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都市小说>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山区农夫>第一百九十章 劳动者是最美的
  “对了,你明天走时,顺便再往工地上拐一趟,给咱们队的劳力们送些粮食。我下午已经安排人,从场里弄了些粮食磨出来。”想了想,王连顺又叮嘱一句。

  派人出河工,没有报酬,而且需要自带干粮的。所以隔三差五,生产队要送一些粮食过去。

  当然,说没有报酬也不准确,这些社员并不是白干活,队里每天要记工分的。至于所送的粮食,从他们个人分配的360斤口粮里扣除。

  听了王连顺的交代,王满银倒想起一件事情。昨天自己从麦场路过时,发现那里还堆着不少粮食呢,一直找人看守。

  “连顺叔,为啥不把粮食收进仓库里,还要天天找人看着。麦场里老鼠麻雀啥的也不少,天天都要糟蹋的。另外,万一突然下雨咋办?”

  虽然现在粮食堆上盖有塑料布,但到底没有收进仓库里安全。

  看其他社员离得比较远,王连顺才压低声音道:“你知道个毬,收进仓库就要上账的。”

  王满银顿时明白: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只要粮食没收进生产队仓库,是不用上账目的。

  麦场现在还剩多少粮食,在没有收拾利索前,谁也没個准儿。这段时间从其中支取多少,更是一笔糊涂账。

  同样的,又牵扯到卖余粮、储备粮和返销粮的问题。

  王连顺不敢给大家多分粮食,但可以尽量让外派劳力们填饱肚子。

  人是铁,饭是钢。

  多吃些食物,干活总归有力气的。

  所以说只要开动脑筋,方法还是有的。王连顺去了趟刘家湾后,做事情倒变得灵活许多。

  男女老少齐上阵,数九寒天不停工。

  要叫山河变,就得艰苦干。

  让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向河要地,向地要粮。

  原西河岸边山峁上,一块块立起来的标语异常醒目,一道道彩旗迎风招展。

  当王满银和刘向阳开着手扶拖拉机进入工地时,都被眼前场面震惊到。

  高音喇叭里,激昂的声音不断。

  寒风中,无数劳动者正热火朝天忙碌着,有壮汉也有婆姨们。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身上头上冒着腾腾热气。

  肩挑手扛,用架子车拉,用独轮车推……就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不过短短几天时间,硬生生将整片原西河畔啃出一个大窟窿。

  河道已经截弯取直,一条上千米长的土石堤坝渐露雏形,宛如雄伟壮观的大龙,牢牢盘踞在河道中间,守护着旁边数百亩河滩。

  按照规划,这样的工程还有几处。不久的将来,原西河边将增加数千亩良田滩地。

  姑且不提其他的,单这种改天换地的气势,让王满银心中澎湃不已,感觉自己之前想的太狭隘了。

  这就是最朴素最无私奉献的黄土高原受苦人……很多劳力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饥饿的时候只能勒紧裤腰带。

  没有现代化的工程机械,所使用是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镢头、铁锨、架子车。

  晚上只能睡在破窑洞里,几十个人挤挤挨挨凑在一起。

  可是,他们却在这片大地上不断创造着奇迹。挖平一座座山峁,修出一条条水渠。

  无论如何,这些功绩是不能够被否认。

  其实现在很多修建的工程,在几十年后依然惠及无数百姓。就比如那道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也是如此修建而成的。

  后世赵老爷子那句话说的很对:劳动者是最美的!

  王满银能体会这种心情:就像每次经过东山峁土坝时,他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

  在工地民兵指引下,两人很快开车找到了罐子村负责的地段。不远处一处窑洞前,王寿长正在大锅边忙碌着。

  这次外派出河工,对方负责给二队三十号劳力们做饭。

  把粮食卸下后,王满银特意小声交代道:“这次粮食很充足,来前连顺叔交代过,千万别省,尽量让大家吃饱点。”

  “我晓得,”王寿长点点头。

  之前动用储备粮的事儿,他也参与其中,自然清楚里边的道道。www.bïmïġë.nët

  “里边还带有十多斤芝麻,你给大家做成芝麻盐,多少也算个菜。”王满银又指了指旁边的布袋。

  所谓芝麻盐,就是把芝麻弄干净后炒熟,然后往里边添加上食盐,用石臼捣碎成粉末。

  如果觉得口味单一的话,还可以加些辣椒。

  现在工地缺油少菜,芝麻盐倒是个不错的调味料。

  谢绝了王寿长留饭,王满银又开着手扶拖拉机直奔县城方向。

  刘向阳则暂时留在工地上,打算中午和其他知青商量一下挖窑洞的事情。

  再次和胡永州见过面后,王满银把手扶拖拉机交给王喜山。随即,他从车厢里取出自行车骑着离开。

  之前王满银曾答应过董刚,去县城看望老太太,自然不会食言。

  不出所料,当他出现在董刚家门外时,立刻注意到有几道目光正暗地里注视着自己。

  王满银装作毫不知情,推着自行车从旁边大摇大摆的经过。

  走到巷子末尾拐角处,见几个碎娃正蹲在路边抓石子玩。

  他对其中一个流鼻涕的碎娃有些印象,应该是董刚家的邻居。上次自己来做客时,曾见过小家伙一次,好像叫“志军”还是什么来着。

  王满银当即停下车子,冲对方喊道:“你是不是叫志军?叔叔问你个事儿。”

  两分钟后,小家伙将一毛钱放入口袋,高高兴兴朝董刚家走去。

  至于王满银,则掉头推着车子离开。

  很快,他拐到其他岔道上。

  不久,一个面带愁容的老太太沿街匆匆走着。

  等对方过了拐角处,王满银急忙上前拦住:“婶子,你可算来了,还认识我吗?”

  “你是……刚子那个朋友王满银?真有我们家刚子的信息。”看到他,老太太立刻激动起来。

  自从儿子从家里逃走后,老太太一直愁眉苦脸,连饭也吃不进去。近几天,她找了不少熟人询问,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她还以为儿子已经被抓了,为此特意去单位打听过。没想到刚刚邻居家孩子突然登门,说有人传讯。

  老太太不知道是真是假,仍然拖着瘸腿赶来了。

  “没错,婶子。”王满银撇一眼四周,点点头。

  见那些人没有出现,他才压低声音道,“婶子,董刚让我给你捎口信。”

  “刚子没事儿吧?”闻言,老太太急切的问道。

  知道对方担心儿子,王满银没绕圈子:“婶子,董刚现在没事,他让我告诉你,好好保重身体,自己要在外边待一段时间才回来……”

  接着,他把董刚家院里石榴树下埋有粮票和钱的事儿告诉对方。

  交代完,王满银没敢继续停留,匆匆骑车离开。

  结果刚走不远,就听身后有喊叫声传来:“站住,前面骑自行车的站住,不准跑!”

  王满银只当没听到,一个劲儿猛蹬脚踏加速。

  现在临近中午,马路上也没什么人。他骑车速度飞快,片刻将几人远远甩在后面。

  不过自始至终,王满银都没敢放松警惕,

  直到出了县城,找个没人的土圪崂,连人带车进入空间,他才彻底松了口气。

  其实严格说来,王满银本身没什么问题的,刚才这么做显得有些心虚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些人拦住自己后,轻易不会放离开的,最少要关上半天时间。

  所以发现追兵后,他当即决定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略微歇息,王满银开始准备中午饭菜的问题。有几天没吃鱼了,正好捉条鲤鱼炖上。

  他刚迈步来到芦苇丛边,就看到水中几条长长的黑脊骨正吃着水草,正是春天从刘家湾弄回的草鱼苗。

  听到岸边动静,这些家伙立刻激荡起哗啦啦的水流,掉头朝深水区逃窜。转瞬,彻底消失在水面下。

  不知道外边水塘里那些草鱼有多少斤两了,反正空间内几条长势非常惊人。半年多时间,已经有五六斤重。

  为了留着它们孵化鱼苗,王满银暂时没打算吃。

  他抡起网兜在水面一阵忙乎,很快将一条两斤多重的鲤鱼抄上岸。等处理干净剁成大块,放入瓦罐内炖汤。

  王满银现在吃鱼吃出经验来了,这一套程序已经做的非常熟练。

  尽管他不断往东拉河里投放,但是水塘里的鱼群仍然在源源不断增长着。

  现在空间差不多有七亩地大小,单单鱼塘就占了二亩。即使如此,依然显得有些拥挤。

  不久前王满银粗略估算过一次,三斤以上的鲤鱼就有二百多条,三斤以下的同样不少。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鱼类,目前两亩多水塘差不多有近三千斤鱼。

  王满银最近一直思考着,年前要不要再去米家镇一趟。大概是因为各地开展基建的原因,最近好像风声弱了一些。

  趁着炖鱼的功夫,他又从旁边瓜地里摘了个碗口大的西瓜。

  一拳砸开,抱着啃起来。

  现在外边西瓜早已经过季,不过空间里的瓜秧虽然泛黄,但仍然没有彻底干枯。还带着不少尾瓜。

  这些瓜个头不大,却都已经成熟了。

  因为没办法往外拿,王满银只能每次进来独自享用。

  一个西瓜吃光,他摸了摸嘴,把游隼从笼子里放出,而后带着在空间里转悠起来。

  这家伙现在已经知道空间里的陆生动物不能捉,只是展翅不断在空中盘旋着。

  即使如此,也把那些觅食的野鸭们吓得急忙躲进芦苇丛深处。

  一圈转悠下来,差不多半个小时,正好鱼汤熬好。

  满满一瓦罐的浓汤连带鱼肉,足矣让王满银填饱肚子,所以他也没打算再做其他饭菜。

  吃完略作休息后,才推着自行车重新出现在外边。

  接了刘向阳,两人马不停蹄朝家赶。

  路上,对方聊起修窑洞的事儿。

  来前王连顺给选了四处窑址让知青们商量,三处在村里,一处在村外。

  刘向阳特意征求过其余人的意见,最后选中村前靠近东山峁的一处崖势,距离王满银家大概有100多米。那里黄土层比较厚,挖窑洞倒挺合适的。

  而且不远处就是水井,以后知青们打水方便了许多。

  不过今年二队几乎所有壮年劳力都外派出去了,估计到时候只能请几个上年纪的人帮着挖窑。

  好在修窑洞不比其他事情,根本不需要太快,属于个慢工活儿。

  王满银可以猜到,对于知青们挖窑的几百块费用,王连顺肯定打算全部内部消化成工分。

  所以任由刘向阳等人怎么算,最后肯定一毛都不剩。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他就不打算掺和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现在地里只剩下零星的土豆没有刨完,大部分时间由村里婆姨们磨洋工。

  好在赶在上冻前,土豆全部收回村里。

  接下来,王连顺便早早地通知各家开始分土豆红薯。这两种粮食含有大量水分,堆在一起时间太长容易坏掉,需要及早分给各家存储。

  每人暂时分三百斤土豆红薯,折合成粮食的话,能有四五十斤。

  当然,这次同样也有知青们的粮食。不过他们的窑洞还没挖好,只能暂时存在生产队仓库内。

  王满银和兰花两人也分了一大堆土豆和红薯。

  这两天闲着没事儿,他学着村里其他人,早早把红薯擦了大半,将自家崖畔顶上铺了大半。

  尽管空间内已经存有几百斤红薯干,但是王满银依然没打算偷懒。

  一句话,别人咋办他咋办,从来不搞特殊化。

  话说回来,晒红薯干也是个繁琐的活儿。

  需要早上摆开,等天黑前收回来。平时还要注意在旁边守着,防止飞鸟老鼠偷吃。

  不过,王满银不怕。

  有两只猫咪在家呆着,无论老鼠还是飞鸟,只要出现在周围,很快就会被盯上。

  另外,他时不时放出游隼。

  除了擦成红薯干外,还剩余有不少红薯和土豆,同样也需要处理。

  黄土高原这边冬天存储红薯一般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直接堆在自家土窑洞。

  窑洞冬暖夏凉,尤其烧了土炕以后,晚上能达到十几度,用来存储红薯效果不错。

  但正是由于温度太高,再加上在窑洞内做饭水蒸气太大,很容易红薯腐烂发芽。

  所以今年王满银不打算再懒省事,直接存在窑洞里了,而是准备窖藏。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山区农夫更新,第一百九十章 劳动者是最美的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