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修真小说>有美璇玑正>第6话·上 大族之争
  隆冬的寒气一如既往地重,许因方除丧,禁绝三月的倡优百戏之乐在大兴城各处朱门乐户里靡靡唱开,宣泄着人们压抑已久的热情。

  城东永兴坊的长孙府里同样一片喜气,先是郎君最宠爱的小娘子康复如故,继而张家前来请期,终是定下因国丧延误的昏期。这张琮家世也非同一般,其父河北郡开国公张辩,使持节秦州诸军事,官阶不下长孙晟,其母窦氏,今上之甥也,可谓门当户对。

  主母高氏坐于榻上,垂听着诸位管事入来禀事。主母既如此郑重,各管事也不敢大意,庄重谨严之时却又暗自纳罕,一向不问家事的主母为何忽对继女婚事如此上心。

  高氏却自有一番酝酿。因她为继室,虽长孙晟于己及所生子女百般宠溺,然论承袭,前室之子在礼法上先于自己所生。为此,高氏不得不作长远计。

  方归长孙晟时,家务已由长媳主持,高氏为示和睦也不便夺政。可巧去岁其竟病卒,且安业未娶,为高氏把持家政提供良机。故高氏令次媳崔氏代管内政掌持庶务,自己则于背后听政。

  然而,高氏并不能只手遮天,因为有人正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虎视眈眈,那便是一氏之长暨原配姑母的太夫人。原配虽死可太夫人尚在,其必不会任己为所欲为,安业婚事便是敲山震虎。而三女弄珍亦原配所出,其昏礼自不可等闲视之,故高氏故作关切,令太夫人放松戒心之时更得长孙晟欢心,可谓一举两得……

  婢女阿染见主母神情恍惚,以其疲乏之故,悄声屏退正欲入来的管事,请道:“娘子不必太过操劳,但无要事,可差崔娘子去办。”

  高氏从游思中还神,靠于她摆好的班丝隐囊上,问道:“阿崔何在?为何今未见之?”

  阿染回道:“崔娘子外出礼佛,明日方归。”

  “哦……”高氏将怀中捧炉递予侍女,“倒是忘了,前月其父三年死忌,故我许其去做水陆。”

  阿染用铜火箸拨了拨炉内的炭灰,覆上炉罩后置于其袖,抬眉道:“崔君绰坐太子废,崔娘子理当避嫌……”

  “然阿崔哭求于我,其孝至此,我亦怜之。且资敬尼寺昔为文宣公所立,住持乃太夫人道友,阿崔之请必得太夫人首肯,我且作个顺水人情。”

  “娘子慈心,”阿染趁机进言,“然崔氏对下近人,于府内尽得人心,娘子须加防范。”毣洣阁

  高氏捂着捧炉暖手,并不以为意:“阿崔性柔顺,且非冢妇,加之母族罪没,谦守卑顺亦在情理。”

  “然防人之心不可无。娘子上有刁悍太夫人,下有年长新妇,不可不防。”

  高氏轻笑道:“恒安非前室所出,太夫人必不真心扶植崔氏,不足为惧。我所忧者,乃另一人……”

  “岂非郑氏女耶?”

  “然。”高氏颔首,“太夫人当众许婚,倒叫我措手不及。”

  “太夫人倚老卖老,欺娘子年轻……然娘子不必忧心,彼郑氏女非太夫人直脉,会否同心亦未可知,且郎君年外将出使,一时不会来归。况蜀王来朝后受帝冷遇,太夫人必无暇他顾,娘子仍有时机全权总揽。”

  高氏握了她的手在怀,欣叹道:“但汝在,无忧矣!”

  与四处洋溢着新春临近的喜悦不同,城南永阳坊地势偏远人烟稀薄,本就无甚人气的坊里近日却一片肃气。只见坊东的永安宫附近街巷戒备严森,被告知暂不通行的平民于腹内咒骂之时亦在窃议,莫非永安宫将废为寺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无人出入的永安门前,一女子面遮幕篱徐步而来,向门前侍卫上帖后悄声直往梵音袅袅的永安宫,仿佛一抹幽灵出没于日夜笙歌的大兴一隅,无人察觉……

  梅香四溢的腊月,筹备一月的长孙府内锦帐描彩宾朋满座。作为长孙晟的嫡次女,长孙三娘出阁自然风光,嫡系之长的太夫人郑氏、蜀王妃长孙氏亦在出席之列。家庙祭祖毕,女眷们坐于行障内闲话,打发着亲迎前的漫长时光。

  伯母卢氏满意地打量着换上礼衣的新妇子,朝太夫人、蜀王妃笑道:“这身花钗翟衣华美非常,衬得三娘越发美丽了!”

  太夫人微微颔首,朝高氏笑道:“她娘费心了。”

  高氏欠身谦笑:“妾之本责也。”

  蜀王妃笑叹:“昔我出阁,三娘曾为除幛,展眼今成他人妇。”

  “是矣。”高氏拭泪,“妾初来之时,三娘方垂髫。如今将出,叫我怎能不伤悲……”

  “今逢喜事,她娘万勿不舍,”娄氏劝慰弟妇,“听闻那张文瑾少习文史尤工骑射,其箭术深受小郎称赞。现已至奋武尉一职,日后必当高升封妻荫子。”

  高氏且泣且笑曰:“此婿千挑万选,当不负所托。”

  余人正欲称贺,闻得蜀王妃幽幽发叹:“富也好,贵也罢,安稳一世即是福气……”

  众人只当王妃平常之语,纷纷赞同。高氏瞥见太夫人神色一沉,即知王妃因蜀王未卜前景有感而发,因看窗外将沉的天色,朝众人笑道:“迎亲之列将至矣。”

  说话间,无忌乳母张惶入内,伏拜请罪:“四郎磕伤,妾等侍奉不周,请娘子罪罚!”

  太夫人闻言一惊,环视一周:“世子何在?”

  “世子无恙,正在四郎卧内。”

  高氏忙问:“何故?”

  “小郎君方于幛外追逐,妾未及跟上……”

  “阿家……”

  高氏颇为恼怒,正欲训斥乳母,崔氏领子上前请罪:“皆因汴儿淘气,致小郎碰倒,妾,这便打死此孽障!”说着也不顾他人劝阻,打得三岁幼子尖声哭叫,闻者皆弗忍顾。

  高氏愠道:“方伤一个,不如再死一双,尔将我们祖孙一并打死,是为清净!”

  崔氏泣涕谢罪,连连叩首:“妾不敢!”

  太夫人示意乳母抱走汴儿:“阿孩淘气磕碰难免,今日大喜,又哭又闹成何体统?四郎现今如何?”

  崔氏拜向主座答道:“妾已令医人诊治,小郎额角微有擦伤,暂无大碍。”

  太夫人道:“阿高若不放心,先去探过四郎再来。亲迎人众,务令婢妾看好小郎君等。”高氏即退去。

  不久,外头传来吹打之乐,娄氏询道:“四郎恐将不能再任伴童……”

  太夫人道:“可这一伤一哭的,如何是好?”

  崔氏眼角闪过一丝疼惜,因道:“若从宾客中寻来一位伶俐男童,如何?”

  卢氏朝太夫人颔首:“可矣。”因遣婢子,“汝去外厅找来一位男童,须是聪明伶俐的。”

  婢女领命出去,可直至催妆时依然不见回来。众女眷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故于下婿时百般刁难幛外傧相以延时间。

  好在婢女终来复命,太夫人见那小郎君衣饰凌乱,知其挣扎不从,便招他坐至身旁。

  小郎君细察幛内光景,注意到新妇子身旁的观音婢时,目光略有停留。

  “尔唤何名?是谁家的小郎君?”太夫人慈爱地替他整理衣裳。

  小郎君黑玉的眼珠打量着眼前老媼,叉手只答:“家人皆唤我'二郎'。”

  太夫人见其虽幼却如此警惕,心下满意,因笑道:“二郎勿疑,今有一难欲尔相助,匆忙之下出此下策。待礼毕,我定送汝还家。”

  二郎思忖须臾,方是颔首:“我随表兄前来迎亲,夫人既其亲戚,自该相助。然不知需我作甚?”

  见其机智至此,太夫人心下更觉惊奇,便长话短说:“因除座障需童男童女相伴左右,现需二郎出任童男……”见二郎不解,又招观音婢入怀,“观音婢,尔将阿娘教的诗念予兄长听来。”

  “诗耶?”观音婢扑闪着大眼寻思一瞬,粉节小指轻抵于唇,奶声奶气诵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二郎以为赛诗,见其如此娴熟,暗自懊悔自己学诗不专,因为较于苦记诗句,他更喜溜至学堂后的树林里射鸟为乐。

  正当二郎搜肠刮肚之际,太夫人摇头笑道:“非也,应是座幛除开时念的那首。”

  观音婢“哦”地一声点头,流利诵道:“绵幛重重挠,罗衣队队香。为言姑更道,去却有何妨。”

  “可有为难?”太夫人笑问二郎,见其苦恼之态,又道,“如若记不住就由观音婢一人独念,汝相随即可。”

  “我已记下。”见那女娃讥笑于己,二郎并不轻易服输,流利诵毕亦朝她挤眉弄眼。

  太夫人被他二人逗乐:“二郎好记性,请随去妆扮。”

  外头的喧闹声渐停下来,只听得执事高喊一句:“行奠雁礼!”

  “将念催妆诗了!”幛内女眷激动不已。

  须臾,执事进来将红绸包裹的白鹅交予女傧相,由其抛向空中。待新郎吟诵催妆诗后,太夫人轻声对两幼孩道:“快去罢。”

  二郎和观音婢双双走出行幛,齐声念道:“绵幛重重挠,罗衣队队香。为言姑更道,去却有何妨。”

  庭中宾客争看金童玉女时,行障已被撤去,只见新妇子以长柄圆扇遮面而出,再由父母训诫后,随新郎登车而去……

  车队在众人或艳羡或感慨或冷漠的目光中驶离,院内攒动的人群中,婢女一眼瞧出廊庑上伫立的熟悉身影,目光触及自己时鬼魅一笑,俄而蹒跚离去。

  婢女满心疑惑,上两次遇她皆在月黑无人之夜,今却出没于人群,想来亦在关注萧氏女昏礼,连追上去问道:“尊者何许人也?”

  老媼顿步,转身笑望着她:“于此掖庭,何来尊者?”见她语塞,再笑曰,“帝女尚幽十余载,小小宫婢能奈何?”

  一语说至心中忧郁,婢女长叹一声:“惟有痴人作梦……”

  老媼望着她满脸的颓丧,到底不忍激她:“作梦未尝不可,有些梦长作,它便成了真。太穆一梦三十载,杨花落尽李花开。”

  婢女豁然开朗,想及未完的故事,眸中重现光采:“可仁寿时,杨隋国力日增仓库盈溢,其亡兆岂非术士谶纬之说耶?”

  “隋亡成于炀帝,却源在文帝。”

  “此必虚言,文帝勤政几人能及?”

  “然其无德而有天下,不学而无科律,苛酷行政百姓困厄。忌猜功臣,无一善终;至于子弟,视若仇敌,致无宗子维城,是故隋以急亡。”

  婢女被驳得哑口无言,转而笑她道:“虽杨花将落,然李花未开。”

  “李花正开,汝须静待……”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有美璇玑正更新,第6话·上 大族之争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