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新顺1730>第十二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
  这几年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大量的人口跑过来,就说遣送回原籍,那都是屁话。因为肯定没事做,活不下去了,才往京城跑。

  现在是土地私有制,也没有自己的份地,逼人回去那就是等于叫人造反。

  加上运河问题,使得流民确实不少。

  连满清那样的玩意儿,都知道“流民中谋生者,多系故土无田庐依仗之人,即还其故乡,仍一无业之人尔。不若听其自为觅食谋生”。

  大顺自是比满清强的,这个道理还是懂的——主要是欧洲那边的雷霆风暴,还没有出现,也没有传过来。但凡传过来了,大顺保准会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进行城市改造,免得弄出来街垒——是以现在,人口日增。

  有句话说得好啊,是条狗也得托生在京城。虽说大顺现在还没出现街垒事件,但京城肯定不可能任流民造反,该赈济的时候,力度肯定也别别处大。

  人越来越多,京兆尹对于无定河改造工程,那是相当的支持。

  这些流民,要么在挖河、要么在修铁路、要么进煤矿。

  而修铁路和挖煤矿的事,和他都没关系,那边出了事是工商部负责,反倒是还能帮他解决一下流民带来的治安压力问题,他自是支持的。

  反过来要是没有松苏改革而出现的专门的工商部,负责一系列的官督商办的工商业发展,京兆尹绝对蹦着高反对修铁路、开煤矿这些事。

  这是京兆尹的选择。

  皇帝这边,其实问题更大。

  京城的民生问题,是事。

  除了民生问题,别的事也一大堆。

  铸钱局,得用煤。

  造炮厂,得用煤。

  枪械、火器、铅弹、这些都得用煤。

  大顺的白银,基本都集中在松苏地区。货币改革涉及的范围,也就是被拉入松苏体系的那些地方。

  而松苏体系,本身就是个奇怪的体系。

  比如说,福建的茶叶,是不能在福建出口的,必须要运到上海走海关出口;比如说江南江北盐政改革之后的盐税,扬州被废之后,上海就是盐业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内部经济在不断发展,之前的白银,又大部分流向了南洋和东北大开发中。在松苏体系之外的地方,也得用钱。

  而且各地其实都在发展,虽说速度不快,但技术扩散还是带来了一定的生产力进步。还有人口增多。

  每年需要铸造的钱,也越来越多。铸钱肯定要在京城铸钱,监管起来容易,这每年用的煤,也就越发的多。

  不铸钱还不行。

  而大顺这几年的军事发展,也让皇帝认为,军械制造,肯定还是要放在京城周边。

  枪什么的还好说。

  大炮之类,放到别处,他也不放心。

  这些都在逼着大顺,赶紧解决掉京城的燃料问题。之前就已经不少人铤而走险,去皇陵上砍树去了。

  正好趁着这个契机,刘钰提出来了无定河治理工程。

  他当初在松苏交权交的也痛快,回到枢密院也就是养老,皇帝也算是做一种诡异的恩赐——在皇帝看来,这就是补偿,功无可封、赏无可赏,这种情况下,又不想杀,那就最好给他找点事干,显得皇帝还在用他,按照君臣思维这也算是一种恩赐。

  大笔一挥,拨钱也痛快,办就是了。

  这几年漠河、黑河等地的金矿,已经逐渐有了收益,每年按照固定的额度报效的钱,也日益增多。

  还顺带着解决了北方边疆的空虚问题,也解决了朝鲜国边境的越境移民问题。

  重新拓宽的无定河河道,以及后续计划中的用煤代替木柴的水土保护,也算是稍微解决了一下无定河的水患。

  总的来说,皇帝这几年还凑合。有大臣提出过,直接把南苑拆了,沟通河水,作为一个调节蓄水的湖泊,皇帝也只是说不行,而没有斥责大臣其心可诛之类。

  以一个封建帝王的评价标准,这就算是不错了。

  大致来说,松苏大阅之后,刘钰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基本上就办了这么点事。

  修了条不长的铁路、解决了京城用煤、移民到黑龙江的边疆区四五万人、拓宽了一下无定河河道。

  毕竟这是京城,束手束脚,施展不开。但凡这不是京城,他早把南苑拆了。

  至于现在南苑的海民不满,也足见京城与众不同了。

  在淮南,刘钰是直接把军队,把盐户起义镇压了,不是往东北扔、就是往南洋送。

  在京城,刘钰也只能出主意,建议弄一堆现在还比较罕见的苹果树,说在南苑种苹果吧。

  种了苹果,往京城卖,朝廷再给你们点补贴,赏赐点钱,算是对不能卖柴禾的补偿。

  树苗钱什么的,都是朝廷出,还专门选了农学的学生,教授一下。再种点一些美洲传来的新物种,茄子辣椒洋柿子、西葫芦糯南瓜什么的。bïmïġë.nët

  这事也算是解决了。

  故而牛二刚回京城的时候,看着京城里有士兵,以为出了什么事。

  等着问清楚刘钰到底出了啥事之后,关注点也就不在这件事上了,而是全都关注在了那条铁路上。

  这对他而言,可是大事。

  至于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利益等,他在南洋见得多了。而且那是南洋,手段可酷烈的多。对于改革中遇到的既得利益问题,他是司空见惯了,一听是这等事,压根都没觉得是算是个事。

  毕竟,他都琢磨过,占领孟加拉之后,先把那些和英国人做出口棉布生意的大商人都抓起来突突掉这样的想法。

  但铁路可就大不同了。

  这条铁路,在不同的人眼里,是有不同的意义的。

  在一些官员眼里,这就是一条缓解京城用煤荒的攻城,和修和运河、移个百姓、造个漕船差不多的事。

  可在牛二这批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强心剂。

  他们所听到的、所构想的、被刘钰潜移默化所灌输的未来里,是有这个东西的。

  未来什么样,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结构、有没有皇帝这些,他们还没开始想,或者一些人才刚开始想。

  但,他们所构想的未来里,一定有冒着黑烟的车,在铁轨上穿行,将天下联系在一起。

  这个东西,之前他们只是听说过,见过马拉的铁轨路,见过科学院的模型,幻想过其中的模样。

  但,到底能不能变成现实呢?

  他们心里虽然信心满满,但其实终究没底。

  而现在,这个东西,真的出来了。对他们来说,效率不足、功率不够、这个问题、那个问题,都无所谓。

  重要的是,他们坚信,自己构想的那个未来,是可以通达的。

  是可以摸到的。

  看到的。

  不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三代之治。

  自然,这是大事,对他们而言,比南苑百姓的柴草贸易大得多的多事,毕竟他们又不是靠卖海柴维持生计的。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新顺1730更新,第十二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