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视角,比如说这次的农业二度改革。放在过去,这在太子们的眼中就是某位酷似张居正的大臣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对这个不公的世界感到愤慨,因而想要改革农业。换句话说,这大概是出于儒家传统的正直理念,亦或是炎明的传统君子观念。
但是在塔奇米的教导下朱由孝就不这么看问题了,塔奇米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他觉得农业需要这样改革?这样的农业改革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促使他进行这样的改革的动力又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可不是简单的一句正义凛然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能解决的。这是非常深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问题,要是真揪出来理顺,哪怕是三天三夜都弄不完。
这是很多帝王将相所不能完全精通的本领,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对社会缺乏较为清醒的认知,不会对那些下层社会过多的了解。这些人很难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常年赤贫,哪怕是倾注资源也最多持续一阵子,而不可能一直富饶下去。同样的,这些人也很难理解穷到发疯到底是一个概念,在他们的眼里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只需要去干活就能又挣到钱。而实际上的贫穷是你一无所有,一身债务,没有任何工作在等着你。你所能做的只有乞讨而已,除此以外什么也做不到。
按照塔奇米先生的说法,能熟练掌握这一科学学问的前提是必须有过人的阅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每个阶层都十分的熟悉,体验过多种社会生活与工作工种。这一传统在孝武两朝后就一直没丢,每位太子爷在接班之前都会先去当三年农民,两年工人,尝试着经营工厂两年,最后再去当五年的士兵,从最低级的军士到中级的排营长,再到高一级的总帅参谋部,一般来说起步是五年,要是当上瘾了或者老皇帝身强力壮,可能这个时间会延续到七年-九年不等。再长就有些不礼貌了,在军队中待那么久,很有可能培养出来一个军國狂人,而不是传统的国家主义帝王的。
这个惯例到朱由孝这边就没怎么延续下去,还是塔奇米带他去体验的。虽说只有一年,但是效果却是立竿见影,胜过数倍。而且他注定还要在底层生活相当的一段时间,了解各方面的事情,对这些不同的问题获得更清醒的认知。
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朱由孝不能说完全理解,但至少也知道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缘由。他是帝国太子,注定要站在国家的角度看待这一切。在塔奇米的耳眩目睹与超然的身份加持下,他不会站在那些官僚的眼光上看问题,也不可能站在商人和士绅的目光上看事情。在他的眼里,帝国的农业问题确实是到了一个非常尖锐刻不容缓的阶段了。
首发&:塔>-读小说
帝国高度繁荣,工业全球第一,农业也是全球第一,甚至科学也是全球第一。问题是这些第一却无法和现在的政治结构互相关联融洽,有着极强的割裂感与不合群感。工业要进一步发展时,封建帝国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遏制他们的进一步扩张,也顺道把他们绑死在官僚贵族这个战车之上,农业需要寻求改革时,帝国就会跳出来大声的说一句不中,然后果断继续把农业打回小农社会经济,最多就是允许这些老农们自由活动去城里打工,补充人手罢了。
而科学呢?帝国的科学家一个赛一个官僚,主打的就是论山头论派系。你是这个老师带出来的,他是那个教授带出来的。你是粒子派,他是波长派,大家就一定要老死不相往来,而且还要玩了命的攻击对方,贬低对方的研究。这一切的缘由没有为什么,全是因为该死的官僚体系而导致的。当年方国公和崇祯爷两代人大力弘扬科学,疯狂的给科学家荣誉与地位,身份与权力,现在全都反噬到这一代的身上,反而起了反作用了。
帝国几代掌权者不停的按照方国公的遗训优待礼遇科学家,把他们的地位捧的高高的,只要是有点研究成果就有不小的地位,那些大科学家更是基本上不是少师就是少保,不是少傅就是一品伯之类的大爵位。为了让他们安心搞科学,帝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所有物质要求。而与之相当的,这些科学家往往也很容易在这种金钱攻势下投降,变成帝国的忠实支持,六亿帝国人,我怎么没感觉到压迫呢?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涨工资,有没有认真工作?
相等的是,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在这样的官僚特权与贵族特权之下,几乎没有任何科学家会愿意自己的科研成果被评为不值一提,如同垃圾的。他们会极力推销自己的科研成果,攻击对方的截然相反的科研成果,以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徒子徒孙们的生活水平。
历史上的交直二电是在一八五零年左右,在这里更早,在一八四零年左右就诞生了。但是这两种电的辩论可是持续了数倍的时间,足足到一八七零年才在皇上的圣裁下分出了胜负。这三十年间两派用尽一切舆论攻势攻击对方的科学,维护本派系,确保地位不受压制。在这样官僚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即使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徒子徒孙们考虑考虑啊。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新世纪:赤潮更新,312:官僚主义害死人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