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上司威严受阻的士卒们,眼看自己已生死未卜,就这样,向城门逼近越走越猛。
而本来守在城门上的士卒们却有点手足无措。
但就在不远的地方,敌人却早已放下弓箭、高举兵器向自己冲过来。
在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下,多数人的抉择就是退缩。
所以当哒哒哒马蹄声从大街上靠近。本来封闭的函谷关东门慢慢打开。
人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冲出城门,既无队伍也无队形,只留下仓皇逃窜。
大家逃过的都知道他们逃不出马首是瞻,然而他们只需要跑得比周围人快得多,这也是一种机遇。
毕竟杀了大家真的是天方夜谭啊。
他们都抛弃武器,放下弓箭,扒开身上盔甲,只求跑得快些。
但是,函谷关的东门之外,是一片平坦之地,甚至为了防御敌人的攻击,野草树木都是被砍伐的所剩无几。
而坦途上,骑兵却是真神祇。
而为免后患,马超给出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不要收俘。
自身数量过少,俘虏过多则浪费过多人力,不如从根本上铲除俘虏。
就这样,战马疾驰而过并无情地践踏溃兵尸体,不断飞出箭矢、长枪挑动尸体、躲入地面撞死、践踏致死。
散去的步兵对骑兵来说是一个个死尸,只要自己轻轻一击,便会魂飞魄散。
当然还有聪明人聚集而逃,而面临追击时又共同抗拒。
然而骑兵仅仅是绕着他们走,追到一个独立的人身上,由于他们,并不属于他们的菜色,况且团体中溃兵的问题,天然也是由骑兵队伍来解决。
果不其然,不出片刻,一支骑兵队伍便将他们团团围住。
先是弓箭的覆盖,然后是马匹的冲撞,再然后......没有然后了,当然补刀如果能算做步骤的话,这倒是最后一个步骤。
而骑兵补刀则坐立即以手中箭矢或长枪给予倒地者以安全距离外的致命一击。
转眼间,这片平坦的土地上只有一打孤零零的兵马正在认真地检查尸体,以防有活着的人。
而在空中,一群群乌鸦已在盘旋着,即使有些胆大一点的乌鸦也已掉到地上撕碎了地面上的尸体。
而闻着血腥味而来的,还有成群的野狗或者是野狼,他们明白,这些活着的人很快就要离开了,而剩下的,都将会交由他们处理。
动物与尸体之间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特别是那些没有人收敛的身体。
二它对这些动物们来说真是丰盛的晚餐。
马超带马回来时,一群乌鸦已落地,野狗、野狼正恣意啃食尸体。
随手把一条朝自己咆哮的野狗射得翻个底朝天,马超还慢慢拍下马来,走进函谷关。
而这时,天空中的阳光已走完周天1/4的距离,再过一个多时辰,便是气候最为炎热之时,而且那段时间,支持函谷关者也会来到。
而且随后的厮杀,更是惨烈无比,马超也有着这一份内心准备,只不过,不知敌军若要拿下此地,又必须得到多少人的支持。
函谷关大门徐徐关闭。
而且城中却不消停,城关损失得太快了,虽为军事关隘,可居住于此的老百姓不可谓不多,而隐藏于百姓家中的士卒们,定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因此,对城中的打扫也马不停蹄。
马超骑着马回到西门的时候,这里留守的三百人,已经是在认认真真的掌握着守城的器械,对于它们掌握的更熟练一些,那么活下来的几率也可能更大一些。
“将军,这次多亏了我们的手快,这城里的弓弩以及各式各样的器械,可都没被怎么破坏。
而这些害怕死亡的人们,竟然连城门也不怎么被摧毁,完全是将这样一个关隘交在我们手中,真的要好好地谢谢他们了。”
“”我就说小五,为什么你跟殿下似的,总是说些稀奇古怪的话呢,这个关口呀,可我们拼了命地打下来,
不是那帮人自愿让着我们,你们这样说会不会抹杀了我们的丰功伟绩?
“马超将军,您不要这样说呀,这是殿下所知道的,我小五可是要被骂的呀,我是学殿下的,看到这个城市守卒那么多,可是在我们进攻下,一下子就溃不成军。”
小五不停地挥手,嘴里的话有点软。
“”行得通,不耽误时间,好叫弟兄们对各种仪器有所把握才对,与此同时,要动员民夫们,叫他们将城中守城仪器全部交给我到西门这里来搬运,否则,稍等片刻,敌人全攻过来了,而我们还没准备好,那就真的倒出大霉来。”
“”要是守不好这座关隘的话,那我们这几个,城破之时,恐怕都要为这座关隘随葬,有殿下之计,无从说起。”马超神情凝重。
而聚集在一起的民夫们这时也被眼前的军队之人宣示。
“我们在大唐安陆郡王杨雷手下,夺取这座关隘的目的,是要肃清皇上陛下反叛李世民,带兵杀死末代太子并逼死
皇帝陛下将太子之位交给自己,这违背大义,
那么咱们安陆郡王作为太子李建成之子,理所当然地要替父亲伸张正义,也更应该支持我大唐天下。”
“大家,认真地按吩咐工作,工作结束后,当然也就有工钱发放,每人每日二十文铜钱或折合成相同价值的食物。
只要你工作得好,不生事儿,那没啥事儿,但如果有谁胆敢搅乱秩序的话,那我们这把刀子就会锋利无比。记着我这句话大家都不许生。”
第七十章您真的没辜负孤
因此,当大家忙着函谷关时,关中各地,就把目光慢慢地投向了它。
最先到来的是函谷关三千余名骑兵被引诱出来,本来因想追杨雷而来的潼关军队也奉命向函谷关支援。
只是走到一半时他们就已得知函谷关已失。
纵然是抱着万分不相信,是等他们到达城下的时候,朝着自己射下的弩箭也向他们证明了这一点。
函谷关失陷的消息传来。
而这时函谷关外,已拥有三千骑兵三千步兵共六千人,只因无指挥,他们包围了西门。
而远涉重洋来到长安的李世民也有几分气恼。
由于他在陇西之地收到军报,他的一位太子,竟被冠以族谱上的名字。
刚刚听了这么一个新闻,他一时竟觉得有点可笑。
这个李氏宗族除名的事实是否如此重要呢?
承道侄子,这个您想得不对,李氏宗族靠皇族而非皇族靠宗族,否则,何必规定每届皇帝为李家家主?
仅仅是为了什么其实很容易?不快不慢地跑远了,再联系几个反心,怎能留在这个关中之地!
莫非你正准备从大义这个名头来对付我,然而手中有权有势者,为天下之所谓大义者,为合乎其要之人才手下遵行,对那些与自身利益不符的问题自然需要费一番脑筋和改变说法才能解决。
只不过杨雷的新闻还不只这些。
“禀报太子殿下说潼关之地传来军报,说反叛的杨雷企图想蒙混过关,却被士卒识破,原来潼关的守将已在派兵抓捕。”
“嗯?怎么,我这侄儿莫非有分身之术,一个在陇西,一个在潼关?”
“潼关?不对,依照他的行为,想要偷偷的度过潼关,绝对是一件容易的事,怎么会轻易让士卒给发现呢?有没有详细的消息?
“殿下,尚且不信,只说找到杨雷后,潼关守将正在与身边官兵合力擒获。”
“不对,不对,他出现在陇西,是由诸多的人确定的,而他在潼关,却只是由士卒发现,他一定不在潼关,那么是想吸引潼关及其周围关隘的注意力,然后达成他的目标。”bïmïġë.nët
“他想干什么呢?如果我是他,我在潼关出现,把士卒从关隘内调出,莫非他是想要进攻潼关?
不,不行,他没有这么多士卒在手,要拿下潼关,起码要有几万人,即使手下再勇,起码要五千人。
莫非是潼关守将跟他谋反了?”
李世民心里一时乱糟糟的,胡思乱想。
“走吧,传旨,请大家为我细心探察潼关及附近关隘动向,看有无反常之举。”
“又,令房玄龄、杜如晦入宫,孤有事与其商量。”
莫非你真能使潼关守将与你谋反?
李世民一时间感觉眼前尽是雾霭,他本来就以稳定的身份登上这个太子的宝座。
但如果一旦潼关失守,那来自关内支持他的军队就会死死堵死,只有绕道入关,当时,恐怕他与杨雷已决出一败涂地。
如今,这个潼关,究竟是否仍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问题所在。
而且不久,府衙内办公的房玄龄、杜如晦早已到皇宫。
“均应知,杨雷出现于陇西、潼关两地,孤可断定他那时的确是出现于陇西,然而如今并无其具体下落。”
“殿下不必忧心,这杨雷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但是麾下的士卒实在是太过于稀缺。
就算他这十几天内在疯狂招兵买马,他麾下的士卒也不知道能否超过千余人。”
“孤也知道他麾下的士卒不多,可问题是,如果他和潼关的守将有所联合,那么,就将关中与关外分割开来。
如果他把函谷关又拿下来,这个关隘交通要道上,就全部牢牢掌握在他手中,而我等等,不也就全部变成他瓮中之鳖了吗。”
“殿下,笔者以为潼关守将造反概率太低了,那不过是殿下猜测而已,肯定不是没这个概率,而是高形势下有这个概率。”
房玄龄抚摸着胡子,继续说。
“杨雷技术的确不可谓不强,但潼关守将、早为吾天策府,怎么能和杨雷勾肩搭背、行此叛逆之事呢,目前形势并不特别清楚,殿下还不如别太过担心,等到有了更多信息,大家自然就会有更多对策。”
杜如晦开口说:“殿下、房大人的确讲得很好,但如果真如殿下推测的那样,那就不能不防了。我提议派一位将军到潼关之地去。
如果潼关真谋反了,那就由他出马吧,可以调集周边的全部兵力,重新进攻潼关之地,如果潼关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还可以请他来催促地方的兵力,及早擒获谋反之人,亦除此殿下内心担忧。”
“唔,大臣们同意杜大人的话,至于派去的将军呢,我觉得侯君集很好,上一次他守长安有很大的功劳,这一次派出去了,倒是情有可原。”
“”在侯君集之外,孤想,又能添一人了,长孙无忌可以去了,孤之太子妃其妹无忌不知道今在世,如果有他在,势必全力催促地方部队,严加寻找,
势必把叛逆贼子送孤到眼前。”
“还有这个杨雷既然想要在关中关隘上动心,怎么可能出现在这个陇西之地呢,孤认为,这是有点不合理的。”
“殿下,杨雷虽有勇有谋,但习惯了弄危险,还是他必须弄危险,因此,吾见其定然想两全其美,为殿下带来种种烦恼,他方浑水摸鱼而得其利。”
“唔,我有。”
李世民点点头。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上错花轿嫁对君更新,第17章 不要收俘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