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穿越明末成难民>第138章初具规模
  四千户农户分田之后,还有六万亩耕地,杨易奖励一部分给有功人员,或者抚恤因公牺牲的人员家属,最后就是给新招募的流民耕作。

  除了农作物,畜牧业和养殖业也有了起色。农场北边的燕山山脉就是最好的畜牧基地,鸡鸭鹅、生猪、牛羊、马匹都在这里饲养,这里人工种植了大片苜蓿等上好的饲料。因为有养殖场打基础,这里的家禽成了规模,鸡鸭鹅存栏量突破五万,生猪三千头。

  水坝形成的水库成了水禽养殖基地,采用大规模网箱养殖,人工孵化鱼苗养殖,在沟渠形成的池塘里种植莲藕等水产作物。可以说,杨易对农场土地的利用达到了极致。

  畜牧业和养殖业以农场为主导,同时鼓励个人饲养家禽、牲畜等。所有农户个人的农副产出,农户要售卖,只能卖给农场,由农场统一外销或者缴纳朝廷。

  除了农业,杨易的“工业”也开始展现出轮廓。山里的煤矿出煤了,杨易将其制作成蜂窝煤解决农场的燃料问题,配套以炉子。

  山里的铁矿也开采出来了,在铁器作坊冶炼成铁。虽然质量不佳、产量有限,总算开了头。

  肥皂厂,产量逐步提升。

  水泥厂,砖瓦厂依然供不应求,还要扩展。

  银圆厂,利用水力压铸,开始小量产出。

  酒坊利用购买的酒曲开始自己酿酒。

  还有,火药厂,火器作坊,造纸厂,印刷厂等项目进入筹备中。

  粮食作物耕种方面,杨易必然赔钱,只有将眼光放在副业和工业、商业上,杨易才能盈利,保证农场经济体的持续发展。

  当然了,农场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经济体,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杨易也没打算这样做。按照杨易的规划,农场需要购买大量物资,棉布,绸缎,皮革原料,火药原料,香料,铜等等物资,就需要靠对外贸易获取。

  然而这次讨债风波,让杨易心有余悸,依靠大商贾虽然省心,但是也容易被其反噬。必须发动“群众”。

  于是杨易鼓励农户开拓副业,甚至经商等等。因为杨易废除了一切杂役,农户们有更多时间做别的事,比如去作坊做工,家里养点牲畜,或者摆个摊开个饭馆等,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申请银行贷款。农场银行在农场镇设立,被杨易立为总行,开展存贷业务。贷款利息年息不过九分,没有利滚利之说,一本一息,比之外界的钱庄实惠的多得多。

  鼓励走出去的同时,杨易也积极引进来。完善了商税,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建立了优良的商业环境,积极吸引各地商贾到密丰行商,承诺保护其人身财产安全。嗅觉灵敏的商贩们纷纷到密丰置业,经商,不少大商人也来密丰寻求商机。

  农场镇的房屋、商铺一直在建设之中,开张的店铺也越来越多,城内的房产不断升值。所有密丰的土地和房产几乎都是杨易的,靠着地产又赚回不少钱。

  农场镇以南北大道为中轴,以东西大街为横轴,辅之以宽窄不等的街巷、胡同,整座城池延展开来。

  两条主干道宽阔而平整,为设计中农场镇最繁华的街道。

  农场初具规模,那么规范管理也就必须了。杨易开始健全农场和密丰卫衙门的管理,农场为经济体,密丰为政治单位,虽然目前融为一体,但必须区别管理。

  农场总部设立农业,畜牧,水产,工坊,采购,税收,治安,武装等部门。各部门下又设置具体业务的司级单位,比如畜牧又分牧草司、战马司等。采购和税收只有开条子和收条子的权力,现金全部通过银行结算。武装分后勤司和作战司后勤司下有军械厂,火药厂,兼负责所有后勤所需。作战司统管军队等等。

  农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兼具行政和经济的独立个体,掌控了一切。而密丰卫衙门就是个空架子。因为农场是杨易的,密丰卫衙门是朝廷的。

  作为上不沾天,下不靠地的密丰卫衙门,因为独特的诞生经历,游离在朝廷体制之外。目前正式人员只有杨易一人,因为他是密丰卫唯一有朝廷编籍的公职人员,也是从没拿到过一分俸禄的活雷锋。不是他不想要,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实在是不知道上哪儿领。朝廷那帮官僚就是不给他落实各项政策,他也没办法。

  杨易还算不错,修了密丰卫衙门公署,在农场镇东,大小和格局类似一座县衙,公堂,后堂,仓库,牢房,六科签押房一应俱全。杨易偶尔带着亲卫去坐坐班,顺便清扫下浮尘。

  农场镇西,靠近白河的地方,气势恢宏的农场总部则在建设之中。规划是这样的,作为农场的核心管理机构,由城墙为包围,内中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南侧和东侧是农场总部,农场各类机构在其中,还有仓库,银库等等。另外两侧则是农场高官的住宅,杨易的豪宅占据西侧……

  因为还在建设之中,尚无法窥其全貌。

  密丰农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杨易规范了职级,管理层从上到下分总管、部级、司级、管事、主事,每一级设正副职,相当于十级。萧懿和侯成并列总管,一个负责民,一个负责军。赵依、罗青山、郭连、方老头、丘三、何二为部级主管,项爻、崔柏达、兰卓、丘老爹、仲良、辛秀才、梁九、苏若鸿等为司级主管。因为人才有限,很多人都身兼多职。杨易觉着没必要非得全部任命完,以后随着农场的扩大,可以逐步安排人才填充。杨易主抓军队、财政、人事三项,靠着这三项就能掌握全局。

  规范了管理,也就明确了权责。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激励众人,杨易建立新的薪酬,高管的俸禄大幅度提升。

  作为杨易的左膀右臂,萧懿、侯成年薪五百两,根据年终考核上下浮动。部级管事年薪两百两,司级年薪一百两,管事和主事年薪三十到八十两不等,根据考核上下浮动。基层员工最低月薪为一两,多干多得。

  有几项重要任职说明一下,项爻任杨易“办公室主任”,协助处理各项事务,赵依任驻京办主管兼采购。兰桌任银行主管兼财务主管,辛秀才辛彦任建筑队主管,梁九任工部主管,主持,规划建筑和监理施工;仲良任工坊主管,崔柏达任监察,丘老爹任水泥、砖瓦窑、煤铁矿主管……

  在提高人员待遇的同时,又设立了相关福利待遇,主要是住房。农场为所有公职人员提供免费住房,根据级别高低,提供四合院、套房、单房不等,普通员工单身的只能睡集体宿舍,但是一旦离职就必须搬出去。

  农场又建起了大批建筑,但依然住房依然紧张,即使住进去了的人,居住条件也未必符合心意。杨易鼓励有条件的人自己建房或者购房,不少人也确实这么做了,农场的房产市场悄然升温,还有些人购买了店铺。

  杨易不愧为仁善东家的称号,为追随者们提供了丰厚的薪酬。这样的薪酬比之商贾们差之远矣,但足够过上好日子。尤其是管理阶层,大明的县老爷名义上的年薪不过四五十两银子而已,还要应付各种应酬。而杨易的基层管理主事一级都能拿到三五十两银子。

  方老头得知自己为副部级,年薪接近两百两,嘴巴乐得合不拢,以前辛苦大半辈子也未必能赚这么多,如今升了“官”,还有如此高薪,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确实,方老头要啥没啥,老实巴交的,还是在双山被强制学习才认识了几个字,很多人不理解杨易为何重用他。但是在杨易眼里,方老头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从养殖场到农场,经历数次危机,方老头都无条件、无保留的支持杨易,为了杨易,豁出一把老骨头也在所不惜。再说,农场名字看似高大上,说白了就是种地,也不需要高精尖人才,方老头足够胜任。如果方老头有点文化,提他做副总管也是可以的。

  能在农场做管理的,都是经过考验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人唯贤也可以,必须有忠诚作为前提。杨易就是要将农场打造成铁板一块,外人水泼不进,针插不来。如果内部都不能团结,如何能在明末生存下去。

  新的薪酬制度再次凝聚了人心,坚定更多人跟着东家走得决心……

bïmïġë.nët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138章初具规模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