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一共不到两百艘船,只占海军舰船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这两百艘,都是军中精华所在。
其中十二艘甲板战船,都是当初郑芝龙好不容易,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手里捞来的珍贵货色。
也是海军载炮量最多的十二艘战船,每船载炮二十八门,在东亚地区,已经可以吊打大多数武装商船了。
自光烈三年开始,兵工公司先后向海军调拨了火炮三百多门。
郑成功根据载炮量不同,将全军战舰分为甲乙丙三级炮舰,甲级炮舰二十八门以上,就是这十二艘夹板船。
除此外,还有二十六艘大福船,载炮二十门,为乙等船,还有三十艘丙级船,载炮十四门。
其余小福船、沙船、哨船等等辅助战船,载炮就比较零星了。
满清在张存仁的江南水师全军覆没后,就基本没有水面力量了,可能只有山东沿海,有几艘福船而已。
而且他们恐怕也很难料想到,明军居然能远道数千里,跨过东海,直抵辽东、朝鲜。
其实明军并非第一个执行这一战略的。
早在当年唐初之时,英国公李绩灭高句丽,采取的就是水陆并进,先从海上登陆,拿下高句丽南面的百济,而后与陆军前后夹击。
只不过那时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还不发达,战船只能从山东半岛出发。
而现在,舰队却可以直接从江南沿海开拔,通过近月的航行,抵达朝鲜半岛西侧。
-------------------------------------
朝鲜王国,京畿道,汉城府
此时朝鲜在位的,是历史上被称为朝鲜孝宗的李淏,这位仁兄命运挺曲折的,少时就被后金俘虏,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对着皇太极三跪九叩,从此将这奇耻大辱铭记于心。
而后又在满清当了五年质子,直到1645年,也就是朱由榔登基的那年,才被放了回去,说起来,也算是和朱由榔同病相怜的苦命人了。
明初时期,随着朱元璋驱除鞑虏,蒙古势力被驱赶到了漠北草原,原本被蒙古灭亡的高丽,由重臣崔莹把持后,可能没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想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
历史从来没有新鲜事
李成桂以江水泛滥渡江困难、粮食不足为由,再次要求高丽王撤军,后来就是非常经典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毣洣阁
李氏王朝建立以后,素来对大明毕恭毕敬,双方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先后参与过和明军一起,对女真和倭寇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万历抗倭援朝战争。
从文化和政治氛围上而言,由于明朝自永乐后定都北京,和朝鲜的距离比和江南的还近,所以朝鲜受明朝影响极大。(这一点从当代朝鲜的服饰文化上就可以看出,所谓“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日本吞并朝鲜之前,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至今韩国人身份证后面,还要备注一个汉字姓名。)
故而终明一朝,朝鲜堪称大明的小迷弟,不仅在文化上备受熏陶,在政治上也走得最近。
但万历以后,情况急转直下,尤其是皇太极先后两次远征朝鲜,史称“丙子胡乱”、“丁丑胡乱”。
从胡乱这个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朝鲜人对满清的态度了。
当时,朝鲜向满清称臣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留衣冠制度,不剃发易服。
说朝鲜心向大明,还真不是假的。
当初后金第一次出征朝鲜,清军统帅阿敏,一直打到平壤城下,当时的平壤驻军统帅见清军势大,居然弃城逃跑,金军轻松拿下平壤城。
朝鲜国王在听到后金军攻陷平壤的消息后,弃城而逃,跑到江华岛,后来派人谴使求和,第一次签订了中立条约,承若不再支持明朝。
结果条约签订以后,前脚后金军刚走,后脚朝鲜又和辽东明军联系上了,继续给予明军策应支持。
当初毛文龙所在的皮岛,就是朝鲜的地盘,同时朝鲜也一直就近给予粮草辎重资助。
景福宫内,刚刚三十岁的国王李淏却是满脸愁绪,头上白发都已不少。
自从满清丢失了江南,变成了高位截瘫病人,钱粮供给大幅减少。
尤其是多尔衮还要训练新军,还要督造火器,更是加大了对于朝鲜、蒙古的剥削力度。
身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也是长叹一声
“殿下,清廷那边又来旨意,要求今年贡赋要在往年之上,多加二十万两白银,十五万石粮食,如此一来,又必须多加两成赋税才行啊。”
老臣名唤金集,官居礼曹参判,相当于大明的礼部尚书。
李淏叹息道
“又能如何呢?虽说清军大部已经入关,可就算留在关外的人马,亦不是我国能够匹敌的啊。”
自从第二次征服朝鲜之后,满清就严格的限制了朝鲜的军队人数,确保对方无反抗之力。
后世给李淏“孝宗”的庙号,可谓恰如其分,因为纵观李淏的人生轨迹,和当年南宋的宋孝宗的确非常相似。
不同于他直接选择摆烂的父亲,李淏从即位之初,也许是当年满清给他留下的屈辱记忆实在是太深重,所以便积极任用反清派官员,打击朝中亲清势力,拒绝使用清朝年号。(许多李氏朝鲜早期的文献里,都还在使用崇祯年号,以至于有“崇祯五十五年”之类的说法,朝鲜文人对于清朝比较反感,甚至在地图上,将长白山称为“野人山”,将关西女真,视为“野人”。)
甚至,一度积极策划“反清复明”,称为“北伐论”。
只可惜,历史上李淏英年早逝,在位不到十年,就憾然辞世。
而且那时候满清已经横扫关内,朝鲜以区区一隅,也不可能对满清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
想到这两年,清廷对于朝鲜的盘剥日益严重,李淏突然有所迟疑地道
“金卿,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联系南面的大明?”
朝鲜受清廷阻隔,海贸也不算发达,信息闭塞,至今的消息,也就存留在知道南面明清打得正起劲,连南京已经光复,以及川陕收复的消息都还不知道。
而且从甲申以后,弘光、隆武两个南明政权的覆灭,也大大打击了朝鲜君臣的信心。
只是以为江南地区还有明廷残余势力在活动,所以清廷才会加大盘剥,补给前线。
金集苦笑摇头
“哪里怎么容易啊?再说清虏入关以后,就是摧枯拉朽,之前弘光、隆武两朝不也是说要中兴、要光复吗?现在也都灰飞烟灭,想要指望南边,只怕难啊......”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有侍卫报道
“启禀殿下,兵曹佐郎崔觉有要务禀报!”
李淏有些意外,但还是道
“宣!”
随后,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官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殿内,喜形于色。
金集有些皱眉,呵斥道
“崔郎官,殿下面前,成何体统!”
兵曹佐郎是兵曹的副官,相当于兵部侍郎
崔觉气喘吁吁,终于缓了过来,大声对坐着的李淏报喜道
“殿下,喜事!天大的喜事!”
李淏刚才还有些生气,堂堂朝中大员,怎么这幅德行?
结果听到这话,确实有些奇怪
“何喜之有啊?清廷撤回旨意啦?”
崔觉摇头,而后解释道
“船,船!从南边来的船,已经在全罗道登陆了!”
李淏闻言,立即站起身来,先是愣了好一会,才欣喜叫到
“上国使者在何处?来了多少人?”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理振更新,第71章 李氏朝鲜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