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穿越明末成难民>第535章宰盐商
  解决了京师城墙修缮的资金问题,还有无数的问题等着户部的供给。杨易焦头烂额的理顺了户部的相关职能和运行机制,也有一千个一万个改善财政的办法,但是需要时间,而很多问题迫在眉睫,整个大明帝国不可能等着他来慢慢解决问题。

  杨易必须找到快速解决短期财政困难的问题,杨易的目光转向了盐。

  盐的重要性无须多说,盐税也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收入。明朝同历代王朝一样对盐实行专卖制度。万历之前,明朝对盐专卖实行开中法,核心内容是盐商向官府指定边境地区运输粮食等物资,获取盐引,然后拿着盐引到官营盐场领取食盐,再运输到指定地区销售。

  开中法在大明立国之初,利用商人的力量巩固了边境地区,实乃良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银子的流通,盐商原本以实物换取盐引的方法逐渐货币化,盐商们以银子购买盐引,朝廷获得银子后将银子拨付边镇的方式越来越通行。加之勋戚、权贵等特权阶层介入盐业,私盐屡禁不绝,开中法名存实亡。

  万历四十五年,两淮盐法道按察使袁世振提出纲法,正式取代开中法。纲盐法的核心内容是盐商用银子从朝廷购买盐引,无须再运粮食去边境地区获取盐引了。于是,盐的专卖由朝廷专卖转向由行盐资格的商人专卖转变。也就是说,朝廷只需要卖盐引了,营销全部交给商人去做了。此举塑造了大批富可敌国的盐商。

  对盐业,大明朝廷有一套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全国各地设有六个都转运盐使司和八个盐课提举司,一个都转运盐使司下面有多个分司,每个分司控制一定数量的盐场。分司下面有盐场盐课司,属于基层管理机构,负责从灶户那里收盐并存储转运等等。

  既然实行专卖,那么就要有与之匹配的确保能确保专卖的体系,什么批验所、厘卡、巡检等等,纷纷应运而生。总而言之,明朝的盐务是个复杂的体系,甭说后世的专家能否搞懂,就是当时代的人也没几个能完全搞明白。毣洣阁

  ……

  杨易找来盐运司的人给自己讲解大明的盐法和相关机构运转体系,听得云里雾里,给出两个字的评价,“混账!”

  能不能搞懂不要紧,杨易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户部尚书是全国盐务的总负责人。就凭这一点,杨易就能纵横盐务了。

  抓耳挠腮熬了一个通宵,杨易炮制出“试行新盐制”一疏,杨易所谓的新盐制就是打破全国食盐分区销售的藩篱,实行凭朝廷盐引就能全国行销的新制度。

  历朝历代对盐大体实行按省分区行销的制度,也就是说某个盐商的盐只能在某个省内销售,如果跨区行销就要受到惩处。这样的制度有利于朝廷和地方官府敛财,也有利于盐商,但是弊端也多,那就是如果官府监管不力,盐商利用保护制度,囤积居奇,容易导致盐价暴涨。

  盐的利润确实诱人,但凡有实力的权贵都想进入分一杯羹,而且大明两百年运行下来,已经形成了稳定利益阶层和利益链条。

  可以想见,杨易的新盐制相当于打破旧有制度,对原来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是相当大的触动。所以,此疏一出,石破天惊,反对声浪如潮水般涌来。朝堂上的诸公们,有几个没有与盐商有利益关系?

  面对反对声浪,杨易气定神闲,他坚定一点,那就是分区行销让奸商们囤积居奇,在局部地区恶意制造食盐紧张的氛围,高价牟利。他列举出河南、湖广等地的盐价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江南地区。事实上也是这样,因为这些内陆地区,本身不产盐,经过流贼叛乱,官府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管控地方,有盐商哄抬盐价。

  在朝堂上,杨易用数据列举出各地盐价的变化,以及其导致的民生困难之事实。盐价一高,私盐就泛滥,导致官盐卖不出,进而导致盐税收入减少云云。而全国统销,有利于别的盐商将官盐运到高价地区,平抑物价,改善民生云云。

  理是这么个理,但是牵涉的利益实在太广,可以说涵盖整个朝廷,包括地方官府。不少地方官府在财政紧缺时,就通过提高盐税的办法来敛财,一旦不能掌控盐价,就意味着收入的缺失。

  最着急的是大盐商,杨易的新盐制会打破他们对盐的“垄断”,他们纷纷组团游说朝野阻止杨易的新盐法,甚至直接找关系之人做杨易的“思想工作”。

  杨易不急不徐,展示出了“灵活亲民”的态度,将一大堆户部新印的“盐引”摆在盐商们面前,盐商们咬牙将新盐引买了下来。

  盐引是朝廷敛财的重要手段,因为财政一直困难,盐引也一直处于超发状态,很多盐商拿着盐引取不到盐,手中积攒的盐引不少,买盐引就没了积极性。

  杨易就是要用新盐制来敲打盐商们,老子做了户部尚书,你们不“表示”一下怎么行!杨易提出所谓的新盐法,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实行。在后世交通那么发达的年代,都没可能达到食盐全国统销的程度,更何况交通落后的古代。而且,盐务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利益阶层,要想改动,阻力太大。杨易的目的就是敲诈这些盐商一番,给朝廷弄点银子。

  盐商们也明白杨易就是要他们“输捐”,也认了,输捐再多银子他们也有办法捞回来。大臣们见状,纷纷将写好准备弹劾杨易的奏章撕毁了,新任户部尚书原来只是想要点银子,都是同道中人,又何必撕破脸呢!毕竟,在官员们眼里,商人就是应该挨宰的,没准儿下次我也要去宰他们一下。

  于是,刚开始如疾风暴雨般的新盐法瞬间偃旗息鼓,杨易的奏疏也被皇帝留中了。

  崇祯则眉开眼笑,暗自偷着乐,杨易狠宰了盐商们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以“金花银”的名义给崇祯的小金库输送了二十万两,其余一百三十万两入了太仓。

  通过此事,杨易感叹,有权就是好啊!轻轻松松靠一份奏疏就增收百万巨资。虽然他知道,盐商们会将这些银子当做成本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杨易暗自警醒自己,不要被权力迷住了眼,而丧失理性。

  ……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535章宰盐商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