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在赵源的身边,他所用到的绝大部分人,甚至包括赵源自己,都是出身于士林,也都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想要彻底扬弃并不现实,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在这种情况下,赵源只能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去跟儒家合作,从而才有湘湖理学派的投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赵源又不能被理学派彻底左右,因此才会有越秀山学海堂出山一事,目的也是为了平衡,因此赵源也必须像历朝历代的君王一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接纳孔家,而是不是彻底推到对立面去。
当然,就算是要跟孔家合作,赵源也并不打算跟孔氏北宗进行深切合作——他对于北宗实在看不上眼,反倒是南宗存在一定深度合作的可能,况且当今南宗嫡传孔宪堂也是一个心思非常巧妙的人,他没有早一步表示诚心,也没有晚一步进行逢迎,非在这个关键时间不卑不亢地上折,说明这是一个做事很有分寸的人。
“这个孔宪堂声称自己从来没有袭过伪清翰林院五经博士,倒也还算机灵。”
赵源脸上浮现出一丝欣赏之意。
左宗棠笑道:“孔氏南宗过去名声还算尚佳,素知华夷之别,将来殿下驱逐胡虏,行洪武伟业之际,不妨见一见此人。”
他这话的意思也很明显,眼下得正本清源,不光是要把伪清从华夏给清出去,到时候连同孔氏北宗也要一起清出去。
赵源沉吟了片刻,道:“孔氏南宗和北宗之间倒是一桩历史公案,昔日做出决定之人乃胡虏忽必烈,到了今日自然不能算数,将来等到《钦定华夏汉奸名录》和《钦定华夏英杰名录》定稿之时,必须要将这些写上去,以正天下人心。”
反攻倒算,必须反攻倒算!
左宗棠拈须微笑,心中却已经将汉王殿下的想法揣摩了个通透,说到底他们现在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将满清入主华夏二百年来的一切,统统彻底进行否定,再踏上一万只脚,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么做过于极端,但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原因就在于正统性的争夺上,容不得半点的忽视,半点的妥协。
成王败寇,才是斗争的残酷真相,如果今天失败的是赵源,那么他也将会被清廷抹黑成历史上最残暴、最险恶乃至于最为卑鄙的人,会比太平天国的形象还要恶劣。
首发&:塔>-读小说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调教好了将会是一杆极为有用的枪,当然在利用之前,就必须对当下的儒家进行改造,而改造之前,就得在学术上掌控话语权,还有什么比孔氏南宗更好用的工具呢?
当然,这些改革儒家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必须要有足够的小弟去站台呐喊才行。
“先给孔宪堂封一个奉祀君,另外再加孔宪堂为儒学博士,专门负责修订四书五经。”
所谓的奉祀君,其实是孔氏后裔曾经获得过的第一个封爵,它本是是汉高祖刘邦封给孔子九代孙孔腾,通常来说这个封号都代表着几分特殊含义,隐隐间意味着在汉王府的眼里孔氏南宗才是孔家嫡系,也算是对孔繁灏进行了一番敲打。
.......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八,京城周边村野的乌鸦和麻雀成群结队地飞过城池,肃然地飞入的紫禁城树枝上和屋脊上,不时发出几声凄惨的啼叫,而当乌鸦安静以后,紫禁城中又回到可怕的寂静,到处是昏暗的宫殿阴影,使得皇宫显得更加阴森。
自从太平军前锋兵力进逼直隶之际,京城便已经开始实行宵禁,在阴森和凄凉之中,挂着腰刀的兵丁们木然地站在重要的街道口,防止任何有可疑的人物进出——就在数日前,太平军派遣来的密探在城内放了一把火,却引起了不少人大呼小叫。
沿途街道的大门外寥寥挂着几只纸灯笼,在昏暗的光线下摇摇晃晃,街口墙壁上则张贴着一张张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措辞十分严厉地警告着所有的老百姓。
更夫们提着小小的灯笼,一只手拿着一只破铜锣,另一只手则拿着梆子,他们佝偻着身躯,在黑暗中缓缓前行,缓慢而无精打采的梆子声渐渐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屋檐下面则瑟缩着许多人,几乎与铁青暗沉的环境融为一体,根本分辨不清他们的面孔,所有人都挤做一堆,在刺骨的寒冷中获取着微弱的热量,许多人都冻得麻木,有些人甚至已经彻底停止了心跳,变成了路倒。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原本京城内就盘踞着大量的灾民与乞丐,而随着战事的进行,从直隶那边又逃来了十余万灾民,他们的性命就如同路边的野草,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足以让他们死去,每天清晨官兵们都会将大量的尸体抬走烧掉,唯恐产生了大疫。
天色还处于昏暗尚未破晓之际,太和殿中却传来了一阵净鞭声,大朝会再一次得以召开,而这一次大朝会已经是本月的第三次了。
实际上,在过去大清朝多年的制度中,像这样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参与的大朝会并不多见,平时的朝会除了每日当值的军机处以外,其他的官员都是按日轮流上值,因此像这样的大朝会一旦召开,隆宗门外往往站满着穿戴整整齐齐的官员们,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冻得脸色发白,看上去几乎都不像活人了。
对于现如今的大清朝官员们来说,情况也的确越来越发严峻了。
汤阴之战结束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率军一路追击清军,得到了清军遗留的大量粮草辎重,尤其是直隶方向攻势太快,导致原先留在保定的粮草被太平军缴获,而后太平军便兵分两路,分别从京城东西面穿插而来。
僧格林沁所率的八旗新军余部在雄县跟太平军再次大战一场,而这一次清军虽然没有惨败,但是也没有讨得多少好处,反倒逼得杨秀清亲自出发,率军朝着雄县一路攻来,僧格林沁只得率军撤往霸州。
这一下,太平军的刀锋几乎就顶在了清廷的咽喉之处,倘若这个时候道光皇帝若是想明白,退往关外还算来得及,但是对于老皇帝而言,他不能接受就这么灰溜溜滚回盛京,率领剩余的两万余八旗新军、再加上七八万绿营在京畿一带布防,甚至还下令用条石封死了京城九门,目的也很简单,大家伙就不要想着跑了,老老实实守在京城,与京城共存亡吧!
当然,道光皇帝这么做,也是纯粹成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他不能接受被后人称为逃亡之君,还不如索性战死在京城——反正眼下京城里面除了道光皇帝、穆彰阿、祁隽藻以及讷尔经额等大臣外,其他人都已经撤往了盛京。
就算京城被太平军攻下,大清未来新君奕欣也完全可以宣布即位,此时盛京尚有满蒙八旗五万余人,这股兵力虽然不多,但也处于大清朝最后的本钱,足够大清朝继续苟延残喘个两三年。
除了这些安排以外,道光皇帝还大肆给留下的官员们升官加爵——尽管这个时候的官爵实际意义并不大,但好在还是有不少官迷想过把瘾,他们升了官,就得留下来给大清朝殉葬,所以这个时候隆宗门外站着的大清官员,实际上已经距离死路不远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www.bïmïġë.nët
“皇上驾到!”
一名公鸭嗓小太监发出一声尖利的叫声,早已等候已久的大清朝官员们则纷纷下跪,人人口中山呼万岁,看上去倒也没有多少亡国的模样。
道光皇帝拖着疲惫的身体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整个人都已经宛如风中残烛一般,生命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熄灭,他缓缓伸出手来。
“众爱卿,都平身吧。”
等到大臣们爬起来后,不少人偷偷摸摸地窥窃着似乎已经活不了多久的道光皇帝,心中泛起了无数个念头,这些念头若是放在往日,都足以抄家灭族,而放在眼下,却又让人感觉到十分自然。
说到底,大清朝这颗大树要倒,再忠诚耿耿的人也要思量一下自己的未来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逆清1845更新,第312章 愁云惨淡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