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大莽使者杀人一事,地点在京都,影响恶劣至极,于情于理都应当抓拿归案,以儆效尤,要不然不仅仅会引起百姓的众怒,而且还会有损大乾王朝的国威。
但眼下这等情况,若是大乾直接将人抓拿归案,必定会引起大莽使者团的不满以至于抗议,进而引起边疆的动乱,这也是下方的群臣不敢轻易开口的原因之一。
乾熙帝俯瞰着偌大的金銮殿,从殿内到殿外,下方足足站有数百人,话说这些人可都是大乾王朝的大臣,说是大乾王朝的顶梁支柱也不为过。
可唯独就是这些人,如今面对大莽使者当街杀人一事,除去东方和一小部分人,其余大部分人皆表现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凌云在角落里看着朝堂上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感慨诸多,都说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论到了什么朝代,没有强大的军事,只能沦落至被人欺负的地步。
他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按品级来说不过只是个小喽啰,就连在朝堂上连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又怎敢对这些人,对这件事评头论足。
要说心里话,觉得大乾就应该拿出强有力的手段,不要一遇到大莽的事,就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只不过看这些大臣,琢磨大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要不然也不会面对大莽使者的刁难,每年都选择花钱买平安,就连兵部,都不敢出声呵斥,更不要说派兵回应。
这种软弱无力的手段,换来的只会是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羞辱。
就好如大乾是他们大莽圈养的绵羊,胆小怕事,软弱无能,只要他们大莽有需求,就会向大乾发难,进而索要好处,这便是大莽一贯的作风。
而大乾的回应,一开始顽强抵抗,不屈不挠,不甘于被大莽屈辱,只是这种抵抗大莽的现象并未持续多久。
十二年前,大乾突然一概往日固守城池的做派,由兵部尚书于建安钦点十万精兵讨伐大莽,在京城誓师,想要雪耻大莽,进而收复失去土地。毣洣阁
那时候乾熙帝刚上位不久,正值青年,自然也是野心勃勃,想要在战功超越先辈,一饮旧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有了那场最为声势浩大的北伐。
只是谁也没想到,气势汹汹的北伐,刚到边关,第一战却惨遭大败,面对大莽骑兵的横冲直撞,北伐军队根本无力抵抗。
特别是站在平原上的北伐军队,没有限制骑兵的办法,以至于只能沦落为大莽骑兵的刀下亡魂。
三军统帅于建安战死,北伐军队兵败如山倒,十不存一,只剩不到几千人逃回关内。
北伐军队惨遭屠戮,自此大乾群臣风向大变,无人敢言战,乾熙帝也因此一蹶不起,不再有想过反抗的想法。
只不过近年来,大莽贼子越发得寸进尺,倘若真如东方和所言,长期以往,大乾必将陷入不复之地。
要说东方和是谁,为何在朝堂上,一向对大莽不感冒?
这件事,还得从他一身谈起,东方和师从于建安,也就是前兵部尚书于建安的徒弟,也正是这种身份,东方和一直以来,从没有向大莽低过头。
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怀着一颗为师傅报仇雪恨的心,只是这些年来,无论他如何分析解释大莽贼子的威胁,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那就是反驳他的声音,因为自从失去燕云十六州,大乾对大莽发现数百场战争中,每一次都是以大乾的失败结束。
当然,也曾有过胜利,但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根本不值一提。
久而久之,大乾群臣也就适应了,这种苟且偷安的赔款条约。
花钱就能买平安,花钱就不用打仗,况且花的这点钱,远比不过打仗花的钱。
可有一件事,非常的奇怪,就说打仗的时候,大乾王朝国库虽然不尽人意,但也没有到俸禄发不起的地方。
如今不打仗了,国内一片安静祥和,偶尔天灾人祸,实乃常情,却赋税不简单曾,按道理来说,国库较之前相比,应当充盈一些。
可事实上就是,国库不仅没有充盈,反而越发空虚,就连官员的俸禄,都积压好几个月没发。
上方乾熙帝见群臣迟迟不肯站出来,眼里的失望一闪而过,毕竟看着自己的臣子们,遇事只会推脱或是打马虎,换做是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目光飘向左右相,以及兵部尚书,然而三人如同老僧入定,一动不动,显然是对乾熙帝昨天的做法表示不满。
再说何玉山原本觉得花十万两,既能保住乌纱帽,又能得到乾熙帝的称赞,本是欣喜若狂,可回去之后,发现想要拿钱的时候,却被家中的母老虎狠狠数落一顿。
这不,脸上、脖子上还残留着几道伤疤,这可都是昨天战斗的痕迹。
乾熙帝自知理亏,便悻悻收回目光,随即又往后看,只是目光所过之处,除了东方和全都低头不语。
乾熙帝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无非是担心发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而想在他面前装聋作哑。
无奈,乾熙帝只能顿了顿道,“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言论,尽管畅所欲言,此番只是讨论,不会涉及担责。”
此话一出,下方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话出来,就代表无论他们怎么说,说了什么,乾熙帝都不会追责。
百官不傻,平常再怎么针锋相对,关键时刻还是相当有默契。
这不,面对乾熙帝的提问,群臣百官均选择沉默不语,正是在等乾熙帝这句话。
既然乾熙帝宣称畅所欲言,群臣开始蠢蠢欲动,目光一顿乱瞟,
高安翔低着头眼珠子一转,顺势出列,身体微倾道,“陛下,臣以为大莽使者虽然一时冲动杀了人,但罪不至死,不然我朝不好向大莽使者团交待,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朝可在驿站门前,当着围观百姓的面,对杀人凶手稍作惩戒,也好给百姓一个交代。”
东方和顷刻间出列,恶狠狠地盯了高安翔一眼,愤愤不平道,“你放屁,高安翔,你安的什么心,什么叫罪不至死?难道我大乾百姓可以死,大莽使者就死不得?高安翔,你莫不是连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都忘了?”
高安翔自然不甘示弱,果断同东方和争论起来。
“东方大人,大莽使者可是关乎两国安定的主要人员,倘若他们其中一人在琢磨大乾出了事,被我们砍了头,你觉得大莽骑兵还会轻易撤兵吗?”
东方和用力拂袖,暴怒道,“哼!本官可不管他什么骑兵不骑兵,反正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乃天经地义,然而现在高大人却口出狂言,妄言只需将杀人凶手稍作惩戒。”
东方和盯着高安翔的脸,讥讽道,“我们高大人,你可真是我大乾百姓的好大人啊!站在我大乾的朝堂上,竟为恶名昭著、狼子野心的大莽贼子开脱,不知高大人是何居心?”
谁知高安翔却是不慌,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充满的不屑,一闪而过,顷刻间又恢复原状,心平气和道,“东方大人,你大可不必对高某如此针锋相对,高某此举不过是在向陛下提出建议,并不是为了与你吵架。”
顿了一会,眼神一亮,计从心上来,阴森的看了一眼东方和,冷嘲热讽道,“再者陛下方才也说过,让我等畅所欲言,哪怕是高某想出的不入流,陛下眼下还未做出点评,还轮不到东方大人指指点点,莫非东方大人,这是不将陛下放在眼里?”
高安翔此话不可谓不高,相当毒辣,当着乾熙帝的面,竟然说东方和不将乾熙帝放在眼里,这可是不敬之罪,倘若真要追责下来,就算不用人头落地,也要被薅掉一层皮。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乾熙帝虽没有开口说话,但但脸色极其不好看,显然高安翔已经记在他的心里。
你有你的张良记,他有他的过墙梯。
虽然高安翔手段高超,但东方和依旧无所畏惧,对于乾熙帝,一直以为他都忠心耿耿,期间从未有过罪行,虽然平常说话有些冲,但对于乾熙帝的忠诚没得说。
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和说话直白,而并没有降下去的原因,再者还是因为他是于建安的徒弟,乾熙帝待他自然没话说。
所以这就造成,哪怕乾熙帝脸色不好看,依然没有开口阻止两人的对骂。
“高大人,尊敬陛下这等事,光靠嘴巴来说,是行不通的,我东方和自然和高大人不一样,我高大人将陛下放在嘴上,正是说的天花乱坠,却不尽人事,而我却陛下放在心中,心想着时刻为君分忧,为民请命,这才是我们做臣子的职责所在。”
“现如今,大莽使者杀人,你不思大莽使者之过,反而想着如何为其开脱,高大人,你其心何在?”
这话东方和直接回怼,你既然诬陷说我不敬君,那我便状告你有异心,不然为何总是跪舔大莽。
两人一来一回,争得面红耳赤,结局依旧是谁也不服谁。
原本讨论大莽一事,现在却成了他们两人的互相攻击,而且还是人身攻击,这一反转,属实让凌云觉得有些大跌眼镜。
【作者题外话】:解释一下,更新慢了的原因。从上海出来,坐了整整一天的车,昨晚快凌晨才入住酒店,根本来不及码子。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布衣小书生更新,第四百一十二章 争锋相对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