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穿越明末成难民>第62章双山学堂
  有代理商为自己开拓市场,皮货有程维霖这个大商承接,杨易不用为销售发愁。但是,盘子大了,人员多了,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杨易的头更疼了。

  养殖场扩建,要引水渠。但如何开挖,既经济又实惠,就必须测量地势落差,选出开挖方数最少的经济方案。毕竟开挖沟渠需要人力物力比较多,而不是盲目乱挖一通,费时费力。猪圈扩建,如何设计能更有效率?皮革作坊的流水线如何设计增加产能?养殖场规模庞大,各项收支的数据也越来越大,需要更加繁复的账务处理,即使萧懿都做不好,等等,无数的问题涌现出来。这些其实并不复杂,杨易也并不是追求尽善尽美,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些,杨易自己就可以做到,然而,事事都要自己去做,那自己这个老板的意义何在?一个做牛做马的老板,不是杨易所追求的,他而是希望自己有什么想法和理念,下面有人才能帮助自己实现。而不是自己事必躬亲。

  古代,无论管理一个国家,还是家族产业,更多的是靠人治。领导人精明能干,那么国家、家族就兴旺发达。反之则必然衰落。杨易希望自己的企业就是一部机器,有没有自己都能茁壮成长,而不是将自己累死在里面。然而,看着自己手下的员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读书人,几乎全部是目不识丁的军户子弟。虽然,开办了识字班,但也仅限于认识几个字而已。

  杨易自己穿越而来,有着后世先进的各种经验,但是要将自己的理念实施、贯彻下去,就需要下属能理解和运用。然而,认识几个字就能算好账吗?就能设计沟渠和流水线吗?不能,远远不能。最讨人嫌的是,这帮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几个字的论语能给你解说三天三夜。偶尔有几个粗通数学的读书人,都能到衙门做师爷了。

  杨易需要的是更多专业性、实用型人才。

  此时的杨易,非常羡慕后世的企业,大把大把的大学生供他们选择。而自己只有大把的文盲等着。仅有的几个读书人还是自己撞了“大运”碰到的。

  怎么办呢?

  杨易不想累死自己,得,没有人才就自己培养吧!

  而且看着军户的孩子不上学,杨易心里也别扭,以后长大了又是文盲。开班授学,既培养了人才,又顺带扫盲,算做公益吧!杨易决定正式开办学堂,分基础班和中级班。基础班就是教教识字和简单的算数。中级班,则讲授专业知识,主要面向管理人员和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人。

  经过一个通宵的冥思苦想,杨易颁布了《学习条例》。规定,识字量五百以上,加薪。识字量一千以上方可提干。识字量一千五以上和懂一定数学或其他专业技能的方可进入重要管理岗位。已经进入管理岗位的人,必须加强学习,达到要求。若达不到要求则撤职。员工子女可以免费进入养殖场办的学堂读书等等。将待遇、提干等重要事项同文化水平挂钩。

  学习条例,适用养殖场和皮革作坊所有员工,包括护卫队和杨易的亲卫。

  条例一出,整个养殖场“沸腾”了。可以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故”。对世代务农的军户来说,祖传“目不识丁”。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会成为读书人。毕竟这个时代,读书的成本是高昂的,读书人也是少数人。往往“十里八乡”出个读书人是普遍状态。读书能改变命运也是真实的。但绝大多数军户不认为自己识不识字有多大意义,然而,杨易明确提出,识字多,读书多的银子就多。将这些军户子弟“逼上梁山”。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多赚几个钱嘛,为了钱多识几个字好像也可以做到!

  于是,一幕幕“人生百态”演绎了出来。

  杨易将养殖场靠近河滩的几间木屋腾了出来,经过简单的准备,就挂牌双山学堂。

  开学第一天,养殖场员工蜂拥而来。看来,大家的学习热情蛮高嘛!杨易感慨。

  教室人满为患,连窗户外都站满了人。

  杨易按后世方法布局教室,一块黑板和长条桌椅。

  一位年轻男子拿着石灰石做的粉笔笨拙的在黑板上写字,用一根木棍指着写好的字,“大家跟我念,双---山,--养---殖---场”。下面的人跟着一起念。男子又拆解字的笔顺,听课的人则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写。

  杨易将将家奴里几个识字的崔柏达、兰卓、苏若鸿三个读书人安排做基础班的授学先生。杨易突击培训他们后世的教学方法。今天授课的是兰卓,兰欣的哥哥。www.bïmïġë.nët

  为了查看效果,杨易悄悄来到窗外,看到这帮下至几岁的幼童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心生感慨。不过看到大家认真学习的样子,还是非常满意。授课先生虽然初次用粉笔写字,但是书写之间仍然透露出书法功底,字行里间透着汉字的美感。不得不赞叹古代读书人的书法功底确实深厚。杨易见过这个时代的所有读书人,几乎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遗憾的是,没有后世的硬笔。让这帮大老粗来练习书法是不可能了。杨易也不打算要求他们的书法,只要能识能写就行。但是笔墨纸张花费不小,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去买来练习,看来要想办法做出便宜的硬笔。

  杨易很快发现不对,课堂姜始变得闹哄哄的。比菜市场有过之无不及。有人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划,旁边的人说不对,该这么写。又有人说该那么画……年长的咳嗽声,幼童的嬉笑声,还有人摆起了家长里短。教书的兰卓有些手足无措,唯有自顾自的讲解,也不知有几个人在认真听。导致这帮“学渣”越发嚣张。有人盘起腿扣脚丫,有人拿出了旱烟吞云吐雾。教室仿佛成了聚会场所,乌烟瘴气。

  “我赌秦双赢!”

  “秦双胳膊细了点,大勇今天啃了个猪蹄,肯定赢!”

  ……

  一群年轻少年闹哄哄的,秦双和魏大勇比手腕,旁边的人下注。

  这帮人做了杨易亲卫,训练量大,伙食好,原本一个个瘦弱的样子如今变成肌肉男。

  “嘿嘿,不怕你吃猪蹄,想赢没门!”秦双歪着嘴。

  “就你这细胳膊,就是找抽!”魏大勇龇牙咧嘴。

  两人手臂青筋暴涨。侯永等人在旁边带人起哄。

  “哎哟”秦双和魏大勇眼前一黑,接着一团粉尘升起。

  两人不约而同暴起,呼喝道,“谁放的暗器……啊,东家!”

  杨易紫青着脸,刚才他用两团擦粉笔的布团砸向正在扳手腕的两人。

  杨易一言不发,板着脸扫视众人。

  “学生们”发觉不对,纷纷安静了下来。盘腿的立马坐好,抽旱烟的将烟掐灭。

  “一群混账!”杨易猛拍桌子,怒道,“叫你们好好来认字的,不是让你们把课堂当菜市场的。不想学的立马滚出去!”

  东家生气了,场面落针可闻。

  杨易平息下怒气,“课堂是用来学习的,不是你们吹牛打屁的地方。虽然,在这里学几个字,也参加不了科举。但是多读点书,总归是有用的。至少能看懂书信,能算算小账,不好吗?”杨易转头对兰卓道,“你读书那会儿,私塾的先生是怎么收拾不听话的学生的?这戒尺是摆设么?”

  兰卓挠挠头,“东家,你看他们都这么大了……”

  “只要进了学堂,就只有老师和学生,不管多大年纪”杨易拿着戒尺,对秦双和魏大勇道,“你俩过来!”

  两人知道情况不妙,慢慢挪动着脚步,“东家,我们错了。”

  “东家,下回不敢了”

  杨易冷哼一声“你俩不是手劲大吗,来来来,把手掌摊开!”

  两人哭丧着脸,颤巍巍把手伸出来、

  杨易拿起戒尺狠狠打了下去,一人十下。两人的手掌瞬间变肿,疼得龇牙咧嘴,不敢出声。

  每打一下,所有人的心都跳一下,东家打的狠啦。

  “以后课堂上还胡闹吗?”

  “不敢了”

  杨易又对方老头和左福道,“老方,老左,你俩过来!”

  杨易语气平和,但是方老头心咯噔一下嘴巴都不利索了,“东……家,俺知……错了。”

  左福知道自己理亏,闷声不吭的过来。

  “老方,买屋子都是你的烟味,很不错嘛!”杨易皮笑肉不笑。“还有你老左,抠完脚丫又抠鼻子,味道很爽吧!”

  方老头带着哭音,“东家,俺真的知错了。”

  左福嘿嘿笑,“东家,你也知道我们庄稼人,没什么讲究!”

  杨易用戒尺示意两人把手掌伸过来。

  “东家,你看我一把岁数了,又当着众人面……不好吧……哎哟!”方老头手掌钻心的疼,嘴咧歪了。左福倒没有出声,但是脸部肌肉直抽抽。

  杨易又接连惩罚了八人,才扔掉戒尺。“人生一世,活到老学到老。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后你们就会体会得到。”杨易大声道,“既然来学,就要有做学生的样子,不要给我吊儿郎当。以后谁再捣蛋,影响别人学习,不但体罚,还要扣工钱……”

  众人低头聆听东家的训斥。

  临走前,杨易对兰卓道,“这老得老,少得少,不好管理。可以分成几个班,相同年龄段的一个班……该收拾就要收拾”

  相对于基础班的低素质不同,杨易亲自主课的精英班,则集合了农场的精英。萧懿、侯成、赵依、项爻、崔柏达、兰卓、苏若鸿、贺小蓉、兰欣等十余人,具备一定文化功底的人。

  杨易站在黑板前,“在座诸位都是养殖场的骨干精英,有的还有功名。论四书五经,我远远不如众人。今天我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我们需要很多实用性的技能人才。也很难招募到,所以只能我们自己培养。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以后谁有有专业技术,都可以站上来讲,同大家分享……”

  杨易介入正题,“养殖场越来越大,账务数据越来越多。以前的记账太过简单,今天,我教大家复式记账法……”

  杨易用表格清晰的展示出如何记账,核账。并且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和符号来展示。曾经繁杂的数字变得清晰明了。杨易推出了后世常用的一些符号,加减乘除。

  萧懿原本是瞧不起杨易的那点文化的,听杨易开班上课。虽然杨易说自己是总管,可以不用参加,但是好奇心作祟,鬼使神差的来了。当他弄懂了复式记账法,自然体会到了其便利,不禁赞叹不已,也收起了对杨易的轻视。

  复式记账法,很快就推广开来。

  杨易授课没有固定内容,全部根据养殖场的发展需要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教学。也没有固定在教室里,而是现场教学。

  养殖场要开挖引水渠,杨易就带着他们现场测量、设计和规划。如何实现饲料的优化喂食,就带着他们实际观察、记录各种数据,为养殖场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人员的配置如何更优,什么样的薪酬更科学等等。

  每每有了成果,杨易还让他们做总结,编成手册,供人阅读。

  杨易用数学和科学的逻辑来解决一个个碰到的实际问题,在众人惊叹叹和钦佩的同时,也将年轻的东家置于自己心中的高地。

  有人问杨易,“东家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刚开始杨易回答,“跟师父学的”。后来再有人问,杨易就笑而不答。

  在授课的过程中,杨易发现了几个好苗子。项爻,苏若鸿,兰卓几人,学得非常认真和专注。

  不管每个人如何看待学堂,一场轰轰烈烈的强制学习还是在养殖场展开了。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62章双山学堂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