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点点头表示明白。
“那好,现在请各位轮流拉动手边的红绳,看看是否会响起铃声,以免待会出现故障。”这也是为了避免待会可能出现的争议。
铃铛后面坐着的不止是周尚书,还有越析蒙舍的使臣各一。学子们拉动红绳,绳子微微跳动,铃铛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轮比赛中仔细观看铃铛,来判断哪方抢答成功,再由周尚书举牌告知楚辞。
“好的,现在大家都试过了。那么,第二环节的抢答题,现在正式开始!”楚辞手边放着一摞题卡,他拿起一张看了看,然后字正腔圆地念到,“第一题,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问,《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其中风、雅、颂各多少篇——”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只见周尚书捂着脸,拿起一块题板,上面写着“大魏”二字。
楚辞想要扶额,他知道必定会有人犯规,但没想到是他们大魏的学子第一题就犯了规。
那个拉绳的学子面上赤红,一脸羞窘,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下方此时正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
他的手刚刚一直虚握着红绳,等着楚司业宣布抢答。谁知道刚刚楚司业读完题后他发现自己会答,一时有点太过激动了,便直接拉动红绳,谁知就犯了规。
“好的,刚刚我们大魏的学子给大家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现在,请扣除大魏十分,并取消本轮答题资格。现在,请越析和蒙舍的学子做好准备,开始抢答!”
“叮铃铃——”
“叮铃铃——”
两声铃声一前一后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周尚书举起牌子,上书“蒙舍”两字。
“由于蒙舍学子快人一步,本次答题机会归属蒙舍学子。请派出一人,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楚辞笑着看向蒙舍国那边。
蒙舍的三号学子站了起来,刚刚的铃声也是他拉响的。
“《诗经》一共收录311篇,其中有六篇笙诗。共收录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请出示正确答案!”
有太监扛着题板上来,上面的答案和这学子所答并无二致。m.bïmïġë.nët
“恭喜这位学子答对,蒙舍加十分!先别急着坐下,敢问贵姓大名?”
“学生名叫霍图尔。”那学子不明所以,但还是很老实地回答了楚辞的问题。越析、蒙舍推崇大魏所学的儒家文化,是以他们所学的东西和大魏是差不多的。
“霍图尔,你刚刚说《诗经》中有笙诗六篇,那么,你知道何为笙诗吗?”楚辞问道。场上这些学子都是三国挑选出来的精英,这一环节的设置,自然是为了让他们个人得以扬名于天下。这样,以后大魏举行的比试,才会有更多的英才报名参加,这对推广大魏朝影响力也很有帮助,这就是所谓的平台效应。
“所谓笙诗,便是只撰诗题,未著文章的诗篇。它们虽收录于《诗经》中,但并无内容。”霍图尔觉得楚辞应该不会不知道呀。
“霍图尔回答的很正确,请大家掌声以示鼓励。我们不论读书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深入地理解,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于脑中。此题过后,让我们看看分数,蒙舍积二百三十分,越析积二百二十分,大魏积二百三十分。”
大魏的几个学子脸色很不好,他们本来是领先于其他两国二十分的,这一轮不仅没能得分,还倒扣了十分,让他们一下子就被追上了!罪魁祸首的国子监学子林承易听见分数后,头垂得更低了。
旁边一只手伸过来拉了拉林承易的衣袖,低声说道:“楚司业曾经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思进取,一蹶不振,你忘了吗?”
林承易心头一震,抬头看见旁边的同伴们都看着他,其他人虽有点懊恼,但眼里并无责怪,反而是对他的担忧。林承易用力握拳,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刚刚丢失的十分,他一定要拿回来!
楚辞用余光注视着这些学子们,见林承易又恢复了斗志,才放下心来。
“下面是第二题,从乌图鲁山去到印加山一共有八百里,假如有一壮年骑马前行,一天可跑六十里,问春季几日可达?开始抢答!”
楚辞读完题后,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劲,这道题看似九章,实则另有玄机,它问得是春季几日可达?春季……春季!
正在他思考的时候,那边的铃声响了起来。周尚书笑着举牌,上面果然是大魏二字。
“请大魏学子作答。”
抢到题的四号是韶山书院的学子孟远章,他站起来后,大声地回答道:“十三天半可以到达。”
楚辞眼里流露出一丝可惜,果然错了呀!不过,他心里虽然替他们可惜,一来就碰见了这种坑人的题目,但面上还是端着训练有素地笑容说道:“请出示正确答案。”
太监端着题板上前,上书“无解”二字。
“很遗憾,大魏学子答错了,请扣十分。”
不仅答题的学子懵了,下面的人也一样,“为什么,我算了也是十三天半,怎么会是无解呢?”
“是啊,莫不是答案出错了?”
蒙舍的参知政使霍华坐在位置上,心里得意洋洋的,他就知道这一题除了蒙舍其他两国都不可能做对。即使被他们抢先,也只有扣分的可能。这就是大魏人常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吧?有人质疑,自然要人解答,到时候他们蒙舍的学子又可以露一次脸了。
楚辞见下面声音嘈杂,便走到台子的一侧,在上面架着的一面锣上用力敲了一声。
“请大家稍安勿躁。此题为蒙舍国所出,答案应该是没错的。”楚辞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后,方才说话。
“可,为什么是无解呢?”
“大家有所不知,根据《异国志》的记载,乌图鲁山和印加山中间隔着一条榴花江,这江有几十丈宽,上面没有架桥。每到春季,江水暴涨,船只根本过不去。往来者都会避过春季涨水的这段时间,待夏季浅水期才会过河。题中特意提到了春季这一条件,那么前面无论说了什么,都是没用的。故而此题——无解。”
这题纯粹就是坑人了,所以楚辞也不准备让他们的人解释,而是自己给出解释。
霍华惊讶地看着楚辞,没想到他连这个也知道!底下的官员和学子们也是一脸恍然大悟,怪不得呢,要是楚司业不解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题的缘由。
“让我们再看看比分,目前蒙舍二百三十分,越析、大魏各二百二十分。现在是第三题,大魏圣武皇帝曾颁下圣旨,改寒食为清明,人们在这一日告祭先祖,慎终追远。但在古时,清明前一日方才是寒食节。请问,这寒食节是因谁而来,此人身上有何典故。开始抢答。”
大魏之前扣了二十分,这时已经不敢贸然作答,在楚辞说完题目之后,他们确定自己一定能答对才去拉铃,结果就被越析国抢先了。
“寒食节是因晋国介子推而来,此人乃是晋公子重耳的随臣,流亡途中,公子重耳腹中饥饿难耐,此人“割股奉君”,救了公子一命。而后此人隐居山中,焚山而死,这才有了寒食节。”
越析学子答对题加分后,楚辞也照例让他介绍了一下自己,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
之后,楚辞又报了一次分数。这次蒙舍和越析各积二百三十分,独独大魏落在后面,与他们还有十分之差。
大魏的官员和学子们都有些着急了,就连坐在最上首的天和帝,沐浴其他几国使臣的目光下,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偏偏这时,还有人要来火上浇油。
“大魏皇帝陛下,贵国学子今日似乎有些精神不振啊?明明前段时间,他们与我国王子发生口角之时,还是振振有词的。”九铢右相尚全说道,前不久发生的那件事还记在他心头,那时他忙着和别国使臣建交,便让三王子自己出门,谁知道……他心中既恼怒于泰阿蛮的愚蠢,又觉得大魏简直欺人太甚!此刻见大魏吃瘪,他自然是要笑话两句的。
浪穹和昭祈素来看热闹不嫌事大,也跟着拱火,一个说“久闻大魏学子文采风流,眼下看来,似乎是徒有虚名啊”,另一个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刚刚简单的题目还是答得挺好的,许是这些题太难了吧”。
其余几个小国不欲起争端,任由他们说什么,都只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天和帝心里一股火不好发出来,生气吧,显得他没风度,不生气吧,怎么可能不生气呢?!明明只相差了十分,被他们这样一说,倒好像天上地下一般了,实在是让人恼火!
不过,这些学子到底怎么回事,一个个的不都是选的才能出众的吗?怎么几次三番的扣分?还有楚辞,刚刚谁在他面前保证若无意外,一定能赢的?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古代做夫子更新,第 235 章 扣分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