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梦回大明督师府>第135章 升什么官
  大牛咧嘴傻笑,听大哥大嫂夸自个的媳妇厉害,还心里美滋滋发甜。

  而宁义却心里不得劲,明知道苏芸儿与珂其的生意做得越大,动用大明朝的银票越多,穷大明没有能力兑现的银票,在珂其手里再多,恐怕也是有个数的废纸。

  见这明显坑人的行为,大牛还高兴得很,珂其弄不好,将来在手里有一堆的乱账,宁义不好意思明说,只能说起苏芸儿。

  “咱与珂其做买卖,下来本钱,要给真金白银,不能用银票欠得太多。”

  “大哥,银票也没事么,大明朝欠的账,崇祯皇帝佬来还,咱这里有数就成么?”

  大牛还真知道银票的事,心里却是满不在乎,宁义不明白兄弟的心思,比自己心里还有大明的江山社稷,还是对后金建奴的仇恨满满。

  总之要给兄弟媳妇珂其,安排个大明的正式归宿好,免得到时后金当成通敌,大明这里在按个私通叛国,害得小两口子里外不是,宁义忙对苏芸儿提醒。

  “听兄弟大牛说,珂其有了小孩,你给讨个皇封,使珂其名正言顺,成我大明的诰命夫人可好?”

  “这个事,我还真想过,应该找皇帝来要呀!”

  “嘿嘿,这个还能要么?”大牛咧嘴笑出声。

  全是自家人,安排做起事来,一切好说,督师与满桂故意躲着不管,这边的战事又不急,早回到了塔山堡垒里,宁义带苏芸儿到松山城堡去住,指挥前沿一线战场。

  住在指挥府衙里,苏芸儿对宁义照顾周到,快乐的小日子,俩人一过好几天。

  而东江那边的毛二舅,不只是接到外女的讨债书,妹妹毛诰命来的书信也收到。

  眼看外女要翻脸,妹妹又满腹牢骚,说宁义与苏芸儿俩人,这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明朝没钱没粮,也不是一天的事,五十多岁的人,又是大明的岛帅,有点家国的心,妹妹在这里好为人母。

  心再黑,毛文龙受不住外女与妹妹来闹,脑筋急转弯,赶忙调回三个领兵官所有的人马,先与后金在东江作战厮杀,最低要闹个收复失地的好名声,外女家里讨不来便宜,还可以从朝廷那边来捞。

  至于赖着不给的三艘战船,毛文龙还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故意拖延不放回。

  而这边的宁义,接到三个领兵官的密报,想想也是无法,皆为大明朝效力,三艘战船即便是停在皮岛不用,还的确不好强意来要回,看看小苏芸儿正读她二舅来的信,宁义不免有了主意。

  “二舅与后金交战,在东江内陆地区,大明水师的三艘战船用不上,我看从丽岛运回坯铁可好,那边有大量的铁矿,要比后金的铁便宜得多?”

  “真的?”

  有好处,有银子,苏芸儿不念书信,开始拉住宁义,眯起小丹凤眼琢磨发财。

  丽岛做为半岛,是不大,但矿产资源属实丰富,尤其高品位的铁矿,纯度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左右。

  对于这一点上,宁义魂穿自然清楚,现在下手捞丽岛的坯铁,比从后金来购买,价钱要低半数还多。

  造成如此的差价,上千里地远的运费占大头,后金的陆路封锁,丽岛堆积大量的铁,的确没有销路可言。

  当宁义一说出,苏芸儿立刻转过脑筋:“丽岛有货愁卖,咱可用船往回运,要赚大了呀?”

  “可不是,咱这顺路捎带回来,一钱的运费不掏,就可以运回堆成小山一样的铁。”宁义紧往道上来领苏芸儿,赖上毛文龙她二舅才好,赶快放回大明的三艘战船。

  “那有这样的好事,我赶快去信,让二舅给先垫上,从丽岛来买铁。”急急说完,苏芸儿还真写起了书信。

  宁义在旁看着,心里别提有多痛快,毛二舅算是要白了,三艘大明水师的战船,不装来十万八万两银子的铁,似乎还不够垫底压仓。

  苏芸儿再精明,便也琢磨不出三艘战船的最大满载量,还在信中一再提多装,想想坑定二舅也挺好,宁义点头赞同,赶快派人密送皮岛,给去找事闹心。

  在指挥使府的内宅,宁义与苏芸儿俩人的小日子,过得的确有滋有味,恩爱无比,而在一河之隔的对岸,皇太极与庄妃瓶子闹得不合,渐渐有了怨言。m.bïmïġë.nët

  北元的科尔沁,还有喀喇沁两个部落,处在于夹缝中生存,暂时迫于无奈,依附于后金势力,尤今正统的大明朝不交,天天跟在皇太极身后除了抢,便是杀,好处的确没捞到多少。

  尽是看皇太极,从大明朝那里得来土地,而整个大元的领土丝毫没有变化,两个小部落的领地,还要被皇太极吞并。

  于是科尔沁的旗主吴克善,开始走心,两个小部落一联合,说防务西北的林丹汗吃紧,暂时对小凌河派不出兵。

  皇太极接到两个部落的回报,气得暴跳如雷,明知道吴克善借妹妹庄妃的光,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本部人马不愿得罪宁义便情有可原,竟然还串通喀喇沁部的人马不出兵,想来拆台?

  当下的后金腹地,尤其是东江地区,毛文龙突然一出兵,使皇太极措手不及,本想调用北元兵马前去,看来还指望不上。

  皇太极来回转圈干着急,最后咬牙一狠心,还先与毛文龙来谈判议和,认可不惜一切代价,先稳住后方,正面战场上,能拖便拖。

  皇太极一声令下,后金军队接到命令,认可栽倒在东江人马的手里,而毛文龙这边连打带谈,自然很顺利地收归回,大片的东江失地,

  如此这般,岛帅毛文龙成了风云人物,出师大捷,中流砥柱,大明朝力挽狂澜,独自支撑起半边天的能臣武将,这样疯传一弄下去,毛二舅不免飘飘然。

  谁给军火,又训练出五千东江精兵强将的事,统统闭口不谈,头脑一热,还向崇祯皇帝上书,来讨要封赏。

  如此一做来,一穷二白的大明朝廷也犯难,想给毛文龙封官,已经做到最大,总不能辽东这片地方,划入东江地段,况且袁督师这边,代表大明的正统军队。

  很棘手的问题,自然在朝堂大殿上,摆出来开始说道。

  大小柬官,大学士,一群大明朝的嘴上精英,争议了几个时辰还没结果。

  年纪轻轻的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东听听,西看看,新旧两派还激烈争论不休,最后看向首辅韩爐:“韩阁老,于你意下如何?”

  “启禀陛下,此时用人之际,于臣看来,两边不可急于加封,以免造成有失偏颇,相互猜疑。”

  韩爐对辽西与东江的事,心里清楚有数,毛文龙靠上了外女婿宁义这个能人,有源源不断的大量火器援助,直接撇开辽西这边不管不顾,似乎对宁义与袁崇焕极不公平。

  按保守势力的说法,大封特封毛文龙可不成,直接贬没了袁崇焕的势力,而宁义也不可能去追随东江他二舅。

  在朝堂上,连反对东林党的保守派势力,也明知道,宁义自己不承认是皇帝身边的人,他说来也没人信,崇祯皇帝天天夸御妹苏芸儿,治理辽西有道,这明显有抬举起宁义的想法。

  同殿为臣,东林党与保守派,两方心知肚明,来回扯袁崇焕与毛文龙的事没毛病,万不可提出宁义如何,惹崇祯皇帝不高兴,岂不自讨没趣。

  瘦弱的小身板,勉强架起龙袍的崇祯皇帝,此时才十六岁,要想做出多英明神武的决断,的确难为起小孩子。

  崇祯皇帝只能感情用事道:“岛帅与御妹苏芸儿,本是一家人,这讨封的折子,发回东塔沟,自家去商议,我这里没赏银。”

  “啊……?”满朝文武官员闻听大惊,边关的大事皇帝不管,打发回去想自家私了,看来这大明朝堂,以后要没了正事。

  但想想没有银子钱粮,连首辅韩爐也只能点头赞成,毛文龙的讨封折子,转了一圈,又回到宁义的手里。

  对二舅不识好歹,翅膀硬了开始飞过袁督师,捡便宜卖乖的不良行为,宁义多有反感,还只能慢慢向苏芸儿透露。

  夕阳染红指挥府的后院,一棵落光叶子的老槐树上,麻雀叽喳成群栖息戏耍,苏芸儿腰扎青花围裙,正在下厨,宁义蹲在灶台下烧火。

  俩人习惯了这种相处的方式,像普通农夫农妇一样的挺好,年纪轻轻的有人在身边伺候,反而还不得劲碍眼。

  尤其魂穿的宁义,无论如何也不适应,在属下一堆人的面前,秀恩爱,打情骂俏,搞起小动作。

  见苏芸儿的围裙带没开,想上去摸小细腰,嘴里故意叨咕:“做几个菜够咱俩吃,看忙得围裙都开了!”伸手从背后去抱。

  “呵呵,你怕我跑嘛!”苏芸儿还喜欢宁义这样,暖暖从背后抱来的感觉。

  锅里翻炒青菜的香味,苏芸儿的淡淡体香,宁义深深吸口道:“你说官做大了好,还是小些好?”

  “做官?”苏芸儿轻声道,好像忘了什么是官,狠狠翻炒几下菜:“做多大的官有何用,你拿过大明朝发的俸禄?”

  “哈哈,你说的也是,官做大了,别人有好处,咱可赔得越多。”

  “就是这样的啦,出了榆关,今后有功给奖赏,可不要轻易来升官呀!”

  苏芸儿精打细算,可不想掏白花花的银子,来养一群官老爷。

  为了此事,还特意提醒她老爹苏俸,宁远城知府不要衙门,赖在督师府里不要走,有闲人抓住去办事,可不要召集一堆的人来管事,家里掏不起银子。

  听苏芸儿说不许升官,宁义趴伏她耳边轻声道:“那咱二舅,还要讨官加封呢?”

  “二舅还要升官?”苏芸儿‘咔嚓‘扣上锅盖,回头恨恨道:“快加把火,多炖一会儿,还不烂糊?”

  “啊……?”

  不明觉厉,苏芸儿到底想炖菜,还炖人?

  宁义只好拿出折子,递过道:“毛二舅送往朝廷的邀功请赏折子,如今崇祯挂哥给返回来了。”

  “还想赖起没完?”苏芸儿接过看了几眼,随手给扔进灶膛里:“快烧火,没事找事呀?”

  “这……这是毛二舅的公文,你给……扔进烧火啦?”看起已经烧着的奏折,宁义服了苏芸儿的小暴脾气。

  “朝廷那边没有银子,二舅的赏钱,我白给垫付,上哪里来要回?”

  苏芸儿说起不解恨,狠狠掐把宁义:“我说不要搭理穷二舅,绕来绕去,还想吃定咱俩呀!”

  “这个事好说,你不要急,来年开战,咱这边向东北进军,二舅向西南挺进,沿起海岸线一打,我想土地有了,银子钱粮应该不缺。”

  收复失地,攻克下后金所占领的城池,光明正大来收缴后金的钱财,确实可以有不小的收获。

  至于后金所备的粮食,从收复的哪座城堡里都有,多少给宁义留些底,后金军队似乎养成了规矩。

  不杀俘虏,或者降兵降将,这些人要吃饭有住处,所以后金军队即便是输了,并没有破坏城池,放把火烧光的念头,这种战场上的风气一改变,其实还是与使用强大的炮火有关。

  攻克一座城堡的作战时间,大大缩短,只要不在意伤亡,拿下一座城堡,最多也不过一两天,根本没有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从东塔沟出来,宁义用兵的确不算太狠太绝,处处给对方留有些生还的希望,要说赶尽杀绝后金人,这种愿望始终不现实。

  以前的建州地界,确实属于后金人的领地,燕云十六州除外,大西北,东北方的广袤山河,始终在四分五裂中艰难生存,想想还没有皇太极的手段高。

  在一起时间相处长了,苏芸儿的思想格局也渐渐变大,知道宁义的想法,等辽西的军队与东江人马,胜利一回师后,自然成为一家人,这些功劳虽大,便也不可能细分来提。

  总之,要想升官发财的美梦,在辽西与辽东,似乎是想得太多,不要做病了好,大明朝廷没有实力,来支撑关外的局面。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梦回大明督师府更新,第135章 升什么官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