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唐诗无非就是四种套路: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史伤不起,送别满基情。到了宋代,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之下,宋诗宋词的套路略微有那么些许的改变,田园有宅男,变为了“退休干部爱田园”,代表人物:范成大。然而,第二点基本没变,我们可以说:“边塞依旧多愤青”,愤青的代表,是苏舜钦,第三点,则变为,咏史更加伤不起,代表人物:王安石与周邦彦,第四点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可以说,送别依旧满基情。代表人物太多,但是典型的代表、比较出名的代表,还真不太好找。
在大宋,田园的退休干部范成大喜欢菜花,边塞的愤青文天祥喜爱梅花,而“咏史更加伤不起”与“送别依旧满基情”,则几乎全靠杨花,以及产生杨花的杨柳树。
唐代许多诗人多使用一句诗来写柳花,比如说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再比如说,贾至的“柳絮飞时别洛阳”,更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我要说,宋代大文豪苏轼,人家为了让大宋的柳花更出名一些,直接为柳花,也就是杨花写了一首词,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龙吟》,以前写杨花的诗人挺多,像苏轼这样为写杨花写出一整首词的,说实话,还真不多,或者说,之前一个也没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把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全是分离人的泪。
“似花还似非花”,这是说杨花,既像是花,也不像是花,这个常识,人人都知道,可是把它写出来,还表达的这么简洁这么生动,苏东坡是第一个人,也是唯一一个人。“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东坡的这几句词,让杨花和流水结合在一起,由此,衍生出这样一个成语“水性杨花”,杨花的知名度一下子上去了,不过,这杨花的名声,却是变得不太好了。如果说“红杏出墙”可以指代女性同胞在爱情和婚姻(尤其是婚姻)中出轨,那么,如何去解释“水性杨花”呢?我可以这样去说:“红杏出墙的女子大多数是水性杨花的,水性杨花的女子也很容易红杏出墙。”
不过,苏东坡先生的这首《水龙吟》,是一首和了别人的词,和别人的词,有时候别人的词不出名,自己随手一唱和,反而出名了。不过平心而论,章质夫的词也写得不错。只不过,没有苏大学士(的词)那么出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这正是章质夫笔下的杨花,写得也非常生动,不过章质夫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把这首杨花词拿给了苏东坡去看,并且让苏东坡和了一首,其抛砖引玉的功劳,那可是大大的。毣洣阁
那么产生这种如此美的杨花的柳树,如是怎样的摇曳生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周邦彦的《兰陵王·柳》,这首词,可以作为宋代人“咏史更加伤不起”的典型。
兰陵王·柳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杨花之所以能够排到第二名,那是因为她以及产生她的杨柳在宋代诗词中的频繁出现,而每一次出现,都很美,都很惊艳。
当杨花落下的时候,它出现在李清臣的笔下,“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当杨花黏在地上的时候,他出现在周邦彦的笔下,“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当杨花飞舞的时候,秦观也写词描画它,“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晏殊说:“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他还说:“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苏轼认为,“飞雪似杨花”,他又认为,“杨花似雪”,而且还在不止一首词中,为杨花的美喝彩,他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说:“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在《蝶恋花》中,说:“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在《南歌子》中,苏轼还说:“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不过,在这首词里,杨花显然有那么一点不太道德。而变法领导者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则认为,杨花有性格,也有品德,他说:“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杨花伴随着张先,陪张先走过漫长的退休岁月,张先自然不会忘记在他的词作中多夸夸杨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杨花还伴随着书生叶采,陪叶采度过许多无聊的读书时光,叶采把杨花的陪伴记录了下来,“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最后的最后,到了大宋王朝的垂暮之年,“杨花落尽子规啼”,当柳条折尽,杨花飞尽之时,不光是“沈园柳老不飞绵”,整个大宋王朝,这柳树仿佛通通都老了,此时的大宋王朝也最终寿终正寝。宋末遗民的诗词中,杨花少了些许,也许是随着这个王朝的逝去,杨花也已经飘零殆尽了吧。不写杨花,难道诗人词人们就多去写其他的花吗?也不是,他们去写杨柳了。
此时的杨柳,在蒋捷的笔下,有了沧桑,正如他所写,“一点点,归杨柳”,无独有偶,“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要不是有下面这一位的话,杨花真的是能排到宋代文人笔下那些花儿中的第一位的。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宋王朝那些事儿更新,宋代文人笔下最美的那些花儿(七)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