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明末之拉上皇帝一起造反>第387章 国朝中兴第一大案
  海宁徐家,这确实是个大家族。

  不止当下大,后世也蛮大的,民国时期这个大家族里面,还出了一个渣男诗人。

  不过当下,这个家族大抵是要迎来他的灭亡了,能传到三百年后,应该不成问题,但三百年后还想像历史上那般富贵,就不太可能了!

  徐家家主徐明义信年才不过二十七岁,年纪轻轻,却已经成了海宁徐家的老爷了。

  而之所以会如此,则是因为他爹这个奸商死的太早了,崇祯十年时浙江南直隶一带大旱灾,徐明义他老爹徐应德,竟然带着家里积攒的近万石粮食,跑到浙南一带贩粮。

  打算趁着灾年大发一笔横财,兼并些土地。

  结果跑到浙南之后,由于江西还有浙江本地的奸商们哄抬物价,粮食涨到了每石五十两,百姓们还无钱买粮!

  只能够拿手上的耕地卖掉换粮!

  可奸商们可奸的很啊!

  他们打压田价!

  往年来一亩价值五六十两银子的水田,竟然只能够换来一斗的粮食。

  当时的浙江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而死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人反抗,这一反抗妥了!

  跑的快的奸商们,带着银子还有买来田地的田契,直接跑路了!

  可跑的慢的奸商们,却被那些个饥民抓住,直接杀了,连个尸首也找不到——八成让饥民吃了。

  史书上对于这场饥荒的记载,是这样写的,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在这样的饥荒面前,想留下一具尸首?

  难啊!

  据当时的史书记载,有些个被埋在地底下的尸首都被刨出来吃掉了,何况是常年养尊处忧,细皮嫩受的徐大老爷?

  这徐大老爷的尸首,搁那些个饥民眼里,那应当是难得一遇的“珍馐美味”,所以,人家绝对不会吃的干干净净滴。

  就是骨头,也会拿石头敲开,把里面的骨髓给吸到肚子里!

  崇祯年间江南地区的灾害,虽然不如北方严重,但在小冰河期的肆虐下,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去!

  就像是的朱慈烜穿越来时,上海吴江一带就在那闹饥荒呢,崇祯十三年时,南直隶一带,也闹饥荒了,浙江隔壁的江西就更惨了!

  前方说过,崇祯年间江西起义不断,赋税几乎等同于无的原因就是因为江西一带,灾害频繁,水旱之灾连绵,百姓们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够造反!

  可以说,整个明朝历代加起来的自然灾害,都顶不上崇祯七年,到崇祯十七年这十年间爆发的多!

  从这点看,也难怪大明会亡在朱由检手上。

  当然了,天灾是一方面,对于饥荒而言,天灾只能说一方面的因素,真正导致大规模饥荒的,究其根本,还是人祸!

  地主士绅们是巴不得出现天灾的,天灾是他们兼并土地,贱买人丁的机会!

  而且,在天灾时节,他们可以凭借着手上的存粮,大捞大赚上一笔!

  没有他们哄抬粮价,饿死人是可能,但绝对不会将问题恶化到如此严重,而除了粮商们外,大明朝廷,也脱不了干系——甭看天灾这么严重,朱由检他老人家却没拨下来过一丁点的钱赈灾。

  当然,这也怪不得朱由检——明朝的财政情况,是个人都清楚,甭说是拨银子赈灾了。

  连军队都要饿死了,还赈灾百姓?

  而明朝的财政崩坏,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士绅们地主们,而他们,正好也是哄抬粮价的那些奸商!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一小部分人,会拿出钱粮赈济百姓!

  属于那种,所谓的“大善人”。

  但这些“大善人”占比太少!

  相比于他们的整体数量而言,压根就不够看。

  从古至今的道理都是如此,他们当中,更多是的为富不仁者,后世很多地主后人说自家祖上是大善人,这从根本上来讲,就不符合实际——真要是大善人,就压根置办不下那么大的家业。

  小地主家族,倒还可能是一点一点积攒下的家业。

  但大地主嘛,说自家产业来的干净的,全是一点点积攒下来,靠正当行业努力赚来的?

  对于这种,就只能够抱以一句呵呵了。

  毕竟,甭说是古代了,就是后世,你做点生意(这里的生意不是指小个体户什么的,而是指“企业家”们)想靠纯粹的正当手段,难度都不小。

  何况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哄抬粮价的是士绅!

  而朝廷发不下赈灾粮食的原因,同样是这样士绅!

  这些人,该不该杀?

  该!

  可奈何,就跟那些死刑犯们一个个愣觉得自已冤枉一样,这些士绅们同样觉得自已冤枉!

  尤其是当官绅一体纳粮展开,在南直隶轰轰烈烈的进行之时,士绅们更家恼怒了,他们在朝堂上的爪牙们,也不知道写出了多少份参朱慈烜的,参官绅一体纳粮的折子!

  仿佛一旦官绅一体纳粮,实施下去之后,江南遍地便会“民不聊生”,大明朝便直接亡了似的!

  可惜,这些折子,自打送入宫里后,便是泥龙入海。

  崇祯皇帝压根就没看过——朱由检一直不看言官们的奏折,他老人家比较勤政,言官们的奏折又比较特殊——通篇引经据典,高达上万言,还都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且为了模仿古文,语言明明跟后世的大白话差不多的明朝。

  竟然出现了比先秦时期的古文还有晦涩难懂的文章!

  这种文章,读起来又累,里面又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而朱由检整天批阅那么多奏折,天天熬夜加班,哪有功夫看这些玩意?

  当奏折送到司礼监之后,司礼监内的十几个随堂太监,就会从大量的奏折里面,把没用的这些言官上书,全部给丢到一旁,只挑选一些言中实事的奏折,然后再用朱笔(红笔),把奏折当中的重要部分,标红之后。

  再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审核过后,再由掌印太监王承恩,送到崇祯的御案上。

  至于言官们那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熬夜写出来的奏折嘛?

  这些东西最后大抵只有一个作用——送到尚膳监那边,当柴火烧了……

  当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五这天到来之后。

  当上千个操着陕西口音,手持着刀枪的明军士兵,将徐家老宅被包围之时,一场袭卷整个江南地区的风暴,就此拉开了开始了,而海宁则正是风暴的中心,对于这场风暴,后世的历学家则将其称之为“国朝中兴第一大案”。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之拉上皇帝一起造反更新,第387章 国朝中兴第一大案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