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都市小说>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第186章 存活的秧苗
  谭嘉平跟林立钟说话的时候就一直关注着试验田里的动静,这一听到喊声,立马跑了过去。

  “哪呢?什么情况,我看看。”谭嘉平扒开人群就走到了跟前。

  “谭老师,你看,这里还有一株活着的麦苗。”说话的是张建国,他刚才扒拉的贼拉仔细,冻烂的秧苗都是一点一点扒拉的。

  忙活到这里的时候,本来他也没怎么在意,但是前面冻烂的麦苗扒拉开之后,这簇矮壮的绿色就出现在了眼前。

  “存活植株簇,高12公分,苗株6棵,好,太好了,哈哈哈,太好了,太好了,”谭嘉平嘴里一边嘟囔着,一边趴在地上,仔细观察着这幸存的麦苗,那眼神儿就跟看到稀世珍宝一样,特别的入迷。

  在场的人也都围了过来,准备看热闹。

  “真有活下来的麦苗啊?”

  “嗯,有,冬子巴拉到的,好几棵呢,就在那些烂秧子下面。”

  “哟,那可了不得了,咱这冬天可零下好几十度呢,竟然还能存活,这是啥种子啊,谭老师培育的?”

  “不知道呢,在哪呢,没看到啊?”

  “好了,好了,都别挤了,先散开,别踏坏了苗子。”老支书见大家伙都想着往里挤,赶紧把人喊住,这好不容易有一簇实验成功的秧苗了,可别给糟蹋喽。

  没错,老支书知道这片地都是谭嘉平的试验田,当初种子还是他找人帮着运回来的,这谭老师安排种下去之后,每天都会让顾明城和张建国他们往田里浇东西,不是一般的水,是经过配置的,叫啥营养液,反正挺费劲儿的,没下雪之前,一天两次,天天不拉。

  没想到,这还真让谭嘉平给捣鼓出来了,有了这能存活的秧苗,就意味着,以后冬天也能种一季儿粮食了,这可是关系到大家饭碗的事情。

  “对,对,大家先散开,回到自己干活的地方,说不定还有呢,都加点心。”张建国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

  众人听了也就回去干活儿,这秧苗是新鲜,但是它长在地里又不挪窝儿,回头等忙活完了再看也是一样的。

  再说了,冬子说的对,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呢,自己仔细一点说不定也能亲手挖到。想到这里,大家伙儿的干劲儿更足了。

  “谭老师,地上凉,你先起来吧。”林立钟看谭嘉平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还真怕人着凉。

  “啊?哦,顾明城,过来,赶紧的记录数据,顺便拍照。”谭嘉平也缓过神儿了,刚才那股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这时候他又恢复成了平日里严谨的谭教授。

  “哎,好,谭老师,你先让一让,我这马上拍照。”林立钟此时才注意到顾明城,他的脖子里挂着一台相机,这可是稀罕物,林立钟之前在滨城见过,但是当时手里没票,只能错过了。

  没想到,谭老师手里还有这好东西呢,看来平时还是去的少了。

  “嗯,小心点,仔细记录,标上编号。”

  “好,没问题。”

  谭嘉平见顾明城忙活起来了,就站到了一旁,又望向了剩下的试验田,这才挖了一个边,估计里面还有。

  也许真的是张建国开了个好头,之后大家都陆续挖到了存活的植株,基本都是被冻烂的秧苗给盖在下面的,成簇成簇地存活。

  这下大家可开心了,觉得自己见证了了不得的事情,毕竟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能在寒冬里存活下来的麦苗。

  随着大家伙儿的不断推进,试验田边上也站满了来看热闹的人,村长也收到通知赶紧过来了。

  “六大爷,这谭老师算是实验成了?那以后咱是不是能在冬天多种一季儿了?”村长看着地上的小麦苗,畅想着以后。

  “嗯,成不成的暂且不知道,但是现在算是开了个好头,这片地里活下来十分之三,以后要是能顺利地成熟,收获,这才算成了,别玩了,咱这春上可是有倒春寒。”老支书顿了顿,继续说道,“以后这边多注意着儿点,安排过来干活的,咱都给算工分,不管成不成的,这时候咱得帮一帮。”

  “哎,也是,那以后我多调几个人过来,万一谭老师有事儿,也好帮忙。”村长还是很有眼力见儿的。

  “嗯,你看着安排,说不定还真能让谭老师给办成了。”老支书抽着烟袋,烟气在初春寒冷的空气中散开,遮住了他的表情。

  “哎,我听六大爷的,”村长忙不迭地点头。

  林立钟在一旁听着,也没吱声,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老支书这沉稳劲儿,村长还有的学。

  有灵泉在,林立钟倒是从不担心谭嘉平会失败,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又过了一个小时,这片地总算是清理出来了,经过顾明城的统计,一共存活了九百八十六株,一百三十簇,平均每簇六到八株秧苗。

  谭嘉平听完顾明城的汇报之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来到了老支书的跟前。

  “老哥,咱这春天的温度稳定吗?”

  “不稳定,今年入九晚,估计会有倒春寒,再有十来天吧,应该会有次降温,但是具体也不确定。”老支书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开的口。

  “那咱村里有能看天气的吗?”这也是谭嘉平多年跟基层农民打交道得出了的经验,一般有陈年旧伤的人,一遇到天气突变的时候,身上的旧伤会酸疼。

  “嗐,谭老师,你可算是问对人了,咱老支书就行,他老人家啊,可准成了。”不等老支书开口,村长就先说话了。

  “哦,老哥这是身上有旧伤?”谭嘉平也没想到,这一下子就问道正主了。

  “嗯,年轻的时候,不知深浅,落了点毛病,这一变天啊,就知道滋味儿了。”老支书倒是挺好奇这谭嘉平时怎么知道这一点的。

  “我之前下基层的时候也经常跟村里的老人们交流,这都是他们教会我的,老哥,那等变天的时候,可得靠您提前示警了。”

  “好,没问题,谭老师你就放心好了,这好不容易存活下来这些苗子,一定给你看好喽。”老支书现在十分庆幸当初答应了林靖安,没想到还真请回了一尊大佛。

  “哎,那可就拜托老哥和村长了。”

  “好说,好说,谭教授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了。”

  几人站在地头,看着地里那些青青的麦苗,一时间都不说话了。

  林立钟见几人不说话,也识趣地没有上前,反而跑到顾明城那里去研究他手里的相机去了。

  之后的日子,这片山脚下的试验田成了全村人都关注的地方,这时候地里的冰刚开化,温度不温度,村里也只安排了翻地,大家忙活完之后就回跑到这里,也不光是出于好奇,反正总觉得看过之后,这一天才算圆满。

  这试验田要是有个什么活儿,大家都可积极地报名了,为此少了村长很多麻烦,当然了,谭老师还是觉得原来那几个人干的不错,也没有提出更换人选,实在需要人的时候,才会让村长额外找人。

  就在第十一天上,老支书来找谭嘉平了,他左腿受伤的地方从早上起来就开始酸疼了,估计晚上就会有寒潮来临。

  “谭老师,今天晚上会有寒潮,咱得赶紧想办法御寒。”老支书来的时候,代老头和林立钟都在。

  今天谭嘉平本来是准备把暖棚里的麦苗给移出来,栽到试验田里的,这些秧苗跟试验田里的是同期育苗栽种的,暖棚里的比试验田里的秧苗高了不少。

  “晚上?确定吗?”

  “嗯,不会超过十点。”

  “好,老哥,那还得麻烦你,我之前看到村里堆了不少的秸秆,现在我需要用一下。”

  “好,我这就喊人去搬,需要多少你让立钟过来跟我说。”现在已经是下午了,老支书怕时间来不及,赶紧去村里喊人了。

  “好,那麻烦老哥了。”

  谭嘉平回到屋里一顿写写画画,最后拿着一张草图出来了。

  “立钟,你把这图拿给老支书,让他安排人按照图纸堆放秸秆,我马上兑点那水,一会儿就过去。”谭嘉平说完就喊着顾明城去东厢房里忙活了。

  林立钟拿着图纸也赶紧去找了老支书,把谭嘉平的话转告之后,老支书就带着人忙碌了起来。

  等谭嘉平到田里的时候,大家已经把所有秧苗按照谭嘉平的办法给盖起来了。www.bïmïġë.nët

  “老支书,现在还得麻烦大家再帮个忙,组织一部人晚上值夜,需要在田里焚烧秸秆,”

  “好,我来安排。”老支书点头应道,转身就去找张建国安排了。

  谭嘉平带着顾明城,提着水桶开始一簇一簇地浇水,林立钟看了一会儿,知道大概的量之后,也加入了进来。

  忙完一切之后,谭嘉平就守在了试验田里,代老头想替他都不行,只能把家里的被褥拿了一套过来,防着晚上冻着。

  果然,一到晚上九点半,气温明显就降下来了,谭嘉平看过温度计之后,赶紧喊人把烟给生了起来,整个试验田都弥漫在了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之中,这是通过燃烧产生的烟雾来局部提升空气的温度,达到防寒的作用。

  这火在大家轮流值班下,燃了一夜。

  第二天,天一亮,谭嘉平就看上检查被覆盖住的秧苗,没有一簇被冻蔫,这才放心下来。

  林立钟倒是没有跟着值夜,她倒是想,但是被代老头和老支书给撵回来了,说小姑娘家家的,不方便。

  第二天一早,林立钟天没亮就起床了,做了一大锅的胡辣汤,盛到了和面的木盆里,外面用褥子包裹住,用麻绳捆绑固定,方便保温,端着就去了地里。

  “太爷,谭老师,叫大家伙儿过来吃饭了,”林立钟把木盆放到了剩下的秸秆上,从背筐里拿出勺子和粗瓷碗就吆喝开了。

  “哎,立钟啊,啥玩意儿这么香啊?”代老头离着近,最先到了,鼻子一耸一耸地闻着木盆里散发出来的香气。

  “胡辣汤,代老头,给,赶紧喝上,去去寒。”林立钟赶紧给他打了一碗。

  这胡辣汤还是之前跟谢仁换的,他邻居老家是南省的,这东西人家做的地道,谢仁尝过之后,就跟人换了不少,当然了,林立钟也是觉得不错,就拿了他一半。

  “哎,好,辛苦小五了,回头给你记到账上,这是咱村里的事儿,可不能让你一个小姑娘跟着掏腰包。”老支书这个时候把话说了出来,大家就好意思过来喝了。

  林立钟看到大家的表情,才明白自己想简单了,没有反驳老支书的话,只是点了点头就去忙活了。

  之后的日子,又经过了两次的寒潮,这天气才算稳定下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秧苗都存活了下来,还长了不少。

  这下,试验田更热闹了,白天的时候还好些,大家都在地里忙活,开春了,村里的生产任务也派下来了,大家又恢复了上工的日子。但是一到下工的时候,大家都不着急回家了,非得先去山脚下的试验田走一遭,看看里面的麦苗才放心。

  这温度升上来之后,暖棚里的麦苗也被谭嘉平给移到了地里,现在已经长到小腿肚高了,跟一直在地里生长的麦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相同的是,它们都经过寒冬的洗礼存活了下来,天气回暖之后,更是爆发出来强韧的生命力。

  只要这些麦苗顺利成熟,那这种子就算是成功了,今年冬天就可以直接大规模在试验田播种了。所以,谭嘉平几乎可以说是长在了实验田里,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在。

  村里忙的火热,这知青们也热闹了起来。

  韩淑霞经过跟李国庆的不断拉扯,终于是把证给领到手里了。

  李爸李妈并没有出钱给他们办彩礼,也没有给韩淑霞找工作。不论李国庆怎么闹腾,就一句话没钱,让自家老三自己想办法。

  韩淑霞期间也跟李国庆闹了不少的矛盾,本想着就算没有工作,凭李家的情况,这结婚怎么也不能太寒酸了,三转一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她万万没想到,李国庆的父母能如此狠心。

  韩淑霞最终还是认了,她不能保证自己以后还能遇到比李国庆家条件更好地对象。

  两人结婚,就只简单买了两身新衣服,然后就领证了,连喜糖都没有,韩淑霞跟村里的知青关系也不好,就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搬到了李家。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更新,第186章 存活的秧苗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