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多月来,他动不动就感觉血气上涌,脑袋发涨昏昏沉沉的。
在驯象所受了那一场惊,他回府后便卧床不起。如今他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太医已是束手无策。
朝中人人称张栾为老国丈,“老”是敬称。其实他今年只有四十七岁而已。
在他生命的前四十个年头,他屡试不低,郁郁不得志。
一直到四十岁,他最大的奢望不过是考中举人,参加吏部大挑,做一任县丞或典吏而已。
成化二十二年冬天的太子妃甄选,改变了他的命运。
步入不惑之年时,他父凭女贵,一飞冲天。先被特授鸿胪寺卿,成为正儿八经的四品大员。
太子朱祐樘即位,超拜其为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同知。成为当朝从一品。
三年后,受封寿宁伯,超品。
今年外孙朱厚照受封太子,他又被进封为寿宁侯,两个儿子也都受封伯爵。
人的命运真的是很奇妙。运背时,喝口凉水都塞牙。运顺时,富贵挡都挡不住。bïmïġë.nët
这七年来,张栾享尽了人间富贵。这辈子值了!
张栾的病榻前,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抱头痛哭。
常风走了进来:“二位伯爷,老国丈如何了?”
张鹤龄擦了擦眼泪:“常大哥,太医说我爹大限恐怕只在今日了。”
话音刚落,张栾竟然坐了起来,本来面无血色的脸变得红光满面。
他跟没事儿人一样,吩咐儿子:“我饿了!鹤龄,你让厨房给我用青葱、花椒油拌一碗豆腐。对了,记的撒点塘沽口虾皮。”
张鹤龄两兄弟先是目瞪口呆,随后喜出望外。
张鹤龄大笑道:“爹,您好了?”
张栾道:“嗯,好了。快去给我弄吃食,饿了。”
常风却感觉,张栾不是病愈而是回光返照。
不多时,张鹤龄给张栾端来了一碗小葱拌豆腐。
张栾“嘡嘡嘡嘡嘡”狼吞虎咽吃了個干净。
随后张栾扬了扬手里的空盘子:“还有么,没吃饱。再来一碗。”
张鹤龄又去端来了一碗。
张栾风卷残云般的吃完,一抹嘴:“再来一碗。”
张栾一连吃了三碗小葱拌豆腐,还没饱还要吃。
张鹤龄察觉出了不对:“爹,不能再吃了。您吃太多了。”
张栾大骂:“我又不是要吃龙肝凤髓!小葱拌豆腐你们都不管饱?真是不孝!”
张鹤龄无奈,只得端来了第四碗。
张栾吃完这一碗,说:“吃饱了真好啊!困了。我睡一会儿。”
说完张栾躺在了病榻上。
张家两兄弟万分欣喜。看来父亲的这场大劫算是度过去了。
常风却察觉出了不对劲。他提醒张鹤龄:“你探一下你爹的鼻息。”
张鹤龄一头雾水:“好端端的探我爹鼻息作什么,再把他吵醒了。”
常风在锦衣卫见惯了死人。他察觉到张栾现在面色煞白,分明就是死人的面色。
常风压低声音:“你爹好像......升天了。”
张鹤龄惊讶:“什么?”随后他伸手一探张栾的鼻息,果然凉了!
寿宁侯府中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爹,您怎么抛下我们就这么去了!”
老国丈仙去,丧事极尽恩荣。
弘治帝亲赐丧礼所用袭衣、饭含、铭旌、敛衣、棺椁、明器。
翌日奉天门早朝,弘治帝竟穿丧衣上朝。这是不符合礼制的。皇帝只有在先皇、太皇太后、皇太后大丧期间才会穿丧服。
然而,满朝文武没有一人对弘治帝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
一部分官员不敢触弘治帝的霉头。
另一部分官员则认为,当今天子是勤勉、宽仁的好皇帝。这点稍有违制的行为算不得什么。
早朝开始,弘治帝沉痛的说:“老国丈病逝。朕打算追赠他为昌国公,谥号庄肃。由其长子张鹤龄袭寿宁侯。”
弘治帝有些过分了。
后世史书记载,大明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实授嗣国公只有十位。追封国公只有八十七位。
只有立过大功的人,才有资格被追封国公。
张栾这位老国丈,除了在京享乐几乎没做过什么事。
万万没想到,新任吏部尚书马文升,竟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禀皇上,老国丈品行端正,实乃外戚典范。追封国公合情合理。”
武官班中的常风有些奇怪:马老部堂有迎合上意之嫌啊。
听到马文升这么说,弘治帝万分欣慰。
没想到老马话锋一转:“老国丈乃是纳粟监生出身。”
“成化年间,因河南、陕西等地大灾,始开纳粟先例。凡纳粟者,可特拔为监生、吏、典。”
“永乐、宣德、正统年间,天下亦发生过大灾。当时没有纳粟之例。”
“自成化朝起,各地一有灾荒,朝廷就行捐例。纳粟监生、吏、典以财进身,岂能清廉自守?”
“故臣建议,停纳粟例,澄清吏治。”
停纳粟例是王恕离任前,交待给继任者马文升的一项使命。
马文升果然是头老狐狸。先迎合弘治帝,目的是让自己的谏言得到恩准。
其实,老马还没把话说透。
纳粟捐身,乃是很多学渣官宦子弟晋身的唯一通路。
很多人的家里祖辈、父辈当官,子一辈却不精八股,中不了举人。
他们会掏银子买粮捐例,为子一辈买个监生出身。
大明的监生是可以当八品、九品小官的。那些捐监者,就此迈入了仕途。
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官。
马文升这是要彻底断绝官宦子弟花钱买官的晋身通路。
弘治帝当即应允:“准奏!内阁拟旨,停纳粟例。”
常风心中暗道:老马跟老王一样,都不怕得罪人。他的建议被恩准,普天下不知道多少官宦世家会恨他恨得牙根痒。
早朝结束,常风来到了福禄街,亲自挑选送给已故昌国公的随丧纸扎。
不知不觉,他竟走到了青松棺材铺。
七年前,常风在青松棺材铺夜审老瘸子。他正是从那时起开始发迹的。
常风进了青松棺材铺的门。万万没想到,棺材铺的东家换人了。
新东家正是老瘸子。
老瘸子没领着养子去南方。而是留在了京城。干脆花银子买下了棺材铺,当作自家产业。
常风朝着老瘸子一拱手:“老前辈,别来无恙啊!”
老瘸子见到常风,下意识的打了下冷颤:“我已经金盆洗手七年了。这回又惹上什么钦案了?”
常风宽慰他:“老前辈误会了,这回我是来买随丧纸扎的。”
老瘸子长舒了一口气:“好家伙,吓死我了。七年前你让我坐了老虎凳。后来我没养好,左腿瘸了。从假瘸子变成了真瘸子。”
“我还以为今日伱来废我右腿呢!”
常风有些愧疚:“老前辈,当时我有机密要务在身,没办法才对你上刑的。你别记恨。”
老瘸子倒是很坦然:“都过去了!如今我已退出了妙手门,当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你说要买随丧纸扎?”
常风点点头:“是啊。这回是给公爵随丧。照规矩,送的引魂纸鹤、纸鹿要一人高。”
“别替我心疼钱。我害得你成了真瘸子,这回你可以狠狠宰我一道报仇。”
老瘸子半开玩笑的说:“那我可不客气了啊,拿你当个寿头。走,去后院先挑样子吧。选好样子我一天内给你扎好送去。”
常风跟老瘸子进了后院。
只见一个俊美的少年郎,正坐在一堆纸扎中埋头读书。
常风惊讶:“老前辈,这是你养子?长这么大了?”
当年常风正是用老瘸子的养子要挟,逼迫老瘸子供出妙手门的掌门是谁。
老瘸子笑道:“是啊,都十三了。黄元,过来见过锦衣卫的常大人。”
黄元是老瘸子养子的名字。
黄元走到常风面前,恭恭敬敬的给他作揖:“草民见过常大人。”
这黄元生得唇红齿白,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满身书生气。
常风笑道:“免礼。”
他随后拿起黄元读的书,是应试用的《四书章句集注》。
常风问:“你在备考县试?”
大明的读书人考秀才,拢共分三步。第一步县试,第二步府试,第三步院试。
没想到黄元竟答:“已经过了府试了。正在准备院试。”
常风大为惊讶:“才十三啊,就过了府试?”
常风一直到十七岁都没过县试。
黄元点点头:“回大人。今年刚过的府试。”
常风追问:“府试名次如何?”
黄元的回答更加让常风震惊:“回大人,府试忝列案首。”
案首是府试的第一名!
顺天府是天子脚下,学风冠绝天下。黄元考中顺天府的府试案首,换在某些偏远省份,完全可以考取举人了!
常风夸赞道:“了不得啊!老前辈,你有福啊。”
老瘸子自豪的说:“这孩子从小爱读书,知道上进。不枉我当初从小乞丐堆儿里把他捡回来。”
常风笑道:“元哥儿,我也在备考呢,预备明年春闱。没事的时候你来我府上,咱们切磋下应试文章。”
宋、明将十几岁的少年郎称呼为“哥儿”,表示亲近。
黄元道:“原来是举人前辈。失敬啦。我一定去府上讨教。”
常风选好了纸扎样子,回了府。
翌日清晨,黄元赶着一辆骡车来常府送纸扎。常风去参加御门早朝了,不在家。
仆人帮忙,跟他将纸扎扛进了前院。
前院中,常恬正跟壮壮哄着一条小奶狗玩耍。虎子在一旁耷拉着耳朵趴着。
产房传喜讯,跟虎子配成的那条母犬生了。一窝生了七只。
然后传丧讯,七只奶狗有六只夭折,只活下来一只。
常恬给它取名为“小虎”。
黄元见到常恬,拱手行礼:“小姐。我来送贵府大人订的随丧纸扎。”
仆人提醒黄元:“什么小姐。这是宛平郡主!”
黄元连忙给常恬跪倒磕头:“草民拜见郡主。”
常恬抱着小虎说:“免礼吧。”
黄元起身一抬头,跟常恬对了下眼。
常恬见这小哥哥生得俊秀无比,顿时脸上生出了两朵红云。
哪个少女不怀春?常恬这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春心已经开始萌动。
常恬放下小虎,走到纸扎面前:“这仙鹤扎的真精致。”
黄元连忙道:“谢郡主夸赞。”
常恬问:“是你的手艺嘛?”
黄元如实回答:“竹架是我爹搭的,我就管刷刷浆糊,蒙纸皮。”
常恬转头望向他。黄元低下了头。
常恬道:“真有趣,手艺真好。你以后来我府上,教我如何?”
堂堂郡主学做纸扎,明显有违礼法。
不过常恬是京城里的团宠,一贯任性。她就算学做棺材恐怕都没人拦着她。
黄元有些踟蹰:“草民正在备考院试。恐怕......”
常恬道:“那我不管。我也不让你天天来。七天来一回,教我一个时辰总行吧?”
“我每月给你五两银子。”
郡主有命,黄元一个草民岂敢不尊?他道:“是,草民遵命。”
少年和少女爱情的种子,自此开始萌发。
弘治五年的除夕如约而至。
除夕当日,北直隶普降大雪。瑞雪兆丰年。弘治帝敬天爱民,似乎老天爷也被这位明君感动,降下了福报。
常府内。
常风领着常恬、壮壮在雪地里打雪仗。虎子和小虎在雪地兴奋的来回乱窜。
刘笑嫣走了过来:“你们干什么?一个郡主,一个从四品武官,加上一个太子未来的伴读郎,在雪地里撒野成何体统......”
不等刘笑嫣说完,“啪”,常恬一个雪球甩在了她的脸上。
刘笑嫣吃了小姑子的亏,也不管四品恭人的身份了,抓起一捧雪加入了战团。
九夫人正在张罗厨娘们拌饺子馅儿呢。听到动静来到了前院。
常风拿起一个大雪球直接扣在了九夫人的头上......
对于常家人来说,弘治五年是团结的一年,是胜利的一年。
常风替弘治帝赶走庸相刘吉,替名臣王恕洗脱了冤屈,在京城之中的权势、威望更胜。
常恬成了弘治帝的义妹,受封宛平郡主。让常家成为了皇亲。
刘笑嫣跟张皇后姐妹情深,继续做着国母的闺中密友。
九夫人的女红刺绣、衽席裹套功夫也都见长。
与此同时,大明京内外的许多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除夕吉日。
乾清宫内。
弘治帝祭拜完祖先,回到龙案前埋头批阅着奏折。
宽仁与勤政是这位明君的优点。即便除夕也不例外。
相比于张皇后亲手包的饺子,他更关心九边将士过冬的物资是否充足、黄河河南段是否会发生凌汛、广西的平叛战事能否以全胜告终......
坤宁宫恭房。
刘瑾正在仔仔细细的给小太子朱厚照擦拭着尊臀。
朱厚照拉屎擦屁股的时候都不老实,一扭腚,弄了刘瑾一手的粑粑。
刘瑾满脸堆笑:“谢殿下赐老奴黄金。”
伺候好太子,以后有个好前程,是刘瑾的除夕愿望。
司礼监内。
当值的秉笔钱能跟义子钱宁围炉而坐。吃着钱宁刚送来的饺子。
一个叫谷大用的监丞,正在一旁给钱能读着王恕从陕西写来的信。
钱能感慨:“老王八蛋走了几个月。真想他啊!”
城北李东阳府邸。
明年春闱会试的主考官李东阳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听着三个儿子跪地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
除夕背诵《正气歌》,是李家的家学渊源。
詹事府左春坊。
刚刚担任经筵讲官的杨廷和,正在整理初五进宫主讲大经筵的内容。家人催了三遍,他才离开公案,回家过年。
给皇帝讲书,是一件前程远大的差事。他丝毫不敢懈怠。
山西臬司衙门。
长得比狗还丑的杨一清,正在提审一名犯人。
他虽只是按察副使,却比臬司正堂更勤于公务。
他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清理冤狱,还含冤之人一个公道是他的责任。
大同卫。
一个名叫江彬的边镇小将,正站在城楼上虎视眈眈,眺望着北方。
他担心北方胡虏会趁汉家除夕佳节,南下入寇骚扰。
北直隶学政府邸。
刚刚执掌学务的前朝状元郎王华,正在看儿子王守仁的一篇应试文章。
去年王华取了个巧儿,让王守仁回浙江老家参加乡试。王守仁不负父望,高中举人。即将参加明年的春闱。
王华看完文章,嘴上骂儿子:“文字糊涂。”
其实心里乐开了花:祖宗保佑!我儿果然是有大才学之人。今日作的这篇应试八股行文流畅,构思精妙。他来年春闱拔贡不成问题。殿试至少也能位列二甲。
王守仁已经二十一岁了。这两年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还很喜欢射箭。
他如今的偶像不是朱熹、二程,而是王恕、马文升。
他曾对小他三岁的好友张璁说过:“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方真丈夫也!”
自“格竹”失败后,他对于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
程朱理学如今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实现心中抱负的晋身之阶罢了。
怡红楼。
徐胖子不喜欢年节祭祖那些乱七八糟的公爵府仪式。干脆躲到了赛棠红的榻上。
赛棠红虽已三十五岁,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正是带劲的时候。
徐胖子把她的榻压得“吱嘎吱嘎”乱颤。
他的两个靴兄弟张鹤龄、张延龄这回没跟他同榻胡闹。
这俩小子正在楼下两个新来的大同婆姨房中忙活呢。
没错。这俩小混蛋外戚,自己老爹的丧期未过,就跑到怡红楼拥香窃玉。
大明六千万人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除夕。
午时,皇宫鼓楼敲响了新岁鼓。
钟鼓司的小宦官扯着嗓子高喊:“弘治六年癸丑!瑞雪丰年,大吉!”
时光如水,流水不腐。历史的洪流依旧滚滚向前......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更新,第163章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五千字)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