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穿越小说>大宋不怂>六十六、放榜
  科举考完,李申之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总得来说考的不错,小镇做题家的直觉告诉他,这一把稳了。毣洣阁

  临安的学子们还没有离京,他们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在放榜之前也没什么心思殿试准备,每天都在强烈的焦虑中吃喝玩乐,依靠酒精来让自己放松。

  有信心的人每天趾高气昂,感觉考得不好的人则是垂头丧气,却依然停留在临安不肯走,始终抱着一丝丝的期望。

  万一走大运能考中呢?

  能靠实力考中举人的,无一不是当地的佼佼者,从小就是学霸。都说科举考试是六分实力四分运气。虽然自己没有发挥好,实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万一运气逆天呢?

  谁还没个幻想不是。

  学子们患得患失,冯益却忙得如火如荼。

  冯益前一天与李申之沟通好,第二天便张罗了起来,很快便协调好了各方关系,将人手和原料整备齐全,开始修御街。

  御街的整修工作,给临安城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修路最讨厌,这一点李申之深有体会。

  不过水泥这种新鲜玩意,让大家好奇胜过了抱怨,闲暇之时纷纷在旁边观看看着禁军施工。

  看来看去,有脑筋好的竟然成了行家,胆子大一些的还能指挥禁军施工,施工现场一时之间倒是其乐融融。

  李申之趁此机会,抓紧机会进行水泥的配方实验,把农庄里负责水泥生产的工匠也抽调到了城里,协助禁军施工,美其名曰全力支持冯益的工作,实则是为了搜集实验数据。

  这种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事情,李申之最擅长了。

  按照李申之的规划,他们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粒度,不同的煅烧温度和时长,不同的原料比例,以及大开脑洞的添加剂,进行不同规格水泥的生产。

  这些配方的微调并没有告诉冯益,而是由李氏农庄的工匠们暗中做下记录,等水泥完全干透之后,再收集相关的数据。

  有官家出钱帮他们搞实验,这种机会难得。

  当然了,不论如何调整配方,至少得保证水泥基本的质量。

  要不然御街出了问题,那可是要砍头的。

  水泥的铺设不仅吸引了临安居民的注意力,更是让临安城的富户们眼热不已。他们倒不是觉得水泥铺出来的路有多好,而是感觉这种新鲜玩意自己家里必须有,这是彰显身份地位的时候,与美丑无关。

  就算是丑,那也是奢华的丑。

  于是一时间冯益的官署门庭若市,全都是打招呼递条子,让冯益给匀一些水泥出来。

  冯益每天都在巨大的煎熬之中。

  他是一个天性贪财,又喜欢在人前显摆的人,手握水泥这种战略资源,如此的发财兼显摆的机会,对他产生了巨大的诱惑。

  冯益花费了很大的毅力,才强忍住内心强烈的贪婪之心,没有挪出一分一毫的份额出去。

  说明他对官家的忠心永远在第一位,这也是他能力不强,却始终为官家心腹的原因。

  岳银瓶的亲戚走了,李申之又回到了白天练功,晚上操练的日子。

  好在不用再读书,可以潜心地搞一些小发明创造。

  小镇做题家也讨厌读书,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每天起早贪黑地刷题。

  李申之展开的小实验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有暂时没有成功的。

  比如说香水的发明就失败了。

  其实也没有失败,就是制造出来的成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论是成本还是香型,全都被临安市面上的香薰吊打。

  看来古人的智慧当真不可小觑,在许多领域还是要给古人给予相当的尊重。

  宋人的熏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贵有上不封顶的奢侈品,价格比黄金都要贵十倍。

  但是百姓们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用梨渣,甘蔗渣等几种寻常物品混合起来,竟然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叫作小四合香。

  寒门子弟难得狂欢一次,在临安城里肆意放纵,但是官宦的子弟们就不同了,他们开始了新阶段的学习。

  宋朝的学子考中进士之后,并不能直接当官,而是还要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朝廷的典章制度和律法。

  岗前培训之后还会有一次考试,考过了才能当官。

  不过这一次考试并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资格性的考试,只要能达到规定的分数,就算合格。

  科举是选拔性的考试,不论考了多少分,只有前百分之十才能录取。

  那时候资讯还不发达,官宦子弟们利用着这样的信息差,提前进行准备,也好一举通过考试。内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等待放榜的时间很是焦心,过得漫长而又飞快。

  不知不觉间,到了张榜的日子。

  李申之不能免俗,与临安学子们一同相约去看榜。他倒不是想看自己中了没有,而是考中的举人还有许多手续要办理,比如去贡院验明正身,领取殿试的号牌,重新五人结保等等,一系列手续办完,就算是走后门,大概也要半日光景。

  童瑜挺着大肚子在家中修养,张葱儿在茗香苑里面准备着庆功宴,岳银瓶跟着李申之一同去看榜。

  当看到榜单排名的时候,李申之的心情一下紧张了起来。

  前面几个没有自己的名字。

  难不成真的落榜了?

  要是真落榜,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排名第一的是范成大,第二的是韩平,陆游排第三。

  由于李申之改变了历史走向,原本的状元和探花都没能进入前十名,因为他们写的都是些阿谀奉承的文章。

  在秦桧主政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成绩的好坏与阿谀奉承的程度呈正相关,谁的话说得越不要脸越低贱,就越能拿到好成绩。

  朱熹也是在这个时期考中的科举,好在名次很低,低到卷子没有被官府收录的程度,可见朱熹还是很懂得变通,兼顾地守住了内心的底线。

  只有如陆游一般的铁憨憨,才会一辈子考不中。

  原本的榜眼是秦熺,秦桧倒台了,他写的那些狗屁文章自然无法入得考官之眼,直接落榜。

  也不知道秦熺那个铁憨憨,是否写上了秦桧给他的科举密码。

  等看到二三十名的时候,李申之才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还不错,好歹是一个二甲进士,算是正儿八经地出身,不影响以后当宰相的资格。

  心情放松之余,李申之不禁吐槽那几个大文豪。

  果然他们在模拟考试的时候都留了一手。

  明明自己压中了题,明明让他们每人都做了一篇文章,明明自己用高超的洗稿技术攒了一篇惊世骇俗的策论,结果还是被他们给压了下去。

  看来还是不要小瞧了任何人,尤其是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各个都是人精。

  李申之在预判他们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在预判着李申之的预判。

  李申之想白嫖几篇文章,他们岂能看不到?是以在写文章的时候都留了一手,反正李申之这个土鳖也看不出来好坏。

  与自己相熟的几个学子全都考中了科举,并且状元还很有可能在范成大与韩平之间产生。这两人本就是宰相之才,家世也不错,李申之的泄题不过是提前了他们的仕途而已。

  在自己名字附近,还发现了一个叫“黄庭”的学子,让李申之感觉很熟悉,又很陌生。仿佛在哪里见过,却始终想不起来。

  倒是陆游终于在人生的第一次科举中就考中了进士,让李申之非常高兴。

  能上榜之人,百分之九十九算是锁定了进士的资格。

  在接下来的殿试中,除非真的有人冒名顶替,或者有严重的君前失仪,才会被虢夺进士的资格。

  贡院门口除了这些学子们,还有许多员外和管家也围在外面。

  他们的到来,是为了上演一出宋朝的好戏:榜下捉婿。

  但凡见到考中了进士,且年轻俊朗的人,便上前商议:老夫家中有一女,从小学习琴棋书画,知书达理,容貌上佳,愿许配与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那年轻学子脸色一红,拱手道:“承蒙老丈厚爱,小生心中自然十分愿意,只是需回乡问候家中妻子是否同意。”

  得,原来这人已经娶了妻子,自己闺女总不能跟去当小妾。

  闹了个小笑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刚哄笑完,就有榜上有名的穷酸学子来到这个员外身边:“小生愿娶员外千金,只是小生家境贫寒,不知……”

  那员外闻言转过头来,只看了一眼便一把拉住那个学子的手:“哎呀,公子真是一表人才。莫欺少年穷,老夫认下你这女婿了。”

  不论是士子,还是员外,都只口不提入赘的事情。

  在古代,入赘的人是“贱民”,当官的仕途都会受阻。那些官员富户们把女儿嫁给新科进士,是想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前途,而不会为了入赘的名声断了女婿的前程。

  还有更激进的人,直接派管家和佣人将上榜的进士抗回家里,真·榜下捉婿。

  不过只有大官家里或者大户人家才敢如此,不然平白得罪一位进士,无端地给自己树敌。

  上榜进士里有一位叫陈诚之的人,已经五十多岁,他是原本的状元。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自己曾经可以得到什么,便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

  来自福建的陈诚之考中了进士,心中满是欢喜,感觉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没有白费。

  看完榜单之后,李申之招呼临安府学的学子们到茗香苑去庆祝,连带着本届科举的学子也都一同跟了去。

  同一届中科举的人,不分年龄大小,不分高低贵贱,全都叫作“同年”,意思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同一年进入了士大夫体系,同一年获得了新的身份。

  “同年”自宋朝以后,直到明清,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小团体。更有甚者,一年的同年和今年的主考官都会结下莫大的师生关系。

  放榜之后,按说会有人组织大家一起聚个餐,互相留一个联系方式,还会出一本同年集,将每个人的籍贯,年龄信息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联络。

  原本这一次聚餐要等到殿试结束,由状元发起,或者德高望重之人主持。

  在一开始,这次聚餐只是临安府学学子们的一次日常活动,他们平时吃惯了李申之这个狗大户,很自然地由李申之主持这次聚餐。

  更何况今天遇上了放榜这么大的日子,自然少不得一顿狂欢。

  李申之中了科举,虽然名次不高,但心里也是真的高兴。

  古往今来能考中科举的人犹如凤毛麟角。有宋一朝,开科录取比例算是所有封建王朝里面最多的,也不过平均每年录取一百多人,比连清北每年招生人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可想而知其竞争的激烈性。

  所有靠本事,正儿八经地考中科举的人,称一声天子骄子都不为过。

  想要考中科举,除了有实力之外,多少还带一些运气因素,正是因为这一点不确定性存在,让李申之一直无法彻底放下心来。

  如今尘埃落定,一颗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里。

  茗香苑内,张葱儿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不仅酒水菜品充足,就连各大酒楼的歌舞伎们都闻风而动,纷纷前来茗香苑助阵。

  有不少女伎,早在年前就跟学子们搭上了线,今天更是要前来表现一番。

  若是等到日后这些中举的学子飞黄腾达,自己就算到府上当个小妾,也是不错的结局。

  妓女毕竟是个青春饭,等到老了流落街头的不在少数,好多甚至都活不到五十岁。

  她们能勾搭上达官贵人的几率已经非常之低,低到几乎为零。其中缘由,还要说到前朝。

  大概从唐末五代时期开始,性病悄悄地在妓女和嫖客之间传播,称之为脏病。

  于是乎,达官贵人们便很少再去青楼嫖妓,而是喜欢在自己家中豢养妓女。

  既然是自己养,年纪大的还不行,最好是从小女孩就开始养起来,慢慢调教,那才有滋味。

  小女孩们骨瘦如柴,身上一点肉都没有,便唤作“扬州瘦马”。 笔迷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宋不怂更新,六十六、放榜免费阅读。https://www.bimige.net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