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是当时他正好出门在外,于交州踏勘山水去了,他恐怕也是难逃一劫。当然他能够逃的劫难跟步骘[zhì]父子的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时任交州刺史的满伯宁(满宠,字伯宁)的故意放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经历了灭族之痛的顾荣并没有沉沦下去,也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是将被悲愤化为力量,变得越发稳健起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古人诚不欺也。
如今顾荣更进一步,进入帝国中枢,在还未不惑的年纪,便当上了正四品京官大员。而是还是掌管天下一十三州以及朝廷中枢所有文官的品级开列、考授、拣选、升调的。
照这么下去,不出十年,他便可以再进一步,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在致仕之前,封侯拜相,位列三公,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想当年,他的祖上也不过才仅仅只是江东地界上的豪强,而他仅凭一人之力,就将自己的家族变成了天下文明,并名垂青史。也正应了那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只能够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顾荣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些,才知道天底下最大的大腿并不是哪个封疆大吏,也不是哪个公卿大臣,而是皇帝陛下,所以他才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了皇帝的这一侧。
当然这也并不是代表,他顾荣就是一个只懂得谗言魅上,没有一个自己的底线和标准的庸才。相反他很有自己的原则,如若不然的话,在这人才济济的帝都洛阳,他也不会被江陵王.曹植以及吏部尚书.邓艾所赏识,并让他主官了很是重要的文选清吏司了。
至于那步阐,就更好理解了。
他的父亲现如今的扬州治中.步骘,在前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居江东。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步一步的在江东站稳了脚跟。bïmïġë.nët
再后来,其入仕吴主孙权,从小吏做起,再到一郡太守,又到后来平定交州,一步一步的成为了孙权的股肱之臣,甚至他的女儿都被称帝后的孙权纳为了皇后,而他自然水涨船高的成为了皇亲国戚。
步氏一族,也由此进入了江东名门的行列,虽然还只是后起之秀,但最起码已经进入了这个阶层。
不久后,时任征南将军的曹仁率兵攻破了建邺,顺利拿下扬州,天下再复一统。
他步氏一族作为伪吴帝.孙权的外戚,竟然没有被清算,其中之时可见一般?
是时,江东各大名门氏族,由于种种原因都报成了一团,坚决的支持献帝.刘协。唯独他步骘,居中而立,没有加入。可即便是如此,陆抗等人和时任魏王的曹操等人对他都没有怨恨,反而恭敬有加。
再后来,西蜀王平兵败东窗事发,汉献帝.刘协恼羞成怒,将当时三大家族三族共计六万余口人斩尽杀绝。唯独仅仅只有他们步氏一族幸免于难。
当高个子的人都死光了以后,最高的那个矮子,自然变成了高个子。
这步氏显然正是如此,当初陆逊之子陆抗、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子顾穆等人在时,他们步氏只能屈居三大家族之后。可随着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步氏一族自然便取而代之了。
再再后来,献帝禅让,当今的皇帝.曹丕登基,迄今又有一十五年,他顾氏一族依旧屹立不倒,能够历经三世而不倒,可见那步骘的为人处世和眼光确实别具一格。
而步阐作为步骘之子,从小受到他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当吏部尚书.邓艾在今日早朝于承明殿上,宣读了科举制的论策之后,他并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而然的便站在了他的这一侧。
至于他为何会这么做,是因为在当时他便敏锐的发现这科举一制神秘莫测,且是有利于天下士子,有利于大魏江山社稷的。
有这样利国利民的神论,必然是会损害天下氏族们的利益。但是不管阻力再大,它也终究会被推行的。因为,早朝时他敏锐的发现,承明殿上除了少数人面如平湖之外,大部分人或惊讶、或气氛、或兴奋,对这科举制都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来。
唯独那寥寥数人,好像事先已经知道了一般,而这寥寥数人当中就包括当今的皇帝陛下,以及江陵王和任城王兄弟二人。步阐虽然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但是也能猜出来个大概,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皇帝陛下三兄弟的影子。
而且,即便这三兄弟事先不知道,这对朝廷如此有利的国策,他们也绝对会支持的。只要有这铁三角在,即便朝中大臣十之七八都出来反对,最终也必将无事于补。
步阐心中也敢断定,自己虽然没有将此间事告知远在江东的父亲,就草率的做了决定,但父亲一定不会怪罪自己,甚至也一定会肯定自己的做法的。
因此,在早朝后,他与同来京城的顾荣,顾孝先简单一商议之后,便一拍即合了,随即便来到了这江陵王府之上了。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作为步骘之子,步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独到的眼光,以及决绝的魄力,才能够与顾荣一样,共同成为了六部之中的四品堂官。而且他所节制的户部度支司,其重要性也一点儿都不在顾荣的文选清吏司之下。
能够被世人称之为江东二俊的,又有哪个是浪得虚名的呢。
在大堂右侧的数排座椅上,坐着的显然是曹氏和夏侯氏宗族的大臣和将军们了。
坐在首位乃是一名比大部分人都年轻的一个人,只见他年若三十,仪容清俊,相貌堂堂,身高八尺有余,头戴远游冠,身着黑皂色常服,脚踏一双同样颜色的缕金靴。
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很是潇洒,但其中又不是稳重。他也是整个大堂中除了主位上的江陵王.曹植以及任城王.曹彰之外,唯一一个可以带远游冠的人。
仔细看那人与当今皇帝.曹丕有着七分相像,可眉眼之间却与甄皇后有着几分同样的神韵。
这个坐在首位的人,自然便是当今的太子储君,皇帝曹丕和甄皇后唯一的嫡子,曹睿,曹元仲了。
其实这位太子殿下,出生于前朝建安一十九年,公元214年,今年已经三十有六了。可或许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也或许是因为保养有加,使得他看起来,比同龄的步阐、顾荣都要年轻上一些。
由于皇帝.曹丕身份特殊,下朝之后,一方面,他不能够与众人一起来这江陵王府议事。另一方面,又恐他人非议,而不能将众人留下。所以便想了这个折中的方法,让太子.曹睿代替自己来江陵王府。
有太子储君在场,自然是需要坐在主位的。可是曹睿,一直推脱不受,非说有叔伯在此,哪有小辈坐主位的道理。
曹植和曹彰见实在拗不过自己的这位侄儿,所以也才有了他们这两位做叔叔的坐在主位,而太子却坐在了次宾位首席的一幕。
他礼贤下士的这一点,与他父亲曹丕当年一模一样。也正是因为他的谦恭,才能够紧紧的拉拢住这群人的内心。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当年意气风发的大才子曹子健,和走起路来虎虎生威的大将军曹彰,如今都已经头发花白,脸上崩出老人斑了。而当初哪个吵着闹着要让自己二叔带自己骑马的小屁孩儿,如今却已经成为了帝国的储君了。
主位上的那两位王爷,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儿,眼中也满是欢喜。堂内其余众人,对自己的这位太子殿下,继世之君,眼中也满满的都是敬佩和尊重。
在这位太子殿下的身后,依序坐着的分别是,执掌京畿和皇城守备卫将军.曹休.曹文烈,入京年拜的征东将军领兵部左侍郎衔的夏侯玄.夏侯泰初,征西将军.郭淮,兵部右侍郎.孙礼,荆州刺史.荀恽[yùn]等人。
这个大殿中,虽然没有司空.陈群府上的人那么多,可一个个也都是比较有分量的。太子曹睿,江陵王.太傅.曹植和任城王.大司马.曹彰以及卫将军.曹休这四人就不必说了。
剩下的,帝国四征将军之中,有三位都在这里坐着,北庭都护府的继任都护也在这里。
西域都护府的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但是都护仓慈跟邓艾可是有着过名的交情,戍巳校尉.姚士祥,对邓艾和郭淮那也是心悦诚服的。
幽州刺史.毌[guàn]丘俭虽然没有在这,但是可以跟他分庭抗礼的詹台,可是任城王.大司马.曹彰一手提拔起来的。
当然还有帝国在数年前才揽入疆土的东鳀[tí]岛,那岛上轮流驻守的卫温和诸葛直,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说一不二的。另外,那岛上的夷人首领肯苏木,更是被皇帝.曹丕封为归命侯,也就更不用说了。
————————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还政于朝之归魏更新,第九十九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