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第703章权利交替给机会
  及至九月中,秦王病势加重,沉疴难起,遂命太孙子楚摄政之,并以屠贾、王龁为辅政之臣,共治秦国!

  至此,秦国遂进入子楚时代。

  不过,因为秦王病而未死,而又有范睢之殷鉴不远,朝堂之内倒是没有掀起太多的水花

  只是,这样劲爆的消息,却是点燃了整个山东(崤山以东)诸国。

  好在,秦王闭锁深宫之中,断绝消息便是赵国羽林卫亦未知实情,因此诸国虽惊,却未有敢轻举妄动者。

  当然,没有轻举妄动的意思只是没有发动战争而已,水面下的动作可是一点都不少。

  几乎就在十余日的时间里,各国的使臣便蜂拥而至咸阳,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秦王的退居幕后,范睢的突然离去,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嬴子楚,一桩桩一件件都拨弄着所有人的心。

  对于,魏国、齐国两国而言,最要紧的,就是要弄清楚,秦国与自己的盟约还作不作数。

  好在秦国负责外交事宜的大夫屠贾依旧还在,倒是给两国吃了颗定心丸。

  至于楚国,则是想要看看这位嬴子楚到底是怎样的货色。

  甚至,楚王还没有得到使者的回复呢,便已经派遣使者前往了赵国。目的也很简单:会邀赵国共击秦国。

  应该说,楚王抓的这个时机也算是不错了。

  秦国的这次权利交替,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秦国的上上下下。www.bïmïġë.nët

  尤其是范睢的突然死亡,对整个秦国的运作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毕竟,范睢可是秦国数十载的相国啊,虽然为人贪婪,却也为秦国发掘了不知多少的人才。

  可以说,秦国上上下下,几乎遍布这范睢的人。

  这自然也是秦王决心要除掉范睢的原因,但也可想而知,范睢的突然离世,尤其是这种不教而诛,其手下提拔的人怎么可能不心生惶恐,这些伤痕都是需要时间去弥补的。

  自然,在短时间内,会对秦国产生多大的影响。

  政令不畅那都是轻的,甚至就连军械物资,都有可能没法保证。

  再说这秦王退居幕后,知道的人自然是知道这是秦王主动退居,不知道的人呢?尤其是底层的军士,会不会以为是上层出现了什么意外被夺权了呢?

  毕竟,子杀父、孙杀祖的事情,在春秋战国,可不算什么新鲜事。

  这些,显然也需要王龁和蒙骜慢慢地去抚慰住诸军。

  不过,相较于政坛的复杂,有着严明军纪的军队影响倒也不会太大。

  但不管怎样,趁着秦国权利更替的时节,反击秦国,必然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而楚王自去岁被秦国占了陈都之后便一直耿耿于怀地想要夺回失地,自然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寻求赵国的帮助。

  当然,知晓其中利益的,可不仅仅是楚王,赵国的朝臣们何尝不想趁着这个时候从秦国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因此,在得到了楚王的请求之后,不少赵国的朝臣也纷纷向赵括谏言:“秦王自毁栋梁于前,又自断生路于后,此乃天赐之良机,不可失之也!又逢楚国之盟,虽不能一举而灭秦,也可趁机夺之河东、河西及陈郡之地,则我大赵将独霸于华夏也。”

  甚至,更有将军直接谏言曰:“当兴大兵,已自上党、颍川两面出击,入河东、攻河西而取函谷,进而攻入关中,占据咸阳,以夺秦人之基,而取天下之势!”

  说实话,乍听此言,只觉心头澎湃不已,便是赵括也想要立刻就把秦国拿下。

  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秦国的战力或许会因为权力交替的缘故而稍打折扣,但以老秦人的韧性,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聚集到一起。

  到时候,只要秦王登高一呼,从者必然云集,想要一战而下秦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魏国、甚至是齐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会袖手旁观。

  因此,这一战要么不打,要打,就有可能是五国的乱战。

  如今的赵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同时面对三个大国的战斗。

  什么?楚国?

  那渣渣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赵括从来没有把希望压注在别人的身上的习惯。

  因此,赵括几乎不假思索地便拒绝了发大兵而定鼎秦国的建议。

  不过,楚国的面子不能不给,秦国的这次机会,也不容赵国就这么轻易地放过。

  思虑再三,赵括决定:“只打雷、不下雨!”

  简单来说:要我赵国配合你楚国的军事行动,将会以大兵,从上党和颍川两个方向,向着边境而去,吸引和拖延住秦军的主力,为楚军的行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越境击敌,赵国是不会做的。

  除非,秦军真的被楚军全面吸引,正面极容易被突破之时,赵军才会真正地进入战斗。

  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去岁赵军已经打疲打累了,需要休息。

  应该说,这样的答复,已经算是很给楚王面子了,而楚王也很是满意赵国的答复。

  于是,在得到了楚王密令后,楚国的使者,也是当着子楚的面开始要求其将陈都等几个重要的城池还给楚国。

  这话,听在众多的秦人耳中都是刺耳不已。

  于是,秦太孙王龁果断地拒绝了楚国的无理要求。

  也因此,子楚登上政治舞台不过一个月的之间里,楚王便开始了蠢蠢欲动。

  十月中旬,楚国发兵十万,欲重夺秦国所占陈都等地,若是一切顺利,楚军甚至还将鄢郢之地也纳入了收复的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楚国更是连连派出使者前往魏、齐两国,试图说服两国会攻秦国。

  至于赵军,也在楚国出兵的同时积极响应,颍川军的兵力增加至五万,上党军空仓领防线上也增加到近八万大军。

  这已经是在不影响秋收的前提下,赵国所能动用的全部兵力了。

  不得不说,楚国给的周地是真的赚到了。

  好在,除了增兵之外,赵军倒也没有更多的行动了。

  只是,仅仅这样的动作便已经能让秦军好好的喝一壶的了。

  秦太孙子楚闻听两国来攻,心中虽然愤怒莫名,却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冷静。

  一边子楚以秦王之名,令秦军的明日之星蒙骜率楚地之兵八万对战楚国大军,令王龁都督河东、河西之守将,协防赵军率兵六万。

  另一边,早在楚国已经蠢蠢欲动的九月末,子楚便是快速地派出了使者前往魏、齐两国,并许下重以“重利”,命两国出兵,平息事端。

  秦太孙子楚的思路很明确,稳住魏、齐两国,哪怕他们出兵,对于秦国而言,那都是好消息。

  而事实上,情况要比子楚所想的要好更好上了不少。

  魏国在信陵君的劝说下,同意出兵。当然,他们也更赵国一般,只增兵,却不愿加入战斗。

  而魏国增兵的方向,却不是楚国的方向,而是周地。

  是的,魏国要威胁赵军的后勤补给线,也算是间接地增援了秦军。

  当然,随着魏军的进驻,不可避免的,原本还算过得去的赵魏关系,渐渐开始撕破脸了。

  只是,魏国显然也顾不得那么许多,魏国很清楚,秦国一旦倒下,下一个就是自己了。

  不得不说,信陵君到底是信陵君,其对局势的把握还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就比如齐国。

  这份清醒,齐国显然是没有的。执着于内斗的齐国,即便在有可能决出胜负此时,依旧选择了置身事外。

  于是,在几方势力都已经安排妥当之后,大战随即率先在楚国故地展开。

  楚国以兵力之优势,徐徐向前推进,试图以堂堂之阵逼退秦军。

  秦国上将军蒙骜则顺其意,连连退却,仅仅三十余日,便已让出城市十余座,几乎三日下一城。

  秦军之中对此上下无不怨声载道,甚至远在咸阳的秦太孙子楚也发来质问的王命,却都被新晋的上将军蒙骜给无视了!

  倒是不能怪子楚干涉战场,只是子楚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作为权利的接手者,没有什么比一场胜利更能鼓舞人心,更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了。

  当然,蒙骜也不傻,他自然也明白,此战对于太孙子楚的储君之位的稳固至关重要。

  只是,越是重要,蒙骜才越是要小心行事。

  退却,从来都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只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好在,秦军军法严苛,虽然偶有抱怨,但对于蒙骜的将令,却还是不折不扣地在执行着。

  机会,也终于在秦军的不断的退却中悄然出现了!

  因为随着楚军占领的城池越来越多,不少楚军都被分配去驻守城池,而楚军之阵线也因为连续占领城池,战线不断被拉长,兵力被秦军成功分散,原本楚军握紧的拳头被秦军不知不觉将就松脱了开来。

  很快,随着楚军的骄敌轻松进,蒙骜便明白是时候了!

  遂,蒙骜果断率军而出以少量兵力结合地形,困住楚军之头尾,使其不得相顾,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对楚军中间位段的大军发动强悍冲击,以求击溃之。

  果然,一边是习惯了秦军退却的楚军,一边是刚放出牢笼的、憋了一肚子火气的、凶狠无比的秦军虎狼,结果不用想也知道也知道会是如何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更新,第703章权利交替给机会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