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雕版印刷术流传于外,不管是建平还是太康都出现了大量民间刊印的私报,这个年头对私人刊印书籍的管束非常松,御史台还特地为此上过奏折,不过皇帝觉得堵不如疏,干脆让市监那边再定时印刷一版内容更接地气的官报,跟不管是内容还是纸张质量都没什么保证的私报争夺一下市场。
池常侍不在,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张常侍身上。
天子的吩咐,张络自然用心去办,奈何官报的起步晚,与私报相比,一直有些不温不火,他也深知,旁的时候心狠手辣一些也就罢了,但卖报纸的事情,讲究的就是一个听凭自愿,总不能因为比不过人家,就直接派禁军上门物理毁灭人家。
这一日,张络再度入宫面圣,向皇帝汇报近日的发行成果。
温晏然前两日在京郊骑马,回来后因为筋骨酸痛,就罢朝休息了几日,不过期间也不曾无所事事,而是调了刑部的卷宗细细翻看。
许多内官刚到天子身边时,总觉得皇帝缺乏个人爱好,现在则有些醒悟——世上的人多种多样,有喜欢斗鸡走狗的,有喜欢驰行射猎的,自然也就有喜欢伏案理政的……
温晏然瞧见张络过来,从卷宗中抽出一封,笑:“既然阿络过来,那就跟朕一道看看罢。”
张络老老实实地捧起卷宗,一目十行扫过,发现记载的乃是一个庄州的张姓年轻人,据说此人家境贫寒,但颇具孝行,少年时为安葬父母卖了祖产,但此人的父母却不忍后代因此贫困,所以托梦告知年轻人哪里埋有黄金,当地官吏误以为这笔钱来自不正,将人捉拿进狱中,之后才在张姓之人的乡梓那边得知,此学生孝行昭彰,乡内不少人都曾风闻,又因为此事颇为灵异,所以写成卷宗,递到了太康这边。
温晏然想,果然是时代局限,大周玄学之风盛行,地方官吏居能然把这么一份特别能激发人防诈骗意识的奏折堂而皇之地摆在自己的御案上头,也难怪玄阳子当年在地方上如此吃香……
“阿络去查查,当地都是谁在帮着卷中之人扬名。”
办报纸张络不擅长,但查访消息却是市监的拿手好戏,奉命之后,张络令心腹离京调查,仅仅过了十来日后,所有消息就整理得清清楚楚。
当地有一家姓何的富户,与卷中之人算是邻居,也是他们帮着此人在地方上扬名,甚至在张姓年轻人被捉入狱中后,还花钱为对方打通关节。
温晏然颔首:“如此倒是说得通了,想要在家乡彰显孝行,总得有人帮着四处宣扬,这一家若不是受了此人的恩惠,便是有把柄在对方手中。”毣洣阁
张络躬身:“陛下圣明,那何姓大族中本有许多无德游侠,害过几位行商的姓名,事后又不敢把钱放在家里,便趁夜埋了起来,结果正巧被在外头游荡的邻人看见。”
所以卷宗中张姓年轻人发掘出来的,其实是邻居家谋财害命的银钱,天网恢恢,此人还未逍遥多久,就落到了官府手中,那位邻居见状,不但不好立刻斩草除根,反倒要想法子替对方遮掩,结果不小心把事情做过了火,最终触发了[上达天听]效果。
这只是卷宗中诸多案件中的一例而已,温晏然早就打算整饬刑狱事务,如今正好慢慢动手。
不过除了刑狱问题外——
温晏然看向为新工作苦恼许久的散骑常侍,点拨对方:“阿络之前不是说官报不温不火么,正好能以此为题目。”
受到提点的张络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不过依旧按照天子的意思,找人将此事写成文章,结果刚准备刊印,就被天子直接拦下。
温晏然沉默地看了那篇文章许久,末了叹了口气,亲自动笔,详细地列了一篇大纲出来。
——虽然她原本的工作跟创作无关,但作为一个闲暇时间还会泡在网上打游戏的现代人,温晏然没吃过猪肉,总也见过猪跑,对一些经典的破案套路,也算得上熟悉。
她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确定了一下这个故事的重点——第一部分,先描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重点突出生活困苦的哪一方面,措辞行文最好能激发看客同情心;第二部分,是通过第三人视角,描写此人暴富后的快乐生活,带给旁人以阅读上的爽感;第三部分,是当地官吏觉得此人暴富事情有些可疑,就把人带到县衙审问,算是典型的剧情挫折描写;第四部分,描述县中吏员查知,当地有传言称,此人是因为有孝心所以得到父母托梦,才挖出了那么一大笔钱;最后一部分,是在所有人都觉得尘埃落定时,来一个峰回路转的解密,将事件真相一一铺开,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顺便升华一下主题。
为了增加代入感,温晏然建议在撰文的时候,还可以在故事中添加一个负责侦破案件的过路御史。
张络看到天子列出的作品纲要后,心悦诚服地拜了一拜——他如今已经不是那个会为了皇帝种种举措而感到惊讶的新手内官了,陛下受命于天,不管拥有哪方面的才能都十分正常。
官报发行后,太康城中的读者经过了“这是在说什么”、“暴富的生活当真快乐”、“县中小吏委实可恨”、“孝感动天,好人有好报”以及最后的“!!!岂有此理,当真是人心险恶!”的追更之路,导致官报的发行量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直接提升到了原来的十倍。
温晏然想,自己的判断无误,想要迅速吊起读者的兴趣,悬疑题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就算对小说感兴趣,她只能在百忙之中给下属一点意见,无法经常帮忙撰稿,不过温晏然又额外提醒张络,告诉他可以允许旁人向官报投递文章稿件,对于那些通过筛选的文章作者,市监不妨酌情赠以银钱,当做对方润笔的费用。
许多有名气的士人不屑于此,但南学中的学生却很有些兴趣,私下尝试写稿投递的不在少数,导致官报上逐渐出现了不少新奇的,可以称之为短篇小说的文章。
南学内。
一位博士摇着头往屋舍内走,远远看见同僚褚岁正在跟一位穿着青色袍子的人相对而坐。
此处时常有人拜访,这位博士当下也不以为意,进门问候过两人后,叹道:“如今那些官报在学中越发风行,褚博士或许不知,南学的学生们还常常写一些骈俪不通的文章投递过去,甚至以此为傲,实在是有辱斯文。”
“啪嗒。”
由于这位博士说话时的肢体幅度太大,一份官报直接从他宽阔的袖口中掉了出来,发出一声轻响。
“……”
这名博士其实可以把官报的来源推脱到学生那边,奈何他自己出于文人的习惯,在翻阅的时候,还顺带着做了不少备注。
褚岁沉默一瞬,还是替对方将官报捡了起来。
桌边穿着青色袍子的年轻人见状,也是笑了一笑:“那官报上的确有违经背古之言,想来足下定然是在用批判的眼光在细细阅读。”
*
官报由市监负责刊印发售,如今许多朝臣也都醒悟过来,这个机构其实是以内官为核心,进行一些情报收集跟纪律监督的工作,池张两人虽然手段厉害,奈何缺乏舆论优势,加上手中人才有限,导致整个机构发展受到了不少阻碍。
然而随着官报的发行跟推广,两位管理市监的头子也迅速意识到了,自己面前摆放着一条新的消息渠道,借着官报的便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自然地与各色各样的人产生接触。
张络本人更是恍然大悟,明白了天子当日看似心血来潮的举动中究竟蕴藏有怎样的深意。
*
昭明十二年后,大周的科技发展跟文化发展都进入了一段空前的繁荣期,甚至有学者认为,官报的出现跟丹学、药学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官报的设置自然存在着政事上的目的,它大大增强了市监的影响,同时扩张了这个机构的权势,除此之外,也直接刺激了大周文化产业的发展,致使最早的连载小说《张学生做梦得黄金》的诞生——这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悬疑类小说。
随着后世人员对建平旧址的发掘,考古人员在某一个大周墓葬中,找到了一批藏有纸张的陶罐。
陶罐中装着的乃是昭明年间改良过的竹桑纸,柔韧性强,而且不易腐烂,上面记录的内容很有意思,对揭开《张学生做梦得黄金》一文的创作者的身份具有关键性作用——墓地的主人是宫中的一个小内官,据此人所言,那篇小说的思路布局极可能就来自于孝明帝。
在《张学生做梦得黄金》之后,官报上还出现了一系列跟风之作,其中大多都虚构了一个明察秋毫负责勘破案件真相的“贾御史”,许多学者都认为,此人的原型正是周世祖孝明帝本人。
新文物的出现也对考试题目产生了影响,虽然现在学生们早已习惯了周世祖在哪门课上都无法回避的强烈存在感,但在意识到自己骤然多了一堆类似于“周世祖对小说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论官报小说与昭明年间刑狱改革的联系”等考点时,还是感受到了一股由衷的悲催之意……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二分之一剧透更新,第 180 章 第一百八十章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