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出自儒家大贤门下,他却对法家绝对拥护。
在如今这个时代,更是直接抛弃分封制,并且认为分封制才是造成春秋乱世的祸根,提出一套由朝廷掌控绝对权力的郡县制。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制度,每条思路都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借鉴。
但江辰知道,李斯的这个郡县制,足足运转了两千多年!
虽然各种删改,可大体还是那么个框架,万变不离其宗!
这就是江辰愿意跟李斯说这么多的原因。
李斯来找他,自然是因为他如今跟儒家决裂,身边没有可用之人,所以希望把筹码压在他身上。
李斯这种行为算不上对,但也绝对不会错。
毕竟胡亥已经有了赵高的支持,他就算过去,只怕也是热脸贴冷屁股罢了。
恰好如今江辰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者,李斯的想法他自然是看破不说破了。
更何况李斯本身就是个主张改革的人,他跟赵高不一样,他对如今的地位很满意,不渴望至高无上的皇权,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在后世的名声能够更好,最好是被封为圣贤!
一套完善的郡县制,还有江辰说的义务教育、升学制度,将这两件事做好,李斯甚至感觉都不用自己死后,活着的时候都能被人称作圣贤!
所以两人也算是一拍即合,直接达成了共识。
李斯打算找几个地方进行试点,联络一下诸子百家的朋友来当教习之后便告辞离开了。
当然,两人的对话,也被黑冰台详细的送到了嬴政案前。
嬴政看完报告之后,沉默了好一会,才皱着眉头说道:“派人去跟着李斯,看他都联络了那些人前来任教,若是应允则罢,若是不允或试图将此事告知他人,皆杀!”
身为一国之君,他当然看出了这四大学宫的制度,对于皇权也是有着毋庸置疑的好处的。
首先是滥竽充数之辈连进入朝堂的资格都没有,自然也没了那些仗着释门和资历悻悻狂吠之辈,朝堂上的矛盾会小很多,他这个皇帝也不会头疼了。
然后是逐渐抹除掉诸子百家的存在,虽然百家争鸣是不错,但诸子百家皆在,无论他任用哪个学派治国,都会引起其他学派的不满。
最后是这四大学宫从幼儿开始就培养这些学子,一直到他们投身秦国建设,乃至入朝为官都有一层大秦学子的身份,这自然加深了这些学子对大秦的认同,不会随便犯上作乱。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的老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永远都是各个学宫的老师,他甚至可以给予这些老师爵位和秦吏的身份,专门设立一个机构管理他们。
如此一来,这些人不会进入朝堂,他们门下的学生也不算亲传,只是众多普通弟子之一。
官吏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而且不再有拜山头一般的拜入某位老师门下,只要能保证这些学宫的实际领导者忠于大秦,这些学子便会终于大秦。
而且这个制度一旦走上了正轨,那么每年都会有优秀的学子从学宫中毕业。
到时候他就不会苦恼,明明手下的大臣犯了错,但因为对方无可替代,只能一而再的容忍对方。
这个逆子装了十几年妇孺,如今终于是装不下去了?
嬴政对扶苏的转变,可谓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小子每一次开口,都必定打在要害处,让他根本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站在他这个角度思考,这些制度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恨的是这小子每一次开口,那就必然是石破天惊,这种与整个贵族阶层和诸子百家为敌的政策,也亏了这小子敢想敢说!
……
往后的一段时间,江辰都非常闲,只是在自己的院中种植了一些玉米和水稻。
毕竟大秦皇子不能直接参与政事,他们可以去打听,也可以对嬴政的政策提出意见。
但这根直接参与是两码事,而且采不采纳完全是嬴政的一言堂。
就好比历史上的扶苏,因为焚书坑儒一事发起谏言,立刻被踢出了权利中心一样。
未必会被采纳的谏言,还得冒着被赶出咸阳的风险,实在是不值当。
不过,就在江辰以为自己要一直无聊下去的时候。
英布也终于来到了他的府邸。
这是英布效忠于他后的第一个月零十一天。
这段时间锦衣卫的动作不算小,连续查封了八座地下赌挡,剿灭了三十余伙流寇,虽然没钓到什么大鱼,但也搜罗了不少商人勾结六国余孽的证据,以咸阳为中心打掉了足足三个较为隐秘的据点。
不过江辰相信,这些人怕是早就让黑冰台给盯上了,毕竟现阶段的锦衣卫能查出来的事情对于黑冰台而言,自然不存在秘密可言。
但是嬴政似乎很高兴,并且又放给了江辰一部分权力。
于是,江辰又从各个地方搜罗了差不多六百多死囚,给锦衣卫凑齐了千人,随后又让那天押送英布的那一校人马并入了锦衣卫。
秦朝的校尉跟后面的那种杂牌校尉可是两码事。
这个时期的校尉可是拥有自己私兵的!
战时一个校尉拥兵甚至可以超过万人,不过没有战事的话,校尉就得暂时解散自己麾下的部队,最多留下七百人左右的精锐。
也正是王校尉带着诏令入伙的时候,江辰才知道这个人的全名——王离!
江辰也没有想到,自己随随便便就遇到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大秦最后的名将之一!
后世的琅琊王氏跟太原王氏,便是王离的两个儿子衍生而来。
不过这个时候的王离还不算得志,曾经跟父亲一起参与了灭六国的战斗,不过那时候只能算是跟在父亲身边学习,顺便捡捡军功。
秦始皇一开始封王离为武成侯,但王翦、王贲坚决反对,认为王离还不够格,所以将他的爵位降成了武城侯,而统一六国之后王离虽然也时常率兵戍边,但也只有校尉军衔,远远无法跟常年驻守北地边境的蒙恬相提并论。
一直到公元前二一一年秦始皇病逝,赵高、李斯、胡亥秘不发丧,并且伪造圣旨刺死扶苏与蒙恬之后,才将蒙恬的兵马交给了当时任职裨将的王离,再之后,便是王离跟章邯联手打的起义军四处乱窜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秦:集百家之长,两月后穿越!更新,第二十二章 锦衣卫增员,王离入伙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