上皇。谁知,还没等传位自己的皇子已经早夭了。

  而城外的流寇们攻势猛烈,谁也不知道京城能够守到哪一天。此时的圣帝每日困在皇宫,变得有些疯疯癫癫起来。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时太祖更新,第二百九十九章 亡国之君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