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科幻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掀桌子式的成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
  《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

  王浩并不是要写论文,而是对空间湮灭力,进行理解上的记录和描述。

  内容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概念是提出‘质量单位’的概念,把质量单位定义为组成带质量粒子的最小单位。

  这是一個逻辑概念上的定义,质量单位具体存在还是不存在,即便是王浩也不敢肯定,他是依照这个定义,去对于空间湮灭力作描述。

  第二个概念就是在空间湮灭力的作用下,单独的质量单位会被直接湮灭。

  空间湮灭力,就可以理解为引力在微观上的表现。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任何带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空间涟漪,近而才会出现引力,把一个物体投掷到湖面上,平静的水面会产生波纹,波纹是具有传播速度的,引力也与之类似,引力波的传播速度和光速一致。

  既然带质量物体会让空间产生涟漪,那么物体反过来肯定也会被空间作用。

  如果把空间理解为水,物体在水中肯定要承受水压。

  所以就可以理解为,物体要承受来自四周空间的挤压,单个的质量单位,也同样要承受来自空间的挤压。

  如果承受不住自然就会被湮灭,或者是化为能量,或者是直接消失,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挤压到其他维度。

  具体进一步的探究,暂时只能去想象,无法用实验来证明。

  质量单位受到空间挤压而消失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湮灭,那么这种挤压质量单位的力,就可以称作是空间湮灭力。

  其中暂时牵扯不到质量和能量的问题,也达不到去论证质能方程的地步,研究到现在也只是构建一个对于微观物理的想象和描述而已。

  王浩只是写一篇对于空间湮灭力的记录和理解,大部分内容都是文字,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然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发表在博客上。

  这并不是纯粹的研究论文,里面也不包含论证内容,去学术期刊投稿也根本没意义。

  在博客上发表了文章以后,王浩感到有些疲惫,就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当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在思考以空间湮灭力为基础,作为一种物理理论的起步。

  当然了。

  单独只是空间湮灭力,不可能构成一个物理理论,但有了最开始,而且是确定的开始,就可以慢慢去完善。

  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让更多人看到,也许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研究,就可以让理论更快的完善。

  ……

  王浩是在晚上十一点半发表的博客内容,发表出来以后,就有好多网友看到了。

  他们点进去以后发现都是文字描述,好多人耐心的看了起来,底还有各种评论,“我关注王浩教授这么久,终于看懂了他的一篇文章!”

  “不过内容好像很奇怪啊,描述的是微观引力的作用?这是新的物理研究吗?”

  “空间湮灭力?听起来有些玄幻啊。”

  “不过文章里说的也有道理,既然星球可以引起空间涟漪,那么单独的粒子肯定也有作用。”

  “虽然‘质量单位’非常的微小,甚至超出了理解,但正因为微小才抵抗力不足,可以被空间所湮灭。”

  “看起来很玄幻,但实际上,和现在的物理体系并不冲突。”

  当然也有一大堆质疑的评论,“王浩教授是打算进军理论物理?这个说法有什么证据支持吗?”

  “王浩教授是个数学家,即便是做理论物理的研究,最基础的要建立个数学体系吧?”

  “这是新理论吗?听起来有些不靠谱啊。如果空间能够掩灭最微小的粒子,岂不是说,早晚有一天,宇宙所有的物质都会被空间挤压、消失?”

  “我一直觉得理论物理不靠谱,那些做相关研究的都是疯子,看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就算粒子被湮灭,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而且最主要是,怎么证明呢?”

  王浩的博客还是备受关注的。

  之前他在博客里发布过几篇很有意思的数学研究,也让不少学者关注了他的博客。

  好多学者看到新的博客文章,只是看一眼,觉得很有意思,但马上就归为‘畅想类’文章,认为只是王浩闲余时间,对微观世界进行了一下想象记录而已。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看到博客文章的人就更多了。

  多数人看到文章就只是一笑而过,并不在意,也不会去想王浩真的做这方面的研究。

  高能所的张益方院士也看到了,他倒不是关注了王浩的博客,而是田桂林带的一个博士说了这件事,田桂林见到张益方,就讨论起了博客的内容。

  “空间湮灭力?”张益方听着有些好笑,“王浩不是准备写什么科幻电影吧?不过上次王浩走的时候好像说过这个问题,我有点印象。”

  田桂林道,“所以我才来找你说这个,你觉得王浩是做实验分析有发现,还是说,就只是凭空想象?”

  张益方想了想,说道,“这个内容很有意思,但我感觉不太可能是分析出来的,估计就只是想象一下吧。”

  “如果是真的,就有意思了。”田桂林苦笑道,“这就能说明,我们最近几年的工作,都是白忙了,再怎么去研究正-负科西超子衰变,也休想发现CP破坏信号。”

  张益方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苦笑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些出现的异常都被空间湮灭了,怎么可能还有发现呢?”

  “王浩这是想掀桌子啊!”

  两人只是说笑的讨论着,他们并不认为王浩是真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更不认为王浩能拿出什么证明。

  如果空间湮灭力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那就说明,他们无论做多少的实验,也不可能从研究正-负科西超子衰变中,找到确定的CP破坏信号。

  ……

  早上。

  王浩直接去了综合楼办公室,刚进办公室就听到张志强的笑声,他对王浩道,“王浩,我看了你那篇文章,说的是真厉害啊……”

  他说着评价了句,“很有想象力!”

  “反正我肯定想不到引力能在微观有这种表现。”

  罗大勇扭过头说道,“物理学上,只要没有完全被证明错误,就不能否定,我仔细想了,也是有可能的,最少和现有的物理并不冲突。”

  朱萍也跟着道,“阅读都几十万了啊,我也看了,很有意思。”

  她说着话音一转,“不过,我感觉我也可以写这个,畅想一下深奥的物理,竟然还有能有这么多的阅读量,要是放在自媒体文章上就赚钱了。”

  王浩听着都不该怎么吐槽,他评价道,“……你这个,神转折啊。”

  罗大勇表情淡漠的说道,“我觉得,如果你做自媒体,写情感故事、八卦新闻更有前途。”

  “是吗?”朱萍还顺着思考了一下,“你是说我做自媒体有前途?写情感故事、八卦新闻能赚到钱吗?”

  罗大勇都被说愣了,他半张着嘴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这么理解也没错。”

  朱萍顿时得意的挑挑眉,伸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脸上的笑容都有些绷不住。

  和罗大勇斗嘴,胜出!

  王浩听着很有意思,但他还是解释了一句,“我那篇文章并不是随便写的,我是真的认为存在空间湮灭力,这和我的一项研究有关。”

  “什么研究?那个谱仪实验的数据分析?”

  “对。”

  张志强有些不理解的问道,“靠数据分析,怎么证明存在空间湮灭力……这有关系吗?”

  王浩抿着嘴犹豫了下,说了几个字,“我正在研究。”

  这个问题要解释就太麻烦了。

  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分析,只是数据太过于复杂,而中途要用到十几种分析方法,再去放在一起都对比、作图,然后塑造函数做数学分析。

  S级难度的数据分析研究,做起来确实非常的复杂。

  王浩大致估计了一下,差不多要比A级的研究复杂三倍以上。

  好消息是,他只需要截取一部分数据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否则绝对是个超级大工程。

  ……

  阿迈瑞肯,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市。

  海伦正躺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中文口语大全,嘴里不断重复着怪异的音节,“尼在咋设么……”

  对面有个戴眼镜的华人女孩,提醒道,“是你,不是尼,是做,不是咋。注意音节。”

  海伦又重复了一次,“你在做设么……”

  这次听起来好了一些。

  她有些郁闷道,“芬,这是我接触过的最难的语言。”

  李芬懒散的趴在床上,划着手机屏幕,抬头问道,“我真是搞不懂,海伦,你为什么非要去中国?我的祖父出生在中国,但我一点儿不想去,听说那里很穷、很乱,治安非常差劲。”

  “那都是假新闻。”

  海伦肯定道,“莪在去之前也很担心,但去了一次以后,发现那里人很友好,在城市里和这里也没有区别,更何况,我的目的并不是生活,而是学习。”

  “和你说的那个王浩?”李芬用力咧咧嘴,“我仔细研究了,他确实是个天才,但是世界上的天才有很多,普林斯顿的每一个教授都是天才。我觉得你应该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好了!”

  海伦解释道,“我不只是去学习,王浩还很年轻。杰弗里一直希望后代能改善家族的基因,我认为他很适合。”

  李芬听罢用手按住额头,表情复杂的说道,“每当听你说出这个理由,我都不知该怎么形容,或许你是对的?我也应该考虑给李家改善基因?”

  “比如呢?”海伦的脸上带上了好奇。

  “比如,找一个篮球运动员?以后的孩子会长得更高,我记得休斯顿火箭,曾经有个运动员,身高有两米二……”

  李芬抬手比划了一下,似乎意识到她站起来,也不可能比出超过两米,最终还是放弃了,随后思考着追加一句,“两米多,就很不错?”

  海伦疑惑的问道,“你为什么不考虑找个白人?那会更容易吧?”

  李芬有些不满的嘟嘟嘴,“我的家人会杀了我的。我总是感觉,他们才是种族歧视的崇尚者,总是认为东亚人种的血统才是最高贵的。”

  海伦同感的点头,“我的家人也一样,他们无法接受黑人。”

  这时,李芬忽然拿出手机,给海伦展示了一下,道,“看呢,你说的那个王浩,他发表了一篇博客。”

  “中文?”

  “是的。”

  海伦拿过手机看了一眼,她想的是自己看看,结果发现根本看不懂,只能道,“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

  “这是很大的工程。”

  李芬说着笑道,“不过对我来说,很容易,我要用一下你的电脑,你也可以过来,我一边翻译,一边给你做讲解。”

  “好主意。”

  随后李芬就开始翻译着,旁边海伦则跟着读起来。

  大概用了两个小时时间,李芬就把内容全部翻译完成,她长长伸了个懒腰,喝了口水,按了按手腕,“终于好了,我已经累瘫了,海伦,我想我必须要休息了。”

  李芬说着就走了出去。

  “谢谢。”海伦很诚恳的表现了感谢,随后又把内容仔细读了一遍,她知道是物理学的内容,有些奇怪王浩为什么会做理论物理的研究。

  但是,她也没有多想什么,注明了翻译转载后,就把文章发布了出去。

  海伦就只是用个人账号发表了一篇翻译内容,但是阅读转载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她是斯坦福大学数学系著名的天才,长得又非常的漂亮,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关注者,其中还包括欣顿家族的成员,看到海伦发布的内容很有意思,也就顺手转发了一下。

  随后,文章很快就火热起来,还被一些不明情况的媒体转发报道。

  这些小媒体大概以为是什么最新的科学研究,看到内容以后,马上就进行了转载,甚至还加上了一些奇怪的标题--

  《科学家发现空间湮灭力!》

  《物理学界最新进展,湮灭力,引力的微观诠释》。

  《这将会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物理发现》。

  ……

  ……

  这么多震撼的标题一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新专业的学者点进去却发现只是一篇翻译自中国的文章。

  文章的原作者是王浩,放在数学界也有点名气,但根本和物理完全不相关。

  所以什么‘科学大发现’都是假消息,或许原作者也就是写一篇物理畅想文章而已,结果就被认为是大发现……

  他们只能吐槽小媒体太不靠谱。

  其他的学者看到消息也只是一笑而过,但是有相关的学者看到就想很多了。

  比如,芝加哥大学的亚历克斯-布罗恩教授。

  亚历克斯-布罗恩在著名的费米实验室工作,是HyperCP实验,也就是研究‘CP破坏’的主导者。

  HyperCP实验,每一次都能制造出海量的科西超子,来帮助发现科西超子衰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CP破坏’问题。

  布罗恩是坐在办公室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的翻译文章,他最开始只是看了一眼,还觉得内容很有意思。bïmïġë.nët

  但是仔细深入一想,顿时用力绷住了神经,还马上找了一下王浩的资料。

  看到对方是个纯数学学者,才长呼了一口气,感觉轻松了许多。

  如果对方是一个出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或是相关研究的参与者,再能拿出什么有力证明,就会是对于HyperCP实验的重大打击。

  文章中所说,空间湮灭力可以湮灭‘质量单位’,而正-负科西超子衰变的CP破坏信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质量单位’,换句话说,HyperCP实验永远都不可能发现CP破坏信号。

  那么实验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即便对方能够拿出一些证据,也不能百分百证明湮灭力就一定存在,微观物理的研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HyperCP实验能否进行,决定方是经费方更相信哪一个结论。

  显然,HyperCP实验投入大量经费,却一直找不到CP破坏信号,很难成为被信任的一方。

  “幸好……”

  “这只是物理畅想,而不是研究结论!”

  布罗恩再看向那篇文章,甚至感觉有些后怕,“该死的,它最好是永远都不要再出现了!”

  ……

  其实就和亚历克斯-布罗恩的反应类似,一项深入的物理发现,可不止是个研究发现,还会影响很多人。

  王浩的研究内容针对‘CP破坏’,就有点‘直接掀桌子’的感觉,只要能证明空间湮灭力存在,一切有关‘CP破坏’的实验,都会被证明是无用功。

  不管是HyperCP实验,还是谱仪探测实验,继续进行下去都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了,他们可以转变方向去测定湮灭力。

  这就是后续问题了。

  王浩可没想的那么深入,他只是耐心的做分析研究,用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了前面的计算机分析内容。

  这个研究并不用截取所有的数据,而是截取一部分数据就足够了,因为其他数据的分析得到的结论也会一样。

  后续的一个星期,他则在做更有难度的数学分析。

  计算机分析只是得到一部分结论,他要根据这些结论做繁杂的数学分析,其中最有难度的部分,牵扯到函数塑造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就用了五天时间。

  从完成S级难度的研究,一直到完成最后的分析,终于花费了十八天时间,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他完成了所有的分析,发现了谱仪探测数据中,正-负科西超子衰变过程中的异常信号。

  异常信号反应的是,科西超子内部奇异夸克,信号在某一时间节点的迅速下滑,甚至可以理解为瞬间消失。

  这种消失是异常的,没有经历时间跨度,就迅速消失在空间中。

  反应到分析里,就是最终的衰变函数出现了图形断裂,仿佛是被用手抹去了后面的部分,跳转式的变成了‘0’。

  看着电脑上四十一页的论文,王浩的心里也产生一种巨大成就感,然后他想到了一个问题,“该怎么投稿呢?”

  这种针对大型物理实验数据分析的研究,一般还是要经过实验组的评审,差不多等于是做学术报告,随后才会发表出来。

  如果是直接投稿,根本就不可能被接收,因为没人能做实验分析研究的审稿人。

  他想了一下,就和张益方约了个时间,找了个空闲进行了视频通话。

  “张院士,我做了个正-反科西超子衰变数据的研究分析,证明实验中存在信号的异常消失,这种研究论文该怎么发表?”

  对面的张益方顿时惊住了,“什么,你找到了异常?你确定吗?什么样的异常?”

  王浩解释道,“就是信号,异常消失,在某一时间节点,突然就没有了,我认为这和一种空间的力有关。”

  张益方听的有点耳熟,试探性的开口问道,“你说的不会是那个空间湮灭力吧?”

  “对啊,我根据公开数据做了分析证明,当然,真实发现只有信号异常消失。至于空间湮灭力,你可以理解为,只是我对于这个异常的判断,其他人也可以有其他判断。”

  张益方憋了一口气,苦笑开口道,“我听到你的说的消息,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

  “如果你的分析是正确的,不管怎么去理解,对我们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

  (求月票)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更新,第一百四十一章 掀桌子式的成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