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东江军成分很杂,基底是吕涣真从四川带出来的红字营残部,后来又有尚学礼、耿仲明这样的辽军残兵、孔有德为代表的辽东矿工、以及自愿从军的镇江堡百姓。
首发&:塔>-读小说
而新募的东江军则成分相对单一,除了一小部分的辽军老兵外,大多数都是此前从未有过当兵经验的普通百姓。当初成立东江军时,吕涣真下过大力气整顿才让军中的老兵们改掉辽军中的旧日陋习。而这些没有过经验的百姓则如同一般白纸一般,相对容易约束和训练。
东江军新兵们第一个月的训练强度很大,每日除了队列、阵型训练以外,还穿插着体能、军规诵记等等一系列内容。这样的强度连辽军老兵们都大多受不了,更别说是从未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百姓了。不少人在训练中出现了尿血的情况。
然而,为了满足训练的需要,一贯重视后勤的吕涣真当然不会短了新兵们的伙食。东江镇囤积的粮食很杂,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等等都有。东江军伙房无法保证主食的口感一定能好,但是顿顿能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吕涣真还要求伙房尽量保证每一两天东江军军士要能吃上一次荤腥。因此海关司收上来的渔获,往往优先供给给了东江军,这在食物大于天的东江镇是十分奢侈的。许缨看着每日帐上的出库粮食数量都心疼不已。
伙食、训练和待遇能够保证的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下限,而要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上限,一个明确的目标必不可少。bïmïġë.nët
普通明军士兵过得不比奴隶好多少,能靠着当兵饿不死就算胜利,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极其低下;而后金八旗,有着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的名分,首先是为了复仇,其次是为了博取战功与战利品,让家人族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战斗力强悍。
而对于东江军,吕涣真给出的目标很清晰——夺回辽土,消灭鞑子。以辽人为主体的东江军是为了国仇家恨,为了夺回自己的家乡而战,这才能在与后金军队的交锋中保持高昂的士气。
为了适应复辽的目标,东江军军歌就势必要修改。原本的红字营军歌是吕涣真根据现代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过来的。曲调比较好记,适合作为一首纪律歌来整肃东江军的纪律,可是作为战歌便不够铿锵有力。
吕涣真思考过各种替代方案,她甚至还想过将《马赛曲》或者《国际歌》这样鼓舞性极强的现代歌曲改编成新的东江军军歌,可是最终都没有实施下去,原因也很简单:现代西方歌曲并不符合明朝人对于音乐的审美。
岳飞《满江红》这样的中国传统诗词也在吕涣真的考虑范围内,可是《满江红》的词相对晦涩一些,对于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东江军军士来说不够朗朗上口。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一日,吕涣真在巡视军营时,发现军士们在训练间隙时,在唱着一首铿锵有力的军歌。这首歌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十分鼓舞人心,并且这首歌吕涣真从来没有教过,应该是军士们自发创作的。
吕涣真当即让张凤仪下去调查这首歌是谁创作的。第二天训练结束后,张凤仪将一名东江军新兵带到了吕涣真身边。
“吕姐,就是他最先唱出的这首歌。”
吕涣真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新兵,这是个年龄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个子不高,身材却看着结实。在吕涣真看来这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小子罢了。
“你叫什么名字?那首歌是你创作的?”
“回吕小娘子话,小的叫陈东。那首歌确实是小的写词谱曲的。”
“你是如何有这写词作曲的能耐的?”
听吕涣真这么一问,陈东先是迟疑了一下,随后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他父亲原是个杂剧戏班的班头,陈东从小便跟着父亲走遍全辽,四处卖唱,因此学了一手作词作曲的本领。
鞑子入侵辽东后,戏班在旅途中被一队八旗兵截住,女眷们被奸污后杀害,男丁们全部被掳走为奴。陈东的父亲便死在了为旗人劳作的过程中。为了活命,陈东在一个夜晚独自跑出了主人家,来到辽海岛屿中反抗后金统治,直到被吕涣真解救。
“小的全家都是被鞑子害死的。”陈东语气坚定地说道,“小的加入东江军,就是想要为全家报仇,因此作此歌以明志!”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陈东参军的动机,也正是大部分新兵们参军动机的一个缩影。正因为如此,陈东创作的歌曲才能够让东江军军士们产生共鸣,人人传唱。吕涣真正发愁东江军军歌的问题,这首歌来的正是时候。
“这样,我让人取笔墨来,你将这首歌的歌词写下来我看看。”吕涣真说道,“我有意让这首歌成为我们东江军的军歌。”
于是,东江军的军歌《复辽歌》横空出世,几天的时间里,东江军全军上下都学会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军歌。军营附近的百姓经常能听见铿锵有力的《复辽歌》回荡在东江岛的上空:
背桑梓,抛家弃地南向走;
东虏乱,辽土涂炭恨难收;
看乡亲,男儿当奴女作婢;
瞠怒目,此仇不复死不休;
起操戈,汉儿不死胡儿手;
朝天唤,一身难活何所求;
杀鞑子,你我弟兄皆同力;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辽海阔,要教子孙不断头。
一首歌曲,带来的凝聚力却是惊人的。陈东的这首《复辽歌》将辽土沦丧后辽人的悲惨遭遇和东江军战斗的意义完完整整地叙述了出来。家园沦丧、同胞为奴的痛楚,所有辽人都有着切身彻骨的体会。
甚至很快,这首《复辽歌》已经不仅仅是东江军内部的军歌了,同样有着强烈共鸣的东江镇百姓们也唱起了《复辽歌》。东江镇里,上到吕涣真本人,下到普通农夫走卒,无论是民是兵,皆是他乡之客。若不是失去了家园,谁会在这朝鲜小岛上安家呢?
......
三月底,云从岛盐场的面积已经有七百多亩了。“东江盐”已经作为东江镇最重要的出口产品,通过朝鲜商人销往朝鲜各地了。
云从岛盐场的盐户们,用的是在明朝最广泛使用的“晒盐法”产盐的。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将海水引入盐田后,通过风吹日晒使得水分蒸发掉,盐结成结晶,从而获取海盐。这种方法制盐几乎不需要成本,因此在明朝被广泛采用。
可是晒盐法并不是产量最高的制盐法,“煮盐法”制盐效率更高。靠着煮盐法,四只盐锅一昼夜便可制盐八百斤,效率比依靠天气的晒盐法要高得多。
可是煮盐法并不如晒盐法那么廉价,首先铁锅的制造对于无法自行制铁的东江镇就是难事,其次煮盐法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柴火作为燃料,是不如晒盐法那么廉价的。
吕涣真当然是不懂制盐技术的,这煮盐法是盐场总管胡成万告诉她的。自从吕涣真知道了煮盐法以后,她便希望将煮盐法作为晒盐法的一个补充,进一步提高盐场的产量。
东江镇是无法自行铸造大型盐锅的,因此吕涣真只能将目光投向了朝鲜,希望能通过朝鲜解决盐锅的问题。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三月二十这天,一名朝鲜信使抵达东江岛,带来了朝鲜铁山府尹杜范生的书信。杜范生在信中提议,希望在三日后造访东江岛,与吕涣真见上一面,并当面商议“两岸民生大计”。
云从岛盐场的规模已经如此之大,吕涣真猜想这杜范生恐怕是想要从这盐场的利益里面分一杯羹的。不过吕涣真并不排斥,毕竟盐是东江镇所掌握的最重要的资源,只要那杜范生是来谈生意的,吕涣真便有把握用盐从杜范生那里换来东江镇需要的东西。
“信我已经读完了。”吕涣真对那朝鲜信使说道,“请转告杜府尹,我吕涣真三日后将在东江岛上,备下宴席欢迎杜府尹来访。”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更新,一百六十二 复辽歌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