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继续道,“新建直道收费,然老路依然存在,出行民众可自行选择走哪条道,如同商贾交易,自愿选择,何来不义!”
杨嗣昌制止了张四知在发攻讦之言,出声道,“直道之利与弊,目前难看出端倪。既然无须朝廷花费,亦有可能增加税银,试一试无妨。上海特区都试行了,再来一条直道试行,不碍事!”
户部尚书李待问附议道,“朝廷国库空虚,老臣殚精竭虑都在想着如何增收,在不动大动作的前提下,能额外增收,臣以为可行。若是直道行之有效,推广亦无妨!”
崇祯见大多数臣子都是不妨一试的态度,也就顺水推舟,“既如此,内阁票拟,送司礼监批红!”
直道一事就此尘埃落定。
……
小朝会开完,用完膳食,崇祯起驾回京。浩浩荡荡的队伍,旌旗林立,气势不凡。杨易带着农场高管护送出白河桥三十里。
见皇帝队伍走远,杨易长舒口气,可算走了,要是多耽误时日,农场真要被吃穷了。这帮禁卫军,可真不当自己是外人,连吃带拿的。m.bïmïġë.nët
总管萧懿抹抹额头的汗水,“东家,皇帝以后不能来了吧,咱们吃不消了”
杨易倒是豁达,拍拍萧懿的肩膀,“吃不穷咱们!”
……
皇帝走了,农场上下都松口气,朝廷来了那么多权贵,大伙儿都小心谨慎,深怕出了差池。农场又恢复了轻松、繁华的场面。
杨易每日里陪着娇妻悠哉悠哉,本想着能轻松一段日子,没曾想朝廷发来圣旨,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入阁参与机务。
接到圣旨,杨易傻眼了,我这就做了阁老了!杨易年纪轻轻做了阁老,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朝廷国库实在太穷了,需要能人来充实国库。无论朝野有多少人反对、嫉恨杨易,但杨易“敛财”的手段无人不服,连明初富甲天下的沈万三都望尘莫及。
崇祯思量再三,才下定决心让杨易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出乎崇祯的意料,任命杨易为户部尚书,反对的声浪并不多,不少人表示赞同,连一些腐儒也认可。因为,几乎所有朝臣都认为国库太穷了,需要改善朝政。
很多人认可杨易掌户部,但又提高警惕,警惕杨易会搞士绅一体纳粮之类危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事儿。
杨易接到圣旨,苦笑不已,陛下啊陛下,你太看得起我了!
杨易还没离开密丰去京师赴任,一大堆信函和公文就送到了他面前。全是这里缺粮、那里需要银子的,孙传庭、杨国柱这些老朋友也来信,大吐苦水,说朝廷拖延钱粮,要杨易“通融”,先拨付些。
杨易心里郁闷,老子连户部在哪里都不知道,你们就找我要钱粮了,总不能我自己再掏腰包吧!自己的私财供养一支军队可以,要满足一个国家的需求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从这些信函中,杨易也看到了朝廷财政的窘迫程度,实在是太难了。某边关,朝廷三年未拨付一文钱粮;陕西某县,连年干旱,朝廷无一文赈灾;某朝廷下清水衙门,两年未发一文俸禄等等,至于拖欠的比比皆是,几乎覆盖朝廷直属衙门和边关军镇。朝廷财政之困难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北方、中原受战乱影响,民生凋敝,但是大明的核心江南没有受大的战乱影响,依旧繁华。以江南的经济足以支撑大明的财政,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杨易想不通,有江南在,朝廷何至穷困至此。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出了问题。
……
一堆恼人的文书不看就扔到一边去,眼不见心不烦。但是,人来了,就躲不开了。户部右侍郎来了,带来了一堆现实的需求,要杨易这个新任尚书来解决。
这个户部右侍郎是杨易的老熟人黄佑,当初带杨易进京的黄佑。黄佑改变了杨易的命运,甚至间接改变了天下大势。因为农场为朝廷贡献大量钱粮,凭着“政绩”,黄佑的品级也在逐步提升,由主事升职为侍郎。
黄佑凭借着与农场的良好关系,成为不少权贵与农场沟通的“桥梁”,他自己也获利不少。
黄佑见到杨易,已然充满了敬畏,自己不经意间带到京师的一个鸡贩子,居然成了名震天下的人物,还成了自己的上司。
黄佑将一张清单递给杨易,“杨……杨阁老,这是最近需要解决的钱粮!”
“阁老?我有那么老么,我喜欢少保这个名称!”杨易不喜欢别人称呼他阁老,显老不吉利。
称呼阁老是官场通常对内阁成员的称呼,杨易比黄佑年轻多了,黄佑也觉着这么称呼不妥,“杨少保,卑职恭喜你步步高升!”
杨易看了他一眼,“我还是喜欢在双山时的感觉,无忧无虑。自打进了京师,就没完没了的折腾,得罪了那么多人不说,好几次差点连命都没了。”语气带着埋怨,埋怨黄佑带他进京。
黄佑讪讪的笑,“杨少保乃人中龙凤,岂是双山那种小地方能安身的人,你看你现在做了多少大事,天下无人不晓。老夫应该是你的福将才是!”
“我在双山养养鸡,每天数数银子,在讨几房妻妾,日子多逍遥。”杨易将清单房子桌子上,用手指指着,“你看看,京师修缮城墙,山东运河要疏浚、陕西抚恤流民云云,哪一件不是头疼的事儿,我在双山需要处理这些么!”
黄佑叹道,“杨少保这样的人杰,在哪里都是掩盖不住,即使没有我黄佑,进入京师是迟早的事儿。侯尚书几番写信与我,他断言你定能封侯拜相,果不其然!”黄佑口中的侯尚书,自然是侯恂,侯恂与杨易有恩的。
杨易问道,“侯尚书现在可好?”
“侯尚书去江南游历一番后,回到商丘,潜下心来著书立说!”黄佑继续道,“侯尚书去过特区,有一番忠告要我转达与你”
杨易道,“但说无妨!”
黄佑道,“侯尚书言,特区之策或许有助于大明中兴,然过于超前,未必是福!”
“忠言啊!”杨易叹道,“下次你书信侯尚书,代我感谢,告知他,杨易铭记于心!”杨易与侯恂相处并不多,但侯恂确实有恩于他,而且数度忠言与他。尤其是那一句,你只有立下战功,皇帝才能庇护你。这句话,杨易始终铭记,无论他如何离经叛道,但是崇祯需要他征战沙场,他才能在众多弹劾中全身而退。
黄佑答允后,道,“杨少保任职户部后,徐侍郎调到刑部去了。李阁老暂时领虚衔!”徐侍郎就是杨易的岳丈,翁婿俩同时主掌一部,肯定不会允许的。按照朝廷的回避原则,徐知远调到其他部门去了。李阁老就是户部尚书李待问,杨易来了,他就领空衔,实权交给杨易了。
杨易表示知道了,“老实说,户部仓库里有多少钱粮?”
黄佑苦笑,“银无一两,粮无一石,木料、丝绸、棉布之类的物资倒是有些,不多!”其实在杨易任职之前,户部仓库里的钱粮还是有一些的,但是换人了,前任碍不过各种关系,将仅余的钱粮都调拨出去了。至于后任如何解决,那不是他的事儿了。
杨易心知肚明,但也没有埋怨,“明日启程赴京!”
……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525章阁老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