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东京城哪里最热闹,无疑是位于内城南,录事巷道与东大街小甜水巷交汇口的大相国寺。
自唐代睿宗年间起,大相国寺便成为历代皇家寺院。
本朝自仁宗起,更有历代皇帝为大相国寺题字赐匾的传统。
大相国寺只在每月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面向民间开放,每月只开寺五日。
其余时候,多是接待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又或是承接朝廷法事仪典。
在东京,谁要是一本正经地称呼其为大相国寺,别人一听就知,此人肯定是外乡人,且刚到东京不久。
东京土著居民,又或是自诩为“老汴梁”的长住居民,提到大相国寺,都会用河南府口音特有的“入声”,称呼其为“相蓝”。
相蓝,是东京百姓对大相国寺独特的昵称。
当赵构半捏兰花指,用一种类似于戏腔的声调,说出“相蓝”二字时,赵莽浑身鸡皮疙瘩皱起,一阵汹涌恶寒感袭遍全身。
说实话,很想打他。
又考虑到,他还是个十四岁的少郎,想想还是忍了。
站在大相国寺门前广场,周围人潮涌动,喧喧嚣嚣,拥挤、热闹程度,比当日宣德门前打擂时更甚一筹。
从东京四面八方赶来的坊郭市民、郊县乡民,都在排队等候进入大相国寺。
仿佛只要入了寺,拜了佛,最好再烧一柱香,就能沾沾皇家气运,受到满天神佛保佑。
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不沾灾厄,顺顺当当。
至于拜的是哪尊佛、哪尊菩萨,反倒不重要。
赵莽鹤立鸡群地站在乌泱泱人群里,四顾张望,对如此场面也颇觉震撼。
大艺术家赵官家崇道抑佛,东京寺院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唯独大相国寺,香火鼎盛不减分毫。
赵构站在他身旁,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与大相国寺有关的典故、趣闻,以及每年这里举办的庙会、水陆法会等重大热闹场面。
“相蓝”二字,不时从赵构嘴里蹦出。
每当说到这两个字时,他的下巴就会扬起三分,嘴角上弧,眼睛光彩熠熠,两撇眉毛飞到脑门顶,仿佛支棱起两个字:骄傲
大相国寺历史悠久,建筑群宏伟华丽,一代代高僧辈出,又有“皇家”二字加持。
在东京,大相国寺无疑是张闪亮名片。
赵构眉飞色舞的样子,也是所有东京居民,对外乡朋友介绍“相蓝”时的共有神情。
那份掩饰不住的得意,也是东京居民骨子里的骄傲。
赵莽对宗教不感兴趣,大相国寺里也没有唐僧。
除了觉得那一片片琉璃瓦建筑群,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格外好看,倒也没觉得这寺院有什么稀罕处。
作为外乡人,他对东京没有多少归属感,也很难体会东京居民,上至权贵、下至庶民对于“相蓝”的独特情感。
赵构喋喋不休,赵莽很是敷衍地随口附和几句。
他今日到这大相国寺,是来征募第一批虓士营军卒的。
来之前,他问赵鹤寿,这几日东京哪里最热闹,人最多。
赵鹤寿说,那自然是大相国寺。
赵鹤寿又提醒他,大相国寺每逢开寺日,人多的不像话,仿佛全东京百万人口都往寺里挤。
每逢此时,开封府就会严阵以待,联合金吾街仗司、厢坊厢丁、附近军巡铺,调集人手,加强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通常这时候,大相国寺前的广场,不允许摆摊叫卖。
于是,赵莽先去找马扩和刘锜,请他二位出面,帮忙向府衙打声招呼,寻个方便,让他能够在大相国寺前,进行一场短暂招募活动。
不知道为什么,赵构这小子和刘锜在一起,非得吵闹着要跟来。
“赵郎官,你什么时候有空闲,我还想和你讨教拳法?”
许是说累了,赵构换了个话题。
赵莽摇摇头:“我奉太傅命筹建虓士营,往后数个月,只怕都不得空。”
“这样啊~”赵构难掩失望。
赵莽低头看着他,突然问道:“上次我打了你,你心里就不记恨?”
赵构额头尚有一小块淤青未消,可见上次趴摔让他受伤不轻。
赵构一本正经地道:“拳脚无眼,受伤在所难免。
何况习武之人,受伤本是家常便饭。
上次是我主动求教,赵郎官手下留情,否则我只会输得更难看。
我自己学艺不精,与赵郎官毫无关系。”
赵莽咧嘴笑了笑,这小子倒有几分坦荡。
赵构小声道:“赵郎官,有一事我一直想请教。”
“你说。”
“宣德门打擂之事,是不是出自童太傅授意?”
赵莽摇摇头:“那时,我尚未见到童太傅。与郭俊中比武,也是朱汝功自己找上门来,与童太傅无关!”
赵构似乎对此颇为兴奋,用力地挥舞拳头:“我果然没猜错!
赵郎官英雄气概,岂会为朱家折腰,打一场假擂台!
他们都说,此事是童太傅在背后策划,目的是落朱家面皮!
我与他们辩驳,他们反倒不信!”
赵莽笑道:“你口中的‘他们’是?”
赵构脱口道:“便是老十二、老十一、七哥、三哥、太......”
赵构一下子噎住,眼珠转了转,急忙改口道:“就是我家中几位兄弟!”
赵莽长长地“喔”了声,古怪一笑:“听起来,你家中兄弟不少!令尊真是厉害!”
赵构挠挠头,装傻充愣地嘿嘿笑笑。
邓肃、王宣、张㧑、李景良四人,站在四周,手里拎着铜锣、举着木牌、捧着纸笔,像是准备摆摊做生意。
过了会,马扩和刘锜回来。
“和府衙值事军尉说好了,可以在此张罗吆喝,却不得支摊圈占场地,阻塞人群。”马扩道。
“多谢二位兄长!”
赵莽叫来邓肃四人,凑一块嘀嘀咕咕。
王宣一脸难为情:“真要在此敲锣吆喝?岂不是有些丢人?”
赵莽宽慰道:“无妨,多做两次也就习惯了,就当你的脸皮不存在。”
王宣嘴角抽搐,无言以对。
李景良“哐”地一声敲响铜锣,刺耳的声音在人群里炸开,立时吸引不少目光。
这厮清清嗓,大声吆喝起来:“虓士营招募军卒!通过考核入籍者,军俸等同上等禁军,每月八百文起!
授予军职者,月俸一贯五起!”
张㧑也向四方抱拳,大喊道:“凡应募之人,皆参加入伍考核,期间,供给一应伙食!
考核通过入籍者,即发放当月军俸!”
邓肃也吆喝起来:“名额有限,只招纳一百人!报名截止今日落日之前!”
王宣见三人卖力张罗,咬咬牙,闭上眼大喊起来:“凡十五以上,二十五以下皆可报名!”
几声锣响,几嗓子吆喝,当即吸引不少青壮上前围观、询问。
四人一遍遍向人群解释着,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吸引人的,无疑是李景良开场时宣称的军卒待遇。
八百文起的军俸,堪比上等禁军。
有军职者,月俸最低一贯五起。
最重要的是,李景良反复强调,所有军俸都按照足钱算。
一贯就是一千文,不是市面上常用的七百七十文。
偌大个广场,人群在中间位置围成圈,邓肃四人站在圈中,举着木牌,大声向围拢人群宣讲解答。
赵莽对四人的表现很满意。
马扩笑道:“为何只讲待遇,不讲应募条件?”
赵莽道:“没有条件,凡有意应募者,皆可参加报名考核。
考核不过,自然淘汰,最后剩下的,就是虓士营首批军卒!”
刘锜惊奇道:“如此一来,有不少人冲着这份优厚待遇,都会怀揣侥幸心理前来一试。
只怕什么浮浪子、泼皮无赖、游手好闲之人都会掺和。”
赵莽笑道:“无所谓,都可以来试试,烈火炼真金,能坚持到最后,就是块石头,也能让他发光。”
马扩、刘锜相视一眼,对赵莽这种别开生面的招募方式,愈发兴趣浓厚了。
赵构眨眨眼:“赵郎官就不怕招募到凶顽之徒?”
赵莽咧嘴,露出一口森冷白牙,“到了我手底下,你觉得他还能凶得起来?
自诩凶狠的、不怕死的,尽管来,越多越好!”
赵构不禁浑身哆嗦了下。
是啊,以赵莽的本事,什么样的凶徒制服不了?
马扩道:“不知贤弟的入伍考核,在何时、何地开始?”
赵莽一指南边:“明早卯时正(六点),南熏门外!”
刘锜点点头:“到时候我二人必定到场观摩!”
赵构张张嘴,本想说他也要来。
转念一想,卯时正太早了些,不好得溜出宫,只能遗憾作罢。
~~~
翌日,天边翻起鱼肚白。
东京外城正南门,南熏门开启城门,护城河上的铁索吊桥刚一落下,一群年纪不等的汉子,乌泱泱涌出城门。
值门守军吓一跳,还以为是一伙刁民妄图袭击城门。
赵莽拿出枢密院颁发的半块行军木契,勘验无误后,值门守军才松口气,放他们出城。
木契是枢密院新制,刻有虓士营番号,军额,统属关系,将校姓名军职。
童贯陕西、河东宣抚使的职事差遣,已经多年不曾旁落。
虓士营从统属关系来看,也隶属于陕西宣抚使司,受宣抚使和枢密院双重领导。
有这半块行军木契,赵莽才能带着几百号人,在东京城里进进出出。
护城河堤岸边,一排排垂柳随风飘荡,逐渐枯萎的枝条呈现几分衰败迹象。
晨曦初露,清风凉爽,正好适合晨起锻炼。
近四百个青壮聚拢在赵莽身边,这便是昨日,在大相国寺前,吆喝整个白天的成果。
马扩、刘锜,邓肃、王宣、张㧑、李景良,所有人都用一种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赵莽。
不明白他为何带大伙出城,大清早站在这护城河堤岸边吹凉风。
赵莽指着不远处,如远古巨兽匍匐在眼前的东京城,笑道:“外城周长多少?”
邓肃道:“东京外城,长十三里,宽11里,周长近五十里。”
赵莽点点头,差不多二十四公里,距离正好合适。
“沿护城河堤,绕东京城跑一圈。
第一次跑,咱们轻松些,限时一个半时辰。
超过时辰者,淘汰!
中途放弃者,淘汰!”
赵莽大声说出考核内容和要求。
马扩、邓肃等人皆是惊讶,一众报名青壮更是哗然。
绕东京城跑步?这算哪门子考核?
五十里路,一个半时辰跑完,岂不是要累死人?
当即,就有报名青壮觉得上当受骗,大声骂嚷起来。
赵莽冷目如电,扫视几个带头鼓噪者:“不愿参加的,现在就可以走!
若有不服者,我随时接受挑战!
只要打赢我,就能直接入籍!”
一众人面面相觑,那几个带头鼓噪的凶顽泼皮不服气地嘟哝几声。
“我丑话说在前,凡挑战之人,一律签订生死状,死伤一概自理!”
赵莽又补充一句,黑脸狞笑,杀气腾腾。
那几个有意寻衅的泼皮立时蔫巴,耷拉脑袋不敢吭声。
赵神拳的威名,他们多少听过些。
赵莽环视众人,无人再说话。
“要走的,自便!留下的,跑起来!”
赵莽大喝一声,带头沿着护城河堤往西边跑。
邓肃、李景良、张㧑率先跟上,王宣咬咬牙,也跟了上去。
马扩笑道:“跑吧,就当活动活动。”
刘锜苦着脸:“早知就不来了~”
一众青壮,稀稀拉拉地跟着跑了起来。
也有三五十人,骂骂咧咧地回城去了。
一名国公府请来的车夫老卒,驾一辆马车,优哉游哉地跟在队伍旁边。
车厢里,摆放一架漏刻,专门用来计时。
一群汉子,绕着东京城,以顺时针方向,哼哧哼哧地跑了起来。
一个半时辰后,赵莽率队回到南熏门外。
马扩、刘锜、邓肃、李景良、张㧑、王宣六人,一直紧跟在他身后。
陆陆续续有一百四十几人,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
一个个大汗淋漓,瘫坐在地,捶打双腿,累得说不出话。
清晨出城到现在,只留下不到三分之一。
其余大部分,都在中途放弃,自己走了。
赵莽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说明虓士营开出的待遇的确优厚,吸引力十足。
再看看马扩几人,绕城一圈跑下来,也能看出各人差异。
马扩、刘锜精神良好,体力消耗不算太大。
东京优渥的生活,没有磨灭掉他们自小习武吃苦的毅力,身体素质保持得相当不错。
邓肃、张㧑二人,体能上稍稍逊色些,但在参加考核的一众人里,也算是优秀水平。
王宣有些气促,二十公里后体能下降得厉害,好在凭借毅力坚持下来,成绩也算不错。
最出色的当属李景良,跑完一圈,除了一身臭汗,竟然像个没事人一样。
要不是赵莽有意控制全队速度,这家伙能在一个时辰内跑完。
其他人的表现,赵莽也全都看在眼里,哪些算是好苗子,哪些值得栽培,心里基本有数。
“我在南熏门附近,借了一处闲置营房,供诸位在考核集训期间住宿。
营房提供两餐饭食,现在回去吃过午饭,下午开始训练其他项目。”
一众青壮听到有饭吃,纷纷振作起精神。
“马兄、刘兄若无公事,可否暂时出任训练官?”赵莽邀请道。
马扩笑道:“往后半月无事,随时效劳!”
刘锜也道:“我也有十来天闲暇,该如何调拨,你看着办!”
赵莽大喜,抱拳道:“多谢二位兄长鼎力支持!”
午后。
南熏门西侧瓮城,一座原本闲置的军寨里,传出“咚咚”鼓声。
过了会,又变换成鸣金、鸣锣、吹角声。
有时,没有丝毫声响,却见几支红色、黑色、杏黄色令旗,左右挥舞,前后挥舞,向不同方位挥舞。
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校场里,赵莽率领一众青壮席地而坐。
马扩、刘锜担任训练官,正在为他们讲解鼓、金、锣、角、旗等各种指挥器械的使用方法。
上午绕城跑完,回到营房吃过饭,又走了二十来人。
赵莽依然秉持来去自由的态度,在整个考核集训期间,不作任何约束。
营房伙食还算不错,主食米面换着做,用骨头、杂碎熬汤煮菜。
赵莽公开承诺,从集训开始,一旬之内,至少有一顿肉吃。
伙食钱,按照一百人军额标准,从国公府支取,赵莽又自掏腰包补贴一些。
有不少青壮原本想退出,吃了中午一顿饭,感觉伙食还不错,想想又留下。
参加报名的青壮,大多是东京下五等坊郭户子弟。
他们也算是东京居民,却是最底层、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体。
应募从军,本就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之一。
有不少人以为,应募虓士营,也像应募三衙禁军一样简单。
只要丈量身高,拉开九斗以上的弓,一石二斗以上的弩,能跑四五里路,手脚四肢完好,目力合格,满足这些条件就能应上。
赵莽就是要用严苛考核,告诉这些心怀侥幸者,虓士营绝不是禁军老爷兵。
吃不了训练的苦,又怎么指望他们打胜仗?
考核训练第一阶段,就是要从体能、毅力两方面,甄选出基本素质合格之人。
马扩、刘锜作为将门子,自小长在军营,对各种号令无比熟悉。
在二人教导下,众人可以快速熟悉大宋军队的常用指挥令语。
正所谓“审金鼓”、“辨旗帜”、“练耳目”,“昼战戒旌旗”、“夜战听火鼓”,熟悉金鼓之节,正是号令三军之始。
训练第二日,还是卯时正开始绕城跑。
这一次,只跑十里路,一刻钟内跑完。
路程大大缩短,难度却也不低。
加之身体处于恢复期,疲累感十足,跑下来还是让青壮们叫苦连天。
中午吃过饭,又走了十来个,只剩不到九十人坚持训练。
下午依旧是熟悉金鼓旗帜,进行简单的队列操练。
往后半个月,每日清晨跑步雷打不动,只不过路程有长有短。
基本上,三日一次半城跑,七日一次绕城跑。
绕城跑时间固定在一个时辰二刻钟,下午指挥号令训练、队形行进训练交替进行。
集训人数固定在六十二人。
刘锜、马扩公事在身,相继暂别。
训练半个月,指挥号令方面,所有人都能基本掌握。
赵莽把集训青壮分作四队,交由邓肃、王宣、李景良、张㧑四人分别统领。
由四人任队官兼训练官,全权负责各队训练。
从体能、指挥、队列、行进各方面进行比较。
赵莽按照每日每队训练情况,进行打分排名,末队负责后一日营房的卫生洒扫工作。
连续三次排名最末,还要加练绕城跑一次,负责浆洗全队换洗衣物。
至于奖赏方面,赵莽暂时只能从伙食入手,多买几头猪羊奖给优胜队伍。
毕竟他的囊中也不算富裕。
施行分队奖惩制度后,大伙的训练热情明显提高。
体能、号令、队列,训练到一定程度,赵莽再加入弓弩、刀枪和一些简单的结队、排阵训练。
同时,又到保康门瓦子进行第二次公开招募。
这一次只有二百多人报名,留存度却比第一次高了不少。
虓士营在南熏门瓮城操训的消息,已经在外城传开。
每日城外护城河堤岸上,一群赤膊青壮绕城跑,已经成了一道新的东京风景线,引来不少人驻足观望。
淘汰的、离开的报名者,对虓士营严苛训练大吐苦水。
反而让新一批报名者,有了心理准备。
十日的初步训练下来,尚且有七十余人坚持。
时间转眼跨入十月,两批报名者已经开始合练,仍旧分成四队,交给邓肃四人负责。
参训青壮总人数,为一百四十六人。
期间,童贯在赵鹤寿的陪同下,来到营房观摩。
赵莽陪在身边,为他讲解介绍。
童贯起初无甚反应,直到了解这些人近一月以来的训练状况,才露出明显的惊异之色。
近一月严苛训练,留下来的青壮,精气神有着质的蜕变。
童贯看在眼里,颇为满意地道了一声好。
赵莽趁机向他讨要一批冬装。
眼看天气转凉,虓士营成军以后用得着。
童贯倒也给的痛快,答应几日后从军资里拨出一批送来。
送走童贯,赵莽召集邓肃四人,商量最后的考核标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莽在北宋末年更新,第109章 练兵从跑不死开始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