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如果可以,此后的种种最好能从她生命中挖去,然后一切全留在现在,留在这里。在这里,她喜欢听到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看着他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她喜欢与先生聊天,一聊聊到十二点电车也没了,然后许先生送她坐小汽车回去。她喜欢与海婴挤在小车里,与先生一家逛公园看电影。她喜欢陪许先生编织毛衣,剪裁缝纫,听鲁迅讲鬼故事。她把这里当成了她祖父的后花园。毣洣阁
无疑,鲁迅是宠她的,把她当作孩子一样宠。她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地方站,坐也坐在哪里。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依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她说:“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明朗的。鲁迅在病入膏肓时还惦记着她的瘦,他帮助过许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数不清,而关心到宠爱的地步的,也只有她。他大力推荐她的作品,为她写序,找人给她写后记,如数家珍地评点她的小说。萧红之所以名扬天下,与鲁迅的激赏有很大关系。
1936年5月,鲁迅在家里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斯诺问他:“当今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有哪些?”
鲁迅毫不犹豫地回答:“萧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如此肯定地褒奖一个人,萧红是独得殊荣。那一时期萧红的确往鲁迅家跑得勤,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她倒好,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也值得她气喘吁吁跑过去说一声。萧红曾一度偷懒,睡得多,发胖,她就请鲁迅像严师一样催促她,甚至打她的手心。鲁迅回信说:“我不想用鞭子去打吟太太,文章是打不出来的。从前的塾师,学生背不出来打手心,但愈打愈背不出来,我以为还是不要催促的好。如果胖成蝈蝈了,那就会有蝈蝈样的文章。”
他们之间如此熟稔,于是有人问: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们从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异样,读出了隐秘的情愫,从而大胆地推测,他们之间有一种爱,与情爱有关。
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是萧红单方面的叙述,是她自己的感受。女子的直觉一向很准,但萧红心灵的天线太过敏感,风吹草动也会让她的心涟漪荡漾。她亦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女子,心在哪里她就到哪里。她的心是一只野鸽子,父亲的拳头与伯父的圈禁是拴不住她的翅膀的,因而多年来她的命运一直波谲不定。
第一次离家出走,她跟所有五四女青年一样,是为了反抗包办的婚姻,因她的未婚夫王恩甲吸鸦片。这是能够理解的,谁都有权寻求自己的幸福,何况风尚如此,出走也不失为一种上策。问题是她跟另一个名叫陆振舜的男子,一起私奔到北平,两人靠着陆振舜家人寄的生活费过日子。可惜好景不长。那陆振舜是她弯弯绕的表哥,他们的行径让老家人深以为耻。萧红父亲与王恩甲家人一起打上陆家门去,逼着陆家断了陆振舜的生活费,甜蜜的二人世界一下子陷入冰窖之中。抵不住饥饿,两人只好各自回家。
打骂与羞辱,看管与白眼,没有挡住她第二次出走的脚步,她藏在运白菜的大卡车上,再一次飞出笼子。不名一文,身无长技,她只有流浪街头。这时候,取消了婚约的王恩甲寻踪而来,不知为什么,王恩甲吸鸦片的恶习、他的蠢恶,都从萧红眼中消失了——也许她受不了贫困与孤独,她无家可归了,她父亲一气之下将她从宗谱上除了名。她与王恩甲入住东兴旅馆同居,无名无分的,住了七个多月。王恩甲说欠了六百多元食宿费,要回家讨,将大肚子的她丢在旅馆,一去不复还。她走投无路之际,一封作者来信写给报纸副刊编辑萧军。
萧军来了,将她从人生的谷底打捞上来。萧红把王恩甲的孩子生下来,送了人,一心一意跟着萧军过。这时候的萧红是那捡剩下的草莓了,鲜艳自鲜艳,抢手是抢手,却是大甩卖的结局。他们开始时,萧军讲得很明白:“爱便爱,不爱便丢开。”萧军不断擦枪走火,先是什么上海女子陈涓,房东三小姐王丽,还搞大了朋友之妻许奥华的肚子。萧红为他扫洗,为他煎葱油饼,煲俄式苏普汤,抄写文稿——无所不用其极地贴着他——他打她,脸上肿了。许广平与梅志询问,萧红掩饰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的,结果萧军骂她说谎不要脸。
男人总会有的,尽管她并不美丽。端木蕻良出现了,内向,瘦高,文质彬彬,说话悄言低语。与萧军的粗暴一比较,端木蕻良的伟大形象突显出来,一下子俘获了她的芳心。她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再一次怀着一个人的孩子嫁给另一个人,没见过如此尴尬的母亲。鲁迅曾经这样笑过她:“荒唐,你怎么又莫名其妙地做了狼狈的小母亲?荒唐,太荒唐。”
在上海的岁月,正是与萧军决裂的时期,她太冷了,跑到鲁迅家,实是取暖。鲁迅也确实喜爱这位孩子气十足的俏太太,将她介绍给上海文坛的宿将,巧妙运作出版了《生死场》,并在序言中说:“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帮助,萧红能不能从绝望中站起来,很难说。萧军不仅背叛了她,且轻视她的才华,认为她的小说平平,散文也没有结构,文章读起来絮絮的,一如小女孩坐在外婆家的门槛上喃喃自语。是鲁迅给了她最后的温暖,是温情,而不是爱情。或许萧红误读了先生的情谊,也或者我们误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1937年春,萧红在北平疗伤,与女友李洁吾谈心,李洁吾后来回忆:“1937年她从上海来北京看我的时候,偶然之间我们谈到了父亲,我说:‘鲁迅先生待你们,真像慈父一样哪!’她马上说:“不对!应该说像祖父一样,没有那么好的父亲!”
原来她对鲁迅,有着索求祖父溺爱的隐秘,所以她跑得那么勤,撒着与身份不相称的娇,写着细如绢丝的文字,让后人揣测不已。而鲁迅对她的喜爱亦好解释,莱蒙托夫有一句诗:
我深深地被你吸引
并不是因为我爱你
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人物名片:
萧红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写信结识鲁迅,1934年到上海找鲁迅,并且最终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萧红和萧军发表的《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更新,鲁迅病入膏肓还惦记的一个女人竟然是她!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